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9 23:37:49客家達人

美日談 惜字亭

2014-04-19╱中華日報╱第A2版╱要聞  
  美日談 惜字亭
 
 

   高雄大崗山名剎超峰寺,廟埕右側有一座惜字亭,由於年代久遠,亭體損壞嚴重,客委會將與寺方合作,斥資四百多萬元進行搶修,預定今年底即可恢復舊觀。

   相傳中國文字為黃帝史官倉頡所創,倉頡雙瞳四目,「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文字傳播後,民智大開,文明日進。據說倉頡造字時,「天為雨粟,鬼為夜哭」,可見文字的力量有多大。

   古時識文斷字不容易,紙張取得也困難,對抄寫或印有文字的紙,格外珍惜、敬重,認為「廢墨收經史,遺文著漢唐」,字紙不得任意毀棄,必須好好收集,誠心敬意燒成灰燼,供奉於「制字先師」倉頡神位前,最後才恭送入河海。

   有詩云:「世間字紙藏經同,見者須當付火中。或置長流清淨處,自然福祿永無窮。」民間流傳許多敬惜字紙、尊重文字誡條,如《惜字律》、《文昌惜字功過律》等。由於有敬字、惜字傳統,專門焚燒字紙的惜字亭,因此孕育而生。

   惜字亭又稱敬字亭、聖蹟亭。有清一代,全台灣各地都有惜字亭,而且越是文風鼎盛的地方,惜字亭越多。提倡「晴耕雨讀」的客家族群,相當重視文化與教育,各客家庄的惜字亭,密度也就特別高。

   現代一般人慣用電腦,年輕人喜用「火星文」,並以圖像取代文字。隨著時代改變,敬字、惜字傳統已經淡化,各地惜字亭所剩無幾,有的甚至被改建成寺廟金爐。重修超峰寺惜字亭,自有其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