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2-22 15:04:43海芋

[閒聊]摩洛哥餐廳食記

上個星期天晚上吃了一頓摩洛哥晚餐,算是提前慶祝情人節和結婚紀念日。

許多朋友大概都不知道,我們在回台灣宴客以前就在美國先公證結婚了。原因是源於一年前就開始登記排隊的學校家庭宿舍快排到了,但是距離回台灣結婚的日子還有幾個月。所以跟家裡簡單的報備一下,就趁著情人節去公證了。連個戒指都沒有,也沒幾個朋友知道。挺好玩的倒是,法官公證完就有兩個不認識的人衝上來送我們一束花和一瓶香檳,本來我還想說,這個法庭服務也太好了吧,公證法官不但不收手續費,還附贈鮮花美酒。正如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的時候,那一對男女才告訴我們,他們是七年前情人節在同個時間同個地點結婚的。每一年他們都回到這個法庭,給當時正在舉行婚禮的新人獻上賀禮和祝福。看著他們笑瞇瞇的模樣,我覺得他們一定是對很幸福,很懂得營造生活情趣的夫妻。

不過這一點都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重點是摩洛哥餐廳生存教戰手冊。到摩洛哥餐廳,沒有兩把刷子是吃不飽的。請各位看官聽我慢慢道來。

首先,之所以選擇摩洛哥餐廳,是想嘗試比較新奇的菜色。想到情人節的浪漫燭光晚餐,法國菜似乎是不做第二想的首選,不過這樣中規中矩的浪漫,總覺得少了點新鮮的創意。當然情人節就要上館子這件事本身就沒什麼創意,不過可以放自己一個遠離廚房的假,體驗一下北非風情,還是很令人期待的。

在網路上的餐廳評鑑裡看到了這一家位於市中心區的摩洛哥餐廳。評價看起來相當不錯,也是主編推薦適合約會的餐廳,價格也合理,於是就懷著興奮的心情出發了。按著地址找啊找,在市中心某個交叉路口邊看到了招牌。咦,這個餐廳看起來還真怪,怎麼連個窗戶都沒有啊?只有小小一扇玻璃門,門後還用布幔遮著,完全看不清餐廳裡的情況。交叉路口邊,一般說來是極好的地點。大部分的餐廳一定是用大片玻璃窗裝飾,讓顧客能夠一邊品嚐美食一邊眺望窗外。這家餐廳徒有個好地點,灰樸樸的外觀賣相卻是實在不怎麼樣。說實話,若非網路上有推薦,我可能會認為這是個掛羊頭賣狗肉,不曉得在幹什麼秘密勾當的舖子。

不過既然來了,還是進去吧。打開了門,進了小小的玄關,終於瞭解為什麼這間餐廳連一扇窗戶都沒有。映入眼簾的是充滿異國情調的裝飾,長長的布幔從天花板上垂掛下來,牆邊間隔著掛著一張張藍金與紅金交錯的織毯。矮矮的刻紋木質圓桌,地毯上小小的圓墊便是座椅。屋樑上懸著綠色及紅色玻璃的油燈。整個餐廳就像是個金碧輝煌的,嗯,蒙古包。(沒錯,蒙古包也是可以富麗堂皇的。)既是如此,蒙古包沒有落地玻璃窗應該也是蠻合理的。

服務生很快的拿著菜單過來,原來這裡的點菜是套餐模式,湯,沙拉,前菜,和飯後甜點及茶飲都是固定的菜色,主餐有十種左右可以選擇。當我正在努力的試圖看懂主餐菜色的時候,老公突然問我:「你知道摩洛哥人吃飯只用手嗎?」

這個我倒是沒想到。不過他講了之後也不覺得奇怪就是了。上一回在DC吃了一頓依索比亞菜就是用手直接抓食,老公這樣一說,倒想起了這件事。雖然依索比亞跟摩洛哥地理位置上還是有一段差距,不過同在非洲,餐桌禮儀習慣類似,好像還可以理解。

反正既來之則安之。早在六七歲的時候,爸媽就為我留下了一張滿手滿臉油膩抓著炸雞腿努力嚼的照片,雖然教育成功,長大了以後成了個氣質美女,不過顯然小時候是深諳此道的。正在想著要不要去洗手間洗洗手時,服務小姐就抓著兩條大毛巾,提著一盞阿拉丁神燈來了。這大毛巾還真像洗澡用的毛巾,不過小姐說這是餐巾。阿拉丁神燈裡裝的是水,給顧客洗手用的。

清洗完畢,把大毛巾鋪在腿上,就等著上菜了。第一道菜是傳統的 lentil soup,盛在碗裡拿起來就著口喝,跟我們習慣的中國式喝湯法相當接近,因此沒有什麼困難。第二道摩洛哥式生菜就比較麻煩一點了。這道菜的排盤還頗為細緻,外圍細細的一圈是切的碎碎的生菜蕃茄沙拉,中間是幾種蔬菜打在一起的菜泥。蔬菜泥和細細的生菜要怎麼用手吃,是進入餐廳以後的第一個挑戰。還好服務小姐很快的拿了一個竹籃過來,裡面堆著小山一樣的小圓麵包。小姐告訴我們,可以把麵包撕成小塊,然後就可以像湯匙一樣把蔬菜泥舀起來。

聽起來很有道理吧,不過做起來並不是那麼回事。用麵包把菜舀起來實在太困難了,我充其量可以做到的是用麵包把菜從盤子的一角推到另一角去,最後食物還是沒辦法到我的嘴裡。不過生性聰明的我後來想到用兩小塊麵包把蔬菜泥夾起來,結果就是菜沒吃到多少,反而吃了一堆麵包。

完成了沙拉,前菜很快的送來了。這個前菜長得跟甜點還真像,一看就知道是烤箱烘焙出來的,像派一樣,表面的酥皮上還灑著細細的糖粉。用手指一戳,烤得酥酥脆脆的皮馬上應聲而裂,抓起一小塊內餡嚐一嚐,是洋蔥珈哩雞的口味。說真的,還烤得真好吃,香酥的外皮,剁得細細的內餡,鹹淡適中,不膩不澀,恰如其份,就是外頭糖粉的甜味令人不習慣了一點。不過還是被我們迅速的吃完了。

接下來是主菜了。我們在服務小姐的建議下,點了一道牛肉燒烤和一道從菜單上看起來是類似羊肉炒飯的招牌菜。這家餐廳上菜頗為迅速,很快的小姐就端著兩個盤子過來了。

牛肉燒烤原來是類似串燒的作法。在視覺效果上也頗為有趣,西洋茄子(跟台灣茄子不一樣,形狀比較肥大,像比較短的瓠瓜)對半切開,圓圓胖胖的下半部立在盤底充當座基,兩根串燒一左一右插在茄子上,看起來像是北海小英雄裡維京人的海盜帽,帽子的角上還掛了幾塊烤牛肉。真是比海盜還要像海盜。

串燒吃法不是問題,只要用手抓住一端,豪爽的用牙齒把烤牛肉拉出來就可以了。不過另一道菜難度就比較高了。這道菜的組成有三大要素,燉得爛熟,入口即化,令人滿齒留香卻不帶一點腥味的羊肉置於盤中央,一種類似米飯,但是單位體積遠小於我們常吃的蓬萊米的小米炒飯膨鬆的覆蓋在羊肉上,炒飯上再灑上各式核果及葡萄乾。遠遠看起來還頗像在台灣夏天最喜歡吃的剉冰,潔白綿細的雪花上淋上花豆綠豆八寶紅豆。不過溫度和滋味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就是了。

這道菜最大的挑戰,在於怎麼把小米飯送進嘴裡。羊肉不是問題,雖是燉的爛熟,但是至少還是塊狀的。小米飯細小膨鬆,又不似米飯有黏性,沒辦法捏成一球球的飯糰送進嘴裡。我只得用指間抓起一些小米,然後把頭往後仰,再把手指鬆開讓米飯掉落的嘴裡去。不過一次能以指尖抓起的小米數量頗為稀少,放開的時候又不見得全數乖乖聽話的掉到嘴裡去,吃了半天手臂和不停後仰的脖子都累得不得了,卻有一半的米飯不是黏在鼻子臉頰上就是掉到腿上的大毛巾裡。這下子終於瞭解為什麼需要這麼大的毛巾當餐巾了。毛巾鋪在腿上,在兩腿間形成了一股凹陷,就像是個接收沒掉進嘴裡的食物的水桶。

老公比我有效率一點,他把手指併攏手掌微彎,做成杓子狀,舀起食物直接塞進嘴裡。我猜想他的作法應該比較近似於摩洛哥人的吃法,不過一樣也是吃得滿臉皆是。用手吃飯還真是一大學問,平常還是得多加練習才有辦法吃得乾乾淨淨的。

這家餐廳還是網路上推薦適合約會氣氛浪漫的餐廳呢。是沒錯啦,我們這餐飯吃得相當開心,因為不停得看到對方吃得滿頭滿臉的樣子就忍不住笑出來,從頭到尾笑聲不斷。不過我實在蠻難想像,如果是想給對方留下優雅印象的第一次約會,還是不要選這家餐廳吧,不然就是得在家先練習一下。

好不容易吃完主餐。食物其實相當美味,只是手頭嘴的協調真是太累人了一點。主餐之後是甜點,摩洛哥式的布丁。還好這次附了湯匙,如果連布丁都能用手吃,那大概沒有什麼事是手不能做的了。

這就是我們的情人節摩洛哥餐廳食記了。嗯,我覺得這個選擇真的相當不錯,比吃中規中矩的歐洲菜多了許多的娛樂效果。在網路上還看到了一家塞內加爾菜,哪時候一定要去試試。




註:很可惜當天沒有照相,把餐廳網站上的圖片借來給大家看一下。
http://seattle.citysearch.com/customer_website/38729145



~Feb 2005 Seat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