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04 23:31:00小樹

直購農產品

20071004

以前並沒有郵購買東西的習慣,但這一年多來習農,且決定要採用「與眾不同」的農法,產量有限的情況下,若有農產品,勢必要走「與眾不同」的銷售管道。幸好有網路可以當消費與購買的資訊平台,因此心裡很明白,將來必要依賴「網路直購」來賣自己的產品,而在自己還沒產品之前,希望消費者存在,最快又有效的辦法就是從自己做起。

 

第一次向產地買農產品是今年六月,朋友在msn上說可以代購產地的芒果,當時與另一朋友合買了一箱,結果那半箱是我們今年吃過最好吃的愛文。而此芒果並未標榜有機,售價與市場上的高級品差不多,只分到半箱讓人意猶未盡。

 

有了第一次不錯的經驗,想著自己這麼長時間閱讀「夏耘自然生活農莊」與「羅傑農場」的部落格,以及阿寶的「寶蓮園」,欣賞他們之餘,卻一直沒有真的以行動來支持,原因之一是我不太愛吃楊桃,而寶蓮園的水果想買時早被買光了,那時羅傑農場上市的水果是酪梨,我跟本不知該怎麼吃。(我的私心比較偏向羅傑農場,因為他們家的小孩還小,部落格上的網文又不夠具有行銷煽動力,所以一直替他們擔心收入問題。)

 

終於不知怎麼 羅傑的 夫人找來我這個部落格了,原來網路很大,有時卻又很小,我們以留言對話了幾次,我忍不住打電話去直接交談,當然要以訂水果為名義,於是第二次向產地買了農產品:東梨。

 

東梨是怎樣一種梨?我到現在也說不清,記得八月底收到之後,我自己試吃一顆還不錯,挑了一顆給小葉吃,卻因為還沒熟太生澀而被抱怨難吃,我才發現要挑皮黃的先吃,綠皮的可再等幾天。

 

這是第一次買有機的水果,真的貴很多,平常我們沒花那麼高單價吃水果的習慣,但除了小葉所吃的第一顆梨之後,每顆都很有滋味,香氣與甜度和果酸都有,就是外表不怎麼樣。

 

我記得分了幾顆給小葉的母親吃,她當面就問我:「你去那裡買這麼醜的梨?」但是第二天馬上說:「你去那裡買的梨?怎麼這麼好吃!」小葉媽買水果很會挑大又美的,中元節拜拜買的梨分我們吃,很大一顆卻沒滋沒味,我們終於吃出來所謂「化肥灌出來的農作物只是增加了外表的美麗和內在的水分」,真的只有水分,好一點的則是甜水,沒個性更沒滋味。於是我們很悲慘的發現,九月以後對水果攤上的梨,再也不看第二眼了。

 

昨天吃了一顆沒滋沒味的釋迦之後,我對自己說:「可以吃少點,但要吃確定好吃的!」可能部落格的介紹文太久前貼的,開賣太久,我都差點忘了羅傑農場有賣自家用自然農法種的釋迦(羅傑農場的水果目錄)。不過今天打好幾次電話才接通,想他們夫妻二人帶著三個幼子,又要忙農事,又要自己接訂單出貨賣水果,訂購的電話若常漏接,可怎麼辦才好!?但也終於讓我訂到好吃的釋迦了,這是第四次買東西的經驗。(希望其他訂購的人,也能像我一樣有耐心一直打電話。)

 

至於第三次是買格友阿嶸的「有機芋頭」,我本來要細數這兩天的「吃芋頭記」,但此文變成回憶直購農產品的經驗談,只好另外寫一篇囉。

上一篇:小葉去上學

下一篇:芋頭餐實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