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10 09:58:51棒球家族家長群

為進軍國際舞台而奮戰的中華成棒隊

(雅典奧運總教練徐生明/攝影/大魯)


看球資歷超過二十年的球迷,想必永難忘懷中華成棒隊在1984年漢城奧運拿下銅牌的精彩表現,當時正是中華隊四級棒球發展的黃金時代,中華隊以能與古巴對抗的實力聞名國際,陣中名將如雲,郭泰源、莊勝雄、李居明、趙士強等球員的身手均風靡當代,二十年來,中華成棒隊在國際賽的成績起起伏伏,曾是當年奧運國手又帶領中華隊四處征戰達12年的林華韋總教練,親身經歷中華隊的種種,他在2001年曾應體委會之邀,為國民體育季刊2001台灣棒球年專刊,撰寫「為進軍國際舞台而奮戰的中華成棒隊」一文,對想要瞭解更多中華隊演進史的球迷,不容錯過。

為了替雅典奧運中華隊加油暖身,家長群特別取得林教練的授權,轉貼此文於家族討論區和家族新聞台基地,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林教練本人同意請勿轉貼到他處,謝謝大家的合作尊重。


棒球家族家長群,2004/7/18

================

為進軍國際舞台而奮戰的中華成棒隊⊙撰文/林華韋


壹、前言

  2001 年第二十一屆亞洲盃棒球錦標賽在新莊棒球場舉行,開幕戰中華對韓國,球賽過程高潮迭起,從首局開始雙方就拼得難分難解,到了第九局仍以四比四僵持不下,比賽進入延長賽。十局下,小將林智盛神來一棒揮出中、右外野深遠的三壘安打,接著高志綱再補上一支外野高飛犧牲打,攻下致勝的一分,中華隊贏了。這是中華隊在近幾屆亞錦賽中對韓國七連敗後,深具意義的一勝。當我走出選手休息室,迎向滿臉興奮的選手們時,身後觀眾席傳來一陣陣、延綿不斷的巨大加油聲。我忍不住轉頭望向坐得滿山滿谷、忘情的大聲歡呼的觀眾們,剎那間我的眼眶微微熱了起來。心中百感交集,這幾年來我們棒球界到底是做了什麼,使得大家一一離我們而去,但今天您們回來了,棒球再度把我們緊緊的繫在一起。

  我國的棒球運動雖然早在紅葉隊出現之前就已經相當盛行,但如要談到近代的發展就非提到紅葉隊不可。因為在民國 57 年紅葉隊擊敗來訪的世界少棒冠軍日本和歌山少棒隊,而使棒球引起全國各界的關注。加上翌年金龍隊勇奪美國威廉波特世界少棒賽冠軍,舉國歡欣鼓舞,棒球運動進一步的受到政府、民間的廣泛支持熱愛,從此我國棒球的發展步入了一個新局面(張敬果等,民 72)(中華少棒隊奮鬥史編譯委員,民 61)。

  對我國棒球發展有貢獻的人士相當多,而有兩個人一定要談,就是少棒之父謝國城先生及成棒之父嚴孝章先生。在資源極端匱乏的年代,謝先生克服萬難帶領金龍隊前往美國拿下世界少棒冠軍,為我國少棒運動帶來一股熱潮,也為我國棒球運動發展奠下良好基礎。嚴孝章在 1981 年接任中華棒協理事長,當時棒運雖扎根深厚卻苦無國際比賽機會,但憑著他鍥而不捨積極誠懇的態度,及優異的協調、辦事能力,終於使中華隊在暌違世界舞台四年之後,再度參加 1982 年韓國漢城的世界錦標賽,並獲得第三名的佳績。嚴孝章使我國的成棒與世界棒壇重新接鬼,並使我國棒運呈現前所未有的盛況。過去我國成棒隊在國際賽場能屢獲佳績,除眾多前輩努力耕耘外,謝國城及嚴孝章兩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高正源,民 83)。

  筆者從小熱愛棒球,少棒是七虎隊隊員,成棒打過 1984 年洛杉磯奧運, 1998 年巴塞隆納奧運擔任教練,現在帶領年輕的中華隊企圖重振雄風,對於我國近代棒球發展可說是身歷其境。此次接受行政院體委會的邀稿談我國的成棒隊,除上述我國近代棒球發展簡略背景外,並將從嚴孝章帶領我國成棒隊重回國際舞台的時代談起。


貳、1984--1992年的中華成棒隊

一、1984年的中華隊

  1984年的中華隊基本上是以參加1982年第二十七屆漢城世界盃的成員為班底,再加上幾位年輕的新秀所組成的。這批球員可說是金龍隊所引發的少棒熱潮後,十幾年來所栽培出的精英球員。這個時期可說是我國棒球整體水準最高的一段時期。當時在國內的比賽,先發投手球速如不到時速140公里以上就甭投了。中華隊員更是個個身經百戰,實戰經驗豐富,人人能投善打,攻守俱佳。加上速度特別快,攻擊破壞力特強。當時由吳祥木總教練帶領到世界各地征戰輸少贏多,在國際賽場上是一支人見人畏的勁旅。1983年亞洲盃與日韓並列冠軍,同時取得1984年洛杉磯奧運的參賽權。

  奧運之前,中華隊特別提前兩個半月前往美國,與全美各大學強隊進行訓練比賽,在三十二場的球賽中,中華隊取得二十二勝八敗二和的佳績。中華隊原本希望經由比賽的磨練使實力再提升,而有助於奧運的成績,不料大家禁不住長期的離家征戰,面臨奧運時中華隊已經是兵疲馬憊了。在這種狀況下,縱使有郭泰源、莊勝雄、趙士強等名將在隊也無助於事。最後中華隊以五戰三勝兩負,獲得洛杉磯奧運棒球項目表演賽銅牌(湯銘新,民73)。雖然有點遺憾,但這些經驗對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的銀牌起了很大作用。

二、1988年的中華隊

  這隊是使國人又愛又恨的一隊,陣容中除有六位1984年奧運的球員外,並加上老將林仲秋及年輕好手郭李建夫等人,其組成可用老幹新枝來形容。球風延續上一代中華隊的特色,不僅個個驍勇善戰,團體戰力更是強悍有力。在總教練林家祥的帶領下,也是國際棒壇的常勝軍,1987年獲得第十四屆亞洲盃冠軍。1988年漢城奧運的三週前,在義大利獲得第三十屆世界盃第三名,預賽中以十二比一的比數,七局提前大勝日本隊。令人不能相信的是隨後在奧運賽中,中華隊竟然在預賽中三連敗被淘汰出局,而日本得到了銀牌(詹德基等,民78)。究其輸球原因,大賽前的調整失敗應是主因。1984年中華隊的經驗並沒有使這隊得到教訓。

三、1988年的中華隊

  這個年代正是國內經濟景氣最好的時期,所以這一代的中華隊雖然整體素質潛力不是最好,但卻享有最豐沛的資源。這一隊成立於1987年,是培訓的第二隊,1987--1988這兩年中,老大哥第一隊在第一線拼戰時,這一隊在中南美洲巡迴出賽,默默的在磨練戰力,成績當然是不提也罷。漢城奧運之後,此隊成為正式的國家隊,由李來發擔任總教練。球隊在各種條件的配合之下,加上教練團嚴格的操練,實力快速成長,在1990年的下半年,戰績逐漸的浮上。終於在1991年第十六屆北京亞洲盃,不負國人所望連克強敵,榮獲第二名並取得巴塞隆納奧運的參賽資格。亞洲盃之後,中華隊絲毫不敢懈怠,馬上朝向最終目標積極備戰。

  十個月後,奧運來了,中華隊記取前兩屆失敗的經驗,特別重視賽前期的調整,在奧運代表團的同意下,教練團依據比賽的日期,決定不隨代表團出發,選擇延後幾日約在賽前的一週才啟程,希望選手能以最佳狀況面臨比賽。果然球賽一開打,中華健兒個個虎虎生風,一路過關斬將闖進決賽,金牌之戰雖不敵超強古巴隊,但仍為我國拿下有史以來,第一個團體奧運獎牌(張志滿等,民82)。這一隊雖不具前兩屆奧運中華隊的資質,不過靠著後天的努力,及國家、社會資源的全力支援配合,竟能達成艱鉅任務。這塊奧運銀牌除帶給我們榮耀之外,也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


參、1993年以後的中華成棒隊


一、1993--1995年的中華成棒隊

我國職棒在1990年開打,1992年中華隊的隊員在奧運之後,幾乎全加入職棒。新選出來的中華隊,平均年齡大幅下降,加上前兩年中華棒協將所有資源,注意力集中在第一隊,第二隊的培訓工作形同停擺,所以這隊不論是技術或經驗都相當青澀,嚴重呈現青黃不接現象。總教練謝明勇雖在1993年亞洲盃及1994廣島亞運,均達階段目標第三名的成績(張志滿等,民84),但因比賽內容無法獲得輿論認同,亞運回國後率同教練團集體請辭。接任總教練為徐生明,主要目標在1995年亞洲盃要打進前二名,以獲得1993年亞特蘭大奧運參賽資格,結果亦因準備倉促,陣前換將等原因而遭失敗。

二、1996--1999年的中華成棒隊

這個階段的中華隊與1993--1995年時期極為類似,1995年亞洲盃爭取亞特蘭大奧運參賽權失利後,中華隊改由高英傑執掌兵符,但在1998年曼谷亞運帶著由職棒、業餘混合組成的中華隊,屈居韓、日之後只得到銅牌(湯銘新等,民88),於是亦辭去總教練一職。筆者臨危授命在不到一年準備的時間,帶領中華隊參加第二十屆漢城亞洲盃,再度向奧運叩關。

依前幾年的經驗,筆者深知在重要球賽,有豐富經驗的球員較能在壓力下發揮實力,於是特地拜託四十歲出頭的大學長郭源治出馬,希望能藉助他的能力、經驗及輩份來擔任中華隊的精神領袖。再加上老捕手洪一中、旅美好手陳金鋒及國內職棒業餘好手共同組成中華隊。在關鍵的日、韓之戰,中華隊戰至最後一刻,飲恨輸球再度無緣於奧運,中華隊員人人難過的淚流不能自己。這兩場球是輸了,不過內容精彩過程緊張,緊緊扣住每人的心弦。中華隊返抵國門,不僅沒受到責難反而是鼓勵居多,有人說這兩場是經典之戰,有人說從這兩場球看到中華隊未來的希望,輸了球還受到如此的看待,受之有愧。


三、現在的中華成棒隊(註:指1999-- 2001年)

目前的中華隊是兵敗漢城之後,以年輕選手為主所組成的。歷經了1999年澳洲洲際杯、2000年荷蘭哈連盃、美國移地訓練比賽、澳洲國際聯盟等的一連串磨練,終於在國人面前拿下第二十一屆亞洲盃的冠軍,給低迷的棒球運動,再度燃起希望的火花。這一隊的特色是速度快力量佳,球風剽悍稍帶些野性,也因此而充滿鬥志。雖大多數年紀輕,但經約八十場國際比賽的鍛鍊,加上有老將吳文裕帶領,賽起球來漸有模樣,當然要加強的地方尚多。賽完亞洲盃之後,下一個目標是今年十一月在我國舉辦的第三十四屆世界盃,當然屆時會匯集國內外職棒業餘好手,共同來挑戰此一艱鉅的任務。


肆、中華成棒隊未來的展望


一、中華成棒隊的過去與未來

(一)歷年實力的比較

  因時空背景的不同,若要比較歷屆中華隊,客觀上有其限制,只能就其特色、戰績或個人主觀的意見來論。1984年這隊,無論在技術、經驗心理素質上均屬一流。但因體型上的影響,及肌力訓練觀念尚未普及,在一般肌力上較不理想。專項肌力因長期大量的技術訓練而有一定的水準,速度更是其最大特色。國際杯賽成績穩定,大都排名在三、四名。若論各屆中華隊戰績,以榮獲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銀牌的中華隊最為成功,也許在整體戰力上此隊並不是最突出的,但因能善用豐沛資源,記取前輩教訓,在總教練李來發的帶領下,上下一條心,及各方的全力支援,終於寫下我國體壇光輝的一頁。

  反觀1988年的中華隊,無論技術、實戰經驗、國際戰績等皆不輸給任何一屆的中華隊,但卻在重要比賽之前,無視前車之鑑,賽前期調整再度失敗,終至一敗塗地。1993年以後的中華隊,因受職棒影響,成員新陳代謝快速,無法像以前一樣長期的培訓,球員年輕技術、經驗皆未能成熟,加上各國的大幅進步,使得中華隊逐漸脫離世界五強之列。

(二)組訓方式的優缺點

  中華隊從1982年以來,一直是由選訓委員從國內各隊挑出富潛力選手,組成培訓隊,採長期集中培訓的方式,來養成儲備戰力。培訓地點大都在左訓中心,左訓無論在場地、一般設備、飲食、運科等候勤支援方面,均是最佳選擇。中華棒協當時考慮整體棒球環境背景,採取此種精兵方式,其優點是可在最短的時間內,最有效的提升中華隊實力。確實菁英球員的能力與團隊戰力不斷的提升,國際杯賽也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長期實施下來,也逐漸的暴露出一些問題。

  首先是忽略整體發展的重要性,影響到各母隊的訓練、進步。因各球隊長期處在主力球員缺席的情況下練球,勢必會限制留在母隊球員的進步。另一重要問題是,學生球員的課業問題,當選國手是榮譽,但中華隊的大學選手卻常要在學業與為國盡力之間做出抉擇。在以亞運、奧運年的培訓期間左訓有學生借讀辦法,尚可解決問題,至於其他時期則常見學生奔波於學校與左訓之間,不僅訓練受影響,課業也不見得能顧全。


二、組訓方式的新思維

  時空轉換,我國棒球環境丕變,中華隊長期培訓窒礙難行,且已不易在國際賽場立足,實有必要針對現狀,對中華隊的選訓方式作通盤檢討。以往長期培訓少數菁英選手,以大量的國外移訓比賽來磨練經驗,此種精兵方式,使得中華隊可用之兵有限,且影響整體發展。過去雖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個人認為舊方式已達成其階段性任務,接著我們應該思考,如何藉著整體實力的啼聲,而使中華隊在國際上更具競爭力,要提升整體的實力,就不是只有國家隊的組訓問題了。我們應從以下五點著手:(一)提升基層教練水準、(二)分齡訓練合理化、(三)訓練科學化、(四)改革成棒賽制、(五)整合目前職棒亂象(註:此文寫於2001年兩聯盟尚未合併)。如能落實上述幾點,中華隊將不愁無兵可用,只需短期培訓即可在國際盃賽,與國際強豪一較長短。


三、廿一世紀棒球運動的未來

  1996年國際棒總在瑞士洛桑會議中,投票通過開放職棒選手參加奧運,及由國際棒總主辦支各項國際盃賽。此項決議,使世界各國代表隊的組成起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有關亞奧運的比賽特別明顯,2000年雪梨奧運參賽各國,幾乎都有職棒選手參加。獲得金牌的美國隊是由三A球員為骨幹所組成的,可見未來職棒球員,將是重要國際盃賽的主角。不過大部分國際盃賽的日程,都在職棒球計中,各職棒球隊為保持戰績,均無法派出最佳球員參賽,所以除亞奧運及其資格賽之外,各國代表隊仍以業餘球員為主,由此看來,國際奧會及國際棒總理想中的最高水準的比賽,似乎無法實現,但美國大聯盟有意在 2003年舉辦世界盃職棒大賽,並仿照世界盃足球賽,以後每四年舉行一次。期待藉由此項高水準的比賽,透過電視轉播,吸引世界各地運動迷觀賽,進而把棒球運動普及至全球。中華隊應洞察國際棒總之脈動,不僅要不斷提升純業餘代表隊的實力,並要思考如何融合優秀職棒球員,來共組實力最堅強的中華隊,以為國爭光。


伍、結論


  綜觀近二十年來中華隊之表現,1984--1992年間可說是全勝顛峰期,這時期累積我國早期長年發展棒球之精華,加上政府及民間的支持,創下我國棒壇輝煌的一頁。然1993年以後,中華隊戰績受職棒開打響逐漸下滑,原本以為此為必經之陣痛階段,待職棒推展成功之後一定可再重振雄風,甚至超越過去。不料起初呈現一片美景之職棒,竟因電視轉播權之爭,而導致第二聯盟之成立。此為大環境惡化之起始點,隨後一連串不祥事件的發聲,更是重創棒運。從此職棒球迷逐漸流失,中華隊連續與兩屆奧運絕緣,棒運陷入谷底(林華韋等,民89)。1993年以後可說是中華隊積弱不振時期。今年 2001年,中華隊在國人面前勇奪亞錦賽冠軍,再度燃起球迷的一絲熱情,眾人同時希望年底在台舉行的世界盃,中華隊能再接再厲,重振往日雄風,為我國低迷的棒運注入一劑強心針。國際盃賽的優異成績確實可鼓舞棒運,但棒運重生之根本之道,在整體環境的整建,只要能確實做好上述組訓新思維所提五點建議,則不僅中華隊是常勝軍團,棒壇亦將再度欣欣向榮。


=========

本篇照片感謝台長張大魯友情贊助: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hao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