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22 11:14:18traman

校園危機處理

壹、學校危機處理 TOP
一、 危機處理的意義
(一) 字面意義:危機(crisis)
1、 一件事的轉機與惡化的分水嶺
2、生死存亡的關頭
3、決定性的一刻
4、危急存亡之秋
(二) 理論架構
1、危機處理過程整合了多元的複合科際,括行為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觀念科學、管理科學及數量科學等。
2、處理危機應整體瞭解、通盤規劃、完整調查、廣泛蒐集。
3、具備危機處理的知識,是成功處理危機的要件。
二、 危機處理與危機管理
(一)危機處理(低層次)
1、狹義:當危機發生時知道要準備應變。
2、廣義:能預測危機並預先防範,一旦發生能妥為因應減低傷害。
(二)危機管理(高層次)
1、針對潛在或當前的危機,基於動支最少資源、使用最短時間、
波及最小範圍,損害最低程度之理念,有組織有計畫地採取有效切實的對策行動,通過危機意識、處理與控制之步驟,以解除危機。
2、組織針對危機的發展階段作不同的因應管理措施。
(三)危機處理的重要原則與策略
1、 化危機為轉機,化阻力為助力,化干戈為玉帛,化暴戾為祥和。
2、 應變對象:包括潛在和當前危機。
3、 追求理念:動用最少資源、花費最短時間、波及最小範圍、損
害最低程度。
4、釐定對策:有組織、有計畫、有步驟。
5、付諸行動:切實、可行、有效。
6、目標取向:建立危機意識,審慎處理,妥善控制,化解危機。
三、 危機處理的重要性
(一)依憲法第十五條規定政府應保障人民的生存權、工作權及財產權,學校為廣義的政府機關,負有保護學生在校時人身安全之責。
(二)依各級教育法之精神,學校有責任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以發揮境教功能,減少事故發生。
(三)依教師法第十七條第四款規定,教師有義務輔導管教學生,導引其五育均衡,培養健全人格,進而提高處理事故的能力。
四、 學校要預防危機事件
(一) 校園危機發生之原因
1、未能提供適當的督導
2、未能協助受傷者或病患
3、因指導錯誤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4、允許學生從事不安全的遊戲
5、允許學生使用有缺失的設備
6、使用具吸引力但有公害之物
7、未能給予適當指示或警告
8、允許能力不足學生使用具危險性之器具
9、進行不合理的冒險
10、進行校外參觀時未能事先做好安排
(二)有效防範、處理及避免校園危機之具體措施
1、向學生與家長提出適當的指導與警告。
2、學生參加運動或其它有組織之競技活動時,予以適當的監督。
3、設備適當並有良好維護。
4、參加人數予以合理配合。
5、遴聘合格的運動教練。
6、進行行政人員的監督活動並予評鑑。
7、設備與遊戲場所均很適當。
8、健康照顧適宜,包括有醫藥檢驗。
9、遵守安全規則。
10、有適當與安全的交通工具。
五、 學校需妥善處理危機
(一) 校園危機事件之類型
1、自然災害:風災、水災、火災、地震等。。
2、校園無形殺手:危險工地、老舊設備及校舍等。
3、師生衝突:性騷擾、體罰、叛逆等。
4、學生問題:暴力、破壞、偷竊、抗爭、禁果之誘惑。
5、意外、偶發事件:車禍、中毒、溺水、山難、實習及運動傷害。
6、不良份子侵入:尋仇、兇殺、強暴、欺詐、干擾滋事等。
7、毒品侵蝕。
(二) 危機事件之處理原則
1、行動迅速、救人第一、儘量減少財物損失。
2、緊急事件時,儘速通報學務處,並展開分工合作,迅速做最有效的處理。
3、立即通知相關人員,召開危機小組會議,對外發言。
4、封鎖現場,安定學生情緒。
5、報告上級並與治安機關聯絡。
6、備妥交通工具於校門口隨時待命
7、傷者儘速送醫急救。
8、校區內發現有陌生人或形跡可疑者,務必加以盤問或通報學務處,態度不遜者立刻通知治安單位處理。
貳、校園安全教育與危機防制 TOP
一、 學校需要提供學生健康安全的學習環境
依教育部八十四年公布《校園公共管理手冊》規定,其原則及範圍如下:(一)公共安全管理的原則
1、防範未然原則 2、尊重人性原則 3、科學系統原則
4、共同參與原則 5、分層負責原則 6、聯繫溝通原則
7、主動積極原則 8、整體持續原則 9、教育訓練原則
10、把握時效原則
(二)公共安全管理的範圍
1、校舍建築管理 2、防火安全管理 3、校園門禁管理
4、水電設備管理 5、教學設備管理 6、遊戲器材管理
7、交通安全管理 8、校外教學管理 9、天然災害管理
10、游泳運動管理 11、飲食衛生管理
二、 學校需要實施學生安全教育
(一)安全教育的意義
1、教導學生瞭解有關身體傷害及意外事件發生之可能原因。
2、指導學生控制或減少災害的必要步驟
3、培養學生正確態度及有用的知識技能。
(二)校園事故發生的原因
1、校外勢力的介入
2、校園內部的防範失當
3、人為的疏忽
(三)安全教育之宣傳與演練
1、加強安全教育宣傳,利用適合場所實施安全教育。
2、定時實施安全防災演練
(四)教師應具備安全之知能
1、能在事件發生時,做迅速確實的處理
2、能瞭解安全教育之基本架構
三、 校園需要有完整的危機防護
教育部於民國八十五民十二月函令各學校凡發生校園事件時,其分類有:
(一)學生意外事件
1.車禍 2.溺水 3.中毒事件 4.運動及遊戲傷害
5.實驗實習傷害 6.疾病身亡事件 7.自傷自殺事件
8.校園建築設施傷害 9.其它學生意外傷害
(二)校園安全維護事件
1.校園火警事件 2.地震災害 3.颱風災害 4.水患災害
5.人為破壞事件 6.校園侵擾事件 7.校園失竊事件
8.其它校園安全維護事件
(三)學生暴力事件與偏差行為
1.學生鬥毆事件 2.暴力犯罪事件 3.財產犯罪事件
4.賭博犯罪事件 5.性犯罪事件 6.校園破壞事件
7.飆車事件 8槍砲彈藥刀械違規事件
9.麻醉藥品與煙毒濫用事件 10.其它校園暴力或偏差行為
(四)管教衝突事件
1.師生衝突 2.親師衝突 3.學生衝突(因同學細故)
4.管教體法事件 5.學生抗爭事件 6.學生申訴事件
7.其它管教衝突事件
(五)兒童少年保護事件
1.個人事件 2.性交易(雛妓)防治條例 3.家庭事件
4.其它兒童少年保護事項
四、校園事件的防範措施
(一)從過往經驗中找出潛在問題,歸納問題的重要程度及發生頻率,以計畫防範危機的發生。
(二)每年編列防護預算,對校舍建築、庭院空間、運動設備及相關設施作完整妥善之規劃
(三)建立安全檢查小組,定期對公共設施作安全檢查並翔實記錄。
(四)對走廊欄杆、鐵窗、燈具、鐵捲門等容易發生危險的設施應做好安全維護,安檢有問題時應及時改善。
(五) 在不影響正常教學下開放學校設施,應加強安全門禁及校園巡邏。
(六)定期對學生攜帶的物品作安全檢查,並處理違禁品。
(七)建立應付危機的自我考評,定期檢討找出問題原因並採取行動。
(八)將容易遭遇的意外事件與防範措施編印成手冊,作為防範參考。
教師危機處理及法律責任 TOP
一、 教師的危機意識
(一) 學生方面
1.單親家庭增多,家庭功能不全,造成青少年心靈之缺憾
2.學校的教育功能在制度環境影響下,師生感情容易趨於淡薄。
3.多數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致使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
4.社會多元發展,個人角色定位模糊,青少年缺乏生命目標,易步入危機之途。
(二) 教師方面
1、缺乏社會技能:
A對學生語帶諷刺 B不能合理回答問題 C缺乏警覺性
D說話前後矛盾 E沒有禮貌不顧別人 F語氣態度輕蔑
G為人處事不公平 H在公開場合評論學生
I與少數學生過度親近
2、缺乏教學技能
A教學單調無聊 B聲音刺耳聒噪 C只注意班上某些學生
D指定作業模糊不清或難度太高
F不能掌握教室情境,如教室內外吵雜不堪仍繼續講課
G未能注意教室環境的狀況,如燈光太暗、空氣濁劣等
二、 教師需要有危機處理的知能
(一)處理學生問題時,態度應表裡如一
(二)不可只說美言,無須討好個案。
(三)公私分明,不可與個案有金錢利益之糾葛。
(四)個案的閱歷可能比你還豐富,不必偽裝懂得比個案多。
(五)認知事情非一個人所能解決,可向外尋求支援或幫助。
(六)培養對個案的同理心,避免主觀心態。
(七)瞭解並非每個個案都適合由你來處理
(八)可以拒絕個案的要求,無須因拒絕而感到不安。
(九)堅信人性本善的概念,接納個案的所作所為,以求解決之道。
(十)處理危機時,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繩之以法。
三、 教師需要有危機處理的歷練
(一)意外死亡方面
1、事發後立即送醫急救,或接獲通知後立即趕往探視處理。
2、立即通知家長或監護人。
3、詢問醫生死亡原因及急救經過,並請醫院或法醫在檢驗後開立死亡證明書。
4、瞭解學生家境,協助申請救助及辦理平安保險事宜。
5、安慰家屬並儘量協助喪葬有關事宜。
6、加強宣導安全及注意事項。
7、向學校報告處理情形。
(二)意外受傷方面
1、如在學校發生應先行急救止血後立即送醫處理。
2、前往醫院探視瞭解受傷情形並通知家長。
3、安排同學輪流至醫院照顧。
4、協同教官及家長與老闆(或相關人員)商談賠償事宜。
5、瞭解學生家境,協助申請救助及辦理平安保險事宜。
6、加強宣導安全注意事項。
7、向學校報告處理情形。
四、 學校、教師的法律責任
(一) 行政責任
1、教師兼行政工作,為公務員懲戒之對象,懲戒處分有撤職、休職、降級、記過、申誡。
A、對偶發事件處理失當招致損失者,記過處分。
B、對輔導管理工作未能盡職致發生事故情節輕者予以申誡。
2、上班時間有意外事件發生,教師應即時處理,若未經請假而不在學校,致未能及時處理意外事件,以曠職論。
3、教師在實施教育活動時負有防止學生發生事故與損害之責任。
(二) 民事責任
1、學校在指定所做之事項具有侵害他人權利之危險性而引起損害者,需負賠償責任。
2、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3、學校得依國賠法對有故意或重大過失之教師有求償權。
(三) 刑法
1、教師對學生採取暴行或違法懲戒,行為觸犯國賠法。
2、在教育活動中,教師對全體學生負安全保護責任,在應注意而未注意致發生事故時,應負過失致人於死之罪責。
3、學生上課時,教師因疏失造成學生受其他同學傷害時,應負過失責任。
4、製造販賣或意圖販賣而陳列有害衛生之飲食物品或其他物品者,觸犯食品衛生管理法,可處六個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罰金。
危機處理的媒體溝通與應對
一、 瞭解媒體心理及媒體報導之影響
(一)希望搶得「獨家報導」,唯恐「漏掉新聞」。
(二)為爭取具新聞性之素材,報導有時呈現負面取向,對學校及當事人造成二度傷害。
(三)記者常用批判的角度出發,在講求賣點的同時易忽略報導時應有的公平正義。
(四)為求快速取得新聞,無法作審慎取證,因此常使事情真相片段呈現,讓讀者難窺全貌。
(五)媒體為引起社會全面關心,並迎合通俗者口味,常會以聳動戲劇化的方式登載。
二、 校園有危機時對媒體的處理方法
(一)學校危機隨時存在
1、校方人員平時就應有危機意識。
2、成立危機小組,由學務主任擔任總幹事,教務主任擔任主席兼發言人,若處理不當還有最高層予以善後。
3、設立發言人,熟悉採訪學校路線之記者,請其中之一擔任家長會之榮譽顧問。
4、儘量請管區警員,醫院負責人等相關人員擔任危機小組成員,。
5、平時應蒐集案例並印成危機處理手冊,以他校所發生的事情為借鏡,推演本身面臨時的對策。
(二)危機發生時的處理
1、召開危機處理小組會議。
2、在最短時間內瞭解事實真相及媒體報導內容。
3、聯絡所有事件相關人員,經溝通後化解事件問題,避免媒體乘機誇大報導。
4、主動對主管機關報告。
5、建立工作人員回報系統,蒐集媒體記者的看法。
6、隨時記錄並做成書面資料,以研判如何減少媒體的負面報導。
7、擇機主動與媒體溝通,對與事情有出入之報導即時予以澄清。
(三)危機發生後的檢討
1、召開事故檢討會議,請相關人員共同探討事件始末以求改進。。
2、努力化解家長及社會大眾之疑慮,以彌補校譽可能受損之後遺症,加強對受害者的輔導、治療及復健。
3、檢討事發原因,將該事件列作全校師生的危機教材,杜絕類似事故再發生。
三、 與媒體溝通的藝術
(一)慎選溝通管道,擇適當時機進行溝通,認清雙方溝通之目的。
(二)統一對外發言窗口,持平常心處之泰然,以誠相待,切忌引起衝突,橫生枝節。
(三)妥善組合訊息及語言,確保雙方對溝通的信息認知無誤。
(四)召開記者會時,發言人應理由充足握有證據,不可空口說白話。
(五)若彼此對某個論點有爭執,切忌堅持己見企圖說服對方,應以傾聽方式瞭解對方觀點,以期彼此折衷達成共識。
(六)爭執項目若已達成協議或結論,要重複表明此協議或結論。
(七)如媒體報導與事實有出入,應召開記者會說明,對於負面報導,學校得具函請求媒體更正或公開澄清。
危機處理時教師如何與家長溝通 TOP
一、 建立教師與家長的良好關係
(一)家庭對於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有最直接和最大的影響,教師平時應與家長保持良好關係,掌握家長對學生的影響力,使其發揮正面的效用。
(二)教師平時可以書面說明方式向家長表達學校的各種政策,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指導原則,讓家長充分了解學校及教師的作法,避免形成不必要的誤會。
(三)在個別聯絡方面,可藉由電話、晤談、聯絡簿以及信件通訊方式與家長保持聯繫,建立互動關係,讓家長體會教師對其子女關懷之情。
(四)在團體聯絡方面可利用家長懇親會、教學參觀日、班級家長會及班級座談等機會提供學校行事曆、班級課表等相關資料,讓家長對子女的學習有參與感。
二、 加強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一)與家長溝通聯繫時,以解決學生學業或行為問題為核心,並能表現教師之專業能力,以獲得家長之信心與認同。
(二)溝通訊息要具說服力,瞭解家長的反映,並作必要的檢討改進
(三)與家長溝通時應常使用正面的語詞,例如
1、你的建議很有意思 2、我們正在積極考慮中
3、我們找個時間談談 4、您有什麼意見嗎?
(四)重視家長的意見,並設身處地為其立場著想,共同尋思解決問題的對策。
危機處理如何善用社會資源 TOP
一、 運用社會資源的意義
(一)社會資源乃是指社會中有助於學校推展校務的人力、自然、技術、組織、社會、財力等資源的總稱。
(二)社會日趨開放,價值益形多元,學校在面對各方壓力與衝突之餘,必須運用社會資源以強化經營績效。
(三)學校與社區具有相互依存的關係,學校有責任帶動社區發展,社區也有義務協助學校提升教育成效。
(四)結合社區資源,可使學校發揮更大的能量使教育功能加倍發揮。
二、社會資源的類別
(一)、人力資源:各教育訓練單位、義工、導護媽媽、文教團體
(二)、自然資源:特殊地理景觀及遊樂區,地區農漁山林單位。
(三)、技術資源:國民就業輔導中心,社區心理輔導中心
(四)、組織資源:政府單位、警政單位、政黨社團
(五)、社會資源:社會福利機構、媒體機構、宗教團體
(六)、財力資源:工商團體、家長會
三、學校與社區的關係
(一)社區是學校發展的助力,社區發展的目標有賴學校教育來完成,而學校教育亦賴社區的支持合作乃能進行。
(二)學校是社區整合的一部份,學校配合社區的目標,不僅反映社區的價值,也決定社區的前途。
(三)公立學校為全體社區民眾所共有,並以公共目的與利益為依歸,社區應提供學校人力與物質資源,以加強學校的教育效能。
(四)學校與社區應充分合作,合作內涵包括社區內各行業的專精人士參與學校的設計與規劃、學校與社區各機構的密切配合、學校師生參與社區生活,以及社區人民積極參與學校活動等。
四、建立學校與社區的情誼
(一)建立溝通管道:學校與社區有效的雙向溝通是建立彼此情誼的基本條件,藉此可讓社區人士瞭解學校,願意參與學校活動,學校也應參考社區人民的意見改進社區。
(二)慎用溝通方式:導師在處理學生事件中,難免遭受壓力團體之影響,有時只是小小的關說,卻嚴重影響學校的決策。對於應付壓力團體,通常有幾種方式:
1、屈服於外在壓力,消極接受其意見,改變既定決策,取悅壓力團體,避免產生正面衝突。
2、雙方目標不一致時,各退一步,相互妥協以達成溝通績效。
3、雙方缺乏共識,各守立場,堅持己見,互不相讓,此時學校內部需要思索對策,以因應壓力團體所帶來的衝擊。
(三)結合教師與社區
1、教師需要瞭解社區結構,才能對學生作有利的輔導,教師偶而列席村里民大會,代表學校重視社區活動,達成雙向溝通。
2、教師可在不影響正常教學情況下,領導學生義務服務社區,爭取社區對學校的認同。
3、教師若發現學生聚集不良場所,應主動與有關單位聯繫,配合社區清除行動,避免學生聚眾滋事。
五、運用社會資源的原則與作法
(一)學校運用社區資源的原則
1、適宜原則:各校社區特性不同,需切合不同的人、事、地、物,因應制宜。
2、主動原則:社區與學校建立良好關係,產生認同與隸屬感,瞭解彼此的需求,相互解決困難。
3、激勵原則:給提供資源的單位或個人適度表揚,建立事蹟資料,作為學生感恩教育之素材。
4、交流原則:社區提供學校財力、人力,學校提供社區場所及設備,雙向交流,彼此互惠。
(二)學校運用社會資源的作法
1、激勵校內師生,提出獲得社區認同的辦學成績,以為運用社區資源之後盾。
2、使全體教職員工瞭解社區資源可協助教師達成教學目標,體認爭取社區資源是學校全體人員之責。
3、使社區瞭解學校教育直接影響社區發展,學校要能蓬勃成長,除政府、校長、老師的努力之外,尚需社區的全力配合。
4、妥善調查規劃社區可運用的各項資源,並建立完整檔案,期能有效掌握,充分運用。
5、以校長為召集人成立」「社區資源運用」組織,成員包括校內外有關人士,分配職責,人人參與。
6、利用改過消過辦法消弭外界關說的壓力,進而促使社區的壓力團體成為問題學生的校外輔導者,化阻力為助力。
7、將社會人士對學校設備老舊的意見,透過社區里民大會向上級反映爭取改善經費。
8、利用地方警力及社區民眾協助,協助校方勸導取締校外違規學生,形成地方上與學校同陣線的訓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