少年Pi囊括奧斯卡四獎。最重要的當然是李安拿到的第二座最佳導演獎。不同於其他三座技術獎,這座象徵的是對整部作品的肯定;當然,還有對導演個人的。
少年Pi是一部多好的電影,不需多言。這部片在亞洲、歐洲、北美、南美,包括中國、俄羅斯、英國、墨西哥等語言、文化、膚色完全不同的國家,都寫下連續數周票房冠軍的紀錄,證實了少年Pi得到的肯定是全球性的,影片實力無比堅強。
但,這並不足以說明李安就應該在奧斯卡掄元。與他同場競技的,至少史蒂芬史匹柏與麥可漢內克的影壇分量都不遜於李安,都是公認的大師,沒有理由說他們的作品實力就不如李安。
那李安到底憑什麼?他到底哪裡比其他入圍者優了?
因為他做到其他導演辦不到的事:他以一部沒有大卡司、沒有動作場面、劇情性不高、商業色彩極低的非主流電影,創造了堂堂擠入史上百強的全球票房收益。而且他在最初冒了極大的險:投資超過一億美金,完全是大製作的規格。事實上,它也是此次入圍最佳導演的五部作品中,成本最高的。
少年Pi證明了3D電影也能有藝術性,證明了非主流電影也能成為票房主流。更證明了他拍片的膽識,證明了他導演能力獨一無二的不可取代性。這可不是一向優游於主流製作的史匹柏,或是成就完全來自於藝術電影界的漢內克能相提並論的。
就是這樣,好萊塢尊敬李安。最佳導演這一票,當然投給他。台灣人說李安是台灣之光,對好萊塢人來說,李安則是不折不扣的好萊塢之光。
說到台灣,令人感嘆的,是最近有關大尾鱸鰻票房現象的爭議。重點在:到底應該只多為本土觀眾拍電影,還是要多考慮到海外市場。
那看看少年Pi吧。它到底是一部專為美國本土觀眾、或台灣本土觀眾、或印度本土觀眾拍的電影,還是一部用心考慮到任何海外市場的電影呢?答案顯然兩者皆非。沒有任何跡象顯示這部電影曾經在這個部分做過算計;否則,它應該多說一些印度話,或讓台灣的風景更明顯一點,或至少,讓劇中人都說標準易聽懂的英語;而非背道而馳。李安甚至捨棄了好萊塢大明星陶比麥奎爾拍好的所有畫面,換不知名演員來重拍,只因那會造成觀賞的違和感。
照著故事、照著題材,兢兢業業把電影拍好,對李安來說才最重要。電影拍好了,自然能找到他的觀眾。「臥虎藏龍」造成全球武俠片風潮如此、「斷背山」寫下同志電影影史票房紀錄如此、「色‧戒」創造出超越張愛玲原著的藝術成就如此。李安從不跟隨別人創出的既定法則,他為別人、也為自己創造出全新的。
你拍出好電影,你找到自己的觀眾。你把你唯一擅長的事做到最好,你開闢出自己的康莊大道。有實力就不必怕運不來。這是李安給台灣電影工作者,也給所有等待發光的人的最寶貴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