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10-27 01:04:11turtle

有人問我關於葛林斯班

有人問我關於葛林斯班,我卻想起了卡爾維諾。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葛林斯班日前語出驚人表示,美國經濟今年可能接近零成長。這類多數美國人逐漸習以為常的訊息,在遙遠的台灣人眼中卻是非常難以置信。

葛林斯班所透露的「經濟成長率不代表一切」重要意涵,對於長期追逐經濟高成長率的台灣將產生什麼啟示?
 
著名文學家卡爾維諾在其演講集「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中,曾以「快」與「慢」的對照,來形容文學創作時極端不同的兩種態度。其實,卡爾維諾從文學角度出發的深沈觀照,同樣也適用於任何國家政經體制的全盤自省。

台灣經濟發展、民主進程在上個世紀末如脫疆野馬般狂奔,不但創造出年年接近百分之六高成長率的經濟奇蹟,最後更以首度政黨輪替做為世紀末的最大驚嘆號。

「快」早已成為台灣人的生活基調,整個社會都在拼命往前衝,彷彿前方永無止盡。 

但是,台灣政經體制、社會發展快速變遷的結果,各項重大後遺症卻也接連浮現。這種後遺症最明顯的特徵,正表現在台灣社會凡事只有「三分鐘熱度」之上。無論任何重大事件,最多都只能吸引台灣社會三、四天的關注,然後立刻轉移到另一個新的焦點,整個社會不斷快速向前,幾乎沒有任何停下來沈思的機會。

從這種急躁與舒緩的不成比例來看,台灣社會在新世紀之初,已面臨過度發展與冷靜沈澱間的嚴肅抉擇。

台灣社會在去年下半年陷入經濟不景氣與高失業率的嚴重風暴,社會各界咸感高度憂心以及悲觀,但放眼全球,全世界又有多少國家像台灣一樣,連年皆能保持百分之六左右的經濟高成長率?

當先進國家的經濟成長率早已趨緩,其社會人民轉而追求生態環境的和諧、人文資產的保存等重要事功之際,台灣又做了多少冷靜沈澱的反省?

當然,以海島型國家必然具有的向外擴張性格與經濟體系特性而言,台灣人民汲汲於追求經濟高成長率,毋寧是極其自然與迫切的現實需求。但是,上個世紀的人類發展經驗已經充份彰顯,當地狹人綢的國家地區過度發展之後,大自然的反撲往往跟隨而來,許多重大天災的背後,其實隱藏著社會漫無節制、無限開發的人禍。

而在大自然的反撲之外,人類社會的過度開發,更已付出人文素養不彰、精神文明淪喪的沈重代價。當人人熱切追逐於經濟指標、短線操作、時麾流行之際,支撐社會進步向前的重要精神文明必然會遭到某種程度壓抑,社會進步因而只具數字上的成長意義,內在精神文明卻已遲緩延滯甚至倒退反挫。

綜合上述快與慢、急躁與舒緩、過度發展與冷靜沈澱之間的強烈對比,台灣社會在上個世紀末的熾熱發展軌跡,每個人早已共襄盛舉,但台灣社會因而失去的某些重要價值與精神標竿(或者根本還未建立),恐怕也愈來愈令人感同身受。

葛林斯班對於美國經濟成長趨緩的實話實說,正好在此時深刻提醒台灣社會,應該重新回顧上世紀末走過的種種快速擴張、急躁焦慮與過度發展腳步,從而學習在新世紀中放慢自在、舒緩穩定、冷靜沈澱的必要。

把上個世紀末追求高成長指標的狂熱,轉為在新世紀中加強人文素養與精神文明的動力,現在正是台灣社會與時俱進的歷史性契機。

有人問我關於葛林斯班,希望台灣社會能夠做個深呼吸後重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