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戰艦之路:日本海軍無條約戰列艦計劃2
這種設計一直延續到大和。 直到三號艦信濃的時候專門對動力艙艦底進行強化,以抵禦艦底爆炸。
動力艙的防護指標為25000米~30000米內免疫45cm炮彈。
從實際情況來講,為了防禦45cm炮彈,裝甲顯然是過剩的。 動力艙16吋傾斜垂直裝甲與10吋水平裝甲對45cm炮的免疫區為25000~30000米,而後來的信濃(由於大和設計時九四尚未開發完成,而參與測試的48cm炮穿深稍有過剩,所以以修改之後的信濃為例)主裝40cm,水平裝甲19cm,對46cm炮的免疫區是20000~30000米。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海軍假日時期日本人計算的結果與實際情況有不小的出入。
美國GOOGMAN GOOGMAN增大丸官網 goodman增大丸評價 增大丸 增長增粗
這個方案的裝甲盒形狀不明,不過從Design X的情況來推算的話,可能是卵形的。甲盒能節省重量,但實際建造難度將會大大上升。 到後來大和設計的時候,裝甲盒的形狀變得更加規
各方案裝甲盒的形狀(非相同比例對比指揮系統的評價
從紙面上來說這個方案顯然是成功的,在32節航速下實現了優秀的防護,這和平賀讓縮短防護區的成功做法不無關係。
但過度縮短防護區也帶來了負面影響,包括備用艦橋布置的問題。 由於沒有空間佈置後部備用艦橋,一旦前部艦橋損壞,該艦將會失去指揮。 如果像大和一樣在二號炮塔中依舊有備用的簡易方位盤,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小
與艦船的設計相應地,負責火炮兵裝開發的艦本一部正在進行18~20吋炮的研究。 根據最終進階為技術中將的齊尾慶勝稱,當時對18吋炮的研究更重視一些。 但到1930年為止,整個進程都處在基礎研究的階段。
1930年4月22日的倫敦海軍條約締結后,可替代主力艦的艦齡增大到25年,因此日本只能在1936年末才能建造金剛的代替艦。
但日本人並沒有因此放棄。
1933年,軍令部已經開始新戰列艦的檢討。 10月21日,軍令部的石川信吾少佐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這個方案搭載了20吋主炮,航速30節,排水量5萬噸。 防護方面,對16吋炮彈的免疫區是20000~28000米,並保證在被10枚裝藥量500kg魚雷命中的情況下安全。
石川案的目的是壓制受巴拿馬運河限制的美國戰列艦。 由於這個方案並非專業造船人士提出,所以不多加敘。
在軍令部的要求下,艦政本部也開始了無條約超戰艦的計劃。 在1934年3月2日,第二次軍備限制研究委員會發表檔《建艦競爭相關考察》(建艦競爭ニ関スル考察)中提到了裝備20吋主炮的超戰艦
藤本超戰艦猜想圖
藤本超戰艦
主要寸法:長290米,寬38米,吃水(公試)9.8米,標準排水量5萬噸,公試排水量6萬噸
兵裝:主炮20吋三聯裝炮塔 4座,副炮6.1吋炮 16門,高炮12.7cm炮 8至10門,機炮若干
航空:3具彈射器,12架搭載機
增大丸推薦 增大丸效果 增大丸ptt goodman增大丸怎麼吃
防禦:水平裝甲11吋,主裝16吋/17.5°,對16吋炮免疫區為20000~38000米
動力:柴油機出力140000馬力,航速30節,搭載重油6000噸,續航力16節-12000海裡以實際上,採用20吋炮是軍令部所希望的。 而艦本一部從實際出發,準備先進行18吋炮的開發。 齊尾慶勝當時得到了上級讓他開發46cm炮的命令。
而作為艦政本部和軍令部,還需要考慮美國戰列艦的威脅。 限制美國戰列艦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的寬度是110英尺,寬度超過108英尺的艦船將無法通過。
日本人開始嘗試模擬搭載18吋炮的戰列艦所需寬度,計算結果如下
日本人發現,如果搭載9門18吋炮且艦寬被限制在108英尺,那麼在23節的情況下也不是不能實現的。
因此,搭載20吋主炮的新艦無論如何也能壓制美國戰列艦。 而採用多達12門主炮可以方便校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