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24 23:47:49JC

內容;還是過程?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



剛開始實在很難懂,我們大家每天在說的誰家的貓要去健康檢查,報告等等要交還沒打完;跟同學又跟女朋友分手,這些都是內容,而過程我們常常沒有發現一些自己跟他人的溝通模式。而且有時候會將內容與自己隔離開來,而是建議對方該如何做以補償或者給予支持,自己的感受卻一點都沒有表現出來,雖然沒有用言語表現出來,可是會從肢體語言,語言的音調改變而有不同。這是難以感受到的改變,不過卻是可以了解對方真正感受的線索。
然而,過程是重要的,由肢體動作或者音調改變的才是我們真正的想要表達的。實在是有點弔詭,我們的關係是大多建築在非語言的溝通,而非東家長西家短上。
上課的時候,大家圍成小圓圈,開始討論自己一周的近況。我發現我會對一些比較有反應的人有多些眼神的交換;因為我覺得,我在做自己的分享;而分享有的時候是需要自己鼓勵自己。跟別人的眼神鼓勵,才會有動力繼續說下去。可是這樣一來,會有回饋的都是那麼幾個比較有眼神接觸的。而除了這些人以外,其他人似乎是被遺忘了;不僅僅是我,有的時候別人再分享自己的情形時,我也會無法有交及,而無法回應。
內容對我來說,仍然是很重要的,我覺得似乎要有內容來堆積,才能變成一段過程,才會有過程的發生。所以在這一段分享的過程當中,我有的時候會無法專心;因為我會對其中一位說到的一部份有興趣,而停住開始思考,所以無法完全的專注在其他講的部分。還有一段時間,腦子裡總是有一首老歌「Sad movies always make me cry」,因為有分享到朋友分手時傷心,難過的感覺。所以我就在思考自己的突發奇想的思緒,慢慢回到同學的分享,在慢慢的離開,想著另外一件事情;可是我限制自己發言,因為我不確定我發言的內容是否符合遊戲規則,我就把一些想法放在心裡面,反覆的思考,自己為什麼會有如此的想法或說辭。而在當中,便會忘記分享者的內容本身重點是什麼,反而去注意到自己想去注意的細節當中。
而同學在面對他人的感覺時,通常都以對方為出發點來設想;卻忘記了我們自己也有想法需要抒發,而且有的時候,對方要求的不是建議,而僅只是傾聽而已。當時的自由發言的情況,大概也只能算是「各自表述」,並沒有很有建設性,或者很令人信服的建議來讓當事人選擇。
課堂中大部分的人多是由自己的經驗來作判斷,可是對當事人來說,這些判斷只是一面之詞。雖然說不會幫上忙,不過對於了解別種想法也是滿有幫助的。
然而在分享當中,內容跟過程實在是很難以了解其分別。不過在分享過後,我才發現,其實剛剛的互動過程就是過程,而過程當中,自己的想法要由自己說出,而非由「我覺得你..」的句型出現。
在這次活動之後,我開始慢慢察覺到過程與內容的不同。過程是互動的方式,然而內容則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與朋友對話的雞毛蒜皮或者是閒磕牙的話題。我發現,在過程中拒絕他人分享內容是很困難的,因為有時候別人要分享的時候並不是要建議,而只是要尋求支持,但是自己又無法支持朋友的立場時,拒絕變的難以開口。我到底是不是我,還是我只是一個傾聽或者是他人來尋求支持的一個人頭?我想,對我來說,抒發出自己對我不滿的事情的感受是我唯一能做的,可是在可能會激怒對方的情況下,我寧願不說,而是靜靜的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