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2-10 20:13:48大禹

台灣的移動城堡 何時出現

「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昏暗。你裡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的大呢!」(新約聖經 馬太7:22-23)

宮崎駿在短短的時間之內又推出了新作「霍爾的移動城堡」,相信讀者和我一樣,心中所產生的震撼與敬佩全然來自於宮崎駿對於動畫創作的熱情以及將動畫藝術成功商業化的努力,看著畫面中的一筆一畫以及CG電腦軟體溫柔適性地為作者的概念服務,成功融合出風格統一且精緻細膩的動畫電影,心裡真是由衷地感動!
「霍爾的移動城堡」雖然是改編自黛安娜.偉恩.瓊斯(Diana Wynne Jones )的文學作品,並非全然由宮氏自創的故事腳本,然而根據日本東販出版公司隨片推出的動畫製作專刊「霍爾的移動城堡」(The Art of Howl’s Moving Castle),我們可以從宮崎駿最早的概念發想圖中看見導演本身在作品中的自我投射,這是一種依附之後自然透露的鏡射作用,因此,我不想依據影片資料給我的訊息看待片中的魔法,跟隨蘇菲亦老亦少、髮色驟變的幻象之中,我想將我的觀察與讀者分享。
在「霍爾的移動城堡」中,有一個亦正亦邪的角色:卡希法,他是一把點亮霍爾心靈的熊熊火焰,而宣傳海報的重點人物,也就是蘇菲,在片中是一位細心呵護城堡的女主人,遭受荒野女烏的妒忌變為老人之後,一直深受保護,住在霍爾的心裡,二全片觀賞之後我們也不難發現甘心樂意為霍爾犧牲奉獻的蘇菲,幾乎以城堡為家(事實上,霍爾最後也將城堡變回為蘇菲熟悉的老家),「真愛的確偉大,無私卻是困難」,愛需要行動已不消說明,然而,「愛需要時間證明」這句不朽名言的關鍵字「時間」,實際上就是魔法,魔法讓蘇菲變衰老,愛情讓蘇菲變年輕,因為「愛情」就是古今中外最強大的魔法。其實,這個給予國家力量,維持一個家的安全,呵護心愛女子的霍爾就是宮崎駿,我思想著宮崎駿在動畫創作路上的點滴,他的家人彷彿青春驟逝的蘇菲一樣,不論經過多少寒暑想必都陪伺在側,支持勉勵著宮崎駿,而一路跟隨城堡的稻草人像是吉卜力的團隊夥伴,更像是支持他的觀眾影迷,在宮崎駿的作品輾轉於心隨意轉、景隨意生的數十年光景裡,彼此共生共榮,這麼多年來,觀眾帶著好奇進城堡,也帶著收穫出城堡!我想這是支持宮氏動畫的最佳回饋吧!
片中藉由擬人化手法而栩栩如生的重要角色…卡西法,似乎隱喻著宮崎駿源源不絕的創意與想像力,這個小惡魔,想使壞卻又多所顧忌,它可以支撐霍爾的心臟能量,卻也極易熄滅殆盡,對我而言,創作者倚賴的明燈不也就是這盞忽明忽滅的靈光嗎?在創作的旅途中失了靈感是多麼令人手足無措啊!正如同心裡失了一盞明燈一般,那黑暗是何等的大呢!在宮崎駿的「魔女宅急便」裡,曾經有這樣的對白設計,琪琪因為戀愛而思緒紛亂導致魔法頓失,他苦惱之餘巧遇女畫家,他們有了這一場戲的對話:
畫家:「我熱愛繪畫,但是也有畫不出來的時候!」
琪琪:「啊~真的啊!那你都怎麼辦呢?」
畫家:「就什麼也不做,都不要想!去走走看看!就是不要想畫畫…」
當時琪琪正在當畫家的模特兒,側臉對著畫家,聽完畫家建議的琪琪陷入了思考,鏡頭也在這一刻拉近到琪琪的特寫!同樣的,在「神隱少女」裡,我們也見到千尋驚慌無助的臉,以及轉變之後那張堅定眺望遠方的側臉,在這部新片中,我們同樣看見蘇菲在星之湖畔凝視前方的安祥側臉,而最終我乍然意識到,這些角色的美麗與哀愁、美景的虛幻與寫實、故事的高潮迭起都是源自於宮崎駿的動畫魔法,如同「霍爾的移動城堡」中霍爾為了幫助城堡外面的世界,不停地征戰一般,他需要一個穩定的居所讓他疲累了可以休憩,受傷了能夠療傷,也因此唯有回到城堡才能安歇,才能看見霍爾的悠閒(為大家煎荷包蛋),才能看見霍爾的自戀(魔法錯亂的髮色令他心碎),然而獲爾又必須因著自己是能力高強的魔法師而不斷接受任務、迎接挑戰,可是城堡內外的建築終究是個物質軀體罷了!他的呵護、他的戲法似乎更希望展現在他所摯愛的人身上,那個被保護在內心深處的人身上。我想,一般人對愛情的憧憬程度就是宮崎駿對動畫的憧憬程度吧!若世人為了愛其他皆可拋,宮崎駿爺爺應該為了動畫創作拋開了太多太多了吧?!可喜的是,宮崎駿向來不單單是建構自己的夢想而已,往往在築夢的同時也用心地為世界打造這個共同的夢想希望,移動城堡雖是個魔法呈現的建築,但不也真實呈現了每個人內心渴望有座不要再到處移動的心靈城堡嗎?一座可以讓內心平靜的居所嗎?我想,宮崎駿只要給我們一盞燈或是一把小火焰,我們就能夠築起一座屬於自己的城堡了。

【提升動漫文化的能手…日本創作者與迷】
近日回頭再看宮崎駿的歷年作品,碰巧又閱讀了陳仲偉先生的一本書「日本動漫畫的全球化與迷的文化」,對日本的動畫甘拜下風之外,對於動漫迷的支持力量更是五體投地!事實也確實如此,一部作品如果沒有支持的觀眾,能維持多久實在令人存疑,更別說能擁有宮崎駿動畫的影響力了,嚴格來說,對於動畫作品的後續探討往往是日本動畫迷的關注重點,而由於討論的持續性以及廣泛性,長期累積下來竟然也登上學術研究的殿堂,使得國際不得不重視日本動漫文化所帶來的衝擊,(法國是最早將動漫藝術排列為第九藝術的國家),這是最成功的本土文化全球化的範例;反觀台灣,身為創作者以及學術研究者的我,竟然只能摸摸頭、不由自主地發出歎息聲罷了,動畫創作的人數在台灣其實已經漸趨飽和,但是台灣民眾卻毫無認識,僅僅侷限於大專院校相關科系的學生族群充當忠實觀眾,這樣的型態如何成功建造自己的動畫王國呢?雖說移動城堡是屬於霍爾的,但是我的心裡真真希望台灣也有自己的移動城堡啊!
過去,我們看著黃木村的卡通配飯吃,看著「平平安安」了解交通規則,看著大量台灣加工製作的美國卡通,現在,我們依舊將勞力獻給其他國家,將金錢獻給日美卡通,在錄影帶出租店選擇別人的動漫電影,但是,從數年前吹起的幾米插畫風、阿貴動畫風,甚至更早的鄭問漫畫、陳淑芬與平凡的唯美畫風,就已經預言台灣正在甦醒,並且正視文化創意產業的潛力,如今藉由行政院、經濟部以及數位內容學院的推動,我們這群動畫人可以感受到台灣開始建造自己的動漫王國了!

【台灣動畫現況…來的好不如來的巧】
台灣動畫界的導演,除了早期卡通業界的前輩之外,就屬目前在台灣國內重要影展得獎的學生動畫導演了,細數國內能夠每年生產定量動畫短片的大專院校包括: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動畫研究所、崑山科技大學視訊設計系、大葉大學視傳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研究所、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系、實踐大學設計系、東方技術學院、嶺東技術學院以及各師範體系的美術與美勞教育系,這些系所的學生擁有美術設計的基礎,在四年大學生涯中,如果再加上電影分鏡的訓練以及電腦軟體的練習,獨立創作一部動畫短片絕非難事,因此,目前的台灣,從事動畫獨立製片的比例已經大增,然而,作品與觀眾呈現脫節的現象不能說不嚴重,在這樣一個小眾族群裡,動畫導演在影展發表作品,在影展得到一群支持的觀眾,因著這部作品的魅力持續下一部作品的催生,儘管創作者一部承接一部持續發表,能夠觀賞的群眾仍然以極慢的速度增加,可幸的是,這個現象在2003年第一屆台灣國際卡通影展的舉辦稍稍改善了,連續二屆的台灣國際動畫影展都能夠邀集國外重量級的動畫導演,例如「頭山」的導演:山村浩二、「東京教父」的導演:今敏,還有邀請法國導演西拉維休曼響譽國際的「佳麗村三姐妹」放映,這樣強大的陣容加上媒體宣傳,使得活動效益大過於國內舉辦的獨立影展,台灣國內獲選作品也因此與國內觀眾更正式的見面,尤其是學生作品單元、相關院校介紹等等,這樣的契機讓國內動畫相關科系的學生導演能夠完整發表個人創作,第一屆影展甚至出現一位作者多部作品獲選的情況,一來是因為過去沒有如此盛大的發表管道,二來是主辦單位藉此延攬往年在國內顯少發表的動畫創作,以補過去的遺憾。
以上的舉例說明台灣動畫作品發表管道的晚熟,但是一年一次的大型卡通影展能夠累積龐大的觀影人數,以動畫藝術推廣而言不算為時已晚,在「日本動漫畫的全球化與迷的文化」一書中,我們從研究資料中得知,日本動漫文化成功跨足國際、進入學術殿堂的基石,並非籠統指稱是日本的民族性使然就能解釋一切,正確分析下來可以得知,「迷」的養成是重要關鍵,而且這裡所指稱的「迷」是有教養、有思考、有進取心、有期待的一群支持者,他們以實際行動支持動漫畫創作者,並且監督動漫文化的發展,學術界也不將動漫創作侷限在兒童讀物的階級,相反的是嚴正且深入地考察分析,同步整理出網路同好分享文章或是一份份可貴的學術研究報告,當然這本書提及了一位促使日本正視動漫畫的關鍵人物「手塚治蟲」先生,他畢生的努力與創作翻轉了日本國人看待漫畫為可疑讀物的層次,以豐富的知識與電影的敘事手法,調整了日本國人對漫畫的刻板印象,當然,這是一個人可以影響全世界的最佳例證,但是反觀台灣,與其期待這麼一位「動畫之神」的出現,倒不如從現在開始,積極於動畫創作環境的養成,並奠定一套動畫發行的管道與計畫,才是既實際又有效率的方法。

【台灣國人的重要…民族自尊從文化藝術開始】
就個人在教學場合以及動畫營中放映台灣獨立動畫短片的觀察來看,學生或是觀眾最直接的疑問是:「台灣有這麼多動畫作品,為何我們都不知道?」接下來的問題就是:「何處可以收集這些作品?」身為創作者的我,事實上並不能替整個台灣動畫生態做出適當的回應,僅能夠從一個創作者的身分發出聲音,我想,這二個問題都是「你」和「我」造成的,也是「你」和「我」才能解決的,這樣的說法希望不會激怒某些動畫愛好者,我只是誠實地道出台灣人民不愛國貨、貪圖便宜的劣根性,導致種種鄙視藝術創作的三不現象罷了!就是「不看國片」、「不買國貨」以及最令人難以杜絕的「不盜難受」侵犯版權行為!
我們深深知道,這些創作之所以深受觀眾喜愛,主要是因為作品呈現出商業卡通所欠缺的「藝術性」與「獨特性」,因此,許多觀眾真心希望收藏這些罕見的作品,之中若有台灣共同記憶的動畫更是收購的重點!但是對於過去的政府應該不遺餘力卻搞的動畫人無力的狀況看來,實在不單單是政府過去的政策無能、無效的緣故,更大的原因是國人無法自我提升觀影素養以及一個作為「迷」的責任感,就今年挺進法國安錫影展的台灣獨立動畫創作而言,台灣動畫人事實上已經達到進可攻、退可守的程度,這些獨立動畫導演可以做藝術性創作(例如:謝珮雯的玻璃彩繪動畫、謝文明的異色詭譎Flash動畫),也可以做商業性製作(例如:邱顯源、邱立偉的數位電腦動畫),但由於資金關係這些導演的作品長度仍舊無法擺脫短片小品的格局,實為可惜!在日本社會中,動漫作者擁有高度的自我期許,社會大眾也給予高度的尊重,因此,創作者在學徒階段就已經立下志願一生以動畫為己志,動畫家或是漫畫家是一種正常職業,甚至是足以自給自足的崇高事業,反觀台灣動漫現況,「漫畫人」已經透過出版社的規劃已經進入百家爭鳴的穩定階段,「動畫人」的未來尚未明確,與國內漫畫界之間也還是處於脫節狀態,因此,我個人認為與其等待政府的政策或是出版社的合作,不如積極透過社區大學的課程運作,或是以團隊模式有計畫地進行創作與發表,培養自己的「迷」,然後向出版社作自我商品行銷或是運用網路方式經營自己的行銷機制,才能加快腳步啊!
台灣過去的本土動畫行銷管道通常仰賴獨立影展,但是影展的支持者又處於小眾型態,作品能夠發行上市的門檻往往在於作品的知名度以及最基本的影片長度,在電視播映管道上所面臨的瓶頸也是如此,而作品長度最直接威脅創作者之處在於時間以及資金,倘若沒有安穩的經濟收入,動畫人比漫畫人更難持續創作,這真是個不爭的事實啊!長期與這些動畫人互動的過程中,不時聽見感慨與羨慕之聲:之於韓國的政府,台灣創作者必須靠自己,之於日本的動畫影迷,台灣創作者也要靠自己,之於美國的卡通訓練,台灣創作者還是要靠自己啊!然而,台灣目前的幸運在於時機成熟了,動畫人的數量增加了(動畫公司與獨立創作),創作平台建立了(藝術與商業對話、學院與業界合作),動畫人的父母官也就是政府也大刀闊斧地推動計畫了!剩下的也就是最重要的是:「迷」!(市場建立、消費族群的建立)

【台灣的移動城堡…需要一把火啊!】
在影片中,這座會移動的城堡所到之處都會令人發出讚嘆,人們會交頭接耳地討論著,討論霍爾的魔法以及城堡的神祕;還記得城堡的門一打開,就會有一幅回應原形色卡的風景嗎?色盤轉動的依據我們無從得知,就如蘇菲的疑問:「轉到黑色會看見什麼呢?」,人的好奇以及對未知事物的想像早已決定了自己的一生,城堡再怎麼移動終究不是構築一生風景的關鍵,人的心才是那盞決定關鍵的明燈。而台灣動畫在過去肯定一直有一座城堡可以居住,但是城堡不會移動,婐們必須思索一下,是少了一個魔法師嗎?是少了一個女主人嗎?還是少了一路跟隨的稻草人呢?我想是少了那一把熊熊烈火吧!創作者需要更火熱的心,政府也需要火熱的心,重點是台灣動畫迷對本土動畫火不火熱啊!希望這篇文章能引起某些共鳴或指教,讓我們一起為台灣建造一座會移動的魔法城堡吧!叫做「福爾摩沙的移動城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