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5 11:24:47twk402g8o2

油煙異味處理機 【mobile01網友分享】油炸業者評選,油煙處理廠商找他們就對了~ 油煙異味處理機

html模版重大紀念主題宣傳戰役的創新之舉
美 編︰蘇 鵬

編輯 《軍事記者》編輯部
出版 長征出版社
印刷 解放軍報社印刷廠
總發行處 北京報刊發行局
國內統一刊號 CN11-4467╱G2
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1002-4468
國外發行代號 M6261
國內郵發代號 82-204
訂購處 全國各郵局


主持人語

在傳媒變革的時代浪潮中,融媒體報道初顯異彩。這種報道方式集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之長,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為打好今年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重大主題宣傳戰役,解放軍報社與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密切合作,開創性地通過融媒體報道,取得瞭超乎預期的宣傳效果。為此,這兩傢軍隊媒體於11月初聯合主辦瞭雄關漫道——融媒體報道業務研討會,對此次宣傳活動進行總結交流。解放軍報社社長李秀寶在會上作瞭精彩講話,解放軍報社總編輯孫繼煉代表軍報做瞭很好的總結,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主任唐水福主持會議。共有6位同志在研討會上作瞭論文交流,還有3位同志作瞭書面發言。現將這些論文和發言整理刊登,讓我們共同分享。

——主持人:朱金平

2016年,“長征”無疑是一大媒介熱詞。

漫漫長征路,巍巍中華魂。習主席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指出,長征“這一驚天動地的廚房油煙革命壯舉,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譜寫的壯麗史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巍峨豐碑。”

人民軍隊創造的這一“英雄史詩”,在外國記者眼中,曾是一個“前所未聞的故事”;在中國作傢筆下,被詩意地譽為“地球上的紅飄帶”。對於新聞界尤其是軍隊媒體來說,做好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宣傳,既是機遇更是挑戰,因為我們首次運用融媒體手段回望80年前的長征,報道今天的新長征。

《解放軍報》紀念長征主題宣傳先後兩次受到中宣部《新聞閱評》刊文肯定,中國軍網在中央網信辦紀念長征宣傳總結表彰中獲得6個獎項。此次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宣傳戰役中的創新做法和成功嘗試,對未來進一步做好重大紀念主題宣傳具有重大意義。

亮點一︰新模式

聯合作戰推進軍媒深度融合

習主席明確指出︰要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近兩年,解放軍報社以“中央廚房”建設為抓手,打造融媒體生產平臺,形成瞭擁有1張主報、7種子報子刊,以及包括中國軍網、國防部網、軍報微博微信、軍報客戶端等網絡和新媒體發佈平臺的綜合性軍事傳媒集團,媒體融合不斷向深度和廣度拓展。

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宣傳中,解放軍報社和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開創性地進行戰略合作,在媒體融合上又邁出瞭一大步。在大項宣傳中,軍隊的報紙、電視攜手展開融媒體報道,這還是第一次。從今年5月份開始,軍報和電視宣傳中心就建立一體化工作機制,共同策劃、協力實施。新聞融合、活動融合、網絡融合、推介融合、資源融合……全方位的對接嵌入、同步運行,將軍報媒體融合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首次報臺融合,從長征源頭拉開序幕。7月底,解放軍報社和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等聯合主辦的《雄關漫道——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宣傳融媒體報道活動啟動儀式在江西省於都縣舉行,儀式隆重熱烈,晚會精彩紛呈。軍報在重要版面刊發融媒體報道火種采集和活動啟動儀式的消息、側記;中國軍網和中國軍視網合作搭建演播室,對這一盛況進行瞭並網直播,解放軍報客戶端、微博微信同時進行瞭直播。啟動儀式在央視七套播出後,各網絡和新媒體平臺又及時進行瞭轉播和推介。

隨著活動啟動,融合不斷向深度推進。解放軍報社和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發揮戰略聯盟效益,攜手開展報道,主打欄目、節目制作統一使用“雄關漫道”Logo,亮點頻仍,反響熱烈。在與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聯姻”的同時,軍報也加強自身的融合力度,制定主題宣傳融媒體報道“路線圖”。所屬子報子刊和網站、新媒體一體聯動,主要欄目以“雄關漫道”標識進行統攝,融合開展相關報道,形成強大融媒矩陣。

騰訊有一個數據︰開設一個微信公眾號,發佈的信息抵達目標受眾,20%靠訂閱,80%靠朋友的分享。這說明,分眾傳播時代,新聞產品推介對於擴大媒體影響力越來越重要。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宣傳中,軍報微博微信積極發佈推介電視宣傳中心的優質新聞產品,特別是視頻內容。在中國軍網首頁開設“中國軍視”專屬頻道,重要電視節目提前發佈預告,節目播出後第一時間更新發佈,實現瞭優質電視新聞產品的有效二次傳播。

回眸軍報此次紀念長征主題宣傳,攜手打造新模式的實踐啟示我們︰沒有體制機制的創新,就難有一流的內容和強大的影響力。軍隊媒體融合向深度拓展,做大做強,必須攥指成拳,構築新型融媒矩陣和融媒體報道新模式,實現一體策劃、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

亮點二︰新視角

優勢資源展現除油煙機軍媒獨特眼光

習主席指出︰新聞輿論的活力在於發現,眼力就是發現力。

“年年歲歲花相似”,曾是紀念性宣傳報道面對的一大難題。重大歷史事件,經過多年反復深入挖掘整理和報道,絕大部分歷史細節都已見諸媒體、為人知曉,想在事實發現上有大的突破並非易事。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年親歷重大歷史的見證人也日漸稀缺,發掘鮮為人知的史料更是難上加難。

聚焦同一主題的同臺競爭,既要爭取“人無我有”,更要追求“人有我新”——這個新,就是內容之新、觀點之新、思想之新。此次面對紀念長征主題宣傳的“考題”,軍報充分運用軍內外各種優勢資源,精心策劃、創新視角,不斷加強對長征豐富內涵的深度挖掘。

新在站位轉換。長征的過程已為無數史傢詳加考證,但很少有人會變換思路,從陝甘蘇區的角度審視這段歷史。在這樣的視角下,《軍史發現》專版推出“我的長征”系列特別策劃,看到一番不同尋常的長征景象︰各路紅軍從不同的道路,在不同的時間,陸續到達瞭同一個復興的起點,猶如百川歸海。其中《從<毛澤東軍事文集>看長征》一文,通過六卷文集中毛澤東14次提到“長征”,折射人民軍隊鳳凰涅--的珍貴歷程,高度深度兼而有之,站位視域別具一格。

新在專業解讀。軍報重頭打造的每周一期系列特刊,首版頭條都定位為“名傢專稿”。徐焰、喬良、羅援……一批學術名傢各具特色的專業解讀,為讀者奉上長征歷史研究最新成果,令人印象深刻。《軍事論壇》推出專欄《講武說略?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深層次解讀長征所蘊含的戰略智慧、用兵謀略、戰鬥精神,引發讀者廣泛關註與思考。

新在歷史關照。軍報特刊《長征?印象》版,與解放軍檔案館合作,每期以圖片形式披露一至兩件珍貴歷史檔案資料,涉及紅軍長征行動部署、作戰計劃、作戰地圖、戰術資料等,構成瞭一套寶貴的“檔案歷史”。同時,派出攝影記者尋訪健在的老紅軍,記錄下老紅軍的最新影像和對親歷長征的回憶講述,不少老紅軍還親自寫下寄語,形成瞭另一份獨特的“口述歷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軍報還將目光投向網上那些歪理謬論,向污蔑抹黑長征歷史的言論和歷史虛無主義逆流擲出“投槍”,旗幟鮮明地進行批駁,展現瞭軍事媒體的立場與擔當。9月19日,軍報刊發重頭理論文章《尊重歷史 還原真相》,選取“質疑‘二萬五千裡長征’的真實性”“認為蔣介石為紅軍長征‘放水’”等偽命題為靶標,還原歷史細節,將謊言各個擊破。其實早在6月21日,中國軍網就舉辦瞭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專傢學者研討會,邀請知名黨史軍史專傢,對打著各種幌子歪曲抹黑長征的錯誤虛假觀點予以嚴正駁斥和澄清。隨後在網絡和新媒體推出的《決不允許肆意詆毀紅軍將士》等多篇文章,文風鮮活、開掘深入,進一步增強瞭正向輿論的傳播力、公信力和影響力,受到中宣部肯定。

回眸軍報此次紀念長征主題宣傳,積極探尋新視角的實踐啟示我們︰無論傳播形態如何變化,內容為王、觀點為王、思想為王的基本特征始終沒有變,隻有保持獨特的軍隊視角、軍媒眼光,在“大眾麥克風時代”闡發自己的新內容、新觀點、新思想,才能獨樹一幟,在主流輿論陣地上勇立潮頭。

亮點三︰新技術

前沿應用催生軍媒全新體驗

新聞事業的發展,從來都與科技的進步緊密相連。從木牘竹簡,到雕版印刷;從鉛與火,到光與電;從電子技術,到數字媒體……信息技術的每一次進步和突破,都帶來媒體傳播形態的巨大變革,推動新聞傳播形式的創新發展。

今天,我們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最為深刻的信息技術革命。互聯網根本性地油煙處理改變瞭人們信息溝通、工作和生活的方式。截至2016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7.1億,其中手機網民6.56億。最近一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7.1億網民,人均每天上網227.1分鐘,是成年國民每天閱讀報刊圖書總量的近5倍。可以說,今天的信息傳播和社會輿論,相當程度上是在互聯網,特別是在中國人的掌心上生成。

習主席指出,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要堅持以先進技術為支撐。互聯網時代,技術對新聞傳播的支撐作用逾加明顯。雲計算、大數據、可視化、H5、VR、無人機、表情包、彈幕網站、機器人……新技術發展迅猛,已經成為融媒體傳播的基礎要素。因此,中央《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把技術建設和內容建設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近兩年,軍報加大瞭技術投入,組建技術運營部,推動技術手段迭代升級。此次紀念長征主題宣傳中,一些新技術新手段得到充分運用,新聞產品的呈現方式發生瞭喜人變化。

從去年開始,軍報加大瞭H5策劃生產的力度,200多個H5微場景作品凸顯瞭軍報新媒體的創新品牌。在紀念長征主題宣傳中,軍報新媒體汲取軍報特刊等版面內容的精華,制作系列H5微場景。點擊一系列H5產品,猶如打開一本長征的歷史書卷,成為長征主題宣傳的一個亮點。同時,“重溫長征 大傢一起描標語”“紅軍阿哥你慢慢走”等新媒體獨立策劃的H5產品,也受到網友喜愛。

如果說去年是軍報的“H5元年”,那麼今年就是“VR”元年。軍報技術團隊以VR技術為基礎,引入環物成像和H5展示技術,制作“英雄史詩 不朽豐碑”主題展覽實景漫遊作品,讓網友不去軍博,也能身臨其境般觀看展覽,打造出“永不落幕”的全景交互式長征主題展覽。此外,軍報新媒體推出的長征VR系列全景畫《走出泥沼》《而今邁步從頭越》等16幅作品,也在網上廣受好評。

最近,傳媒業內提出“浸媒體”的概念。所謂“浸媒體”,核心是身臨其境般的浸入式媒介體驗。我們拍攝的首部軍事3D全景MV《四渡赤水出奇兵》,給受眾帶來的就是這種沉浸式的體驗。這部作品地面拍攝使用目前業內先進的虛擬現實攝影平臺,空中拍攝采用掛載拼接式全景攝像頭的六旋翼無人機,全景展現戰友文工團演職人員在長城上的合唱現場,賦予藝術經典嶄新的呈現形式。此外,網絡和新媒體系列沙畫、萌漫等貼近青年受眾的作品,將輕靈的創意形式與長征的厚重歷史相結合,優美音畫和萌言萌語廣受網友點贊和轉發。

回眸軍報此次紀念長征主題宣傳,及時引入新技術的實踐啟示我們︰新技術帶來新體驗和新魅力,技術融合是媒體融合的引擎,在媒體傳播中,軍媒要繼續堅持以先進技術為引領,不斷提高技術建設和運用水平,跟上媒體融合的步伐,不斷推出適應時代要求的創新產品。

亮點四︰新落點

繼往開來彰顯軍媒時代擔當

“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

紀念性宣傳報道,一個常見的誤區是就歷史寫歷史、為紀念而紀念。成功的紀念性宣傳報道,不能僅僅停留在追憶歷史的層面,而應找準歷史與現實的契合點,從歷史中繼承、在紀念中借鑒,回應時代的需求和關切。

在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日之際,軍報一次性推出16個版的長征紀念特刊。引人註目的是,封面和封底兩個整版美術主題設計濃墨重彩、獨具匠心。封面是“征程萬裡 不忘初心”8個大字,封底是“回望原點 今又出發”8個大字。這兩個標題相互呼應,巧妙地勾勒出軍報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宣傳報道與以往的不同之處和新的落點。

征程萬裡,不忘初心。軍報要聞版主打專欄《雄關漫道?不忘初心再出發》從一開始,就圍繞習主席在紀念建黨95周年大會上提出的“初心”做文章,8月3日的開篇之作是李秀寶社長帶領記者采寫的《異味處理長征源頭探初心》,10月20日的收官之作是我帶領記者采寫的《行程萬裡初心如磐》。“初心”,如同一條穿越時空的紅線,貫通歷史、現實與未來,成為紀念長征勝利主題宣傳的一個“魂”。

回望原點,今又出發。習主席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站在今天這個歷史時點,我們可以清晰回看歷次長征紀念活動。1936年,紅軍三大主力會師陝北後,召開瞭3次隆重的慶祝大會,既是長征勝利的標志,也是長征紀念活動的開始。1946、1956年,主要是匯編長征史料。1966、1976年,《長征組歌》問世和復排。1986年,黨中央首次召開紀念長征的全國性大會,第一次對長征精神的內涵作瞭規範表述。1996、2006年,不斷賦予長征精神新的時代內涵。今年,習主席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明確提出︰今天,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就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今天的“新長征”,也是我們紀念長征主題宣傳的新落點。不難發現,“新長征”貫穿整個宣傳始終,尤其是習主席對“新長征”內涵明確提出後,軍報更是集中力量和版面,刊發《在新的長征路上奮勇前進》《弘揚偉大長征精神 走好今天的長征路》等社論、評論、理論、訪談等文章,圍繞這一新落點進行深入解讀與闡發,為整個主題宣傳畫上圓滿句號。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回眸軍報此次紀念長征主題宣傳,實踐啟示我們︰在實現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征途上,我們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作為軍事媒體,隻有找準歷史與當下的契合點,在重大紀念性宣傳報道中創新出彩,才能始終與時代共振、與未來接軌,走好自己新的長征路!

(作者系解放軍報社總編輯)

3BD97C152E823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