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03 00:48:38Aaron Chuang
熱年份=好年份?
(http://www.bonjourclub.com.tw/life/_food/food.php?type=1)
歐洲今年夏天又遇到熱浪了,照目前看來今年的情況跟2003年相似。不過不管全球暖化是因為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或是如勃根地有名的釀酒師Henri Jayer和Leroy 酒莊的莊主Lalou Bize-Leroy所說的氣候週期中的溫暖階段,氣溫升高對葡萄品質影響頗大。氣候較冷的地區陽光和溫度多一點會使葡萄甜度多一點和葡萄皮的單寧熟成一點,但是對氣候溫和的地區來說,太多陽光與高溫會使收成到的葡萄酸度過低,甜度過高然後單寧過熟,用這樣的葡萄釀出來的酒品質並不見得算很好。
有人形容葡萄就像土地的信使,它能將土質的特色、地理環境的變化、氣候的影響以及植栽的手法濃縮起來,然後釀酒師透過他優越的技術將他真正的風貌譯解出來。然而每年氣候不同,有時過冷有時過熱,有時乾旱有時水災,採收到的葡萄在品質上年年不同,釀出來的酒香氣與口感每年差異頗大。
就黑皮諾Pinot Noir這種葡萄品種而言,因為他熟成速度較快,需要種在氣候略冷的地區,把葡萄成熟期拉長,這樣完整的葡萄風味才能夠呈現出來。氣候較熱的地區葡萄熟成速度較快,一不心採收到的葡萄過度熟成釀出來的酒酸度會偏低而且缺少細緻的果香,天氣過冷的地區採收到的葡萄可能熟成度不夠,釀出來的酒酸度偏高,果香結構不扎實而且酒體單薄。
2002 年是勃根地區近年來公認最佳年份之一,2003年則是受到熱浪影響,導致採收到的Pinot Noir果實偏小,酸度偏低,單寧扎實。在兩年前美國WineSpectator的雜誌裡Denis Mortet (Gevrey-Chambertin區有名的酒廠)曾經提到2003 年是釀酒師展現他的釀酒技巧的一年,因為當採收到如此熟成的葡萄時如何處理葡萄變成對釀酒師的一大考驗,在壓榨葡萄過程時很容易一不小心把粗糙的單寧壓榨出來,而且在酸度不足的情形下,加酸過少或過多都會影響到酒的品質,不過他本身認為他的2003年的酒有些會比2002年的酒更好。其他釀酒師則認為 2003年生產出來的酒很可能沒有適當的酸度可以陳年,而且釀造出來的酒缺少勃根地新鮮果香,反而有地中海產區生產出來的酒酒體厚實的風格。
到底2002的酒跟2003年的勃根地酒喝起來差異在哪? 前幾天我在一個機緣下同時喝到2002年和2003年的勃根地紅酒 Robert Groffier酒莊的Gevrey Chambertin村莊酒。Robert Groffier 酒莊是勃根地有名的酒莊之一,在台灣的知名度很高,特別是這些年多次受到Wine Advocate (Parker)和 WineSpectator雜誌對酒莊釀造出來的酒品給予高度評價,使他們的地位在國際上水漲船高。酒莊在葡萄產量上與釀造葡萄酒過程中嚴格控管,不但每公頃葡萄產量比其他酒莊少,特別的是酒莊會在釀造葡萄酒前進行冷泡浸皮一星期的方式使葡萄的風味在發酵前一部份就已經融入在葡萄汁裡面。
就顏色而言2002與2003的色澤都是紅帶紫,不過2003年的透明度較低,顏色明顯比2002年深。2002年的香氣偏向於細緻的紅莓果如草莓櫻桃香,2003年則帶有果香較濃,而且帶有香料的香氣,很容易讓人以為是在喝北隆河的酒。2002年口感柔順,果香與酸度加上絲絨般的單寧,和諧的口感加上細長的尾韻使人回味無窮。在口中2003年的果香四溢,厚實的口感加上酸度不高十分討喜,尾韻稍單薄但無損整體架構。
對習慣喝勃根地酒人而言,2002年釀出來的酒有著勃根地酒傳統的風格,也是大眾認知中所謂的”好”勃根地年份。2003年釀出來的酒在香氣上口感上跟傳統的勃根地酒差異很大,不過重視品質的酒莊同樣可以釀造出品質不錯的酒。雖然生長在同一塊土地同一棵葡萄藤上,但會因不同氣候產生的影響而採收到截然不同的葡萄。雖然釀酒師在釀酒時可以做適當的調整,但是好的釀酒師會把採收到的葡萄真實完整的表現出來,過多的調整反而會釀出”不三不四”的酒。
現在談2005年的採收或許太早,全球暖化現象純粹是人為還是天然現象不得而知,但就如之前所說的葡萄就像土地的信使一樣,在成長的每一天做隱形的記號,釀酒師如解碼人一樣把上天在葡萄上做的記號譯解出一杯杯的珍釀。好年份跟熱年份並不一樣,喝過後比較過後才能深刻體會出來吧。
歐洲今年夏天又遇到熱浪了,照目前看來今年的情況跟2003年相似。不過不管全球暖化是因為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或是如勃根地有名的釀酒師Henri Jayer和Leroy 酒莊的莊主Lalou Bize-Leroy所說的氣候週期中的溫暖階段,氣溫升高對葡萄品質影響頗大。氣候較冷的地區陽光和溫度多一點會使葡萄甜度多一點和葡萄皮的單寧熟成一點,但是對氣候溫和的地區來說,太多陽光與高溫會使收成到的葡萄酸度過低,甜度過高然後單寧過熟,用這樣的葡萄釀出來的酒品質並不見得算很好。
有人形容葡萄就像土地的信使,它能將土質的特色、地理環境的變化、氣候的影響以及植栽的手法濃縮起來,然後釀酒師透過他優越的技術將他真正的風貌譯解出來。然而每年氣候不同,有時過冷有時過熱,有時乾旱有時水災,採收到的葡萄在品質上年年不同,釀出來的酒香氣與口感每年差異頗大。
就黑皮諾Pinot Noir這種葡萄品種而言,因為他熟成速度較快,需要種在氣候略冷的地區,把葡萄成熟期拉長,這樣完整的葡萄風味才能夠呈現出來。氣候較熱的地區葡萄熟成速度較快,一不心採收到的葡萄過度熟成釀出來的酒酸度會偏低而且缺少細緻的果香,天氣過冷的地區採收到的葡萄可能熟成度不夠,釀出來的酒酸度偏高,果香結構不扎實而且酒體單薄。
2002 年是勃根地區近年來公認最佳年份之一,2003年則是受到熱浪影響,導致採收到的Pinot Noir果實偏小,酸度偏低,單寧扎實。在兩年前美國WineSpectator的雜誌裡Denis Mortet (Gevrey-Chambertin區有名的酒廠)曾經提到2003 年是釀酒師展現他的釀酒技巧的一年,因為當採收到如此熟成的葡萄時如何處理葡萄變成對釀酒師的一大考驗,在壓榨葡萄過程時很容易一不小心把粗糙的單寧壓榨出來,而且在酸度不足的情形下,加酸過少或過多都會影響到酒的品質,不過他本身認為他的2003年的酒有些會比2002年的酒更好。其他釀酒師則認為 2003年生產出來的酒很可能沒有適當的酸度可以陳年,而且釀造出來的酒缺少勃根地新鮮果香,反而有地中海產區生產出來的酒酒體厚實的風格。
到底2002的酒跟2003年的勃根地酒喝起來差異在哪? 前幾天我在一個機緣下同時喝到2002年和2003年的勃根地紅酒 Robert Groffier酒莊的Gevrey Chambertin村莊酒。Robert Groffier 酒莊是勃根地有名的酒莊之一,在台灣的知名度很高,特別是這些年多次受到Wine Advocate (Parker)和 WineSpectator雜誌對酒莊釀造出來的酒品給予高度評價,使他們的地位在國際上水漲船高。酒莊在葡萄產量上與釀造葡萄酒過程中嚴格控管,不但每公頃葡萄產量比其他酒莊少,特別的是酒莊會在釀造葡萄酒前進行冷泡浸皮一星期的方式使葡萄的風味在發酵前一部份就已經融入在葡萄汁裡面。
就顏色而言2002與2003的色澤都是紅帶紫,不過2003年的透明度較低,顏色明顯比2002年深。2002年的香氣偏向於細緻的紅莓果如草莓櫻桃香,2003年則帶有果香較濃,而且帶有香料的香氣,很容易讓人以為是在喝北隆河的酒。2002年口感柔順,果香與酸度加上絲絨般的單寧,和諧的口感加上細長的尾韻使人回味無窮。在口中2003年的果香四溢,厚實的口感加上酸度不高十分討喜,尾韻稍單薄但無損整體架構。
對習慣喝勃根地酒人而言,2002年釀出來的酒有著勃根地酒傳統的風格,也是大眾認知中所謂的”好”勃根地年份。2003年釀出來的酒在香氣上口感上跟傳統的勃根地酒差異很大,不過重視品質的酒莊同樣可以釀造出品質不錯的酒。雖然生長在同一塊土地同一棵葡萄藤上,但會因不同氣候產生的影響而採收到截然不同的葡萄。雖然釀酒師在釀酒時可以做適當的調整,但是好的釀酒師會把採收到的葡萄真實完整的表現出來,過多的調整反而會釀出”不三不四”的酒。
現在談2005年的採收或許太早,全球暖化現象純粹是人為還是天然現象不得而知,但就如之前所說的葡萄就像土地的信使一樣,在成長的每一天做隱形的記號,釀酒師如解碼人一樣把上天在葡萄上做的記號譯解出一杯杯的珍釀。好年份跟熱年份並不一樣,喝過後比較過後才能深刻體會出來吧。
上一篇:葡萄酒是不是藝術品?
下一篇:波本威士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