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蟹土博士 愛「蟹」一生
經過九年不停歇的實地探索、累積經驗後,龔炳煌對台灣溪流的毛蟹生態瞭若指掌。(記者游繡華攝) |
龔炳煌在花蓮承包的慈濟靜思堂工程,八十四年告一段落後,因為擔心年紀漸大,沒有體力、能力縱橫溪流,因此決定放下營造業,之後他以六年的時間,扣除颱風、豪雨天,幾乎每天在溪流中摸索,一趟對河川完整的觀察至少需時二個月,且必須周而復始總共三趟,才能準確記錄一條主要河川的生態。
龔炳煌說,因為幼時書讀得不多,尤其深怕
家、學者既有的研究紀錄,窄化他的視野,他一步一腳印從台中的大甲溪到台北縣、基隆市、宜蘭縣、花蓮縣到台東縣的各溪流,扎扎實實地記錄魚蝦蟹生態,尤其是毛蟹。
為何對毛蟹情有獨鍾?在基隆市長大的龔炳煌說,幼時以尼龍繩綁雞腸、鴨腸在基隆河釣螃蟹,是最快樂的時光,定居花蓮後,幾乎無污染的溪流,成為他觀察毛蟹、抓蟹的樂園,九年以來,他已能準確地掌握什麼時節、在哪些溪段捕捉毛蟹及蝦魚。
龔炳煌說,不同亞種的毛蟹習性不同,分布的季節也不同,冬、春這時節在花蓮的溪流可捕捉到四十多個亞種的毛蟹,他還發現花蓮溪、秀姑巒溪是台灣蝦的大本營,約有八成,超過一百五十種,且多為未命名者,以大河米蝦為例,在東海岸就有十一個亞種。
龔炳煌還可從季節天氣、溪流水溫,判別魚蝦蟹的生態變化,豐富的閱歷讓他結交無數朋友,尤其他經營的澤鄉園溪產、溪流生態水文研究室,不僅滿足人的口欲,更讓人對毛蟹生態大開眼界;花蓮學界、水產研究專家尊稱他為台灣毛蟹領域的博士。
近三十年累積的經驗,龔炳煌以「茫茫滄洲點點栗,晝息夜溯橫溪棲,澗澗滴記細細覓,群群行到落洋兮」簡述台灣溪流毛蟹的一生;為了協助推廣鄉土教育,他為花蓮縣水產培育所繪製台北、宜蘭、花蓮溪流的毛蟹分布圖。
令人稱奇的是,龔炳煌在澤鄉園外的水池飼養海水魚,還成功地仿仔蝦生長的生態環境,在水池繁殖必須降海生產的貪食沼蝦;目前龔炳煌已著手製作毛蟹標本,他準備為台灣製作一套完整詳載各亞種螯蟹的生態檔案,揭開台灣毛蟹的面紗。(http://www.dajiyuan.com)
3/9/2004 9:41:09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