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17 13:47:03Column

讓台灣民主轉骨進化 ◎ 曹啟鴻

台灣民主因選舉而茁壯,但也付出很多社會成本,迄今,所謂理性、優質的選舉還是神話,無論政黨、政治人物,都有責任帶頭提升,讓台灣民主轉骨進化。

五都選舉到各地輔選,我感受到新民主浪潮正形成,有別於傳統訴諸激情的選舉模式已出現。特別是我多次到台北市助講,發現在這藍軍鐵票區,蘇貞昌透過新的選舉方式,包括使用音樂與影像,在無樁腳動員,沒激情批判的情況下,讓年輕人、婦女、中產家庭走進民進黨的選舉場,讓我看到十多年不見的自發性爆滿人潮,民進黨未來要擴展,應能從中得到啟發,日後也一定成為典範。

甚至客觀地看,蘇貞昌真如有些人所謂在台北市大敗嗎?若比較歷屆台北市長選舉,此次蘇貞昌得票為六十二萬八千票,僅次於一九九八年阿扁連任失敗時的六十八萬八千票,相較兩人條件,阿扁是現任市長且滿意度近八成,蘇貞昌為挑戰者,從徵召到投票,半年內能有此得票,實屬不易;且當年投票率達八成一,今年投票率僅七成一,整整少一成,若以八成投票率換算,蘇貞昌得票可達七十二萬票,就更可觀,我們必須給予公道的評價。

我認為,選民挫敗感反映出一般社會的落差感受,因選前台北市選情緊繃,多家民調都顯示蘇郝在伯仲之間,民進黨中央也多次表示蘇微幅領先,正因期待高,挫折才深;但情緒感受是一回事,客觀得票是一回事,公允評價選舉結果,才能讓新的政治風格繼續深化,讓台灣民主走向正面的發展。

選後,蘇貞昌以個人努力不夠向支持者表達歉意,對選舉的方式表示不後悔,並請支持者不要灰心。對蘇的坦然,我不由得想起十七年前,蘇貞昌在國民黨選舉抹黑下,屏東縣長連任落選,蘇貞昌在選後對手登報道歉的報紙同版面上,寫下了:「澄清了是非,討回了公道,我一笑泯恩仇,希望惡質的選舉文化以此為戒。」選後迄今,當社會仍陷於一顆子彈的爭議,蘇貞昌卻未對選舉結果多所著墨,反而呼籲建立社會安全及選舉公正機制,更可看出相較於選舉成敗,蘇貞昌更在意的是選舉文化的提升,這是難得的風範。

台灣要進步,競爭機制與選舉模式都應改變,但這些改變,很難從法律制度去規範,而是需要政黨、甚至政治人物自我超越開始。蘇貞昌這次的作為,我深信,這是台灣民主必走的道路,蘇貞昌優質的執政能力普獲肯定,如今帶動優質選舉,人民終究會還給他公道!

(作者為屏東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