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02 00:04:09Miss.Wang

嫁給台灣英語教育的美國奇女子——彭蒙惠

更新日期:2008/09/30 10:08 文:黃宥寧

57年前,她越過太平洋,離家萬里來到台灣;57年後,她沒有家人,沒有房子、車子,卻豪氣的大聲宣告:我是富婆!

八十二歲的彭蒙惠,駝著身體,站上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的舞台,演奏了一段小喇叭樂曲,這是她在這塊土地上耕耘近六十年的生命之歌。台下黑壓壓一片,兩廳坐了四千人,有人特別從美國遠道而來,馬英九總統的賀電也到來。這天,八月二日,是她來華六十週年的慶祝盛會。

場景一——22歲踏上烽火中國 一路逃難,竟無緣見父母最後一面

六十年前的中國,是怎麼樣的世界?想像一個二十二歲、未曾離開過華盛頓州的美國女孩跳上貨船,航行六個禮拜,從此隻身留在距離家鄉一萬公里遠的世界。

那是民國三十七年,別說物資貧乏,走在街上是隆隆的槍炮聲、逃難的人潮,甚至成堆屍體。甫經日軍侵華的摧殘,國共內戰如火如荼,扭開收音機,聽到的不是流行歌曲,而是何方即將淪陷,必須立刻準備逃難的新聞。「我要留在有中國人的地方,為中國人服務,」彭蒙惠從十二歲受到中國牧師感動後就立願如此,這句話講到八十二歲,從來不曾變過。

隨著人潮,她逃難到香港時,聽到父親意外過世,擔心母親的她,曾經動搖宣教的意念,拍了電報回家:「妳要我回去嗎?」母親卻回說:「妳不要回來,按照原訂的計畫去福爾摩沙,過一陣子我會去看妳。」

來到台灣後,落腳花蓮。在她忙於宣教之際,母親也因糖尿病突發,住院三天就過世了。彭蒙惠甚至沒錢買機票回家奔喪。得知母親過世的那天下午,她騎著腳踏車,流著淚遊蕩在海邊,旋又重回工作崗位。「我想媽媽,就一個人躲進放棉被的日式櫃子中偷哭,」但是在人前,她打起精神,安慰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

父、母親都走了,在美國,彭蒙惠再無足以牽掛的人。落腳台灣,一住就是五十七年,黑髮變白髮,背也駝了。她說:「我是『雞蛋』(外白內黃,意指已把自己當成台灣人),我是花蓮人。」犧牲了親情,彭蒙惠也犧牲了愛情,與不能留在台灣的男友分離,終身未婚。

她全心全意,守在台灣。

民國五十一年,彭蒙惠受到教育部的注意,邀請她──一個少數願意留在台灣的外國人,為台灣人製作英語教學的廣播節目。從此,捍衛英語教學近半世紀。當時她來華宣教已經超過七年,按規定可以回美國了,但是屢屢幫官員潤飾在國際會議上的演講稿,她發現台灣人當時的英語水準,無法與外國人交流,因此決定接下新任務:「台灣人更需要我的幫助,我教他們英文、可以幫他們知道外面(的世界)。」後來,進而創辦《空中英語教室》等多本雜誌

場景二——不回美國了 幫台灣人對外交流,投身英語教學

負責編輯國、高中英語教科書的前師大英語系教授施玉惠認同的表示:「她(彭蒙惠)一直想把台灣的英語教育提升起來,所以教學認真、取材也用心,我們在編教科書的時候,常常藉助於《空中英語教室》。」

從民國六十三年到現在,八十二歲的她現在還是總編輯,不但是台灣年紀最大,而且是資歷最久的總編輯。三十四年來,她堅持不放手的就是總編輯的工作。她沒有孩子,這幾本英語雜誌就是她一手帶大的「孩子」,嚴選題材、字字講究,確定信念的正確傳播。她每天七點多到公司,工作時間超過十五個小時,事必躬親,雜誌上的每篇文章都要她審核過。

「這本雜誌要教人家有用的知識,」彭蒙惠說出她的堅持,從民國五十一年編寫兩張紙的講義開始至今,彭蒙惠為台灣的英語教學環境奠基、扎根,雖然名片上的頭銜是「創辦人」、「總編輯」,但「收益」從來不是她的主要考量。

這位捍衛台灣土地數十年的老太太,是老師、總編輯、也是理想主義者。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網站》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