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8 05:01:57Naj

BOOK: 空想科學讀本 1




空想科學讀本 1
Kuso Kagaku Tokuhon

    作者:柳田理科雄
    譯者:談璞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0/05/01



目錄

第一部 從設定開始就莫名其妙!

1-1)怪獸的身長與體重:哥吉拉兩萬噸、神龜八十噸,在科學上哪一邊才是適切的體重?
1-2)英雄的變身:假面騎士在一瞬間便身,實在是有礙健康!
1-3)英雄的巨大化:超人七號要巨大化,至少得花十五個鐘頭!
1-4)英雄的動力源:假面騎士靠風力來戰鬥,但是光靠腰帶是使不出那種力量的!
1-5)操控巨大機械人:兜甲兒駕駛無敵鐵金剛,保證會暈車!
1-6)怪獸的武器:怪獸會口吐火焰或光線。這種事情,生物真做得到嗎?

第二部  千萬別用這招!

2-1)力霸王過肩摔:把怪獸紅王摔出去的超人力霸王,自己也會昏死過去!
2-2)力霸王水流:必殺技.力霸王水流,會使北半球陷入冰河期!
2-3)一百萬度的火焰:怪獸能吐出十萬度或百萬度的火焰。果真實現的話會怎麼樣呢?
2-4)英雄的飛行:超人力霸王想要在天上非,只能變成比目魚!
2-5)超音速飛行:超人七號以七馬赫的速度飛行,身體會四分五裂!

第三部  超科學技術,有用嗎?!

3-1)地底戰車:噴射地鼠坦克,只是會旋轉的棺材。
3-2)人工重力裝置:宇宙戰艦大和號,是怎麼造出重力的啊?
3-3)超高速機械:時速三千公里奔馳的巴里亞斯七號。駕駛者保證沒命!
3-4)機械人的空中合體:孔巴特拉V的合體,既耗時,又危險。
3-5)防護罩:光子力研究所的防護罩,實際上要作出來是毫無道理的。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70262

作者簡介     柳田理科雄

  在此先聲明,這就是本名。一九六一年生於鹿兒島縣擁有優美自然環境以及火箭發射場的種子島,在完全是空想科學的環境下長大。人如其名,日後進入東京大學理科Ⅰ類。就學期間發現喜歡教育孩童,於是輟學成為補習班講師。執教鞭之餘開始寫書,成為廣受矚目的愉快理科系作家。現在除執筆之外,也到各地演講推廣科學教育,也是廣播、電視節目常客。





第一本令人捧腹絕倒的科普讀物!

  以科學理論檢證耳熟能詳的科學卡通漫畫,
  結論絕對讓你出乎意料,爆笑不止!

  ●坐到無敵鐵金剛的指揮艇上,保證暈車!
  ●隨著竹蜻蜓飛走的只有多啦A夢的頭皮……
  ●超人力霸王要想飛起來,得長得像比目魚!
  ●體重兩萬噸的哥吉拉,一出生就被自己壓死了!
  ●假面騎士的瞬間變身,實在太有礙健康!

  本書中所說的空想科學,
  指的是特攝節目與卡通動畫等等,近在我們身邊的夢想世界。

  在那裡,巨大的怪獸會噴火肆虐,正義英雄能變身.變大,以超音速飛來。

  這些耳熟能詳的情景,以科學角度來看,正確程度究竟如何?如果硬是要實現的話,又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這些單純的問題,或許人人都曾感到納悶。本書就是想要從現實科學的角度來進行討論。

  所謂空想科學,就是將目前仍然無法實現的希望藉由人類豐富的想像力早一步具體化的夢想世界。

  在那裡,原本只不過是冰冷的機器與人造人,眼睛裡也蘊含著溫暖的生命之光。為了讓未來的科技能追上空想科學的世界,因此有了這本書。
  在爆笑與感動之餘,各位一定會重新認識到,從夢想與科學誕生出來的空想科學是多麼有意思!




推薦序   ◎柯裕棻(原刊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三少四壯集2003.07.30)

空想科學

  幾個星期前我無意中買了一本日文翻譯書,叫做「空想科學讀本」。這本書難以歸類,說它是科普讀物也行,因為整本書的基礎是國中生必學的物理化學常識﹔說它是趣味書也行,因為我一邊讀,一邊搥桌子哈哈大笑,笑出眼淚。作者實在是個天才,他以現存的科學知識做驗證,討論漫畫和卡通裡的空想科學是否可能存在。

  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檢驗自己的童年夢想是個既嚴肅又異想天開的使命。這本書裡的每一隻機械人,每一隻怪獸,每一個科學人物,都是自幼熟悉得不得了,並且視為理所當然存在的個體,他們個性和科學超能力也都有其獨特性,我從來不懷疑哆拉A夢的竹蜻蜓飛行能力,也不會擔心原子小金剛的輻射線和無敵鐵金剛的光子能源,宇宙戰艦大和號的重力也似乎不是難題。可是這些設定經由簡單的科學計算檢驗,就突然變得非常瘋狂,哆拉A夢以竹蜻蜓飛行可能會全身剝裂,超人力霸王的飛行條件完全不可能,而口中噴火的怪獸可能會引火自焚。

  讀這本書的時候,一向拿零分的理化忽然變得平易近人,一點兒也不難,而且還感到「原來如此,其實我也懂」。如此這般,不禁令人為傳統沉悶的數理教育感到無限的遺憾,像我這樣在數理混沌與挫折中成長的人不知凡幾,但即使是像我這樣的人,也一樣對科學抱著夢想。現在想起來,成日對著這些空想科學作夢並且深信不疑的小孩必定更多吧,這些故事對成人而言雖然充滿爆破和廝殺,孩子學到的卻是正義和平救地球。如果能好好地將夢想與科學結合,認真整理世代的經驗與記憶,不知多麼愉快。

  某個場合裡,我和一位大約年長我十歲的前輩談起童年,於是我提到空想科學的漫畫和卡通人物。他說,你們真幸福,童年這樣熱鬧,有這些記憶。對他而言,這些我以為理所當然的人事物並非必然存在。如果沒有電視播送的影視大眾文化,沒有消費性的漫畫租書店,沒有零用錢和大量產銷的廉價糖果和矸仔店,我的童年以及我的記憶必然不同,這是需要社會的生產條件來支持的集體記憶,它們銘刻台灣某一階段的俗民文化,這些記憶裡包含了經濟發展,階級與城鄉,還有國民教育。

  集體記憶的基礎來自集體經驗,集體經驗的發生則需要共享的事件,和克服空間限制的技術。從前我總認為,「集體記憶」這詞帶著莫名的悲情,因為在歷史上,能夠造成大規模集體經驗並且令人刻骨銘心的事件,除了戰爭與屠殺,就是飢荒和天災。關於集體記憶的文獻,就我印象所及,幾乎都是血淚交織的國仇家恨。當然,這也取決於學界認為哪些記憶值得大張旗鼓地研究,哪些記憶不過是懷舊的情緒商品。在這種思維之下,沉溺在漫畫與卡通裡的事務大概會被斥為不務正業之徒。

  然而,正因為每一個孩童堅信不移,在成長過程中投射了大量的夢想與寄託,卡通與漫畫人物因而有了人的情感和記憶,成為絕對存在的實體,他們沒有血肉,但是他們的建構是每一代兒童的夢想。我們如果輕視兒時的夢想與經驗,那麼我們當然留不住夢想,唸數理終究只是為了功名,發展科技為了賺錢,科學知識因而變得沉悶冷肅失去人性。珍視幼時的夢想,因而寫成這樣一本了不起的書,作者的空想是多麼令人感動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