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8 21:07:38土司

越劇曲調的發展


【越劇】名家名段《梁祝哀史 ·思祝夢迴》吳鳳花—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v.youku.com › 娛樂列表 › 曲藝
2012/7/5
【越劇】名家名段《梁祝哀史 ·思祝夢迴》吳鳳花越劇《梁祝哀史 ·思祝夢迴》吳鳳花

曲調發展

越劇《西廂記》袁雪芬飾崔鶯鶯

  越劇《西廂記》袁雪芬飾崔鶯鶯

1920年,昇平歌舞台老闆周麟趾,從嵊縣請來民間音樂組織戲客班”的3位樂師組成越劇史上第一支專業伴奏樂隊。初步建立起“板腔體”的音樂框架。
1938年,姚水娟演出《花木蘭》一劇,其唱腔在四宮調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後有“弦登調”之稱,也有“尺調腔”雛影之說。但由於此劇過後又不再演唱這種唱腔,故而這一未能普及發展。
1942年10月,袁雪芬在進步話劇的影響下,對傳統越劇進行了全面的改革,史稱“新越劇”。新越劇改變了以往“小歌班”明快、跳躍的主腔四工腔,一變為哀婉舒緩的唱腔曲調。
1943年11月,袁雪芬演出《香妃》和范瑞娟演出《梁祝哀史》時,與琴師周寶財合作,袁使“尺調腔”趨於規範化,範創造了“弦下腔”。後被其他越劇演員吸收、不斷豐富,發展成越劇的主腔,並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衍化出不同的流派。
1958年至1959年,傅全香&袁雪芬分別在《情探》中的“行路”、《雙烈記》中的“誇夫”中,創造了嶄新的“ 六字調 ”。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並傳唱。
1959年,由“華東戲曲研究院”設演員訓練班(後改建為上海市戲曲學校)培養的學員畢業後,分配到上海越劇院組成男女合演的實驗劇團,有計劃地從事男女合演探索。他們運用“同調異腔”、“同腔異調”、“同調同腔”等方法,解決了男女對唱的困難。
1965年,袁雪芬演出《火椰村》時與琴師周柏齡合作創造了“降B調”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