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09 21:37:04客家達人

認識客家食、衣、住、信仰、藝術 多面向思考

2014-04-09╱更生日報╱第6版╱花蓮新聞╱張小菁  
  認識客家食、衣、住、信仰、藝術 多面向思考
 

  慈大客家文化美學選修夯 

  記者張小菁╱報導

    慈濟大學鍾隆琛老師所開設的通識教育課程「客家文化美學」,選修學生有三十六人,但只有四位是客家人,非客家籍的同學表示,因為周遭很多客家朋友,所以想要多認識他們,了解他們的文化。

    傳播系二年級吳婉真同學表示,從高中到大學,周邊認識的客家朋友都長得很好看,引起她修課的主要動機。上了課才知道,客家人因為一直在遷徙,造就了吃苦耐勞、務實的特性,因此,食物的保存十分重要,衍生出很多醃製食品,再加上客家人勞動,流很多汗特別需要吃鹹的食物,因此客家菜口味會鹹一點。

    鍾隆琛透過飲食、服飾、建築、民俗信仰、藝術創作等面向,引導學生對「台灣客家族群的生存方式」進行美學的省思與重構,開拓學生不同文化的視野、培養學生對多元文化包容與尊重。課堂中邀請專業人士分享,如客家音樂創作歌手謝宇威分享客家音樂,並帶領同學參訪花蓮客家文化推廣協會,參觀吉安鄉五穀宮,認識客家人的民俗信仰。

    花蓮縣客家文化研究推廣協會徐保雄說,客家人當初來到台灣時,比較好的土地已經被閩南人開墾了,因此只好往丘陵地去發展,移民到花蓮的客家人多以務農為主,因此祭拜神農大帝的五穀宮成為他們重要的信仰寄託,不過隨著社會變遷農業人口漸漸減少,五穀宮的功能逐漸轉化,除了是廟宇外,更肩負著客家文化傳承的重要角色。

    護理系一年級楊宜潔同學來自高雄美濃客家村,她說,從小就很喜歡客家文化的勤儉美德,想要了解各地的客家特色有甚麼不同,有一次老師在課堂上帶來五十年的老菜脯泡茶,覺得很新奇,因為美濃沒有老菜脯茶,而老菜脯也是客家人勤儉捨不得浪費食物所延伸的傳統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