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07 23:51:26小金老師

賺很多錢,不如幫很多人

從我當老師以來,每一段時間都會有一段低潮,不過當低潮到了谷底的時候,總是會有一些人,一些事,讓我重新振作起來。

記得在小金門他們那一班二年級結束的時候,因為和小金門之間的感情糾葛太過複雜,我毅然放棄了當他們導師的工作。在那半個學期不是「小金導師」的沈澱時間裡,學生們對我的聲聲呼喚,還有他們的新導師對班上同學的默不關心,都讓我一直掙扎著要不要回鍋再當他們的導師。

真正影響我決定的人,是興,長久以來最了解我的人。他介紹我看了一本書,叫《星空下飛翔的教授》,推薦這本書的原因,他說:『因為我覺得你很像書裡面寫的那位教授。』

這本書是翁景民教授在過世前的197天,他的學生在探望他時所記載下來的。他生前沒有留下任何存款,因為過去十多年來,他將自己收入的80%都捐給需要幫助的學生,就連最後的六千元也送給要成婚的學生,自己什麼都沒有留給自己的家人,只有滿滿的愛。

原來除了我以外,還有這麼多老師用生命在對待自己的學生,小金門和我之間的問題雖然很難解決,但我因為他一個人而放棄其他需要我幫忙的學生,那真的很不公平,當時那位新導師也因為適應不良多次求去,所以我就順理成章的再成為小金老師。

昨天把自己這一陣子悶悶不樂的理由寫出來後,幾個得意門生看到了,留言的留言,傳簡訊的傳簡訊,大家都在關心我這位老人家怎麼了…今天中午我的新學生小小豬還主動來找我吃飯,下午他還特地留了一塊他們班慶生時的蛋糕送到研究室給我,當下,我的心裡盡是滿滿的感動。

回到家後,無意中看到今天的一則新聞,看完之後更是感動得起雞皮疙瘩,深深感覺到這位主角是上天派來幫助我的,無論如何,我要更加油才行,請大家不要為我擔心!



家扶兒找寄養爸 落淚重逢

本報去年八月獨家報導「寄養爸爸蕭新忠,廿二年來收容照料卅五名孩子」新聞,文章透過網路傳到美國,過去曾被蕭新忠關懷過的孩子認出「這就是當初幫助過我的人!」日前聯絡其他孩子與蕭重聚,大家相見時,含著眼淚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這起「卅五年前關懷過的育幼院孩子,卅五年後與關懷者激動重逢!」故事,緣起於本報去年八月的一篇報導。

蕭新忠九歲喪母,從小寄住在親戚家中,生活不安定的他,一心希望幫助跟他類似遭遇的孩子。他在淡江大學時創辦慈幼社,假日到育幼院關懷弱勢孩子。廿二年來擔任新竹家扶中心寄養家庭爸爸,為超過卅五位家庭破碎的孩子架起避風港。

新聞見報後,引起熱烈回響,甚至透過網路跨海轉寄。

現移居美國的張淑琴曾在薇閣育幼院接受過蕭新忠照顧,她看到報導後,寫信給其他院生「看到照片我眼淚直流,他辦的慈幼社,把愛帶給我們。我們受惠於他,卻沒為社會做什麼,慚愧呀!是否要找到他,也在他那兒付出一些我們微薄的力量。」

這些育幼院的院生透過新竹家扶中心,去年底聯絡上蕭新忠,日前相約在台北見面。

卅五年前就讀國中三年級的郝華華,現在是兩個孩子的媽,事業有成。她見到蕭新忠就脫口而出「蕭哥哥,我是華華,你還記得我嗎?」兩人激動的握緊對方的手,開心得淚珠直掉。

郝華華說,她出身單親家庭,父親將她送到育幼院,相當渴望外界關懷。「蕭哥哥」帶著其他大哥哥、大姊姊白天陪他們玩遊戲,晚上輔導課業,讓育幼院的孩子也享受到滿滿的關愛。

目前在貿易公司擔任主管的王榮德,當初也受蕭新忠照顧過,她緊握著蕭新忠的手,哽咽的說「四十年前的往事全湧上心頭,太讓人懷念了,你帶給我們的歡樂,到現在都忘不掉…」

蕭新忠在聚會中激動不已,「卅五年沒見,這些孩子都變大了,大家都過得很好,我真的好開心」;潘明宗是蕭新忠過去淡江慈幼社的夥伴,他也出席了這場重逢,他說蕭新忠從學生時代就展現充沛的愛心,而且一直保持熱情,「對於他的付出,我覺得與有榮焉!」

【2008/04/07 聯合報】@ http://udn.com/

35個小孩的爸爸

蕭新忠,是新竹家扶中心唯一獲認證的「寄養家庭爸爸」,育有四子的他,最多曾一次照顧五個孩子,家裡九個孩子跑進跑出。小兒子蕭雋淇小時常吃醋,「爸爸幹嘛對別人家小孩那麼好?」長大後才知道爸爸做的事情很偉大。

幼時生活困頓的蕭新忠,22年來擔任家扶中心寄養家庭爸爸,不惜放棄高薪與前途,成為35個破碎家庭孩子的避風港。「我不後悔,在幫助孩子過程中,我比億萬富翁更快樂」,蕭欣忠說。

「我九歲喪母,年邁的父親照顧我們很吃力,從小就輪流寄住在親戚家中。大學時打四份工賺學費,生活不安定。」因此,蕭新忠一心想幫助跟他類似遭遇的孩子,大學時他創辦慈幼社,假日到育幼院關懷弱勢孩子。

畢業後蕭新忠到工研院任職,與現任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是同期坐隔壁的同事。蔡明介轉職到聯電任職時,曾找他一塊過去,被他婉拒。問他原因,他這麼說:「賺很多錢,不如幫很多人」。

一念之間,如今蔡明介是身價百億的富豪,而蕭新忠辭去高薪工作,在家當IC設計的SOHO族,並成為專職志工,一路走來沒有後悔。

蕭新忠與太太蘇菽珍已收容超過35個孩子,他們視如己出,成長點滴都拍照建檔。眾多孩子中,剛滿一歲三個月的「Baby」讓他與太太最不捨。「Baby」出生時僅有九百公克,沒有寄養家庭敢收這麼小的孩子,僅有蕭新忠點頭,夫妻重新當起奶爸、奶媽。

「Baby」大了一些後,轉至北區兒童之家安置,等待善心人士認養。蕭新忠與太太回想跟「Baby」分開的那一天,「Baby」自己穿起鞋子,哭著跑到門口叫著:「爸比!媽咪!」蕭新忠與太太眼淚流個不停,「我很想回頭抱抱他,可是不行,要出養的孩子不能對過去羈絆太深,才能重新開始。」

看著這些孩子一個個長大,有的已經成家立業。五十六歲的蕭新忠說:「只要我還有力氣,就會繼續擔任寄養爸爸,讓一些沒有家的孩子都有家可回!」

資料來源:2007/08/08 《聯合新聞網》

圖片來源:聯合知識庫

35年了 蕭哥哥還在當寄養爸
【聯合報╱記者張念慈/新竹市報導】

本報去年八月獨家報導「寄養爸爸蕭新忠,廿二年來收容照料卅五名孩子」新聞,文章透過網路傳到美國,過去曾被蕭新忠關懷過的孩子認出「這就是當初幫助過我的人!」日前聯絡其他孩子與蕭重聚,大家相見時,含著眼淚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這起「卅五年前關懷過的育幼院孩子,卅五年後與關懷者激動重逢!」故事,緣起於本報去年八月的一篇報導。

蕭新忠九歲喪母,從小寄住在親戚家中,生活不安定的他,一心希望幫助跟他類似遭遇的孩子。他在淡江大學時創辦慈幼社,假日到育幼院關懷弱勢孩子。廿二年來擔任新竹家扶中心寄養家庭爸爸,為超過卅五位家庭破碎的孩子架起避風港。

新聞見報後,引起熱烈回響,甚至透過網路跨海轉寄。

現移居美國的張淑琴曾在薇閣育幼院接受過蕭新忠照顧,她看到報導後,寫信給其他院生「看到照片我眼淚直流,他辦的慈幼社,把愛帶給我們。我們受惠於他,卻沒為社會做什麼,慚愧呀!是否要找到他,也在他那兒付出一些我們微薄的力量。」

這些育幼院的院生透過新竹家扶中心,去年底聯絡上蕭新忠,日前相約在台北見面。

卅五年前就讀國中三年級的郝華華,現在是兩個孩子的媽,事業有成。她見到蕭新忠就脫口而出「蕭哥哥,我是華華,你還記得我嗎?」兩人激動的握緊對方的手,開心得淚珠直掉。

郝華華說,她出身單親家庭,父親將她送到育幼院,相當渴望外界關懷。「蕭哥哥」帶著其他大哥哥、大姊姊白天陪他們玩遊戲,晚上輔導課業,讓育幼院的孩子也享受到滿滿的關愛。

目前在貿易公司擔任主管的王榮德,當初也受蕭新忠照顧過,她緊握著蕭新忠的手,哽咽的說「四十年前的往事全湧上心頭,太讓人懷念了,你帶給我們的歡樂,到現在都忘不掉…」

蕭新忠在聚會中激動不已,「卅五年沒見,這些孩子都變大了,大家都過得很好,我真的好開心」;潘明宗是蕭新忠過去淡江慈幼社的夥伴,他也出席了這場重逢,他說蕭新忠從學生時代就展現充沛的愛心,而且一直保持熱情,「對於他的付出,我覺得與有榮焉!」

【2008/04/07 聯合報】@ http://udn.com/

10元硬幣 2008-04-12 13:13:34

熱淚盈眶中...

mark 2008-04-08 20:24:15

老师这一行虽然相对清贫,然而有时却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特别是在你对你的学生充分付出爱的时候。学生里毕竟有不少知恩图报的人。
大陆有部电影叫《我的父亲母亲》 写的是乡村老师,画面什么的都非常漂亮,有兴趣建议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