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罩霧林家的百年孤寂
2013-09-11╱中國時報╱第A16版╱時論廣場╱■藍博洲
阿罩霧林家的百年孤寂
1993年6月7日下午,北京一位90高齡的老台胞主動領介我到王府井附近胡同裡一棟木屋,那兒曾是謝雪紅主持的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總部二樓,聆聽記錄了林為民先生敘述他父親林正亨的生命史。後來,我應《新國會》雜誌之邀在9月號的「白色恐怖專題報導」發表《第一個刑死馬場町的台灣人─霧峰林家第21世林正亨傳奇》。
來台祖是第14世的林石(1729─1788),因牽連漳州平和族親林爽文之亂入獄。到第17世的林定邦與林奠國兄弟,林家首度成為地方土豪。林奠國這一支脈就是以其孫林獻堂而為人所知的所謂「頂厝」。林定邦則是所謂「下厝」之祖。
林定邦長子林文察(1828─1864)因隨左宗棠平定太平天國有功,死後被清廷追封世襲騎都尉。
林文察的長子林朝棟(1851─1903)因率鄉勇「棟軍」擊退侵台法軍而被封「二品官銜」。清廷割台後,奉清廷旨令不得不舉家內渡,但仍以個性剛強的三子林祖密(1878-1925)留台,一面治理龐大的產業,一面祕援抗日義軍。
台灣淪陷後,林祖密毅然遷居鼓浪嶼。他熱烈擁護孫中山的國民革命,成為辛亥革命後第一位恢復中國國籍的台胞,參加中華革命黨,資助並成立閩南的反袁護國軍,1918年更被孫中山大元帥任命為國民革命軍閩南軍司令…。
在台灣各地義軍失敗後林祖密仍不遺餘力支持台胞的抗日復土運動。1923年,北洋軍閥孫傳芳入閩,他辭歸走「實業救國,利國利民」的路;兩年後竟在視察疏河工程途中遇害。
據林祖密孫兒林光輝說,為徹底消除林祖密家族在台灣的影響力,日本殖民統治者也就從此開始刻意在稱謂上顛倒,把嫡長林定邦這房「貶低」為「下厝」。
林祖密遺有九子。長子林正熊繼承父志,帶兵與軍閥作戰,身受重傷,雙目失明。其後,實踐林朝棟復台遺囑的責任便落在老六林正亨(1915─1950)身上。
1995年,我認識了林祖密的孫子林光輝先生。他說,林正亨是他六伯,他看了我寫的報導以後就一直想要與我認識。因為他家的歷史從日據以來就被刻意湮滅、扭曲(我先前也只知林獻堂),從小就聽瞎眼的大伯父講述家族史的他於是有著宣揚家聲的使命感;因為這樣的使命感,他長期自費購回流失在外他家的原始史料;因為長達百年的孤寂,自謙不會寫文章的他就有了抓到機會就講的習慣;因為我能夠聆聽,而且聽得懂,愛說的他就與我一見如故。因為經常聽他講述有憑有據的歷史細節,我也打通了理解台灣抗日運動史的任督二脈。例如:
為什麼丘逢甲登高一呼就能四方響應,武裝抗日,尤其桃竹苗客家莊尤為激烈?難道真的只是因為客家人的民族意識較強嗎?這是沒有說服力的。具體的說,那是因為有棟軍的原來編制,還有林家與各地墾號的經濟基礎,作為林朝棟妹婿(娶神主牌)的丘逢甲才能有這樣的領袖條件。
為什麼華僑出身的羅福星可以在偏僻保守的苗栗大湖客家莊迅速聚集眾多幹部與群眾並發動反日起義?這應該還是通過林祖密而取得林朝棟的舊勢力支持。因為,1886年,林朝棟奉劉銘傳之命以「中路統領」進駐大湖撫「蕃」,同時發起創建奉祀關聖帝君的萬聖宮(由金和成墾號捐地);兩年後,廟宇落成,當地民眾「同時恭奉統領林公長生祿位,以銘功德。」…
我喜歡聽微醺後的林光輝生動地講述書本上看不到的林文察家族的故事。我也能夠充分理解他的家族的百年孤寂與其述說的渴望,因此經常會把他介紹給一些文化界朋友。可許多人聽了他激情敘述那一般人很難理解的歷史後,總要懷疑這個人是不是腦子進水了?」
幾年前,李崗因為想拍「台共」題材的電影而找上我;我約了林光輝,很難想像,當時對台灣史還沒有入門的所謂「外省第二代」李崗,竟然就被林光輝述說的家族史吸引,逐日深陷,不可自拔,終於百年孤寂的歷史拍成紀實電影《阿罩霧風雲》了。(作者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