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8 00:13:18公主

元稹離思

元稹《離思》賞析
【作者】陸永品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註釋
 
  取次:走進.
 
賞析

曾經見過狀闊無際 氣勢攝人的大海了
就不會因一巧小的溪流所感動
曾經見過巫山繚繞 直可迷惑人心似的彩雲了
那麼一般天上的雲彩 又怎麼會讓我動心
好幾次身邊出現了相當美麗的女孩子了
但就像經過了斑斕無比的花叢 雖然是這樣豔麗但是卻無動於衷懶得回顧
這些情事為甚麼會這樣呢
我想 那是一半因為 現在的我 已經潛心修道
而最後一半 是因為妳的緣故阿

     
 
  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他的詩歌數量很多,他把自己的詩分為古諷、樂諷、古體、新題樂府、律詩、艷詩等十類。這首《離思》(五首之一)屬於艷詩。所謂“艷詩”,即寫男女之間愛情的詩。在作者十類詩中,這類寫得比較好。而這首《離思》詩,尤其寫得一往情深,熾熱動人,具有獨到的藝術特色。在描寫愛情題材的古典詩詞中,亦堪稱名篇佳作.
 
  這首詩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採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主人公對已經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戀情。它接連用水、用雲、用花比人,寫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全詩僅四句,即有三句採用比喻手法。一、二兩句,破空而來,暗喻手法絕高,幾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筆意所在。
 
  “曾經滄海難為水”。是從孟子“觀於海者難為水”《孟子·盡心篇》)脫化而來。詩句表面上是說,曾經觀看過茫茫的大海,對那小小的細流,是不會看在眼裏的。它是用大海與河水相比。海面廣闊,滄茫無際,雄渾無比,可謂壯觀。河水,只不過是舉目即可望穿的細流,不足為觀。寫得意境雄渾深遠。然而,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還蘊含著深刻的思想。
 
  第二句“除卻巫山不是雲”,是使用宋玉《高唐賦》裏“巫山雲雨”的典故。《高唐賦》序說:戰國時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懷王),曾遊雲夢高唐之臺,“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願薦枕蓆,王因幸之”。此女即“巫山之女”。她別離楚王時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楚王旦朝視之,果如其言,因此就為她立廟號曰“朝雲”。顯而易見,宋玉所謂“巫山之雲”,——“朝雲”,不過是神女的化身。元稹所謂“除卻巫山不是雲”,表面是說:除了巫山上的彩雲,其他所有的雲彩,都不足觀。其實,他是巧妙地使用“朝雲”的典故,把它比作心愛的女子,充分地表達了對那個女子的真摯感情。詩人表明,除此女子,縱有傾城國色、絕代佳人,也不能打動他的心,取得他的歡心和愛慕。只有那個女子,才能使他傾心相愛。寫得感情熾熱,又含蓄蘊藉。
 
  第三句“取次花叢懶回顧”,是用花比人。是說我即使走到盛開的花叢裏,也毫不留心地過去,懶得回頭觀看。為什麼他無心去觀賞迎入眼簾的盛開花朵呢?
 
  第四句“半緣修道半緣君”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說他對世事,看破紅塵,去修道的原故,這是其一。其二,是因為他失去心愛的她,再也不想看別的“花”了。統觀全詩,不難看出,“取次花叢懶回顧”的原因,還是因為失去了“君”。“半緣修道”之說,只不過是遁辭罷了。
 
  古代詩評家,曾經說這首詩是作者為其曾經相愛的韋叢的悼亡詩,或臆斷為詩人“與鶯鶯在閨中狎昵之遊戲”(卞孝萱《元稹年譜》)的自我寫照。此等說法,皆缺乏史料根據。  
 
  作者在這首詩裏採用種種比喻手法,曲折地表達對曾經相愛的女伴的深情,前三句緊扣主題,層層遞進,最後一句才用畫龍點睛之筆,揭示主題。這種寫法構思集中,意脈貫通,清晰可見,感情跳動性不大。並不象古典詩詞中有些作品那樣,感情跳動幅度太大,象電影的蒙太奇鏡頭那樣,令人幾乎看不到端倪。譬如。辛棄疾《念奴嬌》(野棠花落),描寫對歌女的留戀和思慕的複雜心情,感情跳躍幅度特別大。它忽而寫往昔的“輕別”;忽而寫今日“故地重遊”,樓空人去。物是人非,忽而又寫幻想明朝“尊前重見,鏡裏花難折”。其中省略許多銜接,思緒奔騰飛躍,令人頗費尋覓。當然,這並不是說,可以用感情跳躍幅度的大小,來作為評價作品優劣的標準。辛棄疾這首詞也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審美價值極高。
 
  在描寫愛情的古典詩詞中.有不少名篇佳作,都一直為人們喜聞樂見,引起人們的共鳴。譬如,王維的《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它是用形象鮮明的紅豆,象徵美好而堅貞的愛情。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無題》)的詩句,是用一種執著到底的精神,表達對愛情堅貞不渝、海枯石爛、永不變心的衷情。“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兩句,則與王、李寫愛情的詩不同,它是用一種絕對肯定與否定的生動比喻。來表達對愛情的至誠和專一。正由於它與眾不同,所以能引起因為種種原因而失去愛人的人們的強烈共鳴。有人把這兩句詩寫在文學作品裏。也有人寫在書信中,用來表達對對方的癡情。這就充分說明元稹這首詩具有巨大的影響和藝術感染力。
 
  這首詩的具體寫作年代不詳。它可能是作者自己生活的自我寫照。據說,作者先是愛過“崔鶯鶯”,後來又有新歡。因此,有人便認為元稹在愛情生活上是非常輕薄的,從而也就否定了這首《離思》詩的應有價值。我認為,今天我們評論古典文學的價值,並不能依據作者私人的生活如何來作為評價其文學作品的標準。文學作品往往會突破作者的思想局限,產生巨大的
 
  社會效果。我們評價元稹這首詩,也應從它產生的積極社會效果著眼,給其藝術價值以充分的肯定。而不應聯繫作者私人生活問題,去貶低它客觀存在的審美意義。
 

【原載】 吳庚舜 陸永品等主編《唐詩名篇賞析》,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
 
 
 
  (來源:中國文學網 )
 

【注釋】: 
1)曾經滄海難為水:《孟子、盡心》:「觀于海者難爲水,遊于聖人之門者難爲言。」意思是說經歷過海上之遊,則對其他水路不感興趣。比喻經歷過大事與極美境界,對其他事則看不上眼。
 
2)除卻巫山不是雲:宋玉《高唐賦》言巫山神女與楚王有情,後化爲雲霧,神奇之至。後世以巫山雲雨表示相愛之情。此處意謂;經歷過像巫山雲雨那樣的愛情,則以爲其他女子不可能使自己動情。
 
3)取次:取道。
 
4)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取道花徑連那美豔的花我都懶於回眸駐看。大概是因為我在修道與對妳的深情懷念吧!


【簡析】本詩是一首悼亡詩,詩人是表達了對亡妻韋蕙叢的懷念之情。其中首聯用典《孟子、盡心》:「觀于海者難爲水,遊于聖人之門者難爲言。」次聯典引宋玉《高唐賦》言巫山神女與楚王有情,後化爲雲霧,語意「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取道花徑,連那美豔的花都懶於回眸駐看。大概是因為在修道與對其亡妻的深情懷念吧!俗云「元輕白俗」,是指元稹詩中情感的輕佻,其言情而不庸俗,豔麗而不輕浮,悲傷而不綺靡。

【偶感】:所謂的「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元輕白俗」還是「花叢快手」?或許詩人之詩與其人不盡相同。但元稹之詩多豔詞與節婦吟,卻也是真的。
唐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元稹與京兆名門韋蕙叢結婚,於貞元26年愛妻韋蕙叢逝世後,到了四川,與薛濤的「言語巧偷鸚鵡舌」,「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滄海巫山雲雨戀,(元稹30薛濤40)。
又續娶繼室河東才女「裴柔之」,柔之能賦能詩,互和佳句,舉案齊眉,又是天成佳偶。「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或許是:「曾經滄海易爲水,除卻巫山皆是雲?」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50800298

【譯】 
  曾經滄海難為水:曾經見過壯闊的滄海,很難再見到讓自己動容的水域。 
  除卻巫山不是雲:曾經見過巫山遼繞萬幻的雲霧,就很難再被其他的雲霧給迷惑。
  取次花叢懶回顧:從美艷的花叢裡經過,卻連回頭一看的興致也沒有。
  半緣修道半緣君:其實一半是因為潛心修道,一半是因為中心還記著你呢!

特注:關於除卻巫山不是雲有趣的出處,是宋玉《高唐賦》言巫山神女與楚王有情,後化爲雲霧,神奇之至。後世以巫山雲雨表示相愛之情。此處意謂;經歷過像巫山雲雨那樣的愛情,則以爲其他女子不可能使自己動情。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5091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