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3 08:21:09客家達人

高雄小故事 族群密碼 黃招榮

 2013-08-23╱台灣時報╱第24版╱副刊╱藝文  
  高雄小故事 族群密碼 黃招榮

    二十年前我在高雄仁武鄉烏林國小服務,學區包含烏林村(烏材林)與仁福村(前埔厝),學生中有不少稀奇古怪的姓氏,如「力」、「月」、「兵」、「車」、「鄂」、「穆」、「來」、「買」、「標」、「蘭」、「機」、「机」(簡寫的『机』與繁體的『機』又不同姓)、「毒」(音為ㄉㄨ,華語第一聲)。當時仁武鄉民政課長表示:「我很確定這些姓都不是『外省人』,因為他們的臺語很流利,而且沒有任何『外省人』的福利。」為了更深入了解他們,於是我親自拜訪兵姓學生的家庭。

  兵老先生(阿公)說:「我們的上一、兩代本來住臺南左鎮,後來才遷到高雄縣的內門(音:lai-bun);在60、70年代,又從內門遷到烏材林。當時烏材林有好幾間磚窯廠,有工作機會,收入不錯,生活算安定,其他族人就陸續跟隨遷到烏材林或前埔厝定居。」

   兵姓學生的爸爸還當場講了一句「小便」的西拉雅語,這是他唯一會講的一句族語。兵家的住宅外有一墳墓,墓碑上的祖籍寫的是「內門」。兵老先生說:「『內門』就是我們的祖籍,所以祖墳的墓碑當然寫『內門』。」他們很清楚:中國地名的祖籍與他們無關。

   原來他們都知道自己是平埔族人。因害怕被歧視、被恥笑為「番仔」,所以不願表態。他們本是沒有漢姓的,在不得不漢化的過程中,不想背祖忘宗,仍想保留族群特有的識別記號。如「毒」姓,他們的祖先原是從事文書工作,從西拉雅語「文書」的發音中取一個音節,再找對應的中文字「毒」做為姓;「買」姓的由來則是在阿立祖夜祭中,釀酒用的糯米就叫做「mai」。在夜祭中西拉雅人會用手抓「mai」來吃。(我曾親身參與屏東縣萬巒鄉加匏朗的平埔夜祭,我吃過mai)。

   西元1758年(乾隆23年),清國政府賜姓給平埔族人,兒童上社學、私塾學漢文,由兒童帶領大人從我族出走。 加上承認自己是平埔族人,稅賦比漢人多一倍,還必須義務勞動服務,如守倉庫。種種的不公平待遇加上歧視,使得平埔族人不願承認自己族群,不願講族語,造成其語言變成「死語」。一個臺灣歷史舞臺的主角文化被消滅,只留下一些族群密碼,供後代解讀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