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7 18:11:02音樂文化研究成員

論文破土儀式------您了解什麼是APA格式嗎?


一﹑文章結構    二﹑資料引用    三﹑圖表製作    四﹑數字與統計符號    五﹑其他常用格式

在撰寫學位論文或研究報告時﹐必須遵守一定的學術性的寫作格式。在教育方面﹐國內外學者在撰寫文章時﹐絕大多數以APA格式及Chicago格式為圭臬。本文僅介紹APA格式﹐對於Chicago格式有興趣的獨者﹐可自行參閱該手冊﹕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3).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14th ed.). Chicago: Author.
    所謂APA格式是指美國心理協會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所出版的出版手冊 (Publication Manual) 中﹐有關投稿該協會旗下所屬二十九種期刊時必須遵守的規定而言。由於該手冊詳細規定文稿的架構﹑文字﹑圖表﹑數字﹑符號…等的格式﹐因此﹐學術界通稱為APA格式。
    APA出版手冊自1944年出版以來﹐經過1974年的二版﹐1983年的三版﹐於1994年發行第四版。第四版承襲第三版的內容﹐但在 (1) 打字要求﹑(2) 文章建檔﹑(3) 摘要撰寫﹑(4) 用語方面﹑以及(5) 文章格式 (包括﹕縮寫規定﹑統計數據﹑ 數學公式﹑圖形製作﹑參考文獻﹑作者註解) 等方面有局部修正。本文是以第四版為依據﹐向讀者介紹撰寫研究報告及畢業論文最常用的規定﹐包括﹕(1) 文章結構﹑(2) 資料引用﹑(3) 圖表製作﹑(4) 數字與統計符號﹑及 (5) 其他常用格式等五大項﹐其中有關中文的寫作格式﹐是本文作者依據APA格式自行訂定的﹐僅供參考之用。想要進一步瞭解其他相關內容的讀者﹐可直接閱讀﹕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94).
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4th ed.).
Washington, DC: Author.
    APA出版手冊的格式﹐主要適用於期刊投稿的文章﹐亦即初稿 (manuscripts)﹐至於報告﹑學位論文等定稿 (final manuscripts)﹐則要以定稿格式處理 (請參閱該手冊﹐第331頁﹐附錄A)。以下全文如屬定稿格式,均加註【定稿】二字。

 

 

一﹑文章結構

      依據APA的格式﹐文章的結構包括封面﹑摘要﹑本文﹑參考文獻﹑附錄﹑以及作者註記六部份 (請參閱該手冊﹐第7至21頁)。封面部份依次包括報告題目﹑作者姓名及單位三部份﹐首先呈現的是報告主題﹐題目要能確切反映研究的變項或主要問題﹐避免不必要的贅詞﹔其次是作者的姓名﹐在作者姓名之後不加任何名銜 (如教授) 及學位名稱 (如博士)﹔最後是作者的服務單位。摘要部份依文章性質﹐分別規定不同的摘要內容﹐實證性文章摘要的內容包括﹕研究問題﹑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結果 (含顯著水準)﹑及結論與建議﹔評論性文章或理論性文章摘要的內容包括﹕分析的主題﹑目的或架構﹑資料的來源﹑及最後的結論。英文摘要的字數﹐實證性文章以100至120字為限﹐評論性文章或理論性文章以75至100字為限﹐均不分段﹐且一律為二倍行距 (double space)。摘要的撰寫宜力求忠實反映本文內容﹐用詞精簡明確﹐且不添加作者本身的意見﹐敘述而非條列式。本文部份包括緒論﹑研究方法﹑研究結果﹑結論與建議。緒論部份包括﹕研究問題與背景﹑研究變項的定義﹑研究目的與假設。研究方法包括﹕研究對象﹑研究工具﹑實施程序。研究結果在忠實呈現資料分析的結果﹐結論與建議應先指出研究結果是否支持研究假設﹐其次依據研究結果的一致性及差異性﹐以及相關文獻﹐引出結論﹐再依據結論做建議﹐其中也可略述研究的限制。參考文獻部份所列的每一筆文獻﹐必須均在本文中引用過。在本文中呈現容易使讀者分心離題﹐但確又有助於讀者瞭解本研究的資料﹐可蒐於附錄部份﹐例如自行設計的電腦軟體﹑未出版的測驗﹑複雜的數學證明﹑實驗用材料或器具。作者註記部份﹐包括介紹每一作者的服務單位﹐註明協助完成本研究的單位或人員﹐以及與作者聯絡的方式。

 

 

 

二﹑資料引用

        資料引用的目的﹐一方面在幫助讀者進一步直接查閱有關文獻內容﹐另一方面在遵重與保障他人智慧財產權﹐包括文獻引用 (reference citations) 與參考文獻 (reference list) 兩部份。
    文獻引用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於行文當中直接引用作者姓氏﹐如﹕Razik (1995) 的研究…﹐另一種是直接引用研究的結果或論點﹐如﹕教學領導為校長的重要職責 (Conway, 1993)…。APA文獻引用的格式主要有十種 (請參閱該手冊﹐第168至174頁)﹐分述如下﹕

(一) 作者為一個人時﹐格式為﹕(中文文獻部份為筆者的意見)

  1. 英文文獻﹕姓氏 (出版或發表年代) 或 (姓氏,出版或發表年代)。
  2. 中文文獻﹕姓名 (出版或發表年代) 或 (姓名,出版或發表年代)。

(二) 作者為二人以上時﹐必須依據以下原則撰寫:

  1. 原則一﹕作者為兩人時﹐兩人的姓氏 (名) 全列。
  2. 原則二﹕作者為三至五人時﹐第一次所有作者均列出﹐第二次以後僅寫出第一位作者並加 et al. (等人)﹐同一段內則年代再省略。
  3. 原則三﹕作者為六人以上時﹐僅列第一位作者並加 et al. (等人)﹐但在參考文獻中要列出所有作者姓名。
  4. 原則四﹕二位以上作者時﹐文中引用時作者之間用and (與) 連接﹐在括弧內以及參考文獻中用 & (﹑) 連接。

(三) 作者為組織﹑團體﹑或單位時﹐依下列原則撰寫﹕

  1. 易生混淆之單位﹐每次均用全名。
  2. 簡單且廣為人知的單位﹐第二次以後可用縮寫 (如APEC, 行政院教改會)﹐但在參考文獻中一律要寫出全名。

(四) 未標明作者 (如法令﹑報紙社論) 或作者為無名氏時﹐依據下列原則撰寫﹕

  1. 未標明作者的文章﹐把引用文章的篇名或章名當作作者並加雙引號﹐如﹕(“Educational Leadership,” 1994) 或 (“領導效能”﹐民84)。
  2. 未標明作者的書﹑期刊﹑手冊﹑或報告﹐把書名﹑期刊名﹑手冊名稱﹑或報告名稱當作作者並劃線﹐如﹕(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1995) 或 (全面品質管理﹐民84) 或 (師資培育法﹐民83)。
  3. 作者署名為無名氏時﹐以「無名氏」當作作者。

(五)

    作者姓氏相同時﹐相同姓氏之作者於文中引用時均引用全名﹐以避免混淆﹐如﹕R. D. Luce (1995) and G. E. Luce (1988)﹐中文部份則可加註文章名稱或書名以之區別。

(六)

    括弧內同時包括多比文獻時﹐依姓氏字母 (筆畫)﹑年代﹑印行中等優先順序排列﹐不同作者之間用 ﹔號分開﹐相同作者不同年代之文獻用﹐分開。如﹕(Razik & Swanson, 1993a, 1993b, in press-a, in press-b; Pautler, 1992) 或 研究顯示 (吳清山﹑林天祐﹐民83﹐民84a﹐民84b﹔劉春榮﹐民84﹐印行中-a﹐印行中-b)。

(七)

    引用資料無年代記載或古典文獻時﹐(1) 知道作者姓氏﹐不知年代﹐以 n.d. 代替年代﹐(2) 知道作者姓氏﹐不知原始年代﹐但知道翻譯版年代時﹐引用譯版年代並於其前加 trans.﹐(3) 知道作者姓氏﹐不知原始年代﹐但知現用版本年代時﹐引用現用版本年代並於其後註明版本別﹐古典文件不必列入參考文獻中﹐文中僅說明引用章節。如﹕Aristotle (n.d.) argued﹐或 (Aristotle, trans. 1945) 或 (Aristotle, 1842/1945) 或 論語子路篇。

(八)

    引用特定文獻時﹐如資料來自特定章﹑節﹑圖﹑表﹑公式﹐要一一標明特定出處﹐如引用整段原文獻資料﹐要加註頁碼。如﹕(Shujaa, 1992, chap. 8) 或 (Lomotey, 1990, p. 125) 或 (Lomotey, 1990)…( p. 125) 或 (陳明終﹐民83﹐第八章) 或 (陳明終﹐民83﹐頁8)。

(九)

    引用個人紀錄時﹐不必列入參考文獻中﹐引用時要註明﹕作者﹑個人紀錄類別﹑以及詳細日期。如﹕(T. A. Razik, Diary, May 1, 1993) 或 (林天祐﹐日記﹐83年5月1日)。

(十)

    其他方面﹐如﹕(see Table 2 of Razik & Swanson,1993, for complete data)或 (詳細資料請參閱﹕林天祐﹐民84﹐表1)。

    APA參考文獻的格式要求極為複雜﹐以下先介紹文獻的排列順序﹐其次介紹幾種常用文獻的格式﹐其他格式請參閱該手冊﹐第175至233頁。必須注意的是﹐參考文獻部份與文獻引用部份息息相關﹐引用過的文獻必須出現在參考文獻中﹐而且參考文獻中的每一筆文獻都被引用過﹐兩者的作者姓氏 (名) 以及年代也必須完全一致。另外﹐在引用英文文獻時﹐僅寫出作者姓氏﹐但在參考文獻中則須同時寫出姓氏以及名字 (字首)﹐中文文獻則都寫出全名。
    參考文獻的排列順序﹐如為中文文獻﹐以作者姓名筆畫為依據﹐大致上不會有什麼問題﹐如為英文文獻﹐則較複雜。英文文獻的排列順序有六個標準﹐(1) 依作者姓氏字母順序排列﹐如以文章篇名或書名當作者﹐而該篇名或書名是以數字開頭時﹐以國字之字母順序比較﹐如21st century education 是以Twenty-first century education 作為比較的基準。(2) 第一位作者姓名相同時﹐如為同一作者﹐依年代先後順序排列﹔另外﹐一位作者永遠排在多位作者之前﹐如﹕Razik, T. A. (1991) 在前﹐Razik, T. A. , & Lin, T. -Y. (1995) 在後﹔當有多位作者必須比較時﹐依序由第二或第三﹑第四﹑…作者姓氏字母順序排列﹔相同作者且相同年代﹐則依 (去除A, The等冠詞之後) 篇名或書名字 母順序排列﹐並於年代之後附a, b, c, 等註記﹐如﹕Razik, T. A. , & Lin, T. -Y. (1990a). Fundamental concepts...在前﹐Razik, T. A. , & Lin, T. -Y. (1990b). Human relations... 在後。(3) 作者姓氏相同﹐名字不同時﹐依名子字母順序排列﹐如﹕Liu, C. -R. (1993). 在前﹐Liu, M. -C. (1990). 在後。(4) 作者為機關團體時﹐以機關團體全名字母作為比較的基礎﹐當作者為機關團體的附屬團體時﹐全名要以「主團體先﹐附屬團體後」來呈現﹐如﹕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1994). 不可寫為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1991).。(5) 作者署名為Anonymous﹐以Anonymous來比較﹐(6) 沒有作者時﹐把 (去除冠詞之後的) 篇名或書名視為作者來比較。
    APA出版手冊把參考文獻分為 (1) 期刊﹑雜誌﹑新聞文章或資料﹐(2) 書籍﹑手冊﹑書的一章﹐(3) 專門或研究報告﹐(4) 會議專刊或專題座談會論文﹐(5) 學位論文﹐(6) 其他未出版之著作或不普遍之出版物﹐(7) 評論﹐(8) 視聽媒體資料﹐(9) 電子媒體資料, (10) 法令等十類﹐每一類文獻的格式都不一樣﹐除 (6)﹑(7) 兩類外﹐其餘條列如下。
    以下全文【草稿】加底線部分是在告知編輯者,【定稿】外文部分最後要以斜體排版,中文部分要以粗體排版,如為自己排版之文章或書籍,則要直接以斜體或粗體呈現。

(一) 期刊﹑雜誌﹑新聞文獻﹕

  1. 中文期刊格式A﹕作者 (年代)。文章名稱。期刊名稱﹐期別﹐頁別。
  2. 中文期刊格式B﹕作者 (印製中)。文章名稱。期刊名稱﹐期別﹐頁別。
  3. 英文期刊格式A﹕Author, A. A., Author, B. B., & Author, C. C. (1995). Title of article. Title of Periodical, xx(xx), xxx-xxx.
  4. 英文期刊格式B﹕Author, A. A., Author, B. B., & Author, C. C. (in press). Title of article. Title of Periodical, xx(xx), xxx-xxx.
  5. 中文雜誌格式﹕作者 (年月日)。文章名稱。雜誌名稱﹐期別﹐頁別。
  6. 英文雜誌格式﹕Author, A. A., & Author, B. B. (1996, January 9). Article title. Magazine Title, xxx, xx-xx.
  7. 中文報紙格式A﹕作者 (年月日)。文章名稱。報紙名稱﹐版別。
  8. 中文報紙格式B﹕文章名稱 (年月日)。報紙名稱﹐版別。
  9. 英文報紙格式A﹕Author, A. A. (1996, January 9). Article title. Newspaper Title, p. xx.
  10. 英文報紙格式B﹕Article title. (1996, January 9). Newspaper Title, p. xx.

(二) 書籍﹑手冊﹑書的一章﹕

  1. 中文書籍格式A﹕作者 (年代)。書名。出版地點﹕出版商。
  2. 中文書籍格式B﹕作者 (年代)。書名 (版別)。出版地點﹕出版商。
  3. 中文書籍格式C﹕單位 (年代)。書名 (編號)。出版地點﹕作者。
  4. 中文書籍格式D﹕書名 (年代)。出版地點﹕出版商。
  5. 英文書籍格式A﹕Author, A. A. (1993). Book title. Location: Publisher.
  6. 英文書籍格式B﹕Author, A. A. (1993). Book title. (2nd ed.). Location: Publisher.
  7. 英文書籍格式C﹕Institute. (1993). Book title. (No. 123.). Location: Author.
  8. 英文書籍格式D﹕Book title. (1993). Location: Publisher.
  9. 中文書文集格式﹕作者 (主編) (年代)。書名。出版地點﹕出版商。
  10. 英文書文集格式A﹕Author, A. A. (Ed.). (1995). Book title. Location: Publisher.
  11. 英文書文集格式B﹕Author, A. A., & Author, B. B. (Eds.). (1995).Book title. Location: Publisher.
  12. 中文百科全書或辭書格式﹕作者 (主編) (年代)。書名 (第2冊)。出版地點﹕出版商。
  13. 英文百科全書或辭書格式﹕Author, A. A. (Ed.). Title (3rd. ed., Vol. 1 ). Location: Publisher.
  14. 中文翻譯書格式A﹕原作者中文譯名 (譯本出版年代)。書名 (版別) (譯者 譯)。出版地點﹕出版商。(原著出版年﹕1984年)
  15. 中文翻譯書格式B﹕書名 (譯本出版年代)。(譯者 譯)。出版地點﹕出版商。(原著出版年﹕1984年)
  16. 英文翻譯書格式﹕Author, A. A. (1996). Book title (B. Author, Trans.). Location: Publisher.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83)
  17. 中文書文集文章格式A﹕作者 (年代)。文章名稱。載於 文集作者 (主編)﹐書名 (頁別)。出版地點﹕出版商。
  18. 中文書文集文章格式B﹕作者 (年代)。文章名稱。載於 文集作者 (主編)﹐書名 (章別)。出版地點﹕出版商。
  19. 英文書文集文章格式A﹕Author, A. A. (1993). Article title. In B. B. Author (Ed.), Book title (pp. xx-xx). Location: Publisher.
  20. 英文書文集文章格式B﹕ Author, A. A. (1993). Article title. In B. B. Author (Ed.), Book title (chap. 3). Location: Publisher.

(三) 專門及研究報告﹕

  1. 中文政府報告格式A﹕單位 (年代)。報告名稱 (報告編號﹕xx)。出版地﹕作者或出版商。
  2. 中文政府報告格式B﹕作者 (年代)。報告名稱 (○○單位報告編號﹕xx)。出版地﹕作者或出版商。
  3. 英文政府報告格式A﹕Institute (1996). Report title (Rep. No.). Location: Publisher.
  4. 英文政府報告格式B﹕Author, A. A. (1996). Report title (Rep. No.). Location: Publisher.
  5. ERIC報告格式﹕Author, A. A. (1995). Report title (Report No. xxxx-xxxxxxxxx). Eugene, OR: University of Oregon, ERIC Clearinghouse on Educational Management. (EA xxx xxx)

(四) 會議專刊或專題座談會論文﹕

  1. 已出版之會議專刊文章格式﹕依性質分別與書文集或期刊格式相同。
  2. 中文專題研討會文章格式﹕作者 (年月)。論文名稱。研討會主持人 (主持人)﹐研討會主題。研討會名稱﹐舉行地點。
  3. 英文專題研討會文章格式﹕Author, A. A. (1995, April). Report title. In B. B. Author. (Chair), Symposium topic. Symposium title, Place.
  4. 中文會議發表論文格式﹕作者 (年月)。論文名稱。會議名稱﹐會議地點。
  5. 英文會議發表論文格式﹕Author, A. A. (1995, April). Paper title. Paper presented in the Meeting Title, Place.

(五) 學位論文﹕

  1. DAI微縮片格式﹕Author, A. A. (1995). Dissertation title.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xx(xx), xxxA. (University Microfilms No. AAC95-14263)
  2. DAI原文格式﹕Author, A. A. (1995). Dissertation title.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Name, 1995).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xx, xxxx.
  3. 中文未出版學位論文﹕作者 (年代)。論文名稱。○○大學○○研究所碩或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大學地點。
  4. 英文未出版學位論文﹕Author, A. A. (1995). Dissertation titl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Name, Place.

(六) 視聽媒體資料﹕

  1. 中文影片格式﹕製作人姓名 (製作人)﹐導演姓名 (導演) (年代)。影片名稱【影片】。(影片來源﹐及詳細地址)
  2. 英文影片格式﹕Author, A. A. (Producer), Author, B. B. (Director). (1995). Film title [Film]. (Avail from Company Name, Address)
  3. 中文電視節目格式﹕節目製作人姓名 (製作人) (年月日)。節目名稱。電視台地點﹕電視台名稱。
  4. 英文電視節目格式﹕Author, A. A. (Executive Producer). (1996, May 1). Program title. Place: Television Company.

(七) 電子媒體資料﹕

  1. 中文線上查詢格式A﹕作者 (年代)。文章名稱。期刊名稱【線上查詢】﹐期別。線上查詢的詳細程序。
  2. 中文線上查詢格式B﹕作者 (年代)。文章名稱【線上查詢】。線上查詢的詳細程序。
  3. 英文線上查詢格式A﹕Author, A. A. (1996). Article title. Periodical Name [On-line], xx. Available: Specify path.
  4. 英文線上查詢格式B﹕Author, A. A. (1995). Title [On-line]. Available: Specify path.
  5. 中文CD-ROM文章摘要格式﹕作者 (年代)。文章名稱【光碟】。期刊名稱﹐期別﹐頁別。光碟資料庫別﹕文章摘要編號。
  6. 中文CD-ROM論文摘要格式﹕作者 (年代)。論文名稱【光碟】。光碟資料庫別﹕論文摘要編號。
  7. 英文CD-ROM文章摘要格式﹕Author, A. A. (1995). Article title [CD-ROM]. Journal Title, xx, xxx-xxx. Abstract from: Source and retrieval number.
  8. 英文CD-ROM論文摘要格式﹕Author, A. A. (1995). Article title [CD-ROM]. Abstract from: ProQuest File: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tem: 9514263.

(八) 法令﹕

  1. 中文法令格式A﹕法令名稱 (公布或發布年代)。
  2. 中文法令格式B﹕法令名稱 (修正公布或發布年代)。
  3. 英文法院判例格式﹕Name vs. Name, Volume Source Page (Court data).
  4. 英文法令格式﹕Name of Act, Volume Source §xxx (1995).

   以上簡單介紹常見的中英文參考文獻的格式共八類六十種﹐讀者在撰寫參考文獻之前﹐必須查看所要投稿的中文期刊是否有自定的格式﹐如有﹐則從其規定﹐否則可參考上述格式撰寫。上述各種格式﹐簡單者﹐筆者是以通式的方式來呈現﹐較複雜者﹐會加入具體的數字或文字。這些格式劃線部份﹐在排版印刷時﹐中文部份可以粗黑體呈現﹐英文部份必須以斜體字 (italic) 呈現﹐英文部份還牽涉到縮寫字的規定﹐如﹕chap., ed., Ed., Eds., Trans., p., pp., Rep.等 (請參閱該手冊﹐第176頁)﹐以及美國各州及特區之縮寫﹐如﹕AL, CA, IL, MI, NY, TX, WI等 (請參閱該手冊﹐第177頁)。
    給編輯者閱讀(即草稿)之英文文獻每一列均為雙行距﹐每一筆英文文獻開頭要縮排五個英文字母﹐長度超過一行時﹐次行以下不縮排﹐如﹕

【草稿】
     Razik, T. A., & Swanson, A. D. (1995). Fundamental concept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leadership.
New York: Macmillan.

    排版之後(也就是給一般讀者閱讀的定稿),每一筆英文文獻開頭不縮排﹐長度超過一行時﹐次行以下須縮排(一般約2到5個英文字母)﹐劃底線部分改為斜體如﹕

【定稿】
     Razik, T. A., & Swanson, A. D. (1995). Fundamental concept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leadership.
New York: Macmillan.

    草稿中文文獻開頭可縮排兩個中文字﹐長度超過一行時﹐次行以下不縮排﹐如﹕

【草稿】
    張芬芬 (84年4月)。教育實習專業理論模式的探討。毛連塭 (主持人)﹐教師社會化的過程。師資培育專業化研討會﹐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定稿中文文獻開頭不縮排﹐長度超過一行時﹐次行以下縮排(1到2個中文字)﹐劃底線部分可改為粗體,如﹕

【定稿】
    張芬芬 (84年4月)。教育實習專業理論模式的探討。毛連塭 (主持人)﹐教師社會化的過程。師資培育專業化研討會﹐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這種格式的規定目的在方便個人電腦的使用﹐但在進行排版印刷或原論文為定稿時﹐縮排的方式必須相反﹐以利讀者查閱﹐亦即第一行不縮排﹐次行以下縮排。縮排時﹐中文文獻以縮排一至二個中文字為原則﹐英文文獻以縮排兩至五個英文字母為原則 (請參閱該手冊﹐第319至330頁)。

 

 

 

 

三﹑圖表製作

   在中文口語﹐先圖後表極為自然﹐但在APA格式中﹐則是先表後圖﹐以下先簡介表格的製作﹐其次介紹圖的製作。

(一) 表格的製作﹕
    資料繪製成表格﹐一方面可以節省空間﹐另一方面可方便資料的比較﹐所以太簡單的資料無需繪製成表格。繪製表格時﹐應把握三項原則﹐ (1) 呈現在表格中的資料﹐更能顯現某種一致趨勢或特殊事例﹐(2) 必須進行比較的資料﹐以上下對照而非左右對照方式呈報﹐(3) 表格的安排﹐能使讀者易於掌握重要的資料 (請參閱該手冊﹐第121頁)。
    表格主要包括﹕標題﹑內容﹑以及註記三個部份﹐格式如下﹕

  1. 中文表格標題的格式﹕表1. 標題 或 表2. 標題﹐…等。置於表格之上。
  2. 英文表格標題的格式﹕
    Table 1.
    Table Title (均置於表格之上)
  3. 中英文表格內容的格式﹕格內如無適當的資料﹐以空白方式處理﹐如有資料﹐但無需列出﹐則劃上斜線 / 。列數可酌予增加﹐但行數愈少愈好。同一行的小數位的數目要一致。
  4. 中文表格註記的格式﹕於表格下方靠左對齊第一個字起﹐第一項寫總表的註解 (如﹕本資料係由九位評審依五等第計分法…﹐資料來源﹕…)﹐第二項另起一列寫特定行或列的註解 (如﹕n1=25. n2=32.)﹐第三項另起一列寫機率的註解 (如﹕*p < .05. **p < .01. ***p < .001.)
  5. 英文表格註記的格式﹕與中文格式原則相同﹐但以英文敘述﹐第一項為Note.﹐第二項為n1=20. n2=30.﹐…等﹐第三項為 *p < .05. **p < .01. ***p< .001.等。
  6. 中文表格資料來源的格式A﹕註記第一項可說明本表的出處﹐來自期刊文章可寫﹕資料來源﹕“文章名稱”﹐作者﹐年代﹐期刊名稱﹐期別﹐頁別。
  7. 中文表格資料來源的格式B﹕如來自書籍可寫﹕資料來源﹕書名 (頁別)﹐作者﹐年代﹐出版地﹕出版商。
  8. 英文表格資料來源的格式A﹕Note. From “Title of Article,” by A. A. Author, 1995, Title of Journal, xx(xx), p. xx. Copyright 1993 by the Name of Copyright Holder. Reprinted [or Adapted] with permission.
  9. 英文表格資料來源的格式B﹕Note. From Title of Book (p. xxx), by A. A. Author, 1995, Place: Publisher. Copyright 1993 by the Name of Copyright Holder. Reprinted [or Adapted] with permission.

(二) 圖的製作﹕
   圖形可以清楚的顯現某種趨勢﹐尤其可以呈現變項之間交叉或互動的關係﹐但繪製圖形費時費力﹐所以圖形通常只用來呈現必要而且重要的資料。圖形繪製的原則是﹕簡明﹑扼要﹑易懂。
    圖形的種類眾多﹐不論何種圖形均包括﹕標題﹑內容﹑註記三部份﹐格式如下﹕

  1. 中文圖形標題的格式﹕1. 標題 或 圖2. 標題﹐…等。(置於圖形下方)
  2. 英文圖形標題的格式﹕Figure 1. Title. (置於圖形下方)﹐在投稿時﹐APA要求所有圖形標題全部另紙打印在一張紙上。
  3. 中英文圖形內容的格式﹕縱座標本身的單位要一製致﹑橫座標本身的單位也要一致﹐而且不論縱座標或橫座標﹐都要有明確的標題﹐並且要在圖形中標出不同形式的圖形代表何種變項。
  4. 中英文圖形註記的格式﹕與表格的格式相同。

   每一圖表的大小以不超過一頁為原則﹐如超過時﹐可在前表的右下方註明(table continues) 或 (續後頁)﹐在後表的左上方註明(continued) 或 (接前頁)﹐請參閱該手冊﹐第109至110頁 或 第116至118頁。定稿的圖表﹐如學位論文等﹐為美觀起見﹐表格的標號及標題可以打在同一列 (請參閱該手冊﹐第106頁或第107頁)。國內的學位論文﹐通常採用﹕表1.1或圖3.2的方式﹐以利查閱﹐另外在處理圖表的資料來源時﹐也不像國外那樣﹐在取得原著作權單位或人員同意後才使用﹐通常以註明資料出處了事。

 

 

 

四﹑數字與統計符號

   在撰寫研究報告時﹐尤其是實證研究報告﹐通常需要用到許多統計數字與統計符號﹐以下介紹常用的幾種格式。

  1. 小數點之前0的使用格式﹕一般情形之下﹐小於1的小數點之前要加0﹐如﹕0.12﹐0.96等﹐但當某些特定數字不可能大於1時 (如相關係數﹑比率﹑機率值)﹐小數點之前的0要去掉﹐如﹕r (24)=.26, p < .05等。
  2. 小數位的格式﹕小數位的多寡要以能準確反映其數值為準﹐如0.00015以及0.00011兩數如只取三位小數﹐無法反映其間的差異﹐就可以考慮增加小數位。一般的原則是﹐依據原始分數的小數位﹐再加取兩位小數位。但相關係數以及比率須取兩個小數位﹐百分比須取整數。推論統計的數據一律取小數兩位。 (請參閱該手冊﹐第104頁)
  3. 千位數字以上﹐逗號的使用格式﹕原則上整數部份﹐每三位數字用逗號分開﹐但小數位不用﹐如﹕1,002.1324。但自由度﹑頁數﹑二進位﹑流水號﹑溫度﹑頻率等一律不必分隔。(請參閱該手冊﹐第105頁)
  4. 統計數據的撰寫格式﹕M = 12.31, SD = 3.52, F (2,16) = 45.95, Fs (3, 124) = 78.32, 25.37, t (63) = 2.39, χ2(3, N = 65) = 15.83…等﹐其中推論統計數據﹐要標明自由度。(請參閱該手冊﹐第113頁)
  5. 統計符號的字形格式﹕除μ,α,ε,β以及V等符號外﹐其餘統計符號均要在其下劃線﹐如﹕ANCOVA, ANOVA, MANOVA, N, n1, M, SD, F, p, R…等。定稿後﹐這些統計符號的字形一律以斜體羅馬字形呈現。(請參閱該手冊﹐第113至118頁)

 

 

 

五﹑其他常用格式

   除以上所述各項格式之外﹐編頁也有一定的格式。依據APA格式﹐從封面到最後一頁﹐都要依序編頁﹐頁碼位於整頁的右上角﹐一律使用阿拉伯數字﹐但國內仍較習慣於最後一列中間編頁。另外﹐由於一般報告以及學位論文是定稿﹐與投稿的初稿性質不同﹐因此﹐APA格式也建議可依據實際需要做部份修改。如﹕學位論文之結構可分前頁﹑緒論﹑文獻探討﹑方法論﹑結果與討論﹑結論與建議﹑參考文獻﹑附錄等八部份 (請參閱該手冊﹐第333至334頁)。前頁部份 (以羅馬數字小寫編頁) 可包括﹕(1) 封面﹐(2) 版權頁﹐(3) 口試委員簽字﹐(4) 誌謝詞﹐(5) 目次﹑表次﹑圖次﹐(6) 摘要。緒論 (以下以阿拉伯數字編頁)﹑文獻探討﹑方法論﹑結果與討論﹑結論與建議﹐均可單獨成章。參考文獻與附錄不單獨成章﹐但各自獨立 (有些大學是先有附錄﹐最後再放參考文獻﹐如﹕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南加州大學)。
    內容方面也可視需要做修改﹐如﹕(1) 直接使用斜體字而不必用劃線方式﹐(2) 可左右兩邊切齊,英文可使用連字 (hyphen) 符號﹐(3) 左邊邊界加大﹐以利裝訂﹐(4) 每章第一頁上邊界可加大﹐使更美觀﹐(5) 每章第一頁可不出現頁碼﹐但頁碼照算﹐或改變頁碼的位置﹐(6) 作者簡介及其他註解﹐可置於當頁﹐(7) 圖稱直接置於圖下﹐不必另紙打印﹐(8) 參考文獻可用單行距 (但每筆文獻間要雙行距)﹐(9) 註解﹑整段引用等可用單行距﹐(10) 章名﹑主要標題﹑註解前﹑圖表前後可用三或四行距 (請參閱該手冊﹐第335至336頁)。
    APA格式的要求極為複雜﹐這些格式的要求﹐雖然給予論文撰稿者相當的麻煩﹐但是規格一致的結果﹐卻給讀者以及其他有關人員﹐帶來極大的方便。格式的建立﹐不僅可以使初學者瞭解學術性文章應有的架構及內涵﹐論文閱讀者也可參照既定格式﹐按圖索驥﹐快速取得想要瞭解的內容﹐其價值實不容忽視。

 文章來自http://www.ntin.edu.tw/xwisp/APA.htm  (感謝你)
tyl 2010-09-15 09:21:59

APA格式第六版中文版已經在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首頁與圖書館首頁發表

版主回應
謝謝提供訊息~~好想知道你是誰?? 2010-09-24 00: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