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0-21 17:36:51烏龜男
台灣婚禮的「拉斯維加斯化」
十月漸涼,當第一隻黑面琵鷺飛落,未婚男女也忙著尋找棲息及繁殖的處所。最近,我參加幾場婚宴,那心情,彷彿自火星返回地球,有點文化衝擊。魂魄既定,我把這種充滿聲光、雷射及表演意識的儀式,還有賓客間略帶詫奇、輕微驚心的經驗,稱之為「台灣婚禮的拉斯維加斯化」。
不過三、五年前,還只是種可愛的小創意。冷盤上桌前,傳菜生男男女女站成兩排,像是小學生跳土風舞般,伴著龍蝦沙拉蹦跳登場;後來,小學生脫去漿白制服,男的換上豆沙色唐裝,女的裹穿暗桃紅旗袍,在滿室的漢宮絃樂中,錚錚咚咚上菜,製造一種滿漢全席的假性幸福。
接著,普羅米修斯發明了火把秀,男方親友還來不及看清新娘的面容,就得像火車穿山洞,經過一場漫長的黑暗,羅馬武士擎著照亮西方文明的火把,闖進東方的家族聚會裡;同一時間,星際大戰的配樂,則讓你以為自己誤入直銷大會的會場。
就這樣,年近不惑,脫離「紅色炸彈高危險群」的我,保守而有限的記憶硬碟裡,原本仍停留在「火把秀」的年代;最近幾場婚禮,才讓我對人類此一古老儀式,產生全新的敬嘆。
幾場婚禮分析下來,這種盛行於都會的飯店婚禮,我抄你、你抄我,已可與中南部習見的電子花車秀相抗衡,並發展出「慢→慢→快」三步標準舞:
第一步、電影欣賞:
一方面,可能怕早到的賓客無聊(懲罰你順利找到車位),也為符合「喜宴上菜時間≧喜帖印刷時間+30分鐘」的社會心理公式,最近婚禮,常倣效電影放映前,先來一段宣導短片。一對新人的臉,被投影到兩層樓高的牆上,佐以「第六感生死戀」、「西雅圖夜未眠」的主題曲,提前預告小倆口的前半生。
只見銀幕上,新郎新娘從周歲起一路拉拔:小學的生日蛋糕、中學剛長青春痘的超爆造型(髮式絕對是全場笑點)、集體相親時小口撕麵包吃的模樣、國外旅遊的無敵精選集(證明男方不但愛女方,而且付得起)…。
當然,為避免日後端出價值九萬元、厚重像預拌混擬牆的婚紗相本時,親朋好友翻翻兩頁就隨口打發,新郎新娘當然要把握這個強迫收視的場合,把他們在海邊吃砂以及在博物館曬太陽的藝術臻品,以白瑞德與郝思嘉的尺寸,塞進你的視網膜裡。
第二步、餐廳脫口秀:
等到新郎新娘進場,過動的小孩們放完拉炮,一一被家長領回座位;主持人以介於吳宗憲與歐普拉的風格,將雙方當事人、主婚人、介紹人一一點名上台,場景有點像小學結業典禮領獎狀,重點為穿插幾句新郎新娘的小故事、冷笑話,例如:「新郎小時候綽號叫屎丸」、「新娘最愛一面看電視、一面撕腳皮」。
無論笑話如何難笑、故事如何不具教育啟發性,主持人的唯一目標是,讓所有在場的小孩忘了牙痛、讓媽媽們忘了明天要繳房租、讓台上新人忘了今後都要跟同一個人上床。
第三步:拉斯維加斯主秀:
倏地全場一黑,主秀上演。壯烈有如國慶閱兵的鼓號聲,自四面八方不太高級的喇叭傳來,頭上雷射竄飛,好似八二三炮戰當天的金門灘頭,此時宴會廳大門一開,兩名衛士身穿高中儀隊留下來的制服,手執長劍,劍身烈燄熊熊,領著兩列男女,昂首闊步而來。
兩路人馬端著冷盤,在衛士引路之下,卻不往各桌上菜,而是依循密謀已久的繁複路線,全場穿梭遊走,衛士在桌間錯身時,還會模仿運將「會車按喇叭」的習性,機械性地交叉雙劍;只見我們的晚餐望之在前,忽焉在後,四周則施放大量乾冰,更增添「他們到底給不給飯吃」的心理懸疑。
音響的分貝越來越大,擴大器以刺耳的雜訊,與你的耳膜齊鳴抗議,冷盤縱隊的身形也越顯飄忽,正當你對進食一事開始絕望,進行曲也瀕近高潮,鑼鼓鈸吶拉至拔尖處,倏地全場一亮,舞台上站著飯店大廚,頭頂白色高帽,雙手一揮,音樂嘎然而止。
此時全場赫見,挑高三層樓的天花板兩端,垂吊兩只鞦韆,新郎新娘分坐其上,主持人宣佈,新人為答謝熱情賓客,決定表演空中飛人,新郎將自東側鞦韆往西盪,由新娘以纖纖雙手奮力承接,萬一失手,新郎將直墮大廳中央,成為今晚的開胃菜,並點綴以海蜇皮、烏魚子與五味九孔。主持人語畢,現場傳出女賓掩面驚呼,孩童慌張啜泣的微聲,但大廳裡,仍抑不住一股亢奮期待…
好吧,上一段是胡扯的(也只有上一段);但燈亮那一刻,我確實恍然以為,舞台上會有更駭人的表演,例如,推出一個高兩公尺半的水族箱,由新娘反綁鐵鍊,展示胡迪尼式的逃脫術;或至少,由新郎穿著黑色燕尾服,上演吞火或吞劍,或兩案併行,而這些節目,都會列進精美的燙金菜單裡,就在「比翼瑤柱三絲翅」與「雙囍參片燉烏雞」之間。
不過當晚,我沒見著其他令人興奮的節目了,除了剛剛演完分列式的服務生,忙著打翻桌上的酒瓶,並把接近攝氏九十度的雞湯,灑在尖叫的男賓褲子上。
畢竟,對於一名秀場工作者來說,侍候這些湯湯水水,原本就不是他擅長的事。
至於新郎新娘表演空中飛人?誰知道,或許下回你走進婚宴大廳,會以為,你正走進費里尼的馬戲帳棚裡。
不過三、五年前,還只是種可愛的小創意。冷盤上桌前,傳菜生男男女女站成兩排,像是小學生跳土風舞般,伴著龍蝦沙拉蹦跳登場;後來,小學生脫去漿白制服,男的換上豆沙色唐裝,女的裹穿暗桃紅旗袍,在滿室的漢宮絃樂中,錚錚咚咚上菜,製造一種滿漢全席的假性幸福。
接著,普羅米修斯發明了火把秀,男方親友還來不及看清新娘的面容,就得像火車穿山洞,經過一場漫長的黑暗,羅馬武士擎著照亮西方文明的火把,闖進東方的家族聚會裡;同一時間,星際大戰的配樂,則讓你以為自己誤入直銷大會的會場。
就這樣,年近不惑,脫離「紅色炸彈高危險群」的我,保守而有限的記憶硬碟裡,原本仍停留在「火把秀」的年代;最近幾場婚禮,才讓我對人類此一古老儀式,產生全新的敬嘆。
幾場婚禮分析下來,這種盛行於都會的飯店婚禮,我抄你、你抄我,已可與中南部習見的電子花車秀相抗衡,並發展出「慢→慢→快」三步標準舞:
第一步、電影欣賞:
一方面,可能怕早到的賓客無聊(懲罰你順利找到車位),也為符合「喜宴上菜時間≧喜帖印刷時間+30分鐘」的社會心理公式,最近婚禮,常倣效電影放映前,先來一段宣導短片。一對新人的臉,被投影到兩層樓高的牆上,佐以「第六感生死戀」、「西雅圖夜未眠」的主題曲,提前預告小倆口的前半生。
只見銀幕上,新郎新娘從周歲起一路拉拔:小學的生日蛋糕、中學剛長青春痘的超爆造型(髮式絕對是全場笑點)、集體相親時小口撕麵包吃的模樣、國外旅遊的無敵精選集(證明男方不但愛女方,而且付得起)…。
當然,為避免日後端出價值九萬元、厚重像預拌混擬牆的婚紗相本時,親朋好友翻翻兩頁就隨口打發,新郎新娘當然要把握這個強迫收視的場合,把他們在海邊吃砂以及在博物館曬太陽的藝術臻品,以白瑞德與郝思嘉的尺寸,塞進你的視網膜裡。
第二步、餐廳脫口秀:
等到新郎新娘進場,過動的小孩們放完拉炮,一一被家長領回座位;主持人以介於吳宗憲與歐普拉的風格,將雙方當事人、主婚人、介紹人一一點名上台,場景有點像小學結業典禮領獎狀,重點為穿插幾句新郎新娘的小故事、冷笑話,例如:「新郎小時候綽號叫屎丸」、「新娘最愛一面看電視、一面撕腳皮」。
無論笑話如何難笑、故事如何不具教育啟發性,主持人的唯一目標是,讓所有在場的小孩忘了牙痛、讓媽媽們忘了明天要繳房租、讓台上新人忘了今後都要跟同一個人上床。
第三步:拉斯維加斯主秀:
倏地全場一黑,主秀上演。壯烈有如國慶閱兵的鼓號聲,自四面八方不太高級的喇叭傳來,頭上雷射竄飛,好似八二三炮戰當天的金門灘頭,此時宴會廳大門一開,兩名衛士身穿高中儀隊留下來的制服,手執長劍,劍身烈燄熊熊,領著兩列男女,昂首闊步而來。
兩路人馬端著冷盤,在衛士引路之下,卻不往各桌上菜,而是依循密謀已久的繁複路線,全場穿梭遊走,衛士在桌間錯身時,還會模仿運將「會車按喇叭」的習性,機械性地交叉雙劍;只見我們的晚餐望之在前,忽焉在後,四周則施放大量乾冰,更增添「他們到底給不給飯吃」的心理懸疑。
音響的分貝越來越大,擴大器以刺耳的雜訊,與你的耳膜齊鳴抗議,冷盤縱隊的身形也越顯飄忽,正當你對進食一事開始絕望,進行曲也瀕近高潮,鑼鼓鈸吶拉至拔尖處,倏地全場一亮,舞台上站著飯店大廚,頭頂白色高帽,雙手一揮,音樂嘎然而止。
此時全場赫見,挑高三層樓的天花板兩端,垂吊兩只鞦韆,新郎新娘分坐其上,主持人宣佈,新人為答謝熱情賓客,決定表演空中飛人,新郎將自東側鞦韆往西盪,由新娘以纖纖雙手奮力承接,萬一失手,新郎將直墮大廳中央,成為今晚的開胃菜,並點綴以海蜇皮、烏魚子與五味九孔。主持人語畢,現場傳出女賓掩面驚呼,孩童慌張啜泣的微聲,但大廳裡,仍抑不住一股亢奮期待…
好吧,上一段是胡扯的(也只有上一段);但燈亮那一刻,我確實恍然以為,舞台上會有更駭人的表演,例如,推出一個高兩公尺半的水族箱,由新娘反綁鐵鍊,展示胡迪尼式的逃脫術;或至少,由新郎穿著黑色燕尾服,上演吞火或吞劍,或兩案併行,而這些節目,都會列進精美的燙金菜單裡,就在「比翼瑤柱三絲翅」與「雙囍參片燉烏雞」之間。
不過當晚,我沒見著其他令人興奮的節目了,除了剛剛演完分列式的服務生,忙著打翻桌上的酒瓶,並把接近攝氏九十度的雞湯,灑在尖叫的男賓褲子上。
畢竟,對於一名秀場工作者來說,侍候這些湯湯水水,原本就不是他擅長的事。
至於新郎新娘表演空中飛人?誰知道,或許下回你走進婚宴大廳,會以為,你正走進費里尼的馬戲帳棚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