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端午節 6.18 介紹
介紹
在春秋時代,有一個愛國詩人屈原,他是楚國人,有一次秦國的國君想要以通婚為名義來陷害
楚國的大王,當時屈原極力的反對,但是楚王並沒有聽信屈原的諫言,反而造成一些大臣對
楚王的進言,於是楚王便將屈原流放到邊境,後來楚王果真被秦王在秦國殺掉了,屈原一聽到
了這個消息十分難過,便抱著石頭跳入汨羅江自殺了,當地的百姓被屈原的愛國情操所感動,
於是就用竹葉包著糯米的飯糰投進江中給魚吃,希望魚不要吃屈原的屍體,後來世人便在每年的
五月五日,也就是屈原自殺的這一天,有了包粽子的習俗,也將這天稱為端午節,因為屈原
是一個愛國詩人,所以這一天也叫做詩人節,相傳當時有人想要找尋屈原的屍體,所以就划著船
在汨羅江上找,就演變成划龍船的習俗了。
另外一種說法則是認為端午節起源於惡日,這是源於北方中原地區把五月五日稱為惡月、惡日
,所以會在這天進行驅邪避惡,才會有掛昌蒲、艾草、灑雄黃酒的習俗。因為此時正當炎炎
夏日,各種疾病極易流行,所以會形成此種習俗也是有道理的。
端午節著名傳說
(一) 屈原投江
傳說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居民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所
以在江裡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粽子),並且競相划船(賽龍船)希望找到
屈原的屍體。
( 二 ) 白蛇傳
傳說白蛇白素貞,為了報答許仙的恩惠,與許仙結為夫妻的淒美的愛情故事,傳說
端午節當天白蛇喝了雄黃酒,差點現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節,
都是膾炙人口的民間戲曲的曲目。
端午節習俗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一。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
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迹。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來紀念屈原。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
吃掉屈原的身體。賽龍舟前,要請龍、祭神,劃龍船時,還要唱歌助興。
掛艾草與菖蒲
艾草代表招百福,插在門口可使主人身體健康。
艾草也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爲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
菖蒲是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
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與菖蒲,來驅病、防蚊、辟邪。
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又是端午節的一個傳統習俗,每年五月初,家家戶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花色品種也很多。
從餡料看,有棗、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在中國、朝鮮、日本以及東南亞的一些國家都非常流行。
繫五色絲線
五色絲線為青、紅、白、黑、黃五種顏色,被視爲吉祥色。
在端午這一天,孩子們要在手腕腳腕上繫上五色絲線,以保安康。
因此,端午節清晨,大人們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
繫線時,孩子們不能開口說話。五色線不能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次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抛到河裡。
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從此可以保安康。
戴香包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戴香包很有講究。老年人爲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
象徵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子們喜歡飛禽走獸類,如老虎、豹子、猴子、鬥雞趕兔等。
青年人戴香也很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姑娘早早的就要精心制作一個別致的香包,趕在端午節送給自己的情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