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漢皇家宮殿未央宮-影音介紹
未央宮中國西漢皇家宮殿
百科名片
未央宮,中國西漢皇家宮殿,如今位於今陝西西安西北約3千米處,當年位於西漢都城長安城的西南部。因在長樂宮之西,漢時稱西宮。為漢高祖七年(前200)在秦章台基礎上修建,同年自櫟陽遷都長安。
位於西漢都城長安城的西南部。因在長樂宮之西,漢時稱西宮。為漢高祖七年(前200)在秦章台基礎上修建,同年自櫟陽遷都長安。漢惠帝即位後未央宮基本建成,開始成為主要宮殿。惠帝元年至五年(公元前194~前190)修築城牆。
未央宮位於今陝西西安西北約3千米處,建於長安城西南角,為長安城地勢最高
之處。因在長樂宮之西,漢時稱西宮。為漢高祖七年(前200)在秦章台基礎上修建,惠帝即位後,開始成為主要宮殿,成為西漢諸帝的日常起居和辦公場所。其周回二十八里。前殿五十丈,深十五丈,高三十五丈。宮內有宣室、麒麟、金華、承明、武台、鉤弋殿等,另外還有壽成、萬歲、廣明、椒房、清涼、永延、玉堂、壽安、平就、宣德、東明、歲羽、鳳凰、通光、曲台、白虎、猗蘭、無緣等殿閣32。其殿台基礎是用龍首山的土作成,殿基甚至高於長安城。由於其處西南,命名很可能是位於未(西南方)的中央宮殿之意。
未央一詞出自詩經:"夜如何其?夜未央 "。未央:未盡、未深之意。《長恨歌》:歸來池苑還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唐亦有宮名未央宮,然此未央劃入長安城中,乃宮苑中之宮苑。
考察未央宮之“未央”含義,不能僅從漢以前的文獻中去追尋,還應更多地從傳世漢代文獻、出土文獻以及有關風俗觀念中去探究。
漢代文獻中有關未央的文字絕大多數是以宮名的形式出現的,而且大多特指“未央宮”,因此,這些文字顯然無助於對未央含義的考察。除特指“未央宮”外,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以及出土文物資料中的“未央”大多與“萬歲”、“延壽命”等語彙同時出現。如“國危放累卵,皆曰無傷。稱樂萬歲,或曰未央”;“靈殷殷,爛揚光,延壽命,永未央”。“萬歲”、“延壽命”為漢代流行的吉祥語。“未央”與它們同時出現也應包含吉祥之義。這一點在漢代瓦當文字中表現的尤為明顯。漢代瓦當文字大致分為宮殿 、官署、祠墓、吉語、雜類五類。在這五類中,吉語類所佔的比重最大。吉語類瓦當又可細分為“千秋萬歲”系統、“延年益壽”系統、長生未央長樂未央系統、富貴系統四類。在長生未央長樂未央系統中,“未央”通常與“長生”、“長樂”、“延年”、“益壽”等文字同時出現。如“長生未央”、“長樂未央”、“長樂未央延年永壽昌”、“長樂未央延年益壽昌”等。“長生未央”、“長樂未央”類吉語瓦當,在陝西各地均有發現,己故著名秦漢史專家陳直在《摹廬叢著七種·秦漢瓦當概述》中曾明確指出,並“不拘定施於未央、長樂兩宮”,而是“取其吉語通用”。
這類文字在銅鏡銘文中也大量出現。如:“長相思,毋相忘,常貴福,樂未央”;“千秋萬歲,長樂未央,結心相思,毋見忘”;“長樂未央,長毋相忘”、“富貴昌,宜侯王,樂未央”等,而且具有這種銘文的銅鏡在全國各地都曾出土。此外,“未央”也是漢簡最為多見的人名之一。上至於“侯”,下至於“奴”,都有以此為名號者。由此說明,在漢代“未央”、“長樂”是全國各個階層通行的吉祥語。作為吉語,“長樂”的意義非常容易理解,那就是“長久快樂”、“永遠快樂”。
而“未央”的意義就不太明白了。對此,出土文獻給我們提供了相當有益的啟發。湖北隨州孔家坡漢簡《日書》“雞”篇有幾隻簡記載了用雞血來祭祀土地神的材料。其內容尚屬首見。其中一簡為:“此(雌)毋(無)央(殃)邪,雄毋(無)被堵,令雞毋亡、老,獻其大者”。簡文中的“央”與“殃”相通。“殃”指禍患、災難。“殃邪”當指災禍和邪祟Uzl在雲夢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中也多有把“殃”寫作“央”的簡文。如“是胃(謂)又(有)小逆,毋(無)大央(殃)”。雲夢睡虎地秦簡中與“央” (殃)對應的概念是“羊”(祥)或“恙”(祥)。在《日書》甲種中甚至還有謀求“毋央”即避除殃禍的簡文:“趣(趨)出,今日不出,以牡刀皮而衣,則毋(無)央(殃)矣”。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五星占》、《天文氣象雜佔》中也多見以“央”假“殃”。由此看來,“央”與“殃”相通在秦漢時期是相當普遍的情形,而陳直先生則明確指出,“殃”字簡寫為“央”,是“漢代最普遍的簡字”。
至此,“未央”的意義就不難理解了。“未央”就是沒有災難,沒有殃禍,沒有禍患。另,據文獻記載漢代的方士安成曾著有《待詔臣安成未央術》一書。安成為方士,好稱道神仙靈異。未央術就是神仙長生術。從文獻記載看,神仙長生術在漢代非常盛行。翻開《史記》、《漢書》,以延年、延壽、千秋、萬年、壽昌 等吉語命名的漢代人物比比皆是。漢人喜以此命名,反映了當時追求長生不老、延年益壽的社會思潮的盛行。而這一點,又顯然是與當時盛行神仙方術思想,統治者信用方士,追求長生不老的各種行動密不可分的。秦皇漢武希冀長生不老,聽信神仙方士之言,不惜多次上當受騙,花費巨大的財力、人力尋求、燒煉不死之藥。儘管它們最終都未逃脫死亡的結局,但他們的行動卻在秦漢社會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一般的中下層人民既無人力也無財力去尋求所謂的不死之藥,只好通過“延年”、“延壽”、“萬年”、“千秋”等吉語命名來寄託自己對長壽、永生的希望。
值得注意的是,將未央與神仙方術相聯繫,在銅鏡銘文中也多有反映。如:“上大山,見神人,食玉英,飲醴泉金(泉),宜官秩,葆子孫,長樂未央,富貴昌,予(與)天毋極,駕非(飛)龍,由(浮雲)”等。再結合“未央”作為通行吉語與“長樂”、“延壽”、“萬歲”、“仙人”等吉語同時出現的特殊語境,我們不難看出,“未央”含有沒有災難、平安、長壽、長生等意義。如果漢代的“長樂宮”可以理解為“快樂宮”、“幸福宮”的話,那麼“未央宮”則完全可以理解為“平安宮”、“長生宮”。也只有這樣理解才符合漢代人的思想觀念以及“長樂”和“未央”連稱的語言習慣。
長安是中國西漢的都城,它是在秦朝興樂宮的基礎上增擴而成。北牆依渭水而建,南牆
也依宮牆變化。城內的主要建築是宮殿,其中長樂宮和未央宮最為著名。
漢未央宮是漢朝君臣朝會的地方。總體的佈局呈長方形,四面築有圍牆。東西兩牆各長2150米,南北兩牆各長2250米,全宮面積約5平方公里,約佔全城總面積的七分之一,較長樂宮稍小,但建築本身的壯麗宏偉則有過之。
據記載,四面建宮門各一,唯東門和北門有闕。宮內有殿堂四十餘屋,還有六座小山和多處水池,大小門戶近百,與長樂宮之間又建有閣道相通。今日發現的建築遺跡,有位於中央的前殿,前殿基壇東西寬約200米,南北長約350米,最高處15米,的所在。據勘測,前殿居全宮的正中,其基壇是利用龍首山的丘陵造成的。第二號宮殿遺址在前殿之北,第三號宮殿遺址在前殿之西北,均為建於夯土台上的組群建築,各有門殿多重。據出土遺物推斷,前者為后妃居住的后宮,後者屬宮廷的官署。較為特殊的是,二號宮殿的夯土基下掘有地道多條,其牆立壁柱,牆面則塗草泥抹白灰,地面鋪以條磚。
據史料記載,未央宮建於長樂宮修復後不久,是漢高祖稱帝后興建,由劉邦的重臣蕭何監造。自未央宮建成之後,漢代皇帝都居住在這裡,所以它的名氣之大遠遠超過了其他宮殿。在後世人的詩詞中未央宮已經成為漢宮的代名詞。整個宮殿由承明、清涼、金華等40多個宮殿組成。南部正門以北偏西建未央宮前殿,現在漢未央宮的遺址仍存有當時高大的夯土台基。
西漢以後,漢長安城仍被王莽新朝、東漢獻帝、西晉憋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等王朝作為首都繼續使用,在此期間,未央宮經歷了多次興衰,幾經劫難,它的經歷與中國歷史風雲的變幻、王朝更替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未央宮第一次慘遭破壞是在王莽末年,據《漢書 ·王莽傳》所記,更始元年(公元23年)漢軍攻入長安後曾火燒未央宮,“未央宮燒攻莽三日”,王莽“避火宣室前殿,火輒隨之”。關於這次未央宮遭受的破壞,《後漢書 · 劉玄傳》雲:”初,王莽敗,唯未央宮被焚而己,其餘宮館一無所毀,宮女數千,備列後庭。自鐘鼓帷帳、輿輦器服、太倉武庫、官府市裡不改於舊。更始既至,居長樂宮,升前殿,郎吏以次列庭中”。也就是說,更始帝入長安時,除未央宮遭受了嚴重破壞外,其他宮室保存尚好,據同書記載,更始二年(25年),“便始徙居長信宮”。當赤眉軍入長安時,更始遂祿肉袒詣長樂宮上璽授於盆了”。赤眉軍入長安後,使長安城內的宮殿建築遭受了大規模破壞。《王莽傳》雲:“赤眉遂燒長安宮室市裡,害更始。民飢餓相食,死者數十萬,長安為墟,城中無行人。宗廟園陵皆發掘,唯霸陵、杜陵完”。綜合文獻記載可知,經赤眉軍之後,漢長安城總體上己遭受了嚴重的破壞。
未央宮,宮內的主要建築物有前殿、宣室殿、溫室殿、清涼殿、麒麟殿、金華殿、承明殿、高門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椒房殿、昭陽殿、柏梁台、天祿閣、石渠閣等。其中前殿居全宮的正中,基壇南北長約350米,東西寬約200米,北端最高處約15米,據說是利用龍首山的丘陵造成的。據歷史書籍的記載,未央宮的四面各有一個司馬門,東面和北面門外有闕,稱東闕和北闕。當時的諸侯來朝入東闕,士民上書則入北闕。
漢長安宮殿是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宮殿:在漢高祖劉邦之後,王莽政權、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都以此作為中央政府的行政樞紐,直至隋末被毀.。而西漢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曾經發生在這裡:張騫從這裡出發開闢絲綢之路;美女王昭君在這裡自願行出塞,和親匈奴;趙飛燕曾居住於此。
位於未央宮鄉西馬寨以北、大劉寨以西、盧家口以東。漢高祖劉邦稱帝后七年(公元前200年)始建。由蕭何監督工程,為 皇帝朝會之處。50年代至90年代,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城工作隊多次發掘,未央宮平面呈方形,四面各有一門,週築圍牆,東、西兩牆各長2150米,南、北兩牆各2250米,周長合漢代21裡,面積約5平方公里,佔漢長安城總面積1/7左右。東、北兩門外有闕,稱為東闕和北闕。據文獻記載,宮內主要建築有前殿、宣室、溫室、清涼、麒麟、金華、承明、高門、白虎、玉堂、宣德、椒房、昭陽、柏樑等殿和天祿、石渠兩閣等,共40餘座。
未央宮在西漢之後是新莽、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等七個朝代的理政之地,使用時間達360多年。
前殿遺址前殿是未央宮的主體建築,居全宮中軸線南端夯土台基北部,至今殘高達15米,南北長350米,東西寬約200米,有前、中、後三大殿,是利用南北向的龍首山丘陵修建的高台建築。台基由南向北分為三層檯面,中間檯面是大朝正殿,凡皇帝登基,朝國群臣,皇家婚、喪大典大禮等均在此殿舉行。前殿兩側有東廂、西廂;北部還有宣室殿和皇帝下朝後所居 的非常室,以及清涼殿、溫室殿等等。
官署遺址距前殿西北880米,有一管理全國工官的官署遺址,西距未央宮西宮牆105米,發掘總面積9600平方米。圍有夯土牆,圍牆內有外壁柱,對稱分佈。除東牆外,其餘三牆均有廊。牆外均置斜坡散水。院內中部有一南北的排水渠將其分為東西並列的兩座院子。東院東西寬57米、南北長65.5米,有北、西兩門,院內有兩排共6座房屋。以南排西房面積最大,達215.04平方米。西院東西72.7米、南北65.5米,有兩排共7座房屋。東、西院內均有天井、地漏、迴廊等遺跡。
前殿西北400米處,又發掘一處官署遺址,高出地面1米多,發現有成排的柱礎,內有封泥,是西漢皇室的少府或其所屬的官府遺址,是執掌皇室錢財物品收入開支的管理機構。
椒房殿遺址位於未央宮鄉大劉寨村西180米處,是皇后居住的宮室。1981~1983年發掘探明,面積12392平方米,發掘回填仍作村民果園。遺址南部是大殿,北部是院落和小房子。發掘資料表明,有正殿、配殿、廂房及宮內暗道等建築。
出土文物有漢代磚、瓦、瓦當等建築材料,另外還有漢代銅器、鐵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品等。
麒麟閣遺址麒麟閣,漢未央宮閣名。《廟記》雲:“麒麟閣,蕭何造。”《資治通鑑》卷二十七胡三省注:“麒麟閣,在未央宮中。張晏曰:'武帝獲麒麟時作此閣,圖畫其像於閣,遂以為名。'”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漢宣帝“思股肱之美”,圖畫霍光、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杜延年、劉德、梁丘賀、蕭望之、蘇武十一人像於麒麟閣,“法其容貌,署其官爵姓名”,“是以表而揚之”。中國古代圖寫功臣的畫像製度即自此開始。麒麟閣遺址在今未央宮鄉小劉寨西北。
天祿閣遺址天祿閣,漢未央宮藏書閣名。西漢初由丞相蕭何主持營建,位於未央宮北部,南距前殿730米。《三輔故事》載:“天祿、石渠並閣名,在未央宮北,以閣秘書”;漢武帝劉徹時“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說,皆充秘府”。天祿閣主要存放國家文史檔案和重要圖書典籍,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皇家圖書、檔案館。漢成帝時,曾命著名學者劉向、揚雄等人在此閣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圖書典籍的整理和校勘工作。“每一書成,向輒撰為一錄,論其指歸,辯其訛謬,敘而奏之”,並著有《別錄》,故劉向被後人譽為中國目錄學之鼻祖。劉向死後,其子劉歆秉承父業,總括群篇,撰成《七略》,為中國第一部圖書分類目錄。為紀念劉向的功績,後人在此閣原址上修建了劉向祠。天祿閣遺址在未央宮鄉天祿閣小學內,今尚有高約10米、邊長約20米、底部呈正方形的夯土台基可見。並立有文物保護石碑一座。
石渠閣遺址石渠閣,未央宮藏書閣名。西漢丞相蕭何主持營建,位於未央宮的西北部,距天祿閣約520米。因閣下有石為渠導水,故名石渠閣。石渠閣是西漢時期國家最大的藏書閣。漢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曾“詔諸儒講五經同異”。《後漢書·翟酺傳》載:“孝宣論六經於石渠,學者滋盛,弟子萬數。”此閣為一座高台殿閣建築,現仍有一南北65米、東西67米、高約8米的夯土台基可見。石渠閣遺址在未央宮鄉小劉寨村西南、周家河灣村東。
柏梁台遺址柏梁台,漢未央宮台名。漢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春建。《三輔黃圖》卷五載,柏梁台“在長安城中北闕內”。柏梁台鑄銅為柱,是一座高達二十丈(合今約47米)的高台建築,因此台建築以香柏木為樑架,“香聞數十里”,故名柏梁台。又因台頂之上置有銅鳳凰,故亦稱為鳳闕。柏梁台遺址在未央宮鄉盧家口村,今村東仍有一高約7米的夯土堆遺址可見。
長安未央宮現在為中國西漢都城遺址。
上一篇: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劇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