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17 11:59:33格勒菜園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成功的重要因素〉
該不該現在吃掉棉花糖?
一九六○年代末期,知名心理學家米歇爾(Walter Mischel)所做的「棉花糖研究」探索我們如何抵抗(或經不住)誘惑,如今相當出名。這些四歲參試者所承受的痛苦煎熬其實沒有很久:平均而言,小孩只等三分鐘就搖鈴了。不過,在那幾分鐘內,這些小孩必須在「即時享有」和「等候更好的選擇」之間天人交戰。看在大人眼裡,他們的天人交戰還滿有趣的,算不上折磨,但我們所有人都很清楚被慾望牽制的痛苦。
無論你是為了多得到一顆棉花糖而等候,還是忍著不買某個酷炫的新科技商品,你腦中對立的聲音通常會愈來愈大,吵得愈來愈凶。套句王爾德的話,屈服於誘惑往往是最快擺脫誘惑的方法,只不過你後來可能會很後悔。當有兩股相反的力量拉扯著我們時,內心會出現什麼情況?當我們知道一個選項可以得出較好的結果時,為什麼還會對另一個選項產生渴望?如果你有時候覺得自己好像是用兩個腦子在思考,那其實不是幻覺。人類在處理資訊、做出解答或判斷時,確實是用到兩套相互連結卻不相同的系統。
第一套系統稱為自動系統,是在潛意識運作,速度很快,毫不費力。它持續執行隱形的程式,分析感官資料,迅速觸發感覺與行為回應。你可能還不知道什麼原因促使你行動,動作就已經發生了,而你可能還要等幾秒過後才會意識到自己行動了。這就是催你的身體「現在就吃棉花糖」的系統,因為它只知道「當下」這個時刻。即使是審慎的選擇,也可能是以自動系統運作的結果為基礎,例如強烈的直覺或你無法解釋的吸引力。
相反的,不是由單純知覺驅動、而是由邏輯與推理驅動的思考系統,則必須經過啟動和對焦。它涵蓋的範圍超越當下的經驗,可以納入抽象的想法,思考未來,以便做選擇。使用這個系統時,我們比較知道自己是怎麼達到結論的。我們會說「因為Y,所以X是真的」或是「要做到第三步驟,我們必須先完成第一和第二步驟」。思考流程讓我們處理很複雜的選擇,但它運作起來比自動系統慢,也比較累人,需要激勵與投入大量心力。
當這兩套系統得出相應的答案時,就不會有衝突產生。例如,我們眼看著犀牛朝自己衝過來時,自動反應與思考反應都一樣:快閃!不過,通常這兩套系統的答案是不同的。這種情況下,一定會有一個勝出。在分秒必爭的時候,我們可能會選自動反應;如果不是很急,則比較可能依賴思考力。以誘惑為例,我們可能知道自動系統正在刺激自己的渴望,而聽從思考系統對我們會比較有利,但是,知道「正確」答案並不表示我們就一定會選它。
以米歇爾的實驗為例,受棉花糖誘惑的孩子就是在兩個系統之間掙扎。多數孩子在獨處幾分鐘後就搖鈴了。搖鈴聲代表自動系統勝出。鑒於幼童的思考系統尚未發育完全,這結果並不令人意外。不過,即使成人有比較精密的思考系統,卻還是經常無法抗拒生活中各種的「棉花糖」誘惑。統計資料顯示,戀愛中劈腿的比例近三十%到四十%,婚姻裡外遇的比例更是高達四十%到六十%。在一項調查中,五十二%的大學生表示他們有怠惰拖延的毛病,超過三成的上班族表示他們從來沒為退休存錢。即使你知道自己該做什麼、長期來說比較想要什麼,你發現自己還是會受到自動系統決定的選項所誘惑。當自動反應特別強時,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受到某種外力的掌控,心想:「這不像我」或是「我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甚至「我一定是得了失心瘋才會這樣」。有些人會承認自己做錯決定,但努力把它解釋成情非得已。「親愛的,你一定要相信我。當時我別無選擇。」
一九六○年代末期,知名心理學家米歇爾(Walter Mischel)所做的「棉花糖研究」探索我們如何抵抗(或經不住)誘惑,如今相當出名。這些四歲參試者所承受的痛苦煎熬其實沒有很久:平均而言,小孩只等三分鐘就搖鈴了。不過,在那幾分鐘內,這些小孩必須在「即時享有」和「等候更好的選擇」之間天人交戰。看在大人眼裡,他們的天人交戰還滿有趣的,算不上折磨,但我們所有人都很清楚被慾望牽制的痛苦。
無論你是為了多得到一顆棉花糖而等候,還是忍著不買某個酷炫的新科技商品,你腦中對立的聲音通常會愈來愈大,吵得愈來愈凶。套句王爾德的話,屈服於誘惑往往是最快擺脫誘惑的方法,只不過你後來可能會很後悔。當有兩股相反的力量拉扯著我們時,內心會出現什麼情況?當我們知道一個選項可以得出較好的結果時,為什麼還會對另一個選項產生渴望?如果你有時候覺得自己好像是用兩個腦子在思考,那其實不是幻覺。人類在處理資訊、做出解答或判斷時,確實是用到兩套相互連結卻不相同的系統。
第一套系統稱為自動系統,是在潛意識運作,速度很快,毫不費力。它持續執行隱形的程式,分析感官資料,迅速觸發感覺與行為回應。你可能還不知道什麼原因促使你行動,動作就已經發生了,而你可能還要等幾秒過後才會意識到自己行動了。這就是催你的身體「現在就吃棉花糖」的系統,因為它只知道「當下」這個時刻。即使是審慎的選擇,也可能是以自動系統運作的結果為基礎,例如強烈的直覺或你無法解釋的吸引力。
相反的,不是由單純知覺驅動、而是由邏輯與推理驅動的思考系統,則必須經過啟動和對焦。它涵蓋的範圍超越當下的經驗,可以納入抽象的想法,思考未來,以便做選擇。使用這個系統時,我們比較知道自己是怎麼達到結論的。我們會說「因為Y,所以X是真的」或是「要做到第三步驟,我們必須先完成第一和第二步驟」。思考流程讓我們處理很複雜的選擇,但它運作起來比自動系統慢,也比較累人,需要激勵與投入大量心力。
當這兩套系統得出相應的答案時,就不會有衝突產生。例如,我們眼看著犀牛朝自己衝過來時,自動反應與思考反應都一樣:快閃!不過,通常這兩套系統的答案是不同的。這種情況下,一定會有一個勝出。在分秒必爭的時候,我們可能會選自動反應;如果不是很急,則比較可能依賴思考力。以誘惑為例,我們可能知道自動系統正在刺激自己的渴望,而聽從思考系統對我們會比較有利,但是,知道「正確」答案並不表示我們就一定會選它。
以米歇爾的實驗為例,受棉花糖誘惑的孩子就是在兩個系統之間掙扎。多數孩子在獨處幾分鐘後就搖鈴了。搖鈴聲代表自動系統勝出。鑒於幼童的思考系統尚未發育完全,這結果並不令人意外。不過,即使成人有比較精密的思考系統,卻還是經常無法抗拒生活中各種的「棉花糖」誘惑。統計資料顯示,戀愛中劈腿的比例近三十%到四十%,婚姻裡外遇的比例更是高達四十%到六十%。在一項調查中,五十二%的大學生表示他們有怠惰拖延的毛病,超過三成的上班族表示他們從來沒為退休存錢。即使你知道自己該做什麼、長期來說比較想要什麼,你發現自己還是會受到自動系統決定的選項所誘惑。當自動反應特別強時,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受到某種外力的掌控,心想:「這不像我」或是「我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甚至「我一定是得了失心瘋才會這樣」。有些人會承認自己做錯決定,但努力把它解釋成情非得已。「親愛的,你一定要相信我。當時我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