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8 20:01:47黃鐘毅

龍崎區及下營區譜出農村再生新樂章。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南市府農業局28日進行龍崎區龍和社區及下營區甲中社區農村再生計畫現場勘查,其中甲中社區是下營區第一個提出農村再生計畫草案之社區,為下營區譜奏了農村再生序曲。審查小組於實地勘查後聽取社區簡報農村再生計畫願景及構想,提供了許多專業建議,期許社區發展特有產業,逐步改善社區經濟及環境,進而創造新農村。
 
龍和社區之社區範圍包含中坑里、楠坑里、土崎里及崎頂里等四里,幅員相當遼闊。但因社區地形多為泥岩堊地,土壤貧瘠,農產並不豐富,僅有綠筍、麻筍及鳳梨的生產堪稱大宗。早期居民都以竹維生,除竹筍及其加工品外,以傳統竹編為主要經濟來源,近年隨著塑膠品興起替代了竹產業,地方竹編產業逐漸沒落,並有失傳之危機。社區內有一座殘破的日據時期鄉公所,經龍崎農會重新整理成竹炭故事館,展示各類竹炭製品,而成為台灣竹炭之鄉。社區期望透過農村再生計畫結合在地資源及優勢,以「竹炭綠生活。有機長壽村」作為社區發展的願景。
 
甲中社區含括「十六甲」和「中庄仔」兩庄,是居民主要集居的二個聚落,社區居民姓氏多為顏姓,歷史發展脈絡可追溯至明末崇禎五年顏世賢渡海來台,子孫大多居住於十六甲庄而來,社區旁的紅厝里有一座顏氏宗親家廟,為甲中里及紅厝里的顏氏子弟所有,家廟裡的顏水龍紀念館記錄了畫家顏水龍先生的許多史蹟與著作。社區主要經濟型態是務農,主要農作物以稻米及五穀雜糧為主。近年來社區居民對於環境與生活品質之經營不遺餘力,向心力十分旺盛,期望透過農村再生計畫實現「甲幸福中滿意的綠色生活園區」的發展願景,將社區環境、文化及產業等老祖先所留下的珍貴資產展現出來。
 
市府農業局及審查小組期勉龍和社區及甲中社區依照社區居民所提農村再生計畫及委員建議為社區帶來改變,並與鄰近社區進行交流合作,互相學習,帶動區域產業共同發展,創造農村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