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理事長潘進丁。
記者游順然/攝影
迎接後ECFA/潘進丁:連鎖業國際化 先攻對岸
【經濟日報╱記者李至和/整理】 2010.08.09
台灣連鎖業發展歷程已有二、三十年,各種連鎖業態蓬勃發展,
加上兩岸簽訂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國內市場競爭也進入白熱化階段,
連鎖業若要維持持續成長動能,必須往國際市場前進。
我認為,台灣連鎖業發展國際化的第一站,就是瞄準中國大陸內需市場。
大陸內需市場快速成長,急追美國、歐洲、日本三大經濟體,
台灣連鎖業者具有文化、語言相近的先天優勢,
選在發展國際化的第一步應該是鎖定大陸市場。
如7-Eleven、全家便利商店、天仁茗茶、麗嬰房等知名連鎖業者,都相繼登陸,
與來自全球的零售業好手同台競爭。
台灣連鎖業者逐鹿中國,必須要
1.建立品牌知名度、
2.培養足夠的人才,
3.還要有充裕的資金,
才能有實力站上國際擂台。
現在能進入大陸市場與全球品牌競爭的台灣連鎖業,多半是台灣數一數二的品牌。
我認為,能取得大陸市場門票的業者,都已具備相當的競爭力,但想要在大陸勝出,
不但要有國際觀,還得要有在地化思考;
大陸市場的多樣化,不是複製台灣經驗就能成功。
台灣連鎖業者赴大陸打天下,與製造業同樣都能替台灣創造外匯。
但政府針對製造業、科技業等在稅制、法令上都有相關配套的支持措施,
對流通連鎖業卻始終未見全面性的規劃與支持,這部分也讓連鎖業感受不到政府的溫暖。
我建議,政府可針對流通連鎖業不同規模的業態,設計不同的支援政策。
如大型企連鎖業要跨入國際市場,必須自行投入人才培訓與創新研發,
政府可給予有資金補助或稅務鬆綁。
針對微型連鎖業者,則可透過協會舉辦論壇、課程,
各企業能分享彼此在大陸的實戰經驗,同時協會也與中國的連鎖業協會保持友好關係,
成為兩岸連鎖業的橋樑。
政府也應該在ECFA簽訂後,替台灣流通連鎖業者向大陸爭取更公平的經營環境。
舉例來說,大陸針對外資連鎖業與大陸內資連鎖業,在部分規範上有差別待遇,
如限制外資超商業不能販售菸、酒,或是外資連鎖品牌限地開店數量等。
這些現況都是目前台灣連鎖業者面臨的問題,政府應正視。
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的目標,即是推動台灣連鎖業者成為國際化的推手,
也要扮演業界與政府溝通的雙向渠道。
我認為,政府可透過協會的平台,在制定相關政策前,通盤了解業界現況,
並與業者深入溝通,讓法令規範與現實環境能扣合,業者配合政府推動的政策,
也會更積極、落實。
【2010/08/09 經濟日報】
2010-08-09 18:54:33安永經營管理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