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26 03:24:41Trevor
iPod世代(下)
Tsutaya這類租借店的確為日本唱片業帶來了甘泉。
因此日本人在網上下載音樂的情況沒澳門地區那麼普遍,不買花錢買CD的人,只需有一張Tsutaya會員卡,將租借回來的唱片透過電腦,傳送到自己的iPod內。當然這種過歌方法一直已經存在,但價格的便宜及方便才是iPod在日本流行的主因。
現在的iPod已經可以同時儲存超過一萬首歌。一萬首歌?真不知聽到什麼時候可以重回起點。或許大家也沒有認真深究這個問題,但能夠將旋律轉化為記憶體,好好地收藏起來,就已經很安心了。
記得在兩年前的我,還帶著Discman出街聽音樂,而我亦告別了那個年代。近一兩年,我也沒有在澳門看到其他人用Discman聽歌。記得當年由Walkman轉為Discman,這轉變實在是驚為天人。到英國讀書前,友人送來一部MP3機,使用MP3機的習慣也是從那時養成。在大城市生活,或許在環境影響下,iPod是每位獨行者的良伴。
雖然隨身聽的體積越來越細,但在東京街上的年輕人卻喜歡戴上厚厚的、專業音響用的耳筒。不介意大大的耳筒罩在頭上,也要行路時享受立體聲音樂。在追求輕巧的大環境下,他們的舉動究竟是前進了,抑或是後退了呢?
因此日本人在網上下載音樂的情況沒澳門地區那麼普遍,不買花錢買CD的人,只需有一張Tsutaya會員卡,將租借回來的唱片透過電腦,傳送到自己的iPod內。當然這種過歌方法一直已經存在,但價格的便宜及方便才是iPod在日本流行的主因。
現在的iPod已經可以同時儲存超過一萬首歌。一萬首歌?真不知聽到什麼時候可以重回起點。或許大家也沒有認真深究這個問題,但能夠將旋律轉化為記憶體,好好地收藏起來,就已經很安心了。
記得在兩年前的我,還帶著Discman出街聽音樂,而我亦告別了那個年代。近一兩年,我也沒有在澳門看到其他人用Discman聽歌。記得當年由Walkman轉為Discman,這轉變實在是驚為天人。到英國讀書前,友人送來一部MP3機,使用MP3機的習慣也是從那時養成。在大城市生活,或許在環境影響下,iPod是每位獨行者的良伴。
雖然隨身聽的體積越來越細,但在東京街上的年輕人卻喜歡戴上厚厚的、專業音響用的耳筒。不介意大大的耳筒罩在頭上,也要行路時享受立體聲音樂。在追求輕巧的大環境下,他們的舉動究竟是前進了,抑或是後退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