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04 01:18:5456人民幣

要了解青花, 先看此篇文章

△ 鈷藍的應用最早起源於何時何地?
埃及在公元前15到14世紀製造的香料瓶就已用鈷藍作為著色劑。在中國,鈷藍的應用到宋朝還很罕見,一直到明清才大量應用。

△ 鈷藍何時開始在中國得到應用?
許多人都認為鈷藍最早在中國得到應用的例子是唐青花和唐三彩藍釉。但在近年來的考古發掘表明,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221年),在湖南長沙戰國墓的出土物中就有採用鈷著色的藍色琉璃珠,這是在中國土地上見到的最早的鈷藍,所用的著色劑為低錳型鈷藍,同西亞地區出土的琉璃珠和陶瓷釉上的鈷藍屬於同一類型,說明它是進口青料。這些研究結果表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鈷藍就已從西亞傳入中國。

△ 鈷藍何時開始應用於中國陶瓷彩釉?
鈷藍應用於中國陶瓷釉彩的最早例子是唐三彩藍釉和唐青花,唐青花出土很少,唐三彩出土較多,但三彩中有藍釉的也有比較少。當時國產鈷土礦還未發現,所用的鈷藍都靠進口,來之不易,比較珍貴,所以不可能大量應用。
△ 中國歷代青花色料有哪些不同來源和名稱?
唐青花的色料屬低錳型,含銅,來自西亞地區。
宋青花色料屬高錳型,是國產料。宋青花出土很少這一事實說明當時國產鈷土礦的開發還處于起步階段。
元代時國產鈷土礦在各地陸續有所發現。景德鎮元青花有進口料和國產料兩種。色調暈有黑斑的多數是進口料,其化學組成特點是低錳,含砷不含銅,產地很可能是西亞或中亞地區;色調不太暈沒有黑斑或有黑斑但沒有金屬光澤的則是國產料。
永宣兩朝官窯所用者主要是蘇麻離青,同時國產料也在使用。成化朝所用的色料較為複雜,早期仍沿用蘇麻離青而帶有黑斑,後來就用蘇麻離青和陂塘青的混合料。到成化後期就全部改用陂塘青,又稱平等青。正德時期所用的青花料已經知道有兩種,一種是江西瑞州上高縣產的無名子,又稱石子青;另外一種是正德後期從雲南獲得的回青。但回青不能單獨使用,必須和石子青混合使用。嘉靖官窯主要使用回青和石子青的混合料。萬曆中期以後,改用浙江所產浙料。
康、雍、乾用的青料是浙江所產。近代景德鎮所用上等青料大多為雲南所產,謂之珠明料。

△ 歷代進口青花色料和國產青花色料在化學組成上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進口青料有蘇麻離青和回青兩種,它們全部屬於低錳型,含有微量銅或砷;而國產料則全部屬於高錳型,不含銅或砷。

△ 歷代青花色料的化學組成分布圖說明什麼問題?
第一成分組-高錳型,不含銅不含砷。全部清代青花和國產鈷土都屬於此組;歷代民窯青花除了少數例外也都屬於此組;部份元青花和永樂、宣德時期的官窯青花也屬於此組。第二成分組-低猛低鐵型,含銅。唐青花和唐三彩藍釉都屬於此組;第三成分組-低錳高鐵型,含砷。大部分官窯元青花和明代洪武、永樂、宣德的官窯青花都屬於此組;第四成分組-低錳低鐵低鋁型。明代正德、嘉靖官窯青花都屬於此組。
△ 為什麼回青不能單獨使用而必須與石子青混合使用?
回青的化學組成特點是低錳、低鐵、低鋁,在燒成時形成高溫黏度比較低的玻璃相,容易流散,因此不能單調使用。

△ 元青花器的胎在外觀上有什麼特徵?
元青花器的特點是胎體厚重,器型大。胎斷口處白中略帶黃,燒結程度沒有明清時期好,從生燒到微生燒都有。器底都露胎,呈火石紅色,俗稱 “窯紅”,從淺淡到較深都有,有時可見黃褐色斑點,有的在器口部位露胎處亦有火石紅。有的器底有明顯的螺旋紋。成形時先分段拉坏,然後再黏接成器,每段12-15㎝,大的瓶罐分三段接起來,用手可以摸到接痕。
△ 元青花的釉色有什麼特徵?
元青花的釉,色白微青,透明度較好,氣泡較少,稱釉處呈淺綠色。

△ 元青花器底的火紅石是如何形成的?
火紅石是由於胎中的鐵質和可溶性鹽類在乾燥過程中在露胎的器底處富集,在燒窯結束後的冷卻過程中由於二次氧化便出現這種色調。

△ 永樂、宣德青花器的釉和彩有什麼特徵?
胎體厚重的甚少,胎色白,燒結程度較元青花好,一般為正燒到微生燒。永樂青花大盤器底無釉露胎,宣德青花大盤底部大多有釉有款,有時在器底足部釉與胎交界處出現一條紅棕色線,這是由於鐵質和可溶性鹽類再乾燥時於該處富集,並在燒窯結束後的冷卻過程中由於二次氧化所致。
△ 永樂、宣德青花器的釉和彩有什麼特徵?
青花器都採用蘇麻離青,色調暈,有黑斑,部分黑斑有銀白色金屬光澤。釉色白中略帶青,釉中氣泡多,青花處氣泡更多,黑斑處氣泡大而多,很多已破裂,未能填平,呈下凹狀。

△ 為什麼用進口料繪製的青花常有大量黑點存在?
可能是明代中期以前的進口青料研磨得不夠細,其中有較多粗顆粒存在之故。明代中期以後對青花色料的加工特別注意,就不再出現這種現象。

△ 青料中的鐵、錳含量對青花色調有什麼影響?
鈷、錳、鐵都是著色元素,青花的色調實際上是這三種元素共同著色。鈷的著色能力最強,只要引入0.1﹪,就成藍色,燒成氣氛對它的影響較小。鐵的著色能力中等,受氣氛影響較大。有時還會形成黑斑和黑點。錳的著色能力較弱,在硅酸鹽釉中基本無色,但會受到二次氧化而成,使青花的色調青中略帶淡紫紅色。

△ 青花的色調與哪些工藝藝術有關?
同色料的化學組成密切有關。下列也有一定的影響:(1)青花料中釉灰的用量;(2)青花料的細度;(3)青花料的濃度;(4)運筆速度與方式;(5)燒成溫度和氣氛-在1250℃燒成時,青花呈藍到深藍色。到1350℃則呈藍黑色。

△ 為什麼青花不罩透明釉燒成後變成黑色?
不罩透明釉,燒成後會氧化成黑色的氧化鈷。罩上透明釉,氧化鈷溶於釉中,已離子形式將釉著成藍色。

△ 如何判斷蘇麻離青和國產料?
僅僅根據青花色調的濃淡和黑斑的存在與否很難區分蘇麻離青和國產料。測定黑斑中的錳鈷比,如果錳鈷比很低,就是蘇麻離青;如果錳鈷比很高,那就是國產料。

△ 為什麼元代和明代早期青花容易暈散,而清代青花不易暈散?
擴散程度主要同色料的配方和反應層上鈣長石晶體的發育程度有關。元青花反應層上鈣長石晶體發育得特別好,反應層附近釉的高溫黏度降低,流動性提高,造成暈散現象。元代和明代早期的青花色料,其鐵含量明顯高於清代,在還原燒成條件下形成的FeO有一定助熔作用,會降低色料的熔融溫度,促進 “暈散”現象的產生。
△ 鈷土礦怎樣精煉?
(1) 第一次挑選-原礦中挑選出粒大而圓者,色澤已黃黑明亮為好;
(2) 淘洗-置於箕中,再置於盛水的木盆中進行洗料。套上鐵製的指套,然後用力搓洗,如是進行約30-40分鐘後,將污水倒入木桶中,任其沉澱。污水沉澱物稱為 “鐵骨泥”是配置烏金釉的原料;從?箕漏入木盆中的碎料稱為 “馬牙料”;
(3) 鍛燒-將淘洗後留下的大料裝缽,進行鍛燒,鍛燒溫度約900℃左右;
(4) 以比重大、花紋多、發金屬聲者為上。

△ 為什麼青花粗瓷的釉色比青花細瓷更青?
青花粗瓷為了降低燒成溫度,其釉灰用量比青花細瓷明顯較多。

△ 現代青花瓷採用什麼青花色料?
都採用工業氧化鈷作為青料,呈單一的純藍色,俗稱 “洋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