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謝國忠-世界經濟已經著火
這篇是本月早些的新聞報導. 謝國忠是少數在媒體上曝光並能以足夠深廣的角度看問題的中國金融從業人員, 本篇從經濟面指出本波金融風暴的本質問題, 以及指向未來可能發展, 鮪魚不捨得讀完就埋藏在 email 堆中, 特此共享~
*****************
謝國忠:世界經濟已經著火 必須同舟共濟 [原創 2008-11-02 09:46:19]
各國合作才能挽救世界經濟:亞洲、歐洲國家要財政刺激增加需求;發展中國家要改變外匯資產結構,購買美國股票。
中國有句成語叫“同舟共濟”,它的意思是說,在一條船上的人們要互相幫助才能到達彼岸。現在,全球經濟就是這樣一條船,我們都在船上。如果美國經濟真的出現嚴重衰退,其他經濟體也會遭殃。亞洲以及歐洲必須出手拯救世界經濟。剛剛在北京召開的第七屆亞歐峰會沒有將議題聚焦在穩定世界經濟上,而是討論新的世界金融建設的話題,這顯然是錯失了處理這次危機的最佳時機。
本月,世界峰會將在華盛頓召開。這次峰會必須將議題放在更為緊急的問題上,而不要將時間浪費在討論諸如誰應該受指責、世界未來本該是怎樣的話題上。如果我們不能馬上展開行動,我們都將沉入海底。
市場人士現在擔心的是,大蕭條、生存困難以及戰爭是否會發生。我認為,如果不加以人為控制,所有這些悲觀的預期都將實現。目前的問題還沒有市場所擔心的那麼嚴重:目前損失的貨幣價值約為世界GDP的100%。在美國——這次危機的震中,損失的財富只是相當於美國的GDP總值。而當日本的泡沫破裂時,財富損失相當日本GDP的300%。
但是與日本經歷過的“失落的十年”相比,這次危機擴散的速度要快得多,波及的範圍也要廣泛得多,因為世界金融已經融為一體,很多紙面財富又已經被用於貸款抵押。日本當年的泡沫可以用十年的時間逐漸擠除,這是因為它的金融是由本國銀行支撐的,相應的,本國銀行也可以控制資產縮水的速度。
而這次金融危機的特點是沒有可以控制的中心,這使得泡沫在資產縮水方面無法控制。這也是為什麼這次危機看起來這麼可怕。
當今金融危機的速度以及範圍已經威脅了全球化進程,並可能造成巨大的衰退。衰退將使得保護主義盛行。如果每個國家都這麼做,世界經濟這塊大蛋糕將很快縮水。經濟衰退還將引發政治不穩定,這將使得戰爭成為一個轉移經濟衰退注意力的人選擇。而戰爭又會引發世界經濟的進一步縮水。
這種惡性循環已經多次破壞過我們的世界。我們必須也能夠阻止這個過程。首先,亞洲和歐洲國家需要進行額度為GDP5%的財政刺激以增加需求。其次,發展中國家需要改變外匯資產結構,將他們用於購買政府債券的資產變成美國股票。這樣做的好處將遠遠超過它的成本。如果實施這兩項措施,世界經濟將很快穩定。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有機會展開後續改革,並進一步遏制危機的深化。
這場金融危機的實質是“盎格魯撒克遜”國家的債務危機。正如我多次說過的,盎格魯撒克遜國家債務過多的另一面是發展中國家超過10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這些國家的資產泡沫化的程度與其借款的程度相當。過度的消費導致了他們每年超過1萬億美元的財政赤字。
對於上述國家借款的援助來自亞洲、歐洲以及每個處在這次泡沫中的國家。我們不能單方面地指責美國。互相推諉責任不能解決問題,每個國家都有責任。
如果僅僅是債務國單方面擠除泡沫,盎格魯撒克遜國家將經歷一次巨大的衰退。伴隨這一過程,赤字將大幅萎縮,通過減少進口,上述國家赤字很可能減少超過一半。通過降低稅率以及財政刺激,盎格魯撒克遜經濟可以暫時緩解他們的痛苦,但是對於世界經濟面臨的這次衰退而言,故事的主題還是沒有改變。
因此,其他國家將經受貿易順差減少帶來的劇痛。除非他們能夠增加國內需求,否則也將陷入衰退。
另外,我們來看看資產縮水帶來的財富效應。50萬億美元的貨幣損失相當於美國需求減少2.5—3萬億美元,或者4%—5%的世界GDP。如果將趨勢增長考慮進來,負增長將達到上述規模一半。
但是,需求的萎縮還將帶來其他負面效果,使得目前的局面更加惡化。如果世界經濟不能增加額度達到2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需求的萎縮不能停止,它的負面效果也將繼續。
但是,從根本上治癒問題的癥結卻並不那麼容易,一次全球經濟的“硬著陸”即將在我們眼皮下面發生。金融危機還遠未到結束之時,而經濟危機很快就要來臨。美國的消費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信貸泡沫支撐,隨著泡沫的破裂,消費信貸立即乾涸,美國經濟很可能將會出現2%至5%的負增長。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就是美國的2008,而1998年的亞洲就是美國的2009。
歐洲與日本經濟已經在收縮,他們的衰退過程很可能延續到2009年。兩地區國內需求乏力,且皆為出口導向型經濟。它們經濟的走弱也將會反作用於美國經濟。雖然美國曾在2008年上半年出口強勁增長,但由於信貸危機對消費者的打擊,來自出口方面的支持驟然消失。下行螺旋才剛剛開始。而中國也可能發生“硬著陸”,資本市場在可預見的未來幾乎不會有所表現。如果全球經濟在2010年前後稍有復蘇,資本市場可能在2009年年中才會表現出來。
原因顯而易見:信貸緊縮。金融系統不能如之前一樣發揮作用是因為西方經濟體的各領域無一不缺乏足夠的自有資本。至少,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國家已經借入過多的外債來維持膨脹的房地產價格。現在,房地產價格正在下跌,它們必須進一步提高杠杆比率從而避免破產,不能再靠借債維持消費。
通過各種信貸衍生產品,西方的金融機構從膨脹的房地產價格中斬獲頗多,如今房地產泡沫破滅,其資本基礎也受到了破壞。西方政府希望通過增發或者高價購入不良貸款的方式為其注入資本金,這些措施已經在實行中。但是,除非普通家庭的收入和儲蓄增長已能抵消房地產價格下跌帶來的損失,他們將無法從銀行獲得借貸。即便他們想這樣做,銀行也不可能在缺少抵押品的時候將錢貸出去。
實體商業部門是歐美經濟體中使用杠杆比率最低的,但是,在消費者信心缺失的不景氣時段,它們將停止借貸和投資。而且,作為其中擁有高杠杆交易一個組成部分,私募基金手中擁有大量易受經濟滑坡影響的高杠杆比例信貸產品,或許下一步,LBO產品中的主要危機就要到來。
西方國家現在都在依靠政府注資來恢復金融系統的流動性,但這只是將巨額債務從經濟主體的一個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最後,政府如何來償付這些龐大的所有債務?
西方國家的經濟正在朝著通脹的方向發展,債務向政府和央行的轉移無疑是變相向市場注入資金,引發通脹。通脹將會減輕它們的債務壓力——通過掠奪那些過去幾十年來積累了大量外貿盈餘手持巨額外匯儲備的國家,這可能是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搶劫。
10年前,我曾經說全球化對於西方而言意味著壓力,中產階級或者更下層的民眾適當降低生活標準成為必須。儘管這種壓力曾經被借貸支撐起來的繁榮所掩蓋,這也正是房地產支持債券市場形成泡沫的原因所在。
當泡沫破滅的時候,我們接下來要面對的,是誰來重建健康的資產負債表?誰來承擔損失?金融機構如何重建?以及如何讓房貸人能夠建立起良好的資產和信用狀況?當前述問題解決了,西方國家仍需面對的現實問題是,大部分國民必須降低自己的生活標準,和中國、印度的人民相比較,他們的相對競爭力並不足以支撐起他們現有的高水準生活標準
降低老百姓生活標準會帶來巨大的政治阻力,因此,西方國家的通貨膨脹也許不可避免。他們會不斷借入更多的債務,來維持那本已不再現實的生活標準,為了支付這些,則將不斷進行貨幣擴張和通貨膨脹。
黃金和能源依然看漲,而經濟增長率和經濟體的杠杆比率將下降。
Very good article!
In the conclusion the author ask a very good question, Do you think the people in western countries can accept the fact that their living standard should not be the same after the crisis or they will keep on borrowing to fill the black holes in order to sustain their same living standard?
And who actually lend them money?
Thanks for sha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