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07 15:53:16trouble-angel

雲門秋季公演

昨天去看雲門秋季公演,舞碼是白蛇傳及雲門精選。

 上半場七十分鐘,舞碼為比較早期的經典:星宿、白蛇傳、雲中君(九歌)、輓歌、渡海(薪傳)。下半場是近幾年的水月和行草二。

 從大學時代看雲門的紅樓夢、薪傳,後來又讀林懷民的"飆舞",對林懷民可說是十分佩服,可說是功利時代少有的理想青年,雲門也為台灣在國際的銅臭味上添了一點文藝氣息。

 佩服歸佩服,不過自從大約七年前的水月後,這幾年的公演我都沒去看了。理由是:陽春白雪曲高和寡,而我還是下里巴人。

 雲門早期的舞作較有故事性,舞蹈藝術的門外漢也能融入作品中,如白蛇傳、薪傳、紅樓夢等,比較容易讓一般民眾(沒有受過任何舞蹈或藝術欣賞訓練的人)所接受。 

 不過最近的雲門也在變,水月之後的舞作真的很"藝術",對我而言想要讀懂真是困難重重。只能怪自己境界不夠、程度不到。而且我覺得舞蹈和音樂真是密不可分的,最近的音樂很"悶",以致於令人昏昏欲睡。對一般觀眾而言,相較之下可能中央民族舞團的表演還更好看一點。

 當然,程度夠的專業舞評可能有其他的看法,但對我這種普羅大眾而言,看不懂實在不能裝懂,那是很累的。但我也懷念 "飆舞"書中所說的,連小朋友看"薪傳-渡海"時,都知道"台灣到了!台灣到了!"的影響力。

 因此,昨天本來就是為了看經典的"白蛇傳"而去的。因此比較看得懂的還是上半場,這樣也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