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01 10:19:44劉靜

青島]每坪60萬 湧置產潮

 為避免房市泡沫吹破,兩岸政府都積極打房,大陸出手尤重,但迄至目前似乎都只能讓交易量下滑,價格仍跌不下來。上海、北京是如此,青島、成都等大陸新崛起的二線經濟城市,房價更多呈現逆勢上揚。
  以青島來說,當地位於市南區指標超高層推案「萬麗海景」,去年開盤時售價每平米約3、4萬人民幣,但目前銷售均價已達6萬元,頂樓面海最貴的一戶更達9.3萬 (臺幣每坪約138萬元)。青島也打房,但高端住宅房價漲勢依舊凌厲。
  青島城建信義房屋總經理郭方偉表示,青島本身悠閒宜居的生活環境是支撐房價一大因素,大型建設多,也讓房市前景高度看好。也因此雖有打房,但置產潮仍是一波波,而且不只在地人買,外地人也來買,境外人士包括臺灣客也不少。
  像是「萬麗海景」,個案客戶經理毛倩表示,個案總戶數465戶,已賣出7成,其中就有將近一成是由臺灣人所購買,有些是臺商,也有一些是單純到青島來置產投資。
  青島這幾年大型建設相當多,全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膠州灣大橋」,就在上個月正式通車,既拉高青島知名度,也將青島和對岸的黃島串聯,有了更大的發展腹地;另外青島刻正大規模建設地鐵建設,對房市發展也有相當助益。
  當地民眾的強勁購屋意願也是政策打房出手重,但房價跌不下來的主因。青島市的年輕人結婚前大多要先有一間房子,青島現有860萬人,但住宅供給已不夠,而當地未來幾年更預計要擴大到1200萬的人口規模。限購令雖讓投資需求降溫,但龐大的剛性需求,讓房價怎麼也跌不下來。
  郭方偉表示,目前在青島的高端產品,換算臺幣每坪約60萬元,中端產品每坪大概在30萬元左右,最熱門的產品則為兩到三房、30坪左右的物件;至於一般沿海景觀別墅,總價大約在臺幣1800萬元上下。
  青島房市最熱門的區域要屬市南區,當地商圈發展類似臺北市忠孝東路四段,屬於住商混合型的商圈;若以行政區的概念做比較,較像臺北市大安區,由於地段條件優渥,區內的老房子也很值錢,每坪單價約新臺幣50萬元。
  政府去年首度推行的各項平抑房價「打房」政策,及決定開徵奢侈稅,就被審計部「打槍」。審計部認為,行政體系各項平抑房價措施溝通協調不足,各種住宅名稱不一,民眾分辨不清;廢徵空地稅,中央也與地方不同調。
  工程會主委李鴻源表示,溝通協調是一種文化,卻不是臺灣的文化;審計部報告點出了重點,他完全同意,也會繼續努力,並期待不只是部會間的溝通、藍綠也要溝通、中央與地方也要溝通。內政部回應指出,行政院已注意到打房政策協調不足的問題,並已展開跨部會整合。
  審計部昨天公布九十九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指出,為增加房屋供給,內政部提社會住宅、合宜住宅,同一時間,經建會倡導現代住宅、工程會則規劃蚊子館改建為青年住宅,讓民眾分辨不清。
  課徵奢侈稅,財經部門也沒有與內政部確立相關配套措施,例如實際交易價格登錄及稅款繳納,都未與財產登記結合。
  審計部指出,近年來都會區房價飆漲,成為民怨之首,政府雖積極推動平抑房價政策、開徵奢侈稅等, 廢五金回收但房價上漲情形,無法有效抑制,引發民眾負面觀感。
  審計部也提及都市更新政策,「造成部分地區房價非理性上漲」,及鉅額利益衍生的紛爭,刑事事件頻頻,應研謀改進。都更涉及很多專業法令,長期存在權利義務關係、市場資訊不透明等,相關資訊成為業者的私有財,形成「價格盲點」,給予房價炒作空間。
  審計部表示,政府應積極檢討容積獎勵制度運用時機,落實都市計畫容積總量管控機制;各項容積獎勵措施沒有統合考慮都市環境容受力,犧牲居住品質,也導致住戶與建商的爭議。
  審計部舉林口A7合宜住宅為例,得標建商以申請增設開放空間、公用停車空間等獎勵容積規定,將原規劃兩千多戶房屋,擴增到近四千戶,就是將具公共財特性的建築容積率作為推動政策手段,而各項容積獎勵措施競合,都沒有總量上限的規定,嚴重影響都市環境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