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匯技巧初探(八十四)
外汇技术面之:解析乖离率的运用法则
乖离率(BIAS)——简称Y值,是移动平均原理派生的一项技术指标。它的功能是通过测算外汇在波动过程中与移动平均线的偏离程度,从而得出外汇在剧烈波动时因偏离移动平均趋势所造成可能的反弹。其主要原理是:如果汇率远离移动平均线,不管汇率在移动平均线之上还是之下,都有可能趋向平均线。
乖离率是表现当天汇率与移动平均线之间的差距。
(1)计算的方法:
Y = (当天收盘价—N天内移动平均收盘价/ N天内移动平均收盘价)X 100。
设立N天参数可由自己选用移动平均值,一般选用6、12、24天,也有选用10、30、75天的。在实际的选用中,一般短期使用6天比较有效,中期则选用12天。
乖离率分为正值和负值两种:当汇率在移动平均线之上时,其乖离率为正值;当汇率在移动平均线之下时,其乖离率为负值;当与移动平均线一致时乖离率为零。随着汇率的强弱和升跌,乖离率有高与低之分并有一定的测市功能。一般地说,当正乖离率涨到某一个百分比的时候,表示短期内多投的可获丰厚之利,并且回吐的可能性变大,出现的则是卖出信号;当出现负乖离率降到某一个百分比的时候,表示短期内空投回弹的可能性将加大,是呈现买进的信号。
(2)运用法则:
(a)在弱势市场上,指数与6日平均线乖离率达+6%以上时为超买现象,是卖出的时机;指数与6日平均线乖离率达-6%以下时为超卖现象,是买进的时机。
(b)在强势市场上,指数与6日平均线乖离率达+8%以上时为超买现象,是卖出的时机;指数与6日平均线乖离率达-3%以下时为超卖现象,是买进的时机。
©在弱势市场上,指数与12日平均线乖离率达+5%以上时为超买现象,是卖出的时机;指数与12日平均线乖离率达-5%以下时为超卖现象,是买进的时机。
(d)在强势市场上,指数与12日平均线乖离率达+6%以上时为超买现象,是卖出的时机;指数与12日平均线乖离率达-4%以下时为超卖现象,是买进的时机。
(e)大势上升时,会出现多次高价,可在更前的高价的正乖离点卖出;大势下跌时,会出现多次低价,可在更前的低价的负乖离点买进。
(f)上升大势时遇负乖离率,可趁跌势买进,此时出场比较安全;上升大势时遇正乖离率,可趁跌势卖出,此时进场比较安全。
(g)外汇市场当汇率与移动平均线之间的乖离率达最大百分比时,就会向零点靠近,是属正常。
(h)当汇率狂跌,使负乖离率增大,达到先前的低点,空投可以获利平仓;如遇趋近于零的负乖离率后突然反弹,可以做空投。
你该怎样确定自己的交易策略有没有用?
我们常常听到这个问题:“我怎么知道自己的交易策略有用?”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前提是你能够知道另一个问题的答案,即,需要参照多少次交易样本,以对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对于外汇交易来说,我们只拥有可能性。这是一个没有确切答案的行业,因此多少交易样本都显得不够。无论交易多少次,你评估出来的可能性只是趋近“真实价值”罢了,它不可能等于“真实价值”。
况且,数字计算上的正确也并不总是和实际情况完全一样。无论是交易,还是评估我们在市场上的交易表现,这些都只是对市场可能性的预期。
我们的耐心都是有限的,不可能随意选择一种交易策略,然后用它交易1000次,最终得出’“这个策略没有用”的结论。所以这种评估方法并不实用。对于不太活跃的日内交易者来说,用一种交易策略交易100次都可能不太现实。
不过,你的盈利率越高,那么交易结果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就会越低。这样,你需要参照的交易样本也会更少一些。那么,你怎样了解自己的盈利率呢?这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这个我们先不谈。
所以说,我们都需要一个更实际的方法来评估策略的有效性。我们都希望能从最少的交易样本中获得最大的信息。
回溯测试
回溯测试可以很快得到一个评估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非常仔细,因为回溯测试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轻松,它和前向测试的心理因素完全不一样。
通常我个人的做法是,选择50次交易样本。假设我使用的是一个新的交易策略。首先,这50场交易需要遵守同样的交易规则。其次,我需要认真交易,再记录下所有的交易情况。
在50场交易后,我过滤掉那些可能没有完全遵守规则的交易,可能剩下了40到45次交易用作实际、且客观的评估。
在评估交易策略的过程中,你还需要检查两个方面:
1.这个交易策略策略怎样运用到市场?它在市场行情中的表现如何?
2.我是否能较好的把握和运用这个策略?
只有考虑到上面的情况时,你才能得到更客观的结论。
通过对比获得结论
假设说,这些交易总体上是盈利的,那么你就可以开始检查关键指标,比如风险回报比例、盈利率、每笔交易平均收益,然后用这些指标和历史数据进行对比。
怎么比较呢?你需要检查是否两者出现了重大的差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原因可能有很多种,比如交易流程不同、或者是你忽略了一些小细节,包括点差、佣金费、交易时间等等。再小的因素都可能导致交易结果出现差异。
如果得出了结论,那么接下来再继续交易50次,交易的前提和规则保持不变。然后比较第2次的交易结果和第1次是否又出现了差异。
重复多次上面的这个过程。采用300次交易作为整体数据。最后,进行最后一个50次交易,最后的50次交易只用作对比,而不被纳入整体评估结果中。
用最后的50次交易分别和之前的50次、以及所有的300次交易进行对比。这个过程很重要。市场总是在不断变化中,我们的表现也会不同。因此,了解最新的交易情况,能看出整个测试阶段的结果是否都能保持一致。
总结一下,我们的流程是这样的:
在实时的市场行情中,我们进行300次交易,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回溯测试,以50次交易为一个阶段进行前后对比。在所有交易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确保执行的是一致的交易规则。
停止交易的前提
在交易过程中如果出现下面2种情况,我会中断交易:
1.以上一次的最高盈利作对比,一旦亏损超过20%,那么我就停止交易,不管这时候的交易正处于哪一个阶段。我需要先了解问题所在。
2.如果对一个阶段50次交易的分析结果已经脱离了正常的差异范围,无论这个结果是积极还是消极,我都会先停止交易,然后找到问题。
作为交易者,我们每天都在面对很多的不确定性。如果能找到一些数据或统计作为支撑,这无疑会增加我们的信心。
结语
交易样本并不需要很多,只需要它们能够传递出有效结果就可以。有些交易者甚至只需要30次交易就足以得出评估结果。当然,用作对比的数据量越多,你的结果也越可靠。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将最近的交易排除在交易结果之外。
如果最近的交易总体是亏损的,也不要慌张,因为正常的差异范围是允许存在的。
总结一下,评估自己的交易策略是否盈利,可以按照下面4步走:
1.评估交易策略与市场行情的适应度;
2.评估你对交易策略和规则的掌握和使用情况;
3.评估最近的30到50次交易情况,然后对比前一阶段的30到50次交易;
4.是否有超过正常差异范围的交易,如果有,那么停止交易,找到原因。
强势闯入外汇行业的高频交易,正在默默改变着行业结构
在股票市场,高频交易已经运用得非常普遍了。但是在外汇市场,这种交易模式似乎并不受到欢迎,至今仍存在争议。但是行业不断的演变,依然给高频交易的出现和普及提供了机会。应该说,这已经不再是一道单纯的选择题。
根据美国咨询公司Aite Group的数据,算法交易者的外汇交易量在过去的3年里已经翻了几倍,日均交易量接近2000亿美元。相比之下,所有美国交易所加起来的日均股票交易也不过2700亿美元。
对冲基金Citadel Securities LLC在上半年的外汇交易量增长了83%,Global Trading Systems LLC在英国脱欧公投后的交易量暴涨3倍……非银行金融机构正在为外汇市场贡献更多流动性。
批评者认为,高频交易公司在非凡时期并不值得信赖。他们引用美国金融作家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对高频交易者的抨击,认为他们只是用优先的网络条件来为自己创造盈利。
而高频交易公司则迅速反驳这种指控。他们辩称是银行的价格操控丑闻的受害者。
他们认为,自动交易增加了市场所需的流动性,这类交易并不会影响市场价格。高频交易公司运用成熟的技术,即使在非常不稳定的市场行情中依然有能力提供合理的价格,因此完全可以被看做可信赖的对手方。此外,他们表示其运营非常透明。
更少的选择
客户的选择也确实不多了。由于更加严格的监管、以及对风险偏好越来越低,国际银行正不断退出这个日均交易量达5.1万亿的外汇市场,或者提高门槛、将重心集中在高保证金的客户身上。
12家大型国际银行的外汇交易量在2010年到2015年间已经缩水了28%。美国出台的《沃尔克法则》限制银行利用自身资本在市场交易盈利。《巴塞尔协议III》则提高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以促进金融稳定。此外,近几年英美监管机构对银行外汇操纵行为罚款高达60多亿。这些都让市场产生了忌惮情绪。
市场出现缺口
这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更多对冲基金公司涌入外汇行业,非银行金融机构成为主流玩家:
外汇经纪商福汇(FXCM)的机构平台FastMatch的日均交易量达120亿美元,其中75%的流动性来自非银行做市商,银行只贡献了25%的流动性。
对于日均交易量100亿美元的伦敦多资产交易所(LMAX)来说,非银行做市商的流动性占据60%,而银行仅占40%,这跟3年前刚好相反。在市场波动剧烈的时期,非银行做市商提供的流动性甚至能达到70%。
今年6月的英国脱欧选举时期,自动交易者相当活跃,可以看到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巴兹全球市场(Bats Global Markets)和FastMatch平台上的交易量都出现暴涨。自动交易公司GTS首席执行官Ari Rubenstein表示:“这无疑是非常关键的时候,而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这样的时候从未停止提供流动性。”
正在成型的趋势
自动交易公司还出现了一个新趋势,它们招揽了越来越多有银行背景的资深高管加入。比如GTS如今的全球外汇交易主管,就曾在3家国家大型银行任职。
非银行金融机构通常在股市更加有名,它们在外汇市场却相当低调。行业的变革还在继续,高频交易公司正在不断扩大外汇交易业务,由此也开始引起监管机构的留意。高频交易者人群则越来越多,这种交易类型变得更为人所知。
正如一家共同基金公司Eaton Vance的全球交易主管Michael O’Brien所言:“他们无处不在,你无法捕捉他们。那么,为什么不干脆接受新的市场结构,并利用这种流动性呢?我要做的,就是时刻为不同的市场行情做好准备,如果一种流动性来源消失,那我就去找另一种。”
上一篇:炒匯技巧初探(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