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9-29 17:26:23total

節慶的儀式與功能

第三週 節慶的儀式與功能

※節慶的儀式
結構分析、詮釋學分析、心理分析、插曲分析

※節慶的功能
功能性定義:生存、適應(心靈藉慰)、整合(認同)、觀光。

※以燒王船為例
台灣與大陸具有地緣與血緣的關係,文化一脈相承,民間信仰大多承襲原鄉。
與台灣開發的歷史脈絡相關:渡海、登陸、拓墾、定居、農耕、發展。

※功能
就觀光與休閒遊憩的功能而言,許多政府紛紛以活潑生動的節慶活動來達到政府觀光稅收,以及提供其本國人民休閒遊憩的機會。而較小型的社區節慶近年在歐美各國也格外受到重視,其表現主題也多與地方特色有關,主要的舉辦目的多為地方開發、提升當地知名度、保持地方傳統、產品促銷、社區更新等,其活動主題包羅萬象且充滿創意,舉凡與運動、藝術、民俗、地方產品、動植物及環境保護、社交聯誼、教育、各種休閒嗜好等皆曾被採用。

由於自然資源的有限性無形中限制了觀光遊憩的開發,為了開闢更多的休閒遊憩機會,以及提供更多樣化的休閒遊憩型態,但又能顧及永續的發展,則為有利用人為的創意,方可產生源源不絕的遊憩機會以彌補自然觀光資源的不足,台灣的自然觀光資源有限,國家公園不適合高度的開發與密集的使用,現有遊樂區的開發又缺乏變化,反觀我國雄厚的文化資產尚未被有效的利用為觀光資源,而發展節慶觀光提供了另一條出路。

節慶活動更提供了觀光之永續發展的新契機,節慶提供的吸引力是一種不需仰賴自然資源與土地的開發之觀光,它同時可疏散遊客避免其集中於某觀光遊憩地區,並可減少遊客對高度敏感的自然或文化資源的破壞。

尤其是地方性及社區型的節慶就近提供社區民眾更方便的休閒去處。

社區總體營造議題而言,節慶活動也兼具了推動社區開發與再造之功能。發展社區型節慶具有加強社區意識、凝聚地方共識等功能,在整個節慶的企劃到舉行的過程中提供給社區民眾重新認識人與人的關係以及人與社區環境及文化之關係的機會,節慶活動同時可作為間接達成其他各項社區總體營造的內容之策略,例如協助地方特有產業開發與推廣、地方文化重新包裝、古蹟建築及聚落空間之保存、展現民俗廟會祭典活動與生活文化、追溯文史、人物傳說及典故、提供現代藝文學習的機會、推廣地區與國際交流活動、提供社區民眾休閒遊憩之機會以及社區形象之營造。

無論是民俗或現代文化、歷史、宗教、音樂、甚至是純粹育樂為主的任何一種節慶活動,往往皆具備了知識的傳授以及教育的功能。

功能 說明
地方經濟開發 1. 各種地方特產或農產品促銷。2. 開發地方產業,為地方帶來經濟上的收益。
觀光開發及增加觀光收益 1. 於觀光旅遊淡季時提供特殊節慶吸引遊客,以延伸觀光遊憩季節。2. 增加人為的觀光吸引力。3. 使較單調或靜態的觀光地點、度假區或遊樂區更活潑化。4. 配合永續觀光,以提供創意的活動來減輕觀光對資源的過度破壞,同時保護既有的文化資產等。
提供民眾休閒遊憩機會 節慶的歡樂氣氛提供民眾另一種型態的休閒活動。
保存文化傳統及藝術 利用節慶活動將各式民俗及傳統文化藝術展現出來。
形象塑造(包括政府、私人公司與社區之形象塑造) 例如菸酒公司以舉辦節慶活動,提供員工及社會大眾同樂的機會,以此作為回饋社會的行動。
社區營造與凝聚力 利用民眾參與節慶活動的整體過程,以凝聚社區意識,同時利用宣導的方式加強社區團結,達成社區整體營造之目的。
信仰及心靈寄託 最古老的節慶活動往往是與祭祀、敬神相關的。
各種商品促銷 凝聚人潮以達成商品銷售之目的。
教育及意識宣導 政府或社會團體透過節慶活動將其理念或意識宣導出來。

※節慶活動的觀光功能
發展觀光是一個長期的努力過程。不過,我們也想知道,在台灣,若我們想短期內大幅度的提高觀光活動的參與人數,必須把力量放在什麼樣的努力上呢?經發會有人提議說「加強觀光景點的基礎設施」。不過,筆者的起始點則是認為「文化節慶」和「觀光節慶」才是重點。

在北美地區,文化觀光業已經迅速的成為熱門的行業。像2000年美國就有46%的成年遊客,約200萬人參加這些具文化性、藝術性、及歷史性的觀光活動。這些遊客中有29%也因這些文藝活動而延長他們所停留的時間。這些觀光客大部分都是已婚、擁有高收入、高階級且是經理級或是專業的人士。

從概念上來探討,景點的基礎設施重要性無庸置疑,但似乎也非全能,若一個景點尚未被「發現」,透過景點開發,基礎設施的建立,必然可以帶來新的人潮,對於觀光事業確實有很大的幫助。不過,若是原已運作的遊樂景點,則基礎設施的改善會增加遊客數目,但不一定能大量提升。原因是因為自然景觀才是被觀賞的主角,但景觀具有不可改變性。不因基礎設施的建立或完善化而改變。不過,這裡所謂的基礎設施指的應該是公部門管理風景區的相關服務基礎設施,如公共廁所、交通、醫療設備和飲用水、食物供應等,而非私人經營的遊樂園區,因為後者常是利用遊樂設施的增加來吸引觀光客。而其也確實是達到目的。只要觀察六福村、九族文化村等場所之經營即可得知。

可以在短期內大量提升遊客的是一個好的節慶活動。因為節慶活動本身所帶來的吸引力不只是自然景觀,包含許多人文的活動所要傳達的意義。而其感性消費也必然是較為豐富的。最明顯的觀察指標是宜蘭冬山河的親水公園所舉辦的「國際童玩節」。節慶在自然景觀上添加了許多不同的風貌。若我們以「觀光吸引力指標」來觀察各種景點,則節慶在觀光吸引力指標上必然具有多元的面向,而且可以透過人為的努力不斷的附加。而且節慶也可以使觀光客在當地停留的時間加常,增加當地居民的收入。

認為文化是觀光的最重要基礎。因為觀光節慶的內涵常離不開文化活動。甚至可以說,當代文化節慶的吸引力常自創一格的超越了傳統的「景觀吸引力」。豐厚的文化力才是觀光源源不斷、日新又新的吸引動力,也是在自然景觀之外,觀光吸引力最重要的基礎。此外,文化活動內涵的充實常具有其他無法市場化的社會福祉。比如說人民對鄉土文化的瞭解,人民對文化創造的參與,並進而提升文化意識,使得當地的文藝復興。因此,文化節慶及其相關的文化產業應該是當代台灣社會所弩力的方向。

不過,這項課題卻非輕易可以達成。原因是台灣的文化產業仍然尚未充分的發展。而這牽涉到許多環境問題。節慶的規劃必須是跨學科訓練的團隊合作,而經營、財務、行銷、組織等領域也都必須有一定的專業能力。台灣當前的許多節慶也有因為為了討好某些群體的遊客而增添一些缺乏文化內涵的表演活動,但終因喪失特色而沒落。所以,如何設計出雅俗共賞的節慶活動?如何創造出長遠的模式?如何結合當地文化與新的藝術發展?如何年年在過去的基礎上前進但又不失創新的元素加進來?這些都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