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3-22 18:33:58扥辣斯

【雜】觀戰絮語

很遺憾地,戰爭開打了。而這篇原本打算在戰爭前登出的文字,卻在一堆網路問題之下延期。戰爭之中,我的這些想法或許將會給人一種冷酷無情的的印象。
===


布希對海珊下達哀德美敦書,要求海珊在兩天之內流亡,或等待美英等國聯軍的入侵。箭在弦上,龍蟠虎踞的僵局即將打破,好戲正要上演。只是無人知道這齣劇碼的代價會是什麼。

對於近來這場混亂,實在有些話想吐,卻又紊雜地摸不著邊際,難以整理。

      ※綁架※

去年秋天,車臣解放軍佔領莫斯科一家劇院,以脅持無辜者的手段,試圖與俄羅斯官方交換條件。經過幾天的僵持,莫斯科警方以「催淚瓦斯」,成功拯救劇院裡被脅持的民眾,並解決所有劇院中的車臣脅持犯;但是「催淚瓦斯」卻在任務結束後,結束掉許多被拯救者的性命。

海珊也是。這個獨夫脅持著伊拉克無數男女老少的身家性命,要與英帝美帝放手一搏。他知道,如果英美聯軍殺了無辜百姓,只要照片影像傳出,伊拉克的民族靈魂得以保持,帝國政客的政治生涯也將沒有前景;他太了解歌舞昇平世界裡害怕既有財產受損的小資產階級,他也完全瞧不起那些口稱和平內心畏戰的懦夫。他是勇士,不畏戰的勇士,寧死也要護住民族尊嚴文化存續的勇士。他是伊拉克的燈塔,他是伊拉克的救星,他不能在英美以死脅迫時就跪地求饒。

或許他早就過地求饒過了,只是英美扥大,得了便宜還賣乖,要他這位堂堂以百分之百得票率當上總統的偉人下臺、去國流亡,這讓他一肚子氣。當年要不是我海珊幫你們這些歐美膽小的國家守著中東,石油井早就被蘇聯搶光了!雖說狡兔死,走狗烹,但海珊這位伊拉克的光榮,怎可就此自甘寂寞;既然主子不賞識,甚至要根除他,那麼勢利的主人自然活該被他反咬。

既然決定反叛,手中總要有勝利的籌碼。除了生化武器之外,海珊有更強大的攻擊系統,那就是西方民主國家的多元聲音。所以他綁架人民這個最佳利器,要讓到時膽敢在聯合國決議之外出兵的黷武份子,比摔到糞坑裡更為難看。

      ※反戰※

和平是所有個人的終極理想;但就是因為它是永遠無法觸及的遙遠星辰,所以不論古今中外,大家都在口口聲聲喊和平。雖然如此,但若能在和平之下一輩子安安穩穩度過,絕對是最大的幸福。也因此,反戰絕對是人類很直接而素樸的訴求。

然而在政治層面,反戰代表的是什麼意思呢?高喊反戰的政客,就代表傾聽人民的聲音嗎?堅決不投下同意票的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家,就代表愛好和平嗎?

誰還記得,在攻伊辯論中,高舉第二決議案的玫瑰的法國總統席哈克,曾在幾年前不顧週邊各國的反對,逕行在外海舉行核子試爆?更不用說那些對車臣、西藏等民族進行殘酷鎮壓的俄羅斯與中國。這些各自進行違反和平行為的國家,卻在這次攻伊行動中成為愛好和平的白鴿;而有人還買這些荒謬的帳,不禁令人發噱。

不過仔細考慮,這些國家的決定的確為他們的政客與人民造福。一來政客可以塑造出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的容貌,二來所有與回教國家衝突所會產生的潛在危險就都讓英美澳等國自己去擔,降低該國遭受恐怖超限戰的機會。除此之外,在國際黑臉白臉的雙簧之下,更可由鞭子與紅蘿蔔策略,進一步徹底落實伊拉克的武器裁撤計劃。

可這對準備出兵的英美太不「公平」了!一方面武器成本都要自己負擔,戰爭損失要自己扛下,另一方面所有的戰後重建要由他們全權處理(不過我想他們應該很樂意),伊拉克毀滅性反擊的威脅也得全部承攬。所以,當其他國家為了自保,紛紛打出反戰牌的同時,更加強了英美速戰速決的動機。

      ※民主※

美英準備推翻海珊政權,企圖在伊拉克建立一個「民主」國家體制。這不是暗示美英想要再度將政治勢利介入中東,就是表示美英官方至今仍未從以巴的仇恨中學到教訓。

有人提出一種看法:如果英美相信伊拉克人民會買西方民主制度的帳,那麼就應該相信總有一天伊拉克人民會主動將海珊政權推翻掉;如果不相信這個可能性,那麼就算把再可愛的民主種子播在兩河流域上,民主終將葛屁,或突變演化為一種四不像的恐怖怪物。在很多(幾乎所有)第三世界國家中都已經發生這現象。

這種論點很精密,「理性」的人都會為之折服;但我總對其隱隱感到不安,這種不安已超越反戰與否的思辨,而在於宿命論與道德的層面。

當我們這些非西方國家人民都接受西方民主制度與自由精神,並相信它比過去威權帝制時代更能保護人民,那為什麼當我們看到某些在威權體制之下掙扎的民族或族群,還要矯情地說:「我們尊重你的選擇」?雖然我們在突變的民主自由社會下不甚快樂,但是我們卻在他們眼中看到痛苦與欽羨,那為什麼我們還要宿命論地告訴對方:「我們尊重你們的文化」?

當我們看到某些國家的回教女人在被強暴之後只能忍氣吞聲,因為如果她把事情告訴父兄輩,該死的絕對是她。因為只有因為她的不檢點,才會引起其他男人的覬覦。所以,即便被鄰居、父執輩、表兄弟、甚至親哥哥強暴,她都只能忍氣吞聲,等到新婚初夜,被發現她的不潔,再被冷落、處罰、或領死。

「我們尊重你們的文化!」多麼冠冕堂皇的冷漠啊。
「我們尊重你們的選擇!」多麼輕盈美妙的無能啊。

所以我們尊重受壓迫的人民有不說話的自由,所以我們尊重受欺凌的弱者選擇閉嘴的權利。我們這些民主自由國家的眼睛,民主自由地選擇視若無睹,因為我們都尊重他們不吶喊不掙扎的決定。我們假裝忘記了他們根本連選擇張口的權利都沒有。

當然,用某種強勢文化去「入侵」某種弱勢文化,是不「道德」的。然而若強勢文化有機會賦予弱勢文化人民「應有」的權利,或說強勢文化有機會剝除弱勢文化中的「不人道」,那我們是否就應該支持弱勢文化與這種強勢文化雜交(維新),甚至不排除讓強勢文化強迫入侵(革命)。

我相當贊成主流的民主自由價值應該進入回教國家,只因為我不忍看到許多回教國家婦女的社會處境。誠如前面所提到的那種精密論點,戰爭是無法讓民主深植的,滲透與民主異議人士的培養才是較佳的策略;也因此美英聯軍的司馬昭之心,是無法用普世價值來偽裝的。

      ※潛意※

你反戰的潛在心態是什麼呢?

最近大塊出版社推出的to書系,出版了許多部以戰火為背景的小說。其中一本《口信》可以說是最為「濫情」,但讀起來也是最讓人暢快的一本。因為你可以興奮地流淚,也可以悵然地震憾。

我該不該提要故事呢?好吧,為了讓尚未看過該書的你對劇情有所了解,又不會讓你因為預知情節而失去讀小說時的興味,我把出版社所寫的摘要貼在下面。

「戰火蹂躪的城市,一對戀人分住城市兩端,女人住在流彈頻仍的火線區,男人住在戰火稍歇的城邊。青梅竹馬的戀人,風風雨雨的戀情,這些都成過去。城市裡兵燹已成常態,斷壁殘垣成為日常生活的風景,兩人因細故爭吵而陷入冷戰。男人寫信請她在中午一點鐘到橋頭相會,倘若她未現身,男人會明白,她選擇與他永遠分離。她急忙赴約,卻在路上被一顆子彈擊中,性命垂危,但仍一心想要趕赴橋頭,讓男人知道,她愛他。氣力耗盡,她知道自己即將死去。面對迫近的死亡,她寫下幾個字,希望有人路過代她傳信。」

故事最後,我保守一點地說,男主角發現一個守在當地游擊隊少年,懷疑他就是那個誤射她女友(我可沒說女主角死了唷)的元兇,憤怒地舉起朋友叫他帶著防身用的手槍,殺了對方。

男主角寫給女主角的信中提到:「在這裡,毀滅、暴力、仇恨都戴上了面具。…所有人都不再同情,不再思考,不再有愛。到處瀰漫著恐怖殺氣,血的氣味讓他們心醉。往後還有什麼人,什麼東西可以信任呢?」

不料在受到打擊之後,男主角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親手殺死一名尚未確定是否為兇手的孩子,成為受仇恨感召的勇士。

沒錯。我們要愛,要和平。但當仇恨降臨,你躲得了祂的凝視目光嗎?更別說在那種極端時刻了,如果連在以和平為訴求的反戰過程中也無意感染了某種仇恨情緒,那麼反戰還有何意義可言?

      ※現實※

當戰爭開始,全世界都會希望速戰速決,因為唯有如此才可減低全球經濟衝擊。

既然如此,當戰事已不可避免,各國就應該轉變原本的反對態度,直接協助英美聯軍,以縮短戰爭所會影響的時間,縮小戰爭所會影響的範圍。甚至更進一步,還可在戰後大分贓中,取得一點利益,並站在「主流陣營」中。

但是目前似乎看不出這個趨勢。而且不僅法國與俄羅斯等歐美國家,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中也不乏需親美的國家,但其中大多數至今仍未有支持或支援的表態。這不是逆利而行麼?難道是這些國家果真愛好和平?難道他們寧可承受更廣大的經濟損失,也不願意殘害人間逐漸流逝的價值?

或許他們是要躲掉可能因文明衝突而激化的恐怖主義攻擊,或許他們是要等待英美在這個世紀初就因為與中東的交惡而失去國際首霸地位。大家都想扮演廿世紀初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角色:封閉主義與機會主義;更希望因此換來下一世紀的昌盛與霸業。

有智慧的漁翁,是不會撩下去猛幹一場的。

      ※無能※

「無能」,是聯合國的代名詞。

因為聯合國的無能,所以海珊不斷狂妄地發展軍備,侵擾禁航區。因為聯合國的無能,所以當強國寧願跳過聯合國這個圖章的背書而出兵,聯合國什麼動作都不能採取。因為聯合國的無能,所以當世界各地生靈塗炭時,死人不能安葬,活人只能流亡。

聯合國的無能,是來自世界各國(其實主要還是各洲強國)的自私與現實。象牙海岸或賴比瑞亞發生內戰,幹麻要派以維和為名的各國部隊去干涉,各人自掃門前雪就好;內戰勝出一方的領袖,世界各國就忙著拍電慶賀予以主權承認,若雙方不相上下,則各國冷眼相待。去年馬達加斯加的總統大選就發生類似醜劇,雖未到達內戰地步,但是一國兩府也搞成國際笑話,壞了國家的國際視聽罷了。

強國把持的聯合國中,大家都跟著最有利的形勢偏移變化,真理是不存在的,「真理」是拿來唬人與壯大聲勢用的。

      ※反戰※

除了國家與政客那種政治性,不見得純淨的反戰之外,老百姓們的聲嘶力竭,應該就是徹徹底底對愛與和平的渴望的表現了吧?

事實上仔細探究並不然。如果真的講求愛與和平,如果真的反對戰爭,為什麼再印巴之間出現危機時看不到反戰潮,為什麼以巴零星衝突不斷上演之際沒有外國的反仇恨運動,為什麼象牙海岸人民因內戰流離失所時國際沒有對那些殘暴政客進行譴責風潮。這些第三世界國家的難民,只有默默承擔苦難,靜靜接受死亡的權利。

相反地,當美國率領北約維和部隊進行對前南斯拉夫的轟炸時,反戰潮出來了,我們一同齊聲譴責;當美國跳離聯合國的無能進行直接對伊拉克的制裁時,反戰潮又出來了,我們再度一同齊聲譴責。

我們一同為前南斯拉夫與現今伊拉克中,被邪惡美國的轟炸機無辜奪取性命的人們,掬淚。

但我們聽不到沒有美國軍隊介入的黑暗世界中的哭喊。

      ※利用※

這是一個講利的世界。如果你有利可乘,你才是有用的。

這個公式,不僅可套在國際或人際遊戲之間;包括國家對人民,或人民對國家,這定律都可以成立。

海珊對美國而言,是一個利益已經用盡,卻想跳脫美國手掌心的老人,於是美國不得不除之。就這個角度來看,美國出兵是極其不道德的。

然而海珊在波灣戰爭結束後,卻始終不以正眼對待聯合國決議,反而經常無故違反這個國際之間的共同規定。(守法的德國與日本一定很悶吧,當時何必乖乖聽話守約呢,早知道就再來幹一場閃電侵略的大戲,德意志帝國與大東亞共榮圈絕對早就實現!)懦弱的老師管不了調皮學生,現在班長跑了出來,叫調皮學生出去罰站,不然就替老師呼他兩巴掌。

有趣的是,這班上大家都想當班長呢。所以有人說,這班長啊,是因為上次跟那為調皮同學勒索不成,所以這次以公報私;有人說,這班長啊,太過霸道,老師都還在講台上,他跩個什麼勁兒;有人說,這班長啊,書讀的不多,成績也不甚理想,只不過是靠父蔭當上班長,就以為自己是警察啊。大家都有話說,沒話說的呢,也就跟著鼓譟起鬨,免得人家以為自己不愛和平沒有理想,更免得人家以為自己跟那萬惡班長是一夥的。

結果,或許換了新班長吧,但班上秩序還是一樣。而未當上新班長的,有的憤惱沒當上,有的還不知道自己被利用了,躲在站著的課本後睡他的大頭覺,等待下一次的熱鬧遊戲。

      ※失序※

國際該不該有秩序與規則?而秩序與規則該由誰訂定?不遵守秩序與規則的後果又應是什麼?

一牽扯到這些問題,最後的答案就絕對是沒有答案。但所謂的和平唯有在所有人都退一步放下自身利益才能得到,也非得要千萬人犧牲得無怨無悔才能換取;而現今,和平只不過是風花雪月的名詞,因為我不相信世界上有多少人具有那宗教性質的崇高人格。

結果,紛亂只會隨著文明而持續。

千年一嘆。

一嘆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