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06 10:35:49Hansen

[Sep 5] 日軍升級主力戰鬥機成攻擊型部隊 劍指中國

2005年09月05日

  日本裝備新戰鬥機後,將具備把空中戰線推至中國領空和奔襲釣魚島的能力,日本航空自衛隊將徹底成為攻擊型部隊

  至少在今天,日本空軍的戰力是勿庸置疑的。從當年北抗蘇聯,西防中國的橋頭堡戰略到今天佔據亞洲天空制電磁權的思路,打造出了一支位居全球前列的航空自衛隊。這支空軍在亞洲第一個裝備遠程戰鬥轟炸機,第一個裝備中程空對空導彈,第一個裝備加油機和預警機。

  近日日本NHK電視臺報道稱,日本防衛廳日前決定明年開始挑選能夠取代F-4戰鬥機的新戰鬥機,目前已經就戰鬥機的性能及運用方法進行商討。根據日本防衛廳去年制定的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2008年以後日本將引進七架新型戰鬥機以取代日趨老化的F-4戰鬥機。

  儘管只有7架戰機,但是這7架戰機對於日本未來的空軍戰力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它可能是日本大規模換裝的開始。要知道,目前在日本的航空自衛隊序列中,仍然有近百架F-4戰機在服役,而功能覆蓋從截擊、轟炸到偵察和電子遮斷的各個環節。因此日本很可能引進這7架戰機進行測試,從而為其2012年後大規模換裝新戰機做準備。

  日軍重視遠距離作戰

  長期以來,由於自身戰略規劃需要和美國的著力培養,日軍空軍目前的裝備和戰鬥力在亞洲是數一數二的,裝備各型飛機1000架左右。其中戰鬥機362架,包括F-15J、F-2、F-1和F-4EJ等戰機,其中F-15J和F-2是日本空軍的精銳,前者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引進,目前有224架;而後者則是日本瞄準F-16,從80年代開始設計,綜合品質遠勝F-16的空戰裝備。從裝備研發情況來看,日軍的確具備了第三代戰機的研發能力。

  日本空軍的主要作戰思路則在二戰後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受到專守防衛的戰略方針制約,將作戰思維局限於領海和領空之內,但是70年代開始,隨著海上殲敵,洋上防空思路的確立,以及冷戰後軍事戰略的調整和轉換,日本空軍的作戰思想也由堅持近距離、領海和領空內作戰逐步轉換為重視遠距離作戰,即由以往的強調國立防空作戰發展為重點實施遠距離廣闊海空域的防空作戰,力求在領空以外擊落敵機。

  在戰時,日軍的基本作戰思路是為保護1000海裏海上交通線,日空軍將按照遠洋防空的戰略方針,把防空作戰範圍延伸至1000海裏外的遠洋上空,把空中防禦的縱深儘量加大,力爭在遠海上空攔截、擊落敵機。其次是距海岸400~600公里的攔擊線,主要由F-15等主力戰鬥機重點攔截防空導彈射程之外的目標;然後是距海岸80公里左右的攔擊線,以戰鬥機和“愛國者”等防空導彈相結合殲滅敵機於近海上空。

  想把空中戰線推至中國領空

  在這樣的背景下,日軍在更換主力戰鬥機的選擇中,自然延續了這種作戰思路,而目前中國作為日本軍隊在亞洲重要的假想敵,也在日軍的主力戰鬥機更換中被迫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日軍認為,目前中國已經有超過180架蘇-27,以及大量的“飛豹”、殲-10等先進戰機,從戰略上說,要想佔據亞洲的制空優勢,必須採購能夠從戰術上壓制蘇-27、蘇-30和殲-10的戰機,這樣在日本空軍未來主力戰機的列表中,可供挑選的項目就不太多了。

  據日本航空自衛隊的遠景規劃官方資料介紹,新戰機的要求最主要有3個,一是具備遠程空對空攔截能力,二是作戰半徑超過1500公里,三是擁有較強大的電子干擾和抗干擾能力,能夠和預警機配合或者脫離預警機獨立隨行作戰任務。這些標準已經遠遠超過了日軍以往的防衛戰略,把空中戰線向外推進了近千公里,接近中國的領空和領海。如果從戰備通用性來說,日軍自然把首選項目瞄準了美國空軍剛剛開始裝備的F-22猛禽戰鬥機,該機型具有全頻譜隱身能力,可攜帶中遠程空對空導彈,機載電子設備先進,是美國下一代主力戰機。此外航空自衛隊的選擇範圍還包括“JAS39鷹獅”等。

  給亞太地區增加新的不穩定

  一旦F-22進入日本本土,那麼將使得日本航空自衛隊在F-15J的基礎上,形成更高層次的攻擊力,F-22的隱身能力,使得其在日本剛剛服役的波音767預警機的引導下,能夠快速奔襲釣魚島等地,主要壓制該地區上空的敵方戰機,並掩護F-15J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這型戰機將會給亞太地區增加新的不穩定因素。

  然而相關專家擔心的是,基於專守防衛的原則,日本防衛廳航空自衛隊的戰鬥機只能限於迎擊能力,即能夠攻打侵犯日本的敵人。但進入“挑選”範圍的新戰鬥機機型的攻擊能力很強,擔心這將違反專守防衛的原則。不過看日本空軍中的裝備就不難發現,其實從F-15J服役開始,這個原則早已經被打破,更何況現在有了“中國威脅論”這個法寶,日本航空自衛隊更會理直氣壯地發展軍備。


[《國際先驅導報》鄭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