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IME 發現者-歷史的遺蹟(影集)
| |||||||
發現者台湾公共电视台历史教育节目。 解说语言优美,内容客观深刻。 一場考古學調查往往包含幾個清楚劃分的階段,每個階段運用特有的研究方法。 在任何的實際考古工作可以進行之前,考古學家必須先就所欲達成的清楚目標 關於這個遺址及其周圍區域的資訊。其次,展開發掘工作,以蒐集埋藏在地下 的任何考古特質;第三,研究從這場發掘中所蒐集的資料,並評估是否達成考 古學家原先設定的研究目標。然後將這些資訊出版 |
江南都市報-考古驚奇 景德鎮現唐代龍窯
最長唐代龍窯遺址。(記者陳豔偉攝) ▲出土的醬釉小罐。(記者陳豔偉攝) ▲出土的青釉壺。(記者陳豔偉攝) ▲出土的褐彩人面塤。(記者陳豔偉攝) |
今年3月至1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樂平市文物部門對位於景德鎮樂平市接渡鎮南窯村的南窯遺址進行考古發掘,至12月8日,揭示龍窯遺跡2座及其他窯業遺跡,總計揭露面積1013.5平方米,出土多達數十噸的窯具和瓷片標本,具有重要研究價值。其中,在南窯村窯山東南部全面揭露一條長達78.8米龍窯遺跡,為迄今發現最長唐代龍窯遺跡,也是景德鎮境內目前已知最早的窯業遺存。
據此次考古發掘領隊、江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張文江稱,南窯遺址於1964年由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發現,樂平市博物館分別於1983年和2008年兩次進行普查、複查。1983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出土大批窯具瓷片
2012年,景德鎮市邀請大陸一流的陶瓷專家對遺址進行論證,專家們建議進行正式發掘。今年3月至11月,對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前採用地理資訊系統對遺址進行測量、定點、整體布方,然後分三個區域發掘,揭示龍窯遺跡2座、10個灰坑、1條灰溝、1條道路遺跡,發現龍窯遺跡以後,在龍窯遺跡兩側不同部位布設6條探溝進行解剖,出土大批窯具和瓷片標本,多達數十噸,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成果。張文江說,出土的器物造型端莊,器形豐富,以碗、盤、雙系瓶居多。碗盤類器流行圓餅足、玉璧底,見少量的圈足碗,還發現了人面塤、茶碾、瓷權、硯滴等罕見的器物。值得關注的是青釉、醬黑釉腰鼓和器形碩大的大碗器,彰顯了唐代贛鄱與西域地區文化交流頻繁的史實。
「這些產品或是為滿足胡人所需,專門燒造或訂燒的。」張文江說,尤為重要的是出土了夾耳罐、穿帶壺等具有重要斷代的器形。夾耳蓋罐是西元800年前後的新產品,是隨著海上陶瓷之路的興起而出現的,是海上陶瓷之路興起的標誌性產品
景德最早窯爐遺跡
張文江說,根據地層疊壓關係以及出土遺物,推斷該龍窯是使用竹藤類材料起券,用泥糊砌,採用支座墊燒獨具風格、特色鮮明青瓷的中晚唐時期龍窯,龍窯長達78.8米,是迄今為止考古揭露最長的唐代龍窯遺跡,也是目前景德鎮地區發現最早的、保存最完整的窯爐遺跡。
「考古研究表明南窯燒造歷史悠久,始燒於中唐,興盛於中晚唐,衰落於晚唐,距今有1200多年的燒造歷史。」張文江說,在樂平接渡鎮發現的景德鎮境內目前已知最早的窯業遺存,不僅填補了樂平市唐代瓷窯遺存的空白,把瓷都景德鎮的瓷器燒造歷史向前推進一步,具有正史補史的作用。南窯遺址還豐富了景德鎮地區陶瓷內涵,為探討景德鎮早期的陶瓷歷史、探索景德鎮的窯業源頭提供了重要線索,為研究唐代製瓷手工業和青釉瓷器發展史提供了重要資料。
…更多新聞請看《旺報》新聞 | 以下查詢有 1 筆新的搜尋結果: 考古新聞 |
江南都市報-考古驚奇_景德鎮現唐代龍窯中時電子報 今年3月至1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樂平市文物部門對位
|
下一篇:台海戰爭追憶-吳永存先生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