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3-29 21:14:10扥辣斯
【雜】流行假象
三月江南,柳絮紛飛。
在伊拉克,卻是走石飛沙的狂風時節。
在世界上,則是持續著假象到處飄蕩炫人心神的常態。
當我在網上讀了最近《紐約客》的一篇報導文章,揭發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美英情報單位涉嫌擬造伊拉克向尼日購買鈾原料的偽證;當晚,回家途中,西行,眼前火紅的落日沉入阿拉伯的中天,染得幾朵雲血紅血紅的。
就如同映照著前幾天伊拉克的某個受傷的市場,據傳它被聯軍轟炸,而我卻懷疑那是海珊的自導自演(不久前,英國國防部長也出面提出這項懷疑),就如同前幾天那個伊拉克邊境的非遜尼派小城,曾與聯軍簽下非戰協定,卻被炸的破爛粉碎一樣,我傾向相信那「混世魔王」絕對幹得出輕輕一捻,「叛徒」的頭全部掉落的神話劇碼。一方面在國內整肅叛國賊並凝聚人民向心力,另一方面對國外吸引同情輿論以削減入侵者的信心。
心中不禁一涼:我怎麼都只買美英政府的看法?
電影《末代啟示錄》中,對越南那場「沒有意義」的戰爭,作了最強烈也最凜人的控訴與反省;而這場攻打伊拉克的戰爭,難道就有意義了嗎?其實,「沒有意義」是歷史的註解;當時身陷越南叢林的美國,怎麼會知道那場反抗共產黨的維持自由民主大業,會被後世標上「沒有意義」字眼?而目前這場攻打伊拉克的戰事,是否也會重蹈覆轍,被未來的歷史封為笑柄?
戰爭,不可能「沒有意義」,如果沒有「意義」,就不可能發生戰爭。因為戰爭都是有目的的,「為自由」、「為土地」、「為民族」、「為和平」、為一大堆雜七雜八的理想與信念。所以任何一場戰爭,不論是發起方或防守方,都是有意義的;不然戰爭絕對打不起來。
但是戰爭卻一定是「荒謬」的。因為戰爭結束後,可能失去人身自由、可能失去祖傳土地、可能失去民族尊嚴、可能失去永久和平;而且,有許多人在戰爭過程中,犧牲了性命,卻換回一代又一代的無盡仇恨。更荒謬的是,在那本應毫無意義的意義籠罩下,犧牲與仇恨無限地擴張。所有戰爭開始前的意義,全都報廢成為腐爛發臭的符號垃圾。
既然如此,為何我們總是掉入意義的泥淖?
或許就是因為那紛飛的假象吧。
美英可能使用拼貼而成的證據指證伊拉克購買鈾料,企圖說服國內外相信後者正準備製造核彈威脅世界;而伊拉克在西方武力侵犯的威脅下,終於大方地讓聯合國武檢人員進入查驗,但也可能隱藏事實讓世界以為伊拉克境內並不生產與擁有大規模毀滅武器;美英可能利用媒體放話海珊已死,企圖攻破伊拉克軍隊的士氣;而伊拉克也可能利用自我毀滅的方式,謀殺貳心之民,並重挫聯軍「正義之師」的面具;美英可能號稱人質已被伊拉克軍隊格斃,以換取國內更強的仇伊情緒與向心力,並以爭取更進一步的人力物力支援;伊拉克儘可能誇大美英被俘人數,以削弱聯軍的意志,並以加強美英國內的反戰聲浪。
所有的事實,都是「可能為假」的放話;所有的假話,都具有「必然為真」的意圖。當假象與真實混雜難辨時,當假象與真實都可被詮釋為具有(或本來就有)不當的意圖時,我們很容易就在這裡直接而情緒化地,接受了某方的觀點,駁斥另一方的任何證言。
然後,我們就在這虛虛實實的漩渦中,暈頭轉向。
在伊拉克,卻是走石飛沙的狂風時節。
在世界上,則是持續著假象到處飄蕩炫人心神的常態。
當我在網上讀了最近《紐約客》的一篇報導文章,揭發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美英情報單位涉嫌擬造伊拉克向尼日購買鈾原料的偽證;當晚,回家途中,西行,眼前火紅的落日沉入阿拉伯的中天,染得幾朵雲血紅血紅的。
就如同映照著前幾天伊拉克的某個受傷的市場,據傳它被聯軍轟炸,而我卻懷疑那是海珊的自導自演(不久前,英國國防部長也出面提出這項懷疑),就如同前幾天那個伊拉克邊境的非遜尼派小城,曾與聯軍簽下非戰協定,卻被炸的破爛粉碎一樣,我傾向相信那「混世魔王」絕對幹得出輕輕一捻,「叛徒」的頭全部掉落的神話劇碼。一方面在國內整肅叛國賊並凝聚人民向心力,另一方面對國外吸引同情輿論以削減入侵者的信心。
心中不禁一涼:我怎麼都只買美英政府的看法?
電影《末代啟示錄》中,對越南那場「沒有意義」的戰爭,作了最強烈也最凜人的控訴與反省;而這場攻打伊拉克的戰爭,難道就有意義了嗎?其實,「沒有意義」是歷史的註解;當時身陷越南叢林的美國,怎麼會知道那場反抗共產黨的維持自由民主大業,會被後世標上「沒有意義」字眼?而目前這場攻打伊拉克的戰事,是否也會重蹈覆轍,被未來的歷史封為笑柄?
戰爭,不可能「沒有意義」,如果沒有「意義」,就不可能發生戰爭。因為戰爭都是有目的的,「為自由」、「為土地」、「為民族」、「為和平」、為一大堆雜七雜八的理想與信念。所以任何一場戰爭,不論是發起方或防守方,都是有意義的;不然戰爭絕對打不起來。
但是戰爭卻一定是「荒謬」的。因為戰爭結束後,可能失去人身自由、可能失去祖傳土地、可能失去民族尊嚴、可能失去永久和平;而且,有許多人在戰爭過程中,犧牲了性命,卻換回一代又一代的無盡仇恨。更荒謬的是,在那本應毫無意義的意義籠罩下,犧牲與仇恨無限地擴張。所有戰爭開始前的意義,全都報廢成為腐爛發臭的符號垃圾。
既然如此,為何我們總是掉入意義的泥淖?
或許就是因為那紛飛的假象吧。
美英可能使用拼貼而成的證據指證伊拉克購買鈾料,企圖說服國內外相信後者正準備製造核彈威脅世界;而伊拉克在西方武力侵犯的威脅下,終於大方地讓聯合國武檢人員進入查驗,但也可能隱藏事實讓世界以為伊拉克境內並不生產與擁有大規模毀滅武器;美英可能利用媒體放話海珊已死,企圖攻破伊拉克軍隊的士氣;而伊拉克也可能利用自我毀滅的方式,謀殺貳心之民,並重挫聯軍「正義之師」的面具;美英可能號稱人質已被伊拉克軍隊格斃,以換取國內更強的仇伊情緒與向心力,並以爭取更進一步的人力物力支援;伊拉克儘可能誇大美英被俘人數,以削弱聯軍的意志,並以加強美英國內的反戰聲浪。
所有的事實,都是「可能為假」的放話;所有的假話,都具有「必然為真」的意圖。當假象與真實混雜難辨時,當假象與真實都可被詮釋為具有(或本來就有)不當的意圖時,我們很容易就在這裡直接而情緒化地,接受了某方的觀點,駁斥另一方的任何證言。
然後,我們就在這虛虛實實的漩渦中,暈頭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