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03 16:50:08Column

淨業院百年古厝 邂逅楊英風雕塑

2008/07/03 第641期

建於一九○二年的淨業院,為傳統四合院的木構瓦房,裡外都充滿著藝術和寧靜氣息;而屋外則有雕塑大師楊英風的阿彌陀佛塑像、龍賦、月明等作品,非常值得一看。

「阿彌陀佛,法師好!阿彌陀佛……」,一聲聲夾著歡愉與恭敬的稚嫩喊叫聲,來自於剛從「慈光幼稚園」下課小朋友的嘴裡,他們的禮貌讓人很欣喜,因為在他們的身上可以看到乖巧、純真與希望。但是在比丘尼修行的地方,怎麼會有幼稚園呢?原來永修精舍是由勝光法師於一九七三年所創建的佛堂,並恭取他的師祖「永修」之名做為寺名,於一九七九年增設附屬慈光幼稚園。


阿彌陀佛塑身像  楊英風首座佛雕


永修精舍大雄寶殿外,有一個小小廣場,一邊有高聳的大樹和供人休憩閒聊的桌椅,另一邊則是明顯經過設計的庭園造景,相當雅致。尤其是靠近出口處,有一尊阿彌陀佛的立像(二一二×六十七×五○公分),寬謙法師說這尊塑像是她父親楊英風先生的第一尊佛陀塑像,是於一九六六年時特地幫星雲法師製作的,放置地點就是佛光山的發跡地─宜蘭雷音寺念佛堂(目前已改建為佛光山蘭陽別院)。


出了永修精舍的小廣場就是淨業院的廣場,敦煌石窟精華版就藏身在這裡。在敦煌石窟旁有一尊地藏王菩薩像,像前有一組大理石桌椅和一座石雕,寬謙法師說這兩樣作品也是楊英風的遺作。


淨業院建於一九○二年,為傳統四合院的木構瓦房,主體建築為前殿、大殿以及左右護龍廂房所圍成的四合院體。前殿屋頂採山川式斜頂,大殿則採歇山式頂,中脊兩端起翹成「燕尾」,是台灣祠堂廟宇常用的形式。院落四周留有很大空地,並植栽許多花木,形成一個雅緻空間。而淨業院名稱由來,是因法雨寺贈送的「修持淨業」匾額而來;「修持淨業」是鼓勵也是期許,原意來自《觀無量壽經》所說修持「淨業」可往生淨土的觀念。


藝術氣息濃厚  淨業院好禪意


淨業院整體建築上,可以明顯看到台灣大戶人家在房屋上的裝飾,諸如屋頂是由半圓筒狀的筒瓦與板瓦相互搭配,筒瓦末端有瓦當,瓦當之間有三角形的滴水;護龍屋脊上有各式亮麗的剪黏,中門旁隔扇分別以螭虎繞出瓶形表平安、繞出壺形表賜福;而大雄寶殿的大殿頂上,則有一排十三個一組的鏤空綠釉花磚,非常美觀。


淨業院內部的裝置,也許跟學建築有關,處處充滿著藝術美感和氣息,除了一些佛像雕塑品外,古色古香的供桌上放上一盆秀雅的插花,更襯出寺院的寧靜禪意;其他還有一些酒甕、水缸和木頭錯置,散發出濃濃的裝置藝術氛圍。


龍賦宛如磁帶  月明瀰母子情


在古意盎然的四合院外的廣場裡,竟然有兩個不鏽鋼雕塑,雖然有些突兀,但它卻充滿作者遠見與思親的溫馨故事。


這兩個不鏽鋼雕塑一個叫做「龍賦」,一個是「月明」。「『龍賦』寓意著資訊是推動時代的巨龍,而這條龍的造型就是資訊時代的磁帶;……其實整個『龍賦』的造型除了有資訊時代的遠見外,藝術基礎深厚的父親更將中國傳統書法中的『狂草』筆勢融入現代雕塑中,所以『龍賦』昂揚的龍頭和竄飛的龍身,其實也是狂草的線條。」寬謙法師頂著正午的太陽仔細地導覽與解說,讓我感動到不好意思喊熱。


既然「龍賦」是代表楊英風的遠見,那「月明」應該也是有涵義的。寬謙法師繼續說:「我是宜蘭人,更是道地的台灣人;可是祖父母在生下我父親後就到中國去做工,但因為大時代的悲劇造成海峽兩岸的隔閡,使得父親和祖父母分隔兩地無法見面;直到兩岸開放探親後,祖父母從北京回到他們生長的故鄉宜蘭,此時父親總算盼到父母的歸來,也見到他日思夜想的母親。可是祖父母並不能從此留住台灣,他們必須回北京……,這樣長久企盼所換來的卻僅是短暫的相聚,那種才享天倫就須分離的無奈,這對父親來說是一件現實卻殘忍的事實,尤其是父親自又就對他母親有種濃得化不開的孺慕之情,所以當祖母要離台之前,父親非常難過,但是祖母對父親說:『我們母子兩人,一個在台灣、一個在北京,雖然相隔千萬里,但是當你思念媽媽的時候,請你對著月亮看,因為我也會對著月思念你,我們可以藉著月亮傳達彼此的思念……』,於是父親把這句話幻化成『月明』,也就是你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個作品。」


逛完淨業院內部和外面的廣場後,建議走到淨業院的後面,因為這裡有一片農園,時蔬、果樹和知了的鳴叫,讓人頗有回歸田園的樂趣,而且從這個角度還可以拍攝到淨業院的背牆和看來很有年代的磚塊喔!

日本藤素 2020-01-06 07:58:16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