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25 00:09:56燕子
眷寵-數年一度的「智商」文章
清晨醒在胸腔的一陣沈重淤積能量裡,我起初稱呼為憂鬱,卻也發現觀照的意識異常清明,彷彿那淤積能量純粹是被放置在我胸口的異物,熟悉的異物,供我今日實驗觀照之用。
昨日,做著極為深刻的哲學思考,關於論文與靈修的,在那深度與廣度裡,我再度回頭迅速瀏覽Ken Wilber、英國哲學家羅素(我認同的前世)所書寫的細膩哲理論證,第一次發現他們的書寫淺顯易懂,我可以像是瀏覽小說一樣地翻閱這些被學術界的人認為艱澀難懂的材料,我想我跟什麼接通上了,或者我的腦子在這幾年的諸多思考練習之後,終於頓悟,我漸漸發現,這世界的實相確實是被人們以不同語言、模型描述著的,當我一層一層把這些語言背後的基本結構撤開,這些在不同領域出類拔萃的人、學術淵博的人,試著傳遞的是同一個真理。
想起一些關於「五年」的半笑話:幾年前申請加州學校時,請士鈞大哥幫我寫推薦信,他談笑間客氣地說了一句「五年後要你幫我寫推薦信」,我毫不害臊地拿起那話兒擺進我前往加州的背包裡;去年暑假在葛印卡靜心營隊裡當義工時,有個25歲超級成熟出色的男生跟我說:「五年後等著讀你寫的書」,我看重他的話,因為我知道有一天我會在世界的某個頂端看到他的名字。
有時,人與人好像就是這樣,像是我的合氣道老師Nadeau Sensei說的,當有個獨特、很在自己中心的人出現在遠遠的某個街角,你也會注意到他。
一直以來,我掙扎於自己的聰明才智,國中高中做的幾次智力測驗,後來私下拿到結果,總是破表邊緣 (學校的智力測驗上限只測到140左右),我一方面逍遙自在的存在著,學校課業有起有落,但慘跌的時候通常不是學不會,而是我整個學期蹺課翹到只去上了少少幾堂,連考試進度都搞不清楚;另一方面,我總是刻意讓自己失敗,很多次,當自己的光芒要顯現出來一些,我便撤手,隱隱記得家裏自從我國中時候就分裂為兩派(老爸分的,男生一派、女生一派),女生主掌的部份特質就是太聰明、刺傷男人的自尊心。在我生命裡,有數不清的次數,有些親近的朋友、親人跟我說:「跟你比,我覺得自己很笨」,我記得自己總是安撫他們說我已經在某個領域受過好幾年的訓練(像是數學、心理治療),我也記得自己說過「別跟我比,我測出來的智商很高,這樣的比較幾乎註定要讓你失望的」,我也記得自己一定會強調我很看重對方。
現在,我就是笑一笑,也許這是美國文化裡讓我輕鬆些的部份,同學與教授們會驚嘆我的思考速度,可他們有一定程度的自信,不會花太多時間比較 (這是文化協助養成的,我想,畢竟這是一個「自我意識」高漲的社會,較大比例的人清楚自己的價值);在合氣道練習場上,偶爾還是有高段數的黑帶半開玩笑地做出評論(像是「You’re hard to live with.」),但他們也漸漸接納每次跟我練習,我好像又進展一大步的現象。
呵,我每隔幾年就要寫一篇關於「智商」的文章,這上天賦予的禮物,在我排拒的時候,憂鬱便悄然造訪。我想,一直以來,我錯認了一件事,與人相處,重要的不是比較彼此的才華、能力,而是那個真誠相待的態度。
我是如此的被眷寵著。
昨日,做著極為深刻的哲學思考,關於論文與靈修的,在那深度與廣度裡,我再度回頭迅速瀏覽Ken Wilber、英國哲學家羅素(我認同的前世)所書寫的細膩哲理論證,第一次發現他們的書寫淺顯易懂,我可以像是瀏覽小說一樣地翻閱這些被學術界的人認為艱澀難懂的材料,我想我跟什麼接通上了,或者我的腦子在這幾年的諸多思考練習之後,終於頓悟,我漸漸發現,這世界的實相確實是被人們以不同語言、模型描述著的,當我一層一層把這些語言背後的基本結構撤開,這些在不同領域出類拔萃的人、學術淵博的人,試著傳遞的是同一個真理。
想起一些關於「五年」的半笑話:幾年前申請加州學校時,請士鈞大哥幫我寫推薦信,他談笑間客氣地說了一句「五年後要你幫我寫推薦信」,我毫不害臊地拿起那話兒擺進我前往加州的背包裡;去年暑假在葛印卡靜心營隊裡當義工時,有個25歲超級成熟出色的男生跟我說:「五年後等著讀你寫的書」,我看重他的話,因為我知道有一天我會在世界的某個頂端看到他的名字。
有時,人與人好像就是這樣,像是我的合氣道老師Nadeau Sensei說的,當有個獨特、很在自己中心的人出現在遠遠的某個街角,你也會注意到他。
一直以來,我掙扎於自己的聰明才智,國中高中做的幾次智力測驗,後來私下拿到結果,總是破表邊緣 (學校的智力測驗上限只測到140左右),我一方面逍遙自在的存在著,學校課業有起有落,但慘跌的時候通常不是學不會,而是我整個學期蹺課翹到只去上了少少幾堂,連考試進度都搞不清楚;另一方面,我總是刻意讓自己失敗,很多次,當自己的光芒要顯現出來一些,我便撤手,隱隱記得家裏自從我國中時候就分裂為兩派(老爸分的,男生一派、女生一派),女生主掌的部份特質就是太聰明、刺傷男人的自尊心。在我生命裡,有數不清的次數,有些親近的朋友、親人跟我說:「跟你比,我覺得自己很笨」,我記得自己總是安撫他們說我已經在某個領域受過好幾年的訓練(像是數學、心理治療),我也記得自己說過「別跟我比,我測出來的智商很高,這樣的比較幾乎註定要讓你失望的」,我也記得自己一定會強調我很看重對方。
現在,我就是笑一笑,也許這是美國文化裡讓我輕鬆些的部份,同學與教授們會驚嘆我的思考速度,可他們有一定程度的自信,不會花太多時間比較 (這是文化協助養成的,我想,畢竟這是一個「自我意識」高漲的社會,較大比例的人清楚自己的價值);在合氣道練習場上,偶爾還是有高段數的黑帶半開玩笑地做出評論(像是「You’re hard to live with.」),但他們也漸漸接納每次跟我練習,我好像又進展一大步的現象。
呵,我每隔幾年就要寫一篇關於「智商」的文章,這上天賦予的禮物,在我排拒的時候,憂鬱便悄然造訪。我想,一直以來,我錯認了一件事,與人相處,重要的不是比較彼此的才華、能力,而是那個真誠相待的態度。
我是如此的被眷寵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