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二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詹姆斯.華生,昨天在訪台第一場演講中提到,他所以成功,「是在對的時間,認識對的人。」他提醒學子多跟聰明的人交往,廣泛學習。華生幽默、風趣暢談成長過程,觀眾笑聲連連。
華生和克里克因共同發現去氧核醣核酸(DNA)雙螺旋結構,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有DNA之父美譽。
昨天他在清大的講題是「DNA雙股螺旋結構發現者的研究生涯發展」。他說,求學時他從不認為自己有天會成為世界級人物,同學也都訝異他現在的成就。
華生說,他家境不好,小時候碰上經濟大蕭條,上學得搭巴士,還好家裡有很多書,父母愛帶他上圖書館,他受到很好教育。父母雖是基督徒,但容許非主流想法,讓他有自由的空間,像他就覺得上帝不存在,也不會被視為異端。
華生分享幾項生活法則:絕不要想成為聚會中最聰明的人,因為這樣學不到東西;年輕時多跟聰明人交往,廣泛學習;當找到努力目標時,要有強烈的企圖心;遇到問題,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
他覺得,人際關係重要,與對手保持競合關係也很重要;因為全世界最關心你的是「對手」,像他就會想知道對手在想什麼。
他剛接觸生化領域時,很想知道化學大師鮑林的方法,正好他跟鮑林的兒子很熟,便想辦法得到鮑林的手稿;不過,他也樂於跟競爭者分享研究。
華生在印地安那大學工作一段時間後,教授推薦他到英國劍橋大學學細菌病毒,他發現DNA是大學問,當下毫不留情違背指導教授對他的期望,轉攻DNA,「生涯發展掌握在自己手中」。
華生昨天也順道了解清大果蠅腦神經網路圖譜研究,他說,清大的腦科學腳步走在世界前端。他強調,發展前瞻科技,必須有政府強力支持,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