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23 14:47:09茱莉亞

清華演講 龍應台:台灣國際觀屬「第三世界」等級

【中國時報95年03月23日記者潘國正/新竹報導】

龍應台21日表示,在全球人均收入評比中,台灣排行全球第30名,是個富有的國家。但台灣對世界盡了什麼責任?我們花了50億巨資買了1個國名4個字的國家成為友邦,卻對他們完全不了解,也沒有任何人道的真心關懷,只是把他們當作外交戰場上的工具。

龍應台21日晚上在清大禮堂舉辦清華思想沙龍講座中說,南亞海嘯發生後,剛好接近聖誕節,世界各國都以悲傷的心情追悼南亞海嘯死難者,台灣卻不然。當時她搭飛機從台北飛香港,台北的2場跨年晚會一片歡騰,好像普天同慶。

龍應台說,不是台灣人特別缺同情心,主因之一是50年的政治孤立,與國際社區長久隔絕,台灣人生活中感受不到國際脈動,不覺得自己和國際社區息息相關,以致南亞海嘯造成成千上萬人死亡,都像是「別人的事」,「世界公民意識」比香港人淡薄很多。

對中國還停留在反共抗俄印象

香港是個國際化城市,台灣也已進入多元文化時代,外籍配偶加上外勞超過60萬人,比台灣原住民44萬人還多。她表示,新的人口和文化結構讓台灣產生改變,但我們了解越南、印尼、泰國和中國嗎?

對於「新興」的中國,全世界都在設法了解21世紀的中國,但我們對中國大陸的印象還停留在反共抗俄時代。她說,實際生活中,我們對外籍配偶或外勞的印象只有逃跑、賣淫等負面印象;對待大陸配偶的法令充滿著歧視、落後,違反人權。主流社會從上往下看的單一思維,讓我們對他們的文化和歷史一無所知。台灣財富累積已屬「第一世界」,但心態上,尤其對於國際社區的認識還相當的「第三世界」,與經濟力量不成比例。

龍應台觀察到,歐洲的教育過程中,公平正義和世界公民意識不是單一學科,而是滲透到所有學科內,並實踐在生活中。

參加國際組織是個人第一步

她以1個16歲、1個20歲的德國少年為長期「研究對象」,他們期待教宗不是由德國人出任,反而希望由黑人或拉丁美洲人接任,因為這對天主教會的進步更有意義。

她驚奇,為何歐洲少年會有這些觀念,因而研究歐洲公民教育的過程,發現歐洲和北美的公民教育學習過程中,觀念和實踐從幼稚園就開始了,滲透式的設計在種種課程裡。中小學老師責任重大,因為他們決定了孩子未來的視野。

許多在台下排隊提出問題的大學生都提問,「那我們該怎麼辦?該如何做?」龍應台回應,要做1個有世界公民意識的公民,可以先依照自己的興趣、累積這方面的知識,並加入1個國際社團組織,也許是生態、人權、健康、貧窮的議題,然後學習溝通、說服、串連、組織種種技巧,發揮影響力,滴水可以穿石,大家都這麼做,就會產生力量。
茱莉亞 2007-02-11 01:41:32

To Justblue:

您好!歡迎您~
關於您提到的教育問題,茱莉亞的觀察與看法是以下:

1.就教師的部份而言:
  在實施九年一貫政策的制度下,配合教師擁有選用與自編教材的權利後,我認為在批判與包容這方面的多方思考上,教師們已經有長足的進步(相較於中等教育進行改革前的狀況而言,但因相關教育資訊或觀念的傳遞亦因南北情況不同而存在著些微的差異,譬如,北部發展得較快)。

  同時,目前在教學現場的多數老師們亦有很多機會可以接觸到這方面的研習會,因而相對地,在教學活動的進行中自然也融入了批判思考的觀點,而有要求學生書寫自身的觀點等的教學活動(評量)存在。不過,據我所知,這些活動的進行多數都在學生的升學壓力較小的低年級時,以國中來說就是一、二年級時;若是三年級時還用這類的教學方式,通常可預見的就是恐怕陸續會有很多來自家長方面的反對聲浪出現。另外,補充說明一下:若是藥進行這類課程時,我們通常會將其安排在"統整課程"或是"主題式教學"中進行,而這不是一般所謂的正常教學。

2.就學生的部份而言:
   據我的教學觀察發現,多數的學生還比較喜歡有對錯的標準答案型考題,如果教師要求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通常多數學生都是無言以對的。因而,就我的經驗是,我通常在上課時會提出許多與課本論述產生衝突的價值觀或觀點,就這些不同立場的論述與學生進行討論,我發現用這樣的方式學生會比較願意在自然的反應中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在課堂進行時比較不會有因為被點名要回答的同學都羞於回應的狀況產生。

其實您說得對,這確實涉及到價值觀的問題。更簡單地說,我認為以目前台灣中學教育之教學實況(對不起!因為我對小學的狀況實在是不了解,所以不便評論)若要達到真正的批判思考式教學恐怕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觀察到的既有問題與現象常常都被過度簡化成只要求國中小的社會領域老師(國中部分包括史、地、公三科)去做就好,但是問題是這涉及到學生對於問題的敏銳度之培養,只透過佔每週教學時數少的可憐的社會領域課程想要達到這麼巨觀的整體思維,實在是件困難度很高的事。

以上扼要回應您的提問,謝謝您的提問!

也歡迎常來提供意見或交流囉!

Justblue 2007-02-10 23:21:40

你好!此篇讀後有感,牽涉到升學價值觀。

國內僵化的中小學教育課程似乎逐漸融入國際視野內容,但堅守岡位的老少教學者是否具備批判和包容心態,肯耐心提攜學生發展多元視野,書寫辯論自己的觀點?還是讓學生照著課本背、會填考卷拿高分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