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6-07 12:00:05丁威仁

{轉貼}冬啵論述:讀林怡翠《被月光抓傷的背》


感謝作者同意轉貼
本論述轉自於「兔牙小熊詩磨坊」
網址是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erato/index.html

-------------------------------------------------------
【文學輕彈】讀林怡翠《被月光抓傷的背》

《被月光抓傷的背》/林怡翠/麥田/2002/03/01
◎冬啵

和大多數的詩集一樣,林怡翠的《被月光抓傷的背》雖然分有卷目兩個,但卷一與卷二裡的詩,不論在主題上、形式上,甚至時序上,都沒有明顯的區別。因此,作為這樣一本詩集的讀者,我們不妨讓自己以一隻貓的姿態去閱讀,時而以高雅的步伐、時而以輕盈的跳躍、時而以肚皮朝上的仰臥、時而以警戒的匍匐,但卻又能對從字句中襲來的動人意象保持敏銳。

  我們不一定要從這本書裡的第一首詩讀起,但一定得對「月」和「貓」兩個意象警醒些。不過「貓」即使不時現身,畢竟是配角,作者形容牠是:「一隻老推移著月亮的貓」,但牠其實很少和月亮一起出現,倒是獨自出現的情況較多。〈週休二日〉裡,牠貢獻鬍子觸癢:「偶爾有貓的鬍子,觸癢了/咖啡的癮頭和樓上情侶的慾火」;〈追想平安〉中,牠必須跳躍:「大花貓跳過兩具相互呼應的鼾聲。」;當我們「遇見一隻花色像地圖的貓」,牠則變身為詩裡的主角;走進「村落」,牠成了「千萬隻找不到鞋回家的影子/在枯藤下搶食」的「一隻貓」。貓在林怡翠的詩中,是慾望的化身,牠是情慾、是想跳脫的慾望——想跳脫一種界域或現實的慾望。

  「月」則是此詩集的主角了。不論古今,「月」常入詩,而關於月亮與台灣女詩人間的關係,鍾玲在〈試探女性文體與文化傳統之關係——兼論台灣及美國女詩人作品之特徵〉(中外文學1989年8月:第18卷3期)一篇裡便有所闡述,她提到朱陵與沈花末兩位女詩人,一個把月亮寫成死屍,一個寫成殺手,詩句表現陰森、暴戾,鍾玲相信那不但與女子月事有關,也與女子內在潛伏的傷口有關。她說:「比起男性面對陽剛式的暴力鬥爭,女子的暴力方式是內在化的、陰柔的,所以她們會選擇陰性的月亮為暴力象徵。」姑且不談鍾玲所論及的那幾位女詩人們書寫月亮的方式,是否能概推到大部分的台灣女詩人身上,而看作是台灣女詩人作品的特徵,至少由這段話中,可瞭解鍾玲認為,台灣女詩人筆下的月亮所代表的是陰性的暴力。與此相較,林怡翠筆下的月亮則是截然不同的樣貌。

作者在自序〈後月亮主義〉一文中提到:「月的存在,的確經常提醒我女性的生存邊角,和她們如何在一夜的黑裡,堅持一點亮度。」對林怡翠來說,月亮她那種柔和的亮度,是一種微溫的希望的表徵,她在黑夜裡抬頭,並不是附著於黑夜的陰性暴力。而這與書名《被月光抓傷的背》,以及那篇同名的詩作悖離嗎?乍看那首「寫給帶著『慰安婦』傷痛活著的台灣阿嬤」的詩,詩裡那將背抓傷的「月光」似乎是指一種暴力,而實際上「一顆子彈穿過我的下體」才是暴力、一步踩爛一個少女的春天的「軍靴」才是暴力、「藉著神的名義殺戮天使的人」才是暴力。使慰安婦們「老是同時這麼疼著」的是這些暴力所帶來的「滿身被跺陷的傷」;而月光抓出來的傷,則是指「疼痛卻不輕易叫出來的勇敢」所帶來的傷,那是反抗、面對暴力的痕跡。所以「月光」在這首詩裡,並非是一種陰性的暴力,而是一種陰性的勇敢,那並非是一種拋頭顱灑熱血的勇敢,而是一種堅持「在滿身的傷口中看見自己」的活下去的勇敢。

  勇敢的月光在〈被月光抓傷的背〉顯現;安靜的月亮在〈托夢〉裡形容夢;月河則在〈女魂七月〉中被抓起來繫住;在〈九份五記〉內,卻是「所有的影子都等著對月亮唱歌」……,種種「月」都指向希望——勇敢是因為有希望存在,夢可以如同希望一樣被托起,想要繫住的也是希望。在林怡翠的詩句裡,月已然是希望或是與希望同溫度、同亮度的語詞。

  貓與月這樣陰性的意象,在這本詩集裡老是出入、顯影,確實是有其意義潛伏著。除了〈被月亮抓傷的背〉那種「疼痛卻不輕易叫出來的勇敢」;還有〈新陌上桑〉裡「我試著背向閨房裡憂傷著臉的鏡子,並解下/三從四德的髮型」那樣的勇敢;更有著〈女魂七月〉中女同志清楚自己即使死後也不能成為鬼新娘的弱勢,而仍願讓彼此成為對方最恆長的泡影,那種對自己的愛情堅持的勇敢。這本集子裡面「詩」寫的女人,她們生命的真相,正如西蒙.波娃所言「透過自覺的個人在行動中、在社會中呈現。」

  除了搬演同一意象多種樣貌的靈巧之外,林怡翠還擅長讓液態的語言在細長的半透明管線中緩慢流動,讓讀者得以細細聆聽、觀看,偶爾也施壓讓液體噴洩而出,液體顏色、速度的掌控,相當沈穩、準確。那種半透明的幽微更是讓人激賞,但〈女魂七月〉之類,線索不夠多樣,且彼此容易斷裂而造成閱讀障礙的小缺點,也許是該避免的。

日本藤素 2019-12-23 01:03:42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