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29 15:40:21鮪魚

簡易股市心法- 價量關係

價量關係
Question: 價量關係是許多人常掛在口上的一個議題,但經常不容易有定論:e.g. 爆大量是底部或頭部? 量縮是人氣退潮或底部現象? 量先價行? 有量就有價? 反彈幅度唯量是問? 等等其實是很模糊的說法。經驗豐富的 trader 固然有答案,但要他用簡單的幾句話道出箇中之來龍去脈卻也不太容易。

Theory: 某日晚上突然發現若以推手過程中的「身」與「手」比之於「價」與「量」,也許對此問題的簡化與了解甚有幫助。正確的推手「手」上不帶力,見缝就鑽,如彩帶一樣,但求「進入」敵方區域。而「身」的移動是相當重要,因為在腳步不移動的情況下,身前進到了極點就必須「反」,身退後到了極點也必須「反」。實務運用上,實則虛之、虛則實之、虛虛實實、其陰陽轉換可謂隨心所欲、隨敵而動。守的時候是敵方的力量無法落實在我身上任何一點。優勢的取得是敵方已到盡頭、我還有許多餘裕。餘裕是我「身」還有許多空間可以前進、「手」也還有許多空間可以前進。基本原則就是保持安全距離還蠻重要的,但距離越近越容易有攻擊之空間(因為離敵身較近)。

試考慮以下情況:
前進時:
「身」先前進、「手」不動:餘裕在手,並可產生「壓迫」之效果給敵方壓力。
「手」先前進、「身」不動:餘裕在身。但要注意手不能自己動,而是隨客而動。
「身」、「手」同時前進:身、手的餘裕皆在消耗、到盡頭要反,不能跟著出去。

後退時:
「身」先後退、「手」不動:可產生「牽引」之效果。
「手」先後退、「身」不動:手一樣不能自己動,而是隨客而動。事實上這樣是較容易僵。
「身」、「手」同時後退:事實上,後退要先看中心線,由最前面後退至中心位置再到後面,身、手的餘裕應屬皆在增加。但後退到極點後是否會僵、甚至腳步都要移動去穩住重心,則屬敗勢。

任何互動的過程中真的有力量壓迫到對方就是「抗」、「頂」、「出力」,互動的過程中突然離開敵方的接觸就是「丟」、「逃」。不丟頂就會自然做得到「沾黏貼隨」。

好了,現在試將空間轉換到「價」「量」上。
進攻(上漲)時:
「量」先進、「價」不動:餘裕在價,並可產生「壓迫」之效果給敵方壓力。
「價」先前進、「量」不動:餘裕在量。但要注意價不能自己動,而是隨客而動。
「量」、「價」同時前進:量、價的餘裕皆在消耗、到盡頭要反,不能跟著出去。

後退(下跌)時:
「量」先後退、「價」不動:可產生「牽引」之效果。
「價」先後退、「量」不動:價一樣不能自己動,而是隨客而動。事實上這樣是較容易僵。
「量」、「價」同時後退:事實上,後退要先看中心線,由最前面後退至中心位置再到後面,量、價的餘裕應屬皆在增加。但後退到極點後是否會僵、甚至腳步都要移動去穩住重心,則屬敗勢。
美國黑金 2019-12-23 03:15:11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