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4 14:49:22燕子

解個心結


借我說一個奇怪的感覺 . . .

讀了一個中文系的碩士論文,用英雄之旅的結構解析「天龍八部」,覺得他寫得很好,文字精准度夠高、思維夠廣夠細。然後我又查了別的英雄之旅的資料,接著跑去呂旭立基金會的網站晃晃,看到他們有好大一串心理諮商師的名字。

碰觸到的感覺是:我什麼都不會,憑什麼出來教課、接個案。

這感覺動盪的很深,在這世界裡,我忘記自己寫的論文更厲害,忘記自己已經研究英雄之旅近十年,忘記自己前幾天幫人做個案時,連續做了至少三次深及靈魂業力層次的治療。

在心理治療的這一塊,我的自我認同常會跳到這個「我什麼都不會」的位置,就跟 2004 年時一樣,那時在印度的治療師 Sagar 和天空,都鼓勵我用折價的方式為他人做治療,但是我一直都覺得自已什麼都不行,所以就這樣過了好多年 . . . 

奇怪的是,在這些年之中,我當然也做過很多驚天動地的個案治療,實際上和個案共處一室,那些焦慮及自我懷疑就會消失,我只是一直祈請上天幫助、同時認真地追蹤個案的狀態。

最近有逃避一些做治療的機會,因為我害怕自己會不知所措地亂用一堆技巧(但這狀況好像只有很多年前發生過)。

我覺得若是自己能夠找到一個「誠實客觀地看見自己」的方式,就會少很多振盪起伏?

又,最近的我很不喜歡別人介紹我的方式是強調我會催眠,其實治療對我來說,早就超越技巧層次,也超越單一理論的基礎。

不知道有沒有分享過,在美國那幾年,參加過四次世界級的治療大師研討會,得以親見各派別的掌門人作示範,跟進跟出地聽他們說家常事,又因為自己擅長融合,其實莫名地吸收了很多八十幾歲的大師的功力。像是榮格的傳人 James Hillman (去年十月去世了)、完形學派的掌門 Erving Poster、靈修導師 Deepak Chopra、寫一堆小說的亞隆、做創傷的 Peter Levine、 NLP 的 Robert Diltz 等,都跟過很多場子。

在私人生活中躲藏於洞穴的我,害怕面對挑戰的我,和實際上,宇宙賜予這麼多禮物、期盼透過我進行療癒的這個靈魂,這兩者之間,有很大很大的差距。

我不全然明白為什麼自己的心思如此四處飄蕩,一會兒想回企業界作主管賺錢,一會兒想要墮落地躲起來,勉強打零工度日,一會兒想創業,但做的不是自己最擅長的 . . .  

請幫助我,讓我覺得自己在「心理治療」這個領域,是 OK 的,是可以給予、是對人們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