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的預測-巴菲特筆記
市場的預測-巴菲特筆記
我們不會企圖去預測證券市場會怎麼表現;我們認為既不是我們也不是任何人能做到的事,就是成功地預測短期股價變動。然而就長期而言,我們相信大多數我們主要的股權持股會值非常多的錢,遠超過我們所付出的…
筆記:
「看漲」、「看跌」、「短期多頭」、「短期空頭」,證券市場上每天都有無數的行情預測,不同的證券經紀商或投資機構甚至會發出不同的預測,投資大眾通常不會認真地對待它們,不過,在某些情況下,大家為了做出一些「選擇」,反而會基於這些訊息進行操作。為什麼會這樣?其主要原因就是大家都想要從股價的波動中獲利,而且是迅速獲利,買進股票並持有一年以上,對這些人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葛拉漢認為,投資者想從股價的波動中獲利主要有兩種方法:「時間法」與「價格法」。「時間法」就是藉由預測股市行情來決定賣賣時機;「價格法」則是藉由判斷公平價格來決定買賣時機。葛拉漢相信,單獨利用「價格法」或同時利用「時間法」與「價格法」的投資者,可以獲得令人滿意的報酬;但是若只利用「時間法」,也就是只預測股市行情,那麼他將獲得投機者的財務績效。某些股市行情分析師的確可以靠著預測行情來賺錢,但是一般大眾想要藉著預測行情來賺錢,則是非常荒謬的想法。
費雪認為,完全忽視證券市場行情雖然聽起來很冒險,因為即使最好的股票在面對股市走跌時,股價也有可能從高點跌45%到50%,不過投資人對於這種風險可以泰然處之,因為投資人若能花時間去仔細分析並挑選股票,只要挑選得好的話,長期下來手中這些股票應該累積了很大的獲利。所以投資人不需要去猜測股市行情會怎麼走,而應該需要去仔細分析你要投資的這家公司對於景氣行情變化時會有怎麼樣的表現。
經過以上的解釋,請您再看一次巴菲特說的那句話,我想您應該能很輕易地看懂那句話的意思了。
巴菲特:
我必須指明,預言家的墓地旁邊設置了一大塊區域給總體經濟預測者,在波克夏 ( Berkshire ) 我們事實上幾乎沒有對總體經濟做預測,並且我們也很少看到有其他人可以做出持續成功的預測。
筆記:
跟證券市場行情預測的討論很像,這次巴菲特討論的是總體經濟(或稱宏觀經濟)的預測,總體經濟學探討的是國家的總體經濟活動,例如:國民所得、物價指數、通貨膨脹率、利率水準、失業率等等,這些數據您經常可在報章雜誌看到;相對應的,個體經濟學探討的是個別經濟主體 ( 生產者與消費者 ) 之選擇行為,例如:消費者需求、廠商生產成本、價格決定、市場競爭狀況等等,這些數據您必須努力收集分析才有辦法對不同個體有所了解。
葛拉漢在《智慧型股票投資人》一書中,對通貨膨脹率做了一個預測,他根據當時過去20年的資料,推估出未來通貨膨脹率「可能」是3% ( 若用1915年到1970年的數據來估計的話則是2.5% ),不過他也很明確表示,這是非常不確定的答案。
費雪對於這個議題有著有趣的看法,他認為目前人類預測未來經濟趨勢的能力尚嫌不足,但未來的人類利用電腦去建立複雜的模型,也許有一天是可以精確地預測未來經濟情勢。不過,在那一天還沒來到之前,投資者還不如把心力花在更有生產力的事上,而不是試圖去預測未來經濟情勢。
所以,對於這些總體經濟數據,一般來說巴菲特只會當做一種資料參考,而不是利用這些資料再去預測未來的資料,雖然巴菲特對於極少數的總體經濟數據會進行有如葛拉漢方式的預測方法( 關於這部分會在之後進行詳細說明 ),但是他已經開宗明義的告訴大家了:「預言家的墓地旁邊設置了一大塊區域給總體經濟預測者。」
華倫.巴菲特的投資金律筆記分享: 坊間有許多巴菲特投資方法的書,在閱讀完後開始做筆記。這本書提到了許多準則,但未提到一些計算的方法,但能了解這些準則,對我這種入門投資者才是最重要的。一本一本的作筆記,相信定能提升自己的投資能力。(括號內為自己的注解)--------2008/07/21
以下內容摘自海鴿文化出版 華倫.巴菲特的投資金律 凡禹著
² 巴菲特認為成功投資者所需具備之條件
1. 必須有工作激情,但不貪心過重,同時對投資過程入迷。
2. 必須有耐心。
3. 必須善於獨立思考。
4. 必須有安全意識,有來自於知識的自信,不草率行事,不固執己見。
5. 承認對某些事情不懂。
6. 依照所購入的企業類別,靈活的進行投資,但永遠也不要以高於內在價值的價格購買。
(看起來真是有點廢話的感覺,但能在實戰中實踐,方能了解。)
² 巴菲特說:每股收益與營業收入增加是可以透過人為操縱的,但股東權益報酬率是很難動手腳的。
² 巴菲特說:膽大心細,這是做成任何一件事的法寶,投資當然也不例外。我們不要想著去預測或控制投資的結果。實際上,人的貪慾、恐懼何愚蠢是可以加以預測的但其後果卻不堪設想,更加難以預測。
² 當股市大幅下挫時,即使那些在風險檔案中非常膽大妄為的投資家也變的縮手縮腳起來。而當股價大幅攀升時,不僅是激進的投資者,就連保守的投資者也都增添了新股。
² 巴菲特說:即使是美聯會主席悄悄對他說:「將降息或升息」,他也絕不會動搖而改變的兩條投資基本準則。
1. 堅持長期投資
2. 堅持做自己熟悉的股票。(這也是為何他不涉足科技股的原因)
² 巴菲特說:中庸之道是唯一讓我感到舒服的投資策略。我們的投資將以實際價值而非熱門股作為投資的選擇基礎,我絕不會丟掉我所熟悉的投資策略,儘管這方法現在很難在股市上賺到大錢;但我不會去採用自己不了解的投資方法,這些方法未經理論驗證過,反而有可能產生巨大虧損的風險。
² 股市是賭場,但賭場同樣需要冷靜與克制,真正的贏家必定是那些能在狂熱時控制住自己的人
² 巴菲特說:我不會只為了要讓我們公司獲利率增加一點,而去關掉一個利潤低於正常值的企業。我也覺得即使是一家有超額利潤的公司,也不該資助一項在將來有重大虧損的投資活動。
² 巴菲特說:我在哥倫比亞大學從班.葛雷姆那裡得到的一條忠告我從未忘記過:你不是因為別人同意你的意見,就代表你是對的或錯的。你是對的,因為你的事實是對的,你的推理是對的。因為那是使你正確的唯一東西。
² 巴菲特發現,他廉價買入的幾種滿足葛雷姆檢驗準則的股票之所以廉價,是因為這些公司的基本業務正在遭受損失。用葛雷姆的價值方法所購買的股票價值如此之低,以至於這些公司的經營只要稍有流言,投資者就會賣掉它。
² 凱恩斯:困難不在於產生新觀念而在背離老觀念。(真是說的太好了,打五顆星)
² 有相當一部分的成功投資者承認他們共同的投資知識來自於班.葛雷姆。葛雷姆提出了安全空間的概念與理論,而葛雷姆的每一個信奉者在具體應用他的理論時,都發展了一套不同的方法來確定公司內在價值。但共同的主旨都是在尋找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與市場價格之差異。(巴菲特、彼得林區、索羅斯、、等)
² 公司的業務類型、管理能力對公司的價值產生很大的作用。因此,公司經理人員的特性也需要好好研究。費雪建議,為全面了解一家公司,投資者必須調查公司的各個方面以及他的競爭對手。
² 購買太多股票的害處是不可能去觀察「所有籃子中的雞蛋」。投資者得冒花太少精力在他們熟悉的公司上而花太多精力在他們陌生的公司上的風險。按照費雪的說法,買入大量對其業務不甚了解的公司的股票,所承受的風險要比投資了解深刻的公司更大。
² 葛雷姆說:股票既有投資特徵也有投機特徵。安全空間有助於解釋股票的投資特徵。股票的投機特徵是人們恐懼與貪婪的結果。這些存在於大多數投資者的情緒往往導致股價過份偏離股票的內在價值。
² 如果能夠克制住自己,不受股市的漲跌起伏影響,就有機會利用那些基於情感而布基於邏輯分析的投資者做出的非理性行為。
² 如果知道自己錯了,但還加倍努力的,是最傻不過的行為。但人性常情是,大家都錯就是對的。這個時候,能夠避免陷入群眾自毀的,就是投資自律。
² 巴菲特說:投資必須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了解他,就不要投資。在你了解的企業上畫個圈,然後剔除那些缺乏內在價值、好的管理與沒有經歷過困難考驗的不及格公司。剩下來入選的公司很少,所以我們的投資僅集中在幾家傑出的公司身上。
² 巴菲特集中投資在幾家傑出的公司,其共同的特徵。
1. 他們是具有消費壟斷的公司。
2. 他們是利潤豐厚、財務穩健的公司。
3. 他們是可以用保留盈餘再投資的公司。
² 如果有幾十億的資金和在全國五十名頂尖經理中挑選的權利,能開創一個企業並成功地與目標企業競爭嗎?(自問題)
² 壟斷型企業就像是不受管制的公用事業公司。具有消費者壟斷的公司,由於具有很大的現金流量,所以幾乎沒有負債。而此公司通常會受到注意,所以非常昂貴,最好的方法就是尋找一種還沒有被大眾認識的公司股票,也就是偽裝的公用事業公司。
² 具有消費者壟斷的公司其財富主要以無形資產形式存在,如可口可樂的配方與品牌。
² 巴菲特感興趣的公司其獲利狀況是:該公司不僅擁有具有消費者壟斷的商品,而且公司的經理人還善於運用這一優勢,來提高本公司的實際價值。
² 有時候,一個優秀的企業即使具有消費者壟斷,他也會大量舉債來獲得隊其他企業的控制權。如果情況是這樣的話,就必須保證要購買的公司也是具有消費者壟斷的企業。而如果購買的公司不再具有消費者壟斷,那就必須小心了。
² 當長期債務用來購買其他公司時,必須遵守:
1. 當兩個具有消費者壟斷的公司結合時,這將是一次奇妙的聯姻。
2. 當一個具有消費者壟斷的公司與另一個普通商品類型的公司結合,其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3. 當兩個商品類型企業結合時,這就是一種災難。因為兩個企業都沒有能力獲得足夠多的利潤來償還借款。
² 如果一個公司的資本需求不大,但資本運用不佳,或者經理人員常常把保留盈餘用於獲利較低的投資專案,在這種情況下,比較好的選擇應該是將利潤以紅利形式派發,或者購回股票。
² 巴菲特的首選是投資於「現金牛」,也就是那些需要很少研究開發費用或不大進行廠房和設備更換但非常有獲利能力的企業,最好的「現金牛」是有能力投資於或購買其他「現金牛」的企業。
² 巴菲特為什麼不願意投資在商品型的企業?因為商品型企業的顧客群不是消費者,而是其他公司。這些公司不像消費者有消費人性,會對商品日久生情。反之,他們完全是以價格和品質來做採購標準。
² 辨別商品型企業的方法:
1. 低利潤:毛利率。
2. 低回收率:股東權益報酬率。
3. 缺乏對品牌忠誠度:知名度。
4. 實質生產力過剩:員工生產力。
5. 變化不定的利潤:穩定度。
6. 收益幾乎完全仰賴管理階層有效運用公司資產:總資產報酬率。
² 瞭解公司生產什麼產品與該產品如何使用,是巴菲特的必修課程之一。他喜歡的企業是,該公司產品並不會因為科技進步而遭淘汰。(某些科技股每18個月呈倍數成長)
² 在巴菲特看來,從企業前途的角度來投資是一種原則,可以說,投資股市的實質就是投資企業的發展前景。
² 巴菲特相信:如果一家公司能以較高的收益再進行投資,那就應該保留所有盈利,因為這樣可以使投資者與分得紅利相比,獲得更高的報酬率。而且由於紅利是作為個人收入納稅的,因此保存盈利還能獲得稅制優惠。
² 如果你想購買股票,你必須清楚他每年能賺多少錢,他的賣價是多少。透過這兩個數字,只要簡單相除就能計算出你對該項投資的報酬率。巴菲特不管是購買整個企業還是購買企業的股票都是一樣,記住,買價決定收益率。
² 1963年巴菲特開始研究一種與以往所買股票都不相同的股票。他根本沒有工廠,也沒有硬體資產。實際上,他最有價值的商品就是他的名字。Ex:美國運通卡、可口可樂。
² 作為一個具有專業知識的經理人員,應有下列比較明顯的才能
1. 有效率的分配資金。
2. 儘可能的多保留保留盈餘
3. 如果沒有其他合適的投資機會,就可以分發保留盈餘,或者用其購回公司股票。
² 巴菲特相信:能顯示經理人員良好意圖的一個基本特徵在於,當購回股票有利時,經理人員就利用多餘的保留盈餘購買本公司的股票。
² 伯納德.巴魯奇:最重要的就是經理人員的品格與才能。我寧願要少的錢和好的經理人員,而不願意要多的錢和差的經理人員,因為差的經理人員會毀掉好的前途。在評估企業未來發展的前景時,經理人員的素質至關重要。
² 只有兩種公司值得我們投資
1. 品牌公司。
2. 最有效率的公司。
² 今日在資金、技術與緊接而來的人力自由流通協助之下,除非您能夠建立起類似「品牌公司」的威力,否則不論你有什麼市場或行業的創意,很快就會被人模仿(專利權)。那個時候,行業裡的最終勝利者,不是創造那個概念的公司,而是操作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那家公司(世界是平的)。
² 巴菲特說:只要企業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充滿希望並令人滿意,或管理者能勝任其職務且誠實,同時市場價格也沒有高估此企業,那他就會相當滿足於長期持有其證券。如果股票市場確實過份高估某家企業,他就會將其股票賣出(變貴了)。此外,如果他需要現金以購買別家可能被過分低估或是有同樣價值,但他更瞭解之企業股份,巴菲特將會出售價值公道或被低估的證券以變現(有更好的標地)。
² 巴菲特所要投資的公司是經濟狀況及管理階層都扎實健全,並能創造可以合理推估的盈餘。只有完全符合這些條件後,巴菲特才可以預估該公司的未來投資報酬率及投資該公司的價值。由以上得知,巴菲特思考的基本方式不外乎兩種。你付出的買價決定投資報酬率。你必須先能合理地推算企業的未來盈餘。
² 購入行業的領導公司,並不表示能確保永遠的勝利。但如果購入的是行業裡成本最低的公司,他霸佔市場佔有率,只是時間上的問題。因為透明度、資訊自由流通、消費者變聰明這三大世界趨勢,將會促成這些公司的成功。
² 巴菲特說:投資企業,是購買他的未來。你應該投資ㄧ家甚至連傻子都可以經營的企業,因為有朝一日,可能真的有傻子這麼做。因此,我喜歡那種不需要管理仍能賺大錢的行業,他們才是我喜歡從事的那種行業。
² 對一家上市公司而言,過去的輝煌事蹟和今日的妥善經營,雖是好事,但都已反映在今日的股價上了。因此,對投資人而言,能否獲利的條件,是未來的成績。巴菲特說:真正決定投資成敗的,是公司未來的表現。
² 因為投資成績是由未來而定,所以巴菲特認為,行業的性質,比經理人的素質更重要。畢竟,人心莫測,經理人可以變質,但整體行業情形一般就不會那麼改變。
² 巴菲特深信:好的東西,越多越好。所以,如果我們遇上一家優秀的公司,最好當然是能夠把整家企業買下來。
² 巴菲特發現:在股市中收購整家企業通常都會因多個收購者競爭而炒高價格,即使買到了也不划算,反而是等待「股市把股票交給你」才是投資的上上之策。
² 最好的公司就是不需增加投資的公司。很多企業雖然賺錢,但所賺到的盈利卻是不斷地投入公司裡用來增添設備器材用的(DRAM、LCD)。這種企業,等到競爭力不夠時,多年累積的盈利都要泡湯。真正能夠使投資者致大富的,是那些能夠不斷增加企業盈利,但卻不需增加投資的公司。
² 巴菲特買進股票時會問自己,如果我可以買下整家公司,我願意給多少錢?把這筆龐大的數目,除以股票總數,就是他所願意付出的每股價格。(資產盈餘比、股東權益盈餘比)
² 今日的企業,想要穩重但快速的賺錢,就必須避開擁有任何產業,而不是像傳統古老思想的企業那樣,強調必須擁有本身營業的建築物。如果生意上的報酬率連產業增值都比不上,那最好去投資產業。如果生意報酬率超過產業增值,那就應該集中注意力於那個生意的運作部分,而不要擁有任何關聯的產業,租用產業會更好。
² 巴菲特說:如果人們不是被企業經營,而是被某些膚淺的瞭解,吸引到一場投資中去的話,他們有可能再剛看到一些損失就嚇跑了。
² 巴菲特說:當我們投資購買股票的時候,應該把自己當作是企業分析家,而不是市場分析家、證券分析家或宏觀經濟分析家。當然,我們並不知道如何解決有困難的企業所面臨的問題,只是儘量避免投資於這些有問題的企業。我們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成就,是因為我們關心的是尋找那些我們可以跨越的一英尺障礙,而不是去擁有什麼能飛越七英尺障礙的能力。
² 投資企業需具備的的三個要素:
1. 企業的業務是否簡明易懂。
2. 企業的經營歷史是否始終如一。
3. 企業是否具有長期令人滿意的前景。
² 巴菲特之所以能夠保持對所投資的企業有較高程度的瞭解,是因為他有要求地把自己的選擇限制在他自己的理解力能夠達到的範圍。巴菲特建議:一定要在自己能力允許範圍內投資。能力有多強並不重要,關鍵在於正確瞭解和評價自己的能力。投資者只要能購避免大的錯誤,就很少在需要作其他的事了。
² 在巴菲特看來,超乎尋常的投資成就,往往只是透過普通的事情來獲得的,關鍵是如何把這些普通的事情處理的非常出色。
² 巴菲特通常拒絕投資下列公司
1. 正在解決某些難題
2. 由於以前的計畫不成功而準備改變經營方向
² 那些多年來生產相同產品、提供相同服務的企業,往往有最好的投資回報。而那些正在轉變經營業務的企業,則更有可能出現重大的經營失誤。
² 以合理的價格購買優秀的企業和以便宜的價格購買有問題的企業相比,前者更具增加投資收益的可能。
² 巴非特把特許經營營企業另一個明顯特點則是擁有大量的經濟商譽,可以更有效地通貨膨脹的負面影響抵定義為,一家公司提供的產品或服務:
1. 有市場需求甚至強烈的需求。
2. 沒有比較接近的替代產品。
3. 沒有受到政府管制。
這些特徵允許營企業另一個明顯特點則是擁有大量的經濟商譽,可以更有效地通貨膨脹的負面影響抵特許經營型企業有規則地提高他們的產品與服務的價格,卻不必擔心失去市場佔有率。特許經營企業甚至可以在需求平穩、生產能力未充分利用的情況下提高售價。這種定價的靈活性是特許經營的一個重要特性,他使得投資者可以得到超乎尋常的回報。特許經營企業另一個明顯特點則是擁有大量的經濟商譽,可以更有效地抵抗通貨膨脹的負面影響。
² 巴非特認為,能持有一家即使犯了錯誤,利潤仍能超過平均水準的企業的股票是很高興的。特許經營企業可以容忍管理失誤。無能的管理者可能會減少他的營利能力,但不會造成致命的損失。
² 考察企業管理者的三大準則:
1. 管理者的行為是否理性。
2. 管理者對股東是否坦誠。
3. 管理者是否受慣例驅使。
² 企業營運之四個階段:
1. 第一階段:公司因為開發產品建立市場,支出仍大於收入。
2. 第二階段:公司營利能力增強,但內部產生的現金仍無法支援公司快速發展對資金投入的需求。此時,公司不僅要保留所有的營利,還要透過借債或發行股票來籌集發展資金。
3. 第三階段:公司發展速度開始減慢,產生超過擴張所需要的現金。
4. 第四階段:公司開始體驗到銷售和利潤開始下降,但仍能產生多餘的現金。
如何分配利潤此一問題突出展現在企業成長的第三、第四階段。
² 如果一家公司產出現金超過內部投資與維持經營對資金的需求,但繼續在本公司業務上投資只能獲得平均水準甚至低於平均水準的投資報酬率,那麼這家公司的管理者在利潤分配時有三種選擇:
1. 再投資於公司現有業務上。
2. 購買成長型企業。
3. 分配給股東。
² 如果一家公司多次忽視低投資報酬率問題,執意將多餘現金進行在投資,那麼該公司的現金會成為越來越沒有價值的資源,公司股價也會應聲下跌,利潤回報日益惡化。現金豐裕、股價較低的公司往往會吸引公司併購者的注意。(檢驗標準:再投資造成EPS上升或下降)
² 巴非特認為,對擁有不斷增加的現金,卻難以獲得高於投資平均收益率的公司來說,唯一合理的作法就是將現金歸還給股東,作法有兩種:
1. 增加紅利
2. 購庫藏股
² 只有股東利用他們的現金進行投資從而獲得比公司利用盈利在投資而產生的現金更多時,這才是對的。
² 如果股票的市場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那麼贖回股票就具有良好的商業意義。例如,某公司股票市價為50元,內在價值卻是100元。那管理階層每次贖回時,就等於花費1元而得到2元的內在價值。這樣的交易對其餘股東而言,收益是非常高的。(檢驗標準:庫藏股價格與內在價值是否等值)
² 管理者是否坦承錯誤是非長重要的,因為坦承對管理者與股東好處。誤導大眾的經理人,最終也將誤導自己。
² 巴非特將慣例驅使的力量歸納為以下幾種:
1. 一個組織或機構拒絕在當前方向上做任何改變。
2. 就像工作佔用了所有可用的時間一樣,公司的計畫和併購也具體化為用盡所有可支配資金。
3. 在每項業務上,不管經理人員的籌劃有多麼不明智,都能很快獲得由工作人員悉心準備、內容詳實的關於利潤率、策略等方面研究報告的支持。
4. 盲目模仿、爭相攀比同類公司的行為,包括擴張、併購、建立經理獎勵制度。
² 考察財務方面的四大準則:
1. 集中於股東權益報酬率(ROE),而不是每股收益(EPS)。
2. 計算股東收益。
3. 尋找營業利益率高的公司股票。
4. 對每1元的保留盈餘,確認公司已經產出至少1元的市場價值。
² 巴菲特認為:對經營管理獲利狀況最重要的標準,是已投入股權資本的收益狀況(ROE),而不是每股收益(EPS)。
² 一家企業應能在沒有或極少負債的情況下,用股權資本來獲得收益。我們知道提高財務槓桿比率,即增加債務資本,可以增加權益資本收益率(權益乘數增加導致ROE上升)。
² 優秀企業的投資決策,會產生令人滿意的業績,即使沒有貸款的幫助也一樣。
² 財務槓桿比率較高的公司(權益乘數高),在經濟增長緩慢或衰退時,是極為脆弱的。
² 在確實需要借債時,巴菲特並不畏縮。實際上,他更願意在預料到未來使用狀況時借債,而不是臨時抱佛腳,在需要已經緊迫的時候再去借債。所以,巴菲特只在確信未來的經營會帶來比目前債務成本更高利潤時,才會真正這麼做。
² 一家優秀的企業應該可以不借助債務資本,而僅用股權資本來獲得不錯的營利水準。如果公司是透過大量的借款來獲得利潤的,那麼該公司的獲利能力就值得懷疑。
² 如果管理者無法把銷售收入變成利潤,那麼企業所作的投資就沒有價值。
² 高成本運營的管理者趨向於尋找途徑增加成本,而低成本經營的管理者卻總是在尋找減少成本的途徑。
² 股票市場會合理地反應公司的內在價值。對於保留盈餘也是一樣的。如果公司運用保留的利潤,在較長的時間都沒有獲得較好的收益,則有效市場就會在該公司股票價格上展顯出他的失望。
² 價格是市場決定的,而價值則是分析家在考慮了自己所知道的有關於公司經營、管理、財務特性等方面的資訊後運用各種方法行評估的結果。價格與價值不一定相等。
² 理性投資有兩個要素:
1. 這家企業真正的內在價值有多少?
2. 能夠以相對其價值較大的折扣買到這家公司的股票?
² 企業價值事由企業生命週期中預期產生的淨現金流量經過合意折現率的折現而得到的。巴菲特說:不管是生產小產品的廠商,還是生產高科技產品公司,在這種估價方法下,他們的地位完全相同。
² 為了評估一家企業,分析家們應評估該企業從某一時期到將來會產生的利息,並把所有這些利息折算成現值。
² 公司週期性的現金流量應該像債券的利息一樣確定。如果一家企業業務單純,而且由具有盈利能力的管理力量來領導,巴菲特就可以非常確定地估算出他未來的現金流量。
² 巴菲特不進行風險補償,因為他儘量避免涉及風險。首先,他不購買有較高債務水準的公司股票,這樣就明顯減少了與之關聯的財務風險(負債比<40)。其次,他集中考慮利潤穩定並且可預計的公司,這樣經營方面的風險即使不能完全消除,也可大為減少(ROE>15,獲利穩定)。
² 巴菲特說:我非常強調確定性。如果你這麼做了,那麼有關風險的問題就與你毫不相關。只有在你不瞭解自己所作的事情得時候,才會有風險。
² 成長型與價值型投資法在某一點是統一的。價值是某一投資未來現金回報的折現值,而成長速度只是一個用於確定價值的計算參數而已。
² 不管一家企業是否在成長,他的盈利是否穩定或者相對於企業當前利潤或帳面值來說股價偏高或偏低,只要他用折現現金流量計算後確認為最便宜,他就是投資人所應該購買的股票。
² 即使企業的業務易於理解、有持續的盈利能力和由股東利益導向的管理層來領導,並不能保證投資成功,還必須以比較明智的價格購買:其次,企業的行為必須合乎事先的預期。
² 投資失誤只可能出現以下三方面:支付的價值、股東選定的管理層和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
² 安全邊際在兩方面使巴菲特受益斐淺。首先,這條準則使得巴菲特免受價格下跌的風險。安全邊際也帶來獲取額外回報的可能。如果巴菲特正確地挑選了一家盈利水準高於平均值的公司,長期來看,其股票價格就會隨著公司的盈利而穩步上漲。
² 如果應用安全邊際的準則,以相對於內在價值較大的折扣購買到這家公司股票,那麼當市場價格正確展現出其內在價值時,我們就會得到額外的收益(長期投資之利基)。
² 投資者為了保險所以避免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而把雞蛋分在很多不同的籃子裡,最後的結果是許多籃子裡裝的全都是破雞蛋,而且投資者也不可能照顧所有這些籃子裡的雞蛋。
² 許多投資者太迷信多樣化投資理論,結果他們對自己所投資企業的性質一無所知,或者知之甚少。
² 巴菲特從自己的投資經驗中得知,本質優良、經營得當的企業通常股票價格都較高。而一旦見到價格低廉的績優股票,他會毫不猶豫的大量收購。而且他的收購行為完全不受經濟景氣及市場悲觀氣氛的影響。
² 巴菲特:隨著年歲增長,我越來越相信,正確的投資方式是把大量的資金,投入到那些你瞭解,而且對其經營深具信心的企業。有人把資金分散在一些他們所知有限、又缺乏任何買點的投資上,以為可以以此降低風險,這樣的觀點其實是錯誤的.........每個人的知識和經驗畢竟是有限的,而我也很少能夠在市場上發現2家或3家以上可以深具信心的企業。
² 只有集中持股,方能長期獲利,而且大大降低風險。
² 集中投資的5大法則:
1. 分析公司(12項準則)。
2. 少意味著多(集中持股)。
3. 在高機率事件上下大注(買確定)。
4. 降低資金週轉率(長期持有)。
5. 學會處理價格波動(不理會市場)。
² 分析公司是一件頗費周章的事,但其結果可能是長期受益。巴菲特使用的分析過程包括用一整套的投資原理或基本原則去檢驗每一個投資機會,我們可以將這些原則視為一種工具箱(選股範本)。
² 你將會選擇長期業績超群且管理穩定的公司,這些公司在過去的穩定中求勝,在將來也定會產生高額業績。這就是集中投資的核心:將你的投資集中在產生高於平均業績的機率最高的幾家公司上。
² 巴菲特說:如果你對投資略知一二並能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那麼選5~10家價格合理且具長期競爭優勢的公司。傳統意義上的多元化投資對你就毫無意義了。
² 費雪說到:許多投資者,包括那些為他們提供諮詢的人,從未意識到,購買自己不了解的公司股票可能比你沒有充分多元化還要危險的多。
² 最優秀的股票是極為難尋的,如果容易那豈不是每個人都擁有他們了。我知道我想購買最優秀的股票,不然我寧願不買。(好股票難尋啊!)
² 他堅信當遇到可遇不可求的極好機遇時,唯一理智的做法是大舉投資。對你所做的每一筆投資,你都應當有勇氣和信心將你淨資產的10%以上投入此股。
² 從短期角度我們認識到,利率的變化,通貨膨脹,對公司收益的預期都會影響股價。但隨著投資時間的加長,持股企業的經濟效益趨勢才是最終控制股價的因素。
² 大量證據顯示,集中投資的追求是成功的。毫無疑問,在追求的旅程中充滿癲頗,但集中投資者忍受了這種癲頗,因為他們知道,從長期的角度來看,所持公司的經濟效益定會補償任何短期的價格波動。
² 只要頂住波動,擁有三支股票就夠了。當你漸漸地教會自己面對多變的市場,處變不驚,鎮定應對是可以完全做到的。
² 巴菲特採取的投資策略是真正的投資心態,這和作生意沒兩樣。你事前會精打細算,問東問西,不把所有細節搞清楚之前絕不會貿然地把血汗錢投進去。
² 集中精神尋找少數幾家非常優秀的公司,那麼,我們就能夠確保自己不隨便投入資金,買入就連自己也不知道是否值得投資的公司。
² 巴菲特認為投資人應該很少交易股票,一但選中優秀的公司而決定買入之後,就要大筆買入。
² 巴菲特把選股比喻成射擊大象。投資人所要選擇的,是很大的大象。大象雖然不是常常出現,而且也不是跑的很快,但如果你等到他出現才找槍來打,可就來不及了。所以為了等待和及時抓住這個機會,我們任何時刻都要把上了子彈的槍準備好。(不可亂槍打鳥)
² 巴菲特也是鼓勵投資人買入股票後應長期持有。但仔細聽他所講的,就會發現他講這話時多兩點:1.這些公司必須是優秀的公司。2.只有在這些公司繼續保持之前我們看中的優秀狀況,我們才好繼續持有他們。
² 為了解決持股愈久報酬率愈低的問題,葛雷姆採取的方法是,為有某支股票的價格與他的實質價值有足夠差距幅度時,才進場買進,這樣才能提供投資人相對的安全邊際。而安全邊際就是用來保護投資人萬一買到那些長時間才能充分反映實質價值的股票。
² 只要投資人買到一家正在成長的優良企業股票,而且公司的經營公里階層以股東的權益作為最大考量,那就不必出脫這支股票,除非整體環境發生變化(變壞了)或者另有更好的投資標地出現。
² 因為股票市場充斥著懼怕與貪婪的現象,那些耐心的投資人反而可以殷切地等待買賣時機。只要公司能善加運用公司資本,並保留相關盈餘用以增加公司淨值,那麼長期來說,該公司的股價會回升到該股實質價值的價位。
² 如果你相信股票市場比你聰明,你可以照著股價的變化投入你的金錢。但是如果你已經做好你的準備作業,並徹底了解你投資的企業同時堅信自己比股票市場更了解企業,那就拒絕市場的誘惑吧!
² 整個經濟的力量可以影響毛利率,但整體看來,不管經濟景氣情況如何,巴菲特選擇的企業都能夠得到不錯的收益。選擇並擁有再任何經濟環境中都獲利的企業,可以在任何時間獲利;而不定期地短期持有股票,只能在正確預測經濟景氣情況時,才能獲利。
² 企業原則一:選擇簡單、易了解的企業。你無法對你企業的未來做出聰明的預測,除非你了解他如何賺錢。
² 企業原則二:有穩定的經營歷史。公司會有一般的利潤中斷期,但通常這個中斷期會提供投資者一次機會,以一個特別低廉的價格購買到好的企業股票。
² 企業原則三:有美好的長期發展前景。最值得擁有的企業,是有長期遠景,且擁有市場特許權的企業(產品獨占性及特異性)。市場特許權是指銷售產品或者顧客需要或想要的服務,市場中沒有類似的替代品,但是他的利潤並不穩定。
² 經營原則一:有理性的經營者。理性的經營者只會將多餘的現金,投資在那些產生較資金成本報酬率為高的計畫裡。否則理性的經營者將會藉由增加股利發放和買回股票,將盈餘歸還給股東。
² 經營原則二:對股東誠實的經營者。經營者在向你報告企業的進展時,是否能讓你了解每個營業部門是如何運營的?經營者是否能向吹噓自己的成功依樣坦承他的失敗?最重要的是,經營者是否直接了當地的表示,他主要的目的是使股東權益報酬率達到最大?
² 經營原則三:不會盲從其他法人機構的經營者。當心那些會以(其他公司也這麼做,沒有問題)的邏輯來替自己的行動做辯護的經營者。
² 財務原則一:把重心集中在股東權益報酬率上。衡量每年度績效的一個比較真實的方法是: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營運收益與股東權益比,因為他已經考慮了公司逐漸增加的資本額。
² 財務原則二:計算股東盈餘。
² 財務原則三:尋找高毛利率的公司。高毛利率反映出的不只是一家壯大的企業,同時也反映出經營者緊抓不放控制成本的精神。
² 財務原則四:對於保留每一塊錢的盈餘,確定公司至少已經創造了一塊錢的市場價值。這是一個便捷迅速的財務檢測,他不只會告訴你企業的優勢,同時也讓你知道經營者如何理性分配公司的資源。如果市場價值的改變小於保留盈餘的總和,這家公司便走上衰退的道路了。
² 市場原則一:評估企業價值的方法是在企業的生命週期中預期將會產生的現金流量,以適當利率加以折現成現值。一企業的現金流量就是股東盈餘。藉由測量一段長時間的股東盈餘,你將會了解他們是否正持續以某平均成長率增值,或只是在一些固定價值之間徘徊。
² 如果股東盈餘出現一些可預測的成長模式,折現率可隨此成長率減少。對公司未來的成長別過度樂觀。對公司未來的成長最好使用較為保守的估計,而不要狂熱地過度膨脹企業的價值。
² 當利率下跌時,必須慎重地調高折現率。
² 市場原則二:以顯著的價值折扣收購企業。只有在某企業能以顯著的折扣購得時,才能買下他。
² 過橋收費企業一:能生產使用率很高且耐久性短的產品,但這些產品多半是耳熟能詳的消費性品牌,所以商家也都必須銷售這些商品,以維持基本營業量。如:可口可樂、箭牌口香糖。
² 過橋收費企業二:能提供反覆性的服務的傳播事業,也是廠商必須利用來說服大眾購買其產品的工具。ABC電視網、水牛城晚報。
² 過橋收費企業三:能提供一般大眾與企業持續需要的重複性消費服務的企業。美國運通卡。
² 如果有某間公司正處於經營的困境,那麼在市場上,這家公司的股價就會大跌。葛雷姆認為,這是投資人進場做長期投資的好時機。
² 巴菲特發現在股市中收購整家企業通常都會因多個收購者間的競爭而炒高價格,即使買到了也不划算。反而是等待股市把股票交給你才是投資的上上之策。
² 最好的公司就是不需增加投資的公司。
² 真正能夠使我們富有的,是那些能夠不停地增加企業營利,但卻不需要增加投資的公司。
² 不要忘了,生產和投資是完全一樣的道理,最賺錢的就是競爭最少的行業,或是別人不能夠有效競爭的行業公司。
² 巴菲特說:共同基金行業自己的所作所為與他告訴投資者所做的之間毫無關係。
² 如果時間足夠長,一個效益好的企業定將產生出強勁的股票。(希望我活的夠久...XD)
² 只要企業的內在價值已令人滿意的速度增長,那麼他是否已也以同樣的速度倍別人認可他的成功就不重要了。事實上,別人晚些認可他的成功反而是件好事。他可以給我們流出機會以較低的價格買進高品質的股票。
² 巴菲特說:每個投資者的目標應當是創立一種證券投資(事實上是一家公司),他能夠為投資者在10年左右的時間裡帶來最高的全面收益。
² 如果你打算購買的新股票並不比你知道的其他股好多少,這說明他沒有達到你的門檻要求。這就已經淘汰掉你所見到的99%的股票。
² 集中投資必須是長期投資。如果我們問巴菲特持股的最理想期限,他會說(永遠),只要企業仍然產生高於平均的經濟效益,而且管理層仍以理智的態度分配公司的收益,這支股票就要繼續持有。
² 如果某些人建議讓投資者賣掉他最成功的投資,理由是他們佔據整體投資比例過大,這就相當於讓公牛隊賣掉麥克.喬丹,因為他對公牛隊的作用太過重要。(真是太傳神了)
巴菲特投資心法分享:
華倫巴菲強調成功投資的重要因素,取決於企業的實質價值,和支付一個合理划算的交易價格,他不在意最近或未來一般股市將會如何運作.
華倫巴菲特從不投資他不瞭解的企業,他四十年的投資職業生涯裡,只有十二個投資決策,造成他今日與眾不同的成功地位.
當大企業有暫時性的麻煩或股市下跌,並創造出有利可圖的交易股價,應進場買下這些大企業的股票,不要再試著預測股票市場的方向,經濟情勢,利率或選舉結果,並停止浪費金錢在以此糊口的人身上.研究公司的現況和財務情形,並評估公司將來的展望,當一切都合你意的時候,就買下它
投資人謹慎透徹地做好投資研究,只要專注於持有少數幾種股票,便可大大降低投資風險.通常巴菲特持普通股持股,僅由五種不同的股資組合.
巴菲特的投資策略核心是(買進~持有)Buy and hold, 買進優良企業,擁有這個投資數年,然後根據企業經營之收益獲利,這個觀念簡單又直接,投資人容易明瞭這個方式的原理.做為股東原本是希望能從企業獲利不斷成長,及源源不斷的收取成功的經營成果.股票市場只是方便股東的移轉股權.多數人都受到現有的股票交易方式所影嚮和限制,只知在買進與賣出追逐價差,而忘了買賣股票原本只是轉移股權,股東的權益則來自於企業營運所獲的利潤.
巴菲特投資決策依據的基本原則:
一.企業原則:這家企業簡單且可以瞭解嗎?
這家企業的經營歷史是否穩定?
這家企業的長期發展遠景是否看好?
二.經營原則:經營者是否理性?
經營者對股東是誠實坦白的嗎?
經營者是否會盲從其他法人權構的行為
三.財務原則:把重點集中在股東權益報酬率,而不是每股盈餘尋找毛利率高的公司.
對於保留的每一塊錢盈餘,確定公司主少己經創造了一塊錢的市場價值
四.市場原則:這家企業有多少實質價值?
這家企業能否以顯著的價值折扣購得
巴菲特的投資策略很簡單,那就是:
1.不理會股票市場每日的漲跌.
2.不擔心經濟情勢.
3.買下一家公司而不是股票.
4.管理企業投資組合.
從投資一百美元起家,至今華倫巴菲特己創造百億美元的財富,這位被喻為當今(最偉大的投資者),以簡單的投資策略及原則,不做短線進出,不理會股市每日的漲跌,不擔心經濟情勢,妥善管理手上的投資組合,創造另一種不同於投機客的投資典型.
巴菲特1930年生於內布拉斯加州的奧瑪哈(Omaha City),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商研究所就讀,受教於班哲明.葛拉罕(一向鼓吹瞭解一公司實質價值的重要性), 1956年帶著葛拉罕得到的知識與來自親朋好友的財力支持 , 在奧瑪哈開始他的有限合夥投資事業經就是後來的波克夏哈薩威公司).
兩位智者ˍ班哲明.葛拉罕給予巴菲特投資的思考基礎: 安全邊際.並協助巴菲特學習掌握他的情緒,以便於在市價的漲落中獲利.而菲力浦.費雪則給予巴菲特最新的可行的方法學,使他能夠判定出好的長期投資.
投資就是在經過完整的分析研究之後,認為可以確保本金的安全,並能得到令人滿意的報酬.不符合這些要求的操作便是在投機.
價值理論:指出一個經謹慎選擇,且己分散風險,合理價格的普通投資組合,才可能是聰明的股資.葛拉罕推測如因股票的價格低於它的價值,則股票在一個安全邊際.葛拉罕表示.投資有二個法則:一.嚴禁損失.二.不要忘記第一個法則.他相信市場經常給予股票不適當的價格,這種錯誤的標價往往是因為人類懼怕和貪婪的情緒而引起的.
成長理論:超額利潤的創造是經由:
1.投資那些潛力在平均水準之上的公司
2.向那些最有能力的經營階層看齊.
巴菲持主張投資人學習如何獨立思考,如因你己經由深思熟慮的判斷,獲得合平邏輯的結論,絕不要因為別人的不同意而被勸阻退縮不前,(你不會因為這些人的不同意,而判斷正確或錯誤,你之所以正確.是因為你的資料和推理是正確的 ).
投資人Investor 和投機客Speculator 之間的基本差是,在於他們對股價的看法.投機客試圖在價格的起伏之間獲益,相反地,投資人是尋求以合理的價格取得公司的股票.
投資人最大的敵人不是股票市場,而是自己.投資人無論在數學,財務或價計上有多麼優秀的能力,若不能掌握自己的情緒,還是無法從投資過程中獲利.
巴菲特不相信所謂市場預測,無法預知短期內股價的變動,也不相信有誰可以做到這一點.他長久以來的感覺是(股市預測專家存在的唯一價值,是使算命先生更有面子而已).
巴菲特不預期股票市場的漲跌,只是設法在別人貪心的時候保持戒慎恐懼的態度,唯有在所有的人都小心謹慎的時候才會勇往直前.只要對你持有之股票的公司深具信心,就應該對股價下跌抱持歡迎的態 度,並藉著這個機會增加你的持股.
巴菲特表示,因為他做的都是長期投資,所以短期的市場波動對他根本沒有影嚮.他相信自己比市場更有能力評估一個公司的真正價值,做不到這一點你就沒有資格玩這個遊戲.他解釋說:這就好像打樸克牌,如果你在玩了一陣子之後,還看不出這場牌局裡的凱子是誰,那麼那個凱子就是你.
巴菲特學習到優良的企業能讓投資人很容易地做決定,但是那些狀況不佳的公司,即使投資人猶豫不決.如果他不能輕易地說服自己做下購買的決定,那麼他就得放棄那間公司.巴菲特有這種說不的精神,只有在所有的因素都對他有利的情況下才肯購買股票,而這個說(不)的能力,正是使投資能夠獲利的最大因素.
巴菲特之所以能夠成功的管理龐大地投資組合,多半歸功於他(以靜制動)的能力.大部份的投資人都很難抵抗誘惑,不斷地在股市裡搶進搶出.
巴菲特表示,投資人總是想要買進太多的股票,卻不願意耐心等待一家有真正值得投資的好公司.買進一間頂尖企業股票然後長期持有,比一天到晚在那些不怎麼樣的股票裡忙地暈頭轉向,絕對容易得多了.有很多投資人一天不買賣就渾身不對勁,他卻可以一年都不去動手中的股票.近乎怠惰地按兵不動,正是他一貫的投資風格.
根據巴菲特的意見,投資人絕對應該好好守住幾支前途看好的股票,而不是三心二意地在一堆體質欠佳的股票裡搶進搶出.事實上,巴菲特的成功主要是建立在幾宗成功的大宗投資上.投資人應該假設自己手中只有一張可以打個20個的投資決策卡,每作一次投資,就在卡片上打一個洞,相對地能夠作投資決定的次數也就滅少一次.巴菲特相信,假如投資人真的受到這樣的限制,他們就會耐心地等待最佳的投資機會出現,而不會輕率地作決定.
巴菲特從經驗中得知,體質優良且經營得當的企業通常價格都不便宜.一旦見到價格低廉的績優企業,他一定毫不疑地大量收購,完全不受經濟景氣低迷,或是市場悲觀氣氛的影嚮.隨著年歲增長,巴菲特越來越相信,正確的投資方式是把大量的資金,投入到那些你瞭解,而且對其經營深具信心的企業.有人把資金分散在一些他們所知有限,又缺令任何賣點的投資上,以為可以藉此降低風險,這樣的觀點其實是錯誤的.每個人知識和經驗必然是有限的,而也很少能夠同時在市場上發現三家以上可以讓人深具信心的企業.
巴菲特對於他手中持股的漲跌與市場股價指數表現,可說毫不關心.他是以營業的實績來判斷股票的好壞,而不是短期的成交價格.他知道,只要企業本身擁有傑出的營運績效,總有一天這樣的績效會反映到股票的價格上.
巴菲特承認,他的長期持有策略與機構投資人的基金經理人之思考模式有很大的落差.很大多數的基金經理人總是在華爾街出現新寵之後,迅速更改手中的持股.他們的投資組合不斷地在那些主要的大企業之間進行多角化風險分散,這樣作的目的多半是為了保護自己,以免跟不上市場的腳步,極少是因為他們感覺那些公司有良好的經濟價值.在巴菲特的想法裡,( 法人)這個名詞正代表著矛盾.他說,把基金經理人稱為投資人,就像把追求一夜風流稱為浪漫是一樣的
巴菲特說:因為我把自己當成是企業經營者,所以我成為更優秀的投資人.因為我把自己當成投資人,所以我成為更優秀的企業經營者.
全面收購一個企業與購買該企業的股票,基本上是沒有差別的.無論是收購個企業,或者只是持有該企業部份的投票,巴菲特都遵守同樣的投資策略:尋找他所瞭解的,且利於長期投資的公司.同時該公司的管理階層必須誠實且具備了管理的才能,最重要的是價格要吸引人.我們在投資的時候,要將自己看成是企業分析家,而不是市場分析師 , 更不是有價証券分析師.巴菲特在評估一項潛在交易或是買進股票的時候,他會先以企業主的觀點出發,衡量該公司經營體系所有質與量的層面,財務況以及收購價格.
以巴菲特的觀點,投資人財務上的成功,和他對自己所做之投資的瞭解程度成正比.因為只在他瞭解的範圍內選擇企業,所以他對所投資的企業一直有高度的瞭解.
根據巴菲特的觀察,投資的成功與否並非取決於你瞭解的有多少,而是在於你能否老老實實地承認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投資人並不需要做對很多事情,重要的是要能不犯重的過錯.在巴菲特的經驗裡,以一些平凡的方法就能夠得到平均以上的投資成果.重點是你如何把一些平凡的事,做得極不平凡.
巴菲特不碰複雜的企業,對於那些正因面臨難題而苦惱,或因為先前的計劃失敗,而打算徹底改變營運方向的企業,他也敬而遠之.巴菲特相信,重大的變革和高額報酬率是沒有交集的.許多投資人拼命搶購那些正在進行組織變革的公司,往往被一些企業將來可能帶來的好處之假像所迷惑,而忽略了眼前的企業現實.
巴菲特從經營與投資的經驗中學到,鹹魚很少能夠大翻身.學會去避開它們,能夠成功並不是因為我們有能力清除所有障礙,而是在於我們專注地尋找可以跨越的障礙.
經營原則:
1.管理階層是否理性?
2.整個管理階層對股東是否坦白?
3.管理階層是否能夠對抗(法人機構盲從的行為)?
巴菲特對於那些能看重自己的責任,完整而詳實地向股東公開所有營運狀況,以及有勇氣抵抗所謂(盲從法人機構), 而不盲目地追隨別人的行為管理人才,抱著極為敬佩的態度.
管理人員把自己看成是公司負責人,不會忘了公司最主要的目標 - 增加股東持股的價值.同時他們會為了進一步達成這個目標做出理性的決定.
分配公司的資本是最重要的經營行為,因為一段時間之後,資本的分配將決定股東股權的價值.根據巴菲特的觀點,決定如何處理公司的盈餘(轉投資或者是分股利給股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理性思考課題.
巴菲特極為看重那些完整且詳實報告公司營運狀況的管理人,尤其尊敬那些不會藉著一般公認的會計原則,隱瞞公司營運狀況的管理者.他們把成功分享給他人,同時也勇於承認錯誤,並且永遠向股東保持坦誠的態度.
如果資本支出的配置是如此簡單而合乎邏輯,怎麼會有那麼多資金運用不當的情事發生呢 ?巴菲特所得到的答案是一種他稱之為(盲從法人機構)的無形力量.企業的管理者自然而然地模仿其他管理人員的行為,不管那些行為是多麼愚蠢違反理性.
1.將注意力集中在股東權益報酬率,而不是每股盈餘.
2.計算(股東盈餘)<Owner Earnings>,得出正確的價值.
3.尋求擁有高毛利的公司.
4.每保留一塊錢的盈餘,公司至少得增加一塊錢的市場價值.
巴菲特說:好的企業應該能夠不靠舉債,就可以賺取不錯股東權益報酬率.對於那些必須藉由相當程度的負債才能達成良好股東權益報酬率的公司,應該抱持懷疑的態度.
巴菲特是出警告:會計上的每股盈餘只是評估企業經濟價值的起點,絕不是終點;並非所有的盈餘都代表相同的意義.
巴菲特喜歡採用〔股東權益〕Owner earningsˍ公司淨所得加上折舊,耗損,分期償還的費用,減去資本支出以及其他額外所需的營運資本,來代替現金流量計算.寧願對得迷迷糊糊,也不要錯得清清楚楚.
巴菲特指出,如果管理當局無法將銷售額轉換成利潤,任何再好的投資都是枉然.需要靠高成本營運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常會不斷增加經常性支出,巴菲特很討厭那些不斷增加開銷的經營管理者.
巴菲特選擇公司的標準是:長期發展遠景看好,且公司由一群有能力和以股東利益為第一優先的管理者所經營,它們將隨著日後公司市場價值的增加而獲得証明.每一塊錢保留盈餘,確實轉換成至少有一塊錢的市場價值.
一.企業的實質價值如何 ?
二.是否可以在企業的股價遠低於其實質價值時,買進該企業的股票 ?
投資人應該衡量兩項因素:這間公司是否有好的實質價值,以及現在是否為購買的好時機(也就是說,價格是不是吸引人 ?)
巴菲特使用約翰.威廉斯( John Williams ) 的〔投資價值理論〕{ Theory of Investment Value }所提出:企業的價值等於運用適當的貼現率,折算預期在企業生命週期內,可能產生的淨現金流量.企業價值的計算非常類似評估債券價值的模式.債券未來的現金流量可分成每期息票支付的利息,以及未來債券到期發回的本金兩部份.
使用適當的變數:現金流量和預期的貼現率,決定公司的價值就很簡單.如果他對預估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沒有十足的把握,他就不會試著去評估一家公司的價值.如果企業簡單且能瞭解;並擁有穩定的盈餘,巴菲特就能夠以適度的確定性來決定未來的現金流量.
一旦巴菲特決定了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接著就是應由貼現率將其折現.巴菲特使用的貼現率,是美國政府的長期債券利率.
巴菲特拒絕購買那些具有負債問題的公司,將注意力集中在盈餘穩定且可預測的公司上.他說:我將確定性看得很重,所有造成風險的因素對我而言都沒有意義,風險來自於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持續購買低本益比 <P/E>和價值比 <P/B>以及高股利的人,通常被稱為〔價值投資人〕 . 主張以選擇在盈餘上有高平均成長的公司.來辨認公司價值的人,則稱為 [ 成長投資人 ].一般來講,成長中的公司通常具有高的本益比和低的股利,而這些財務特值與價值投資人所希望尋找的剛好相反
尋找購買價值的投資人,通常必須在〔價值〕與〔成長〕之間來選擇股票.巴菲特說:成長與價值的投資其實是相通的.價值是一項投資其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而成長只是用來決定價值的一項預測過程.
在投資資本報酬率高於平均水準的時候,成長可以增加投資的價值.確保每投資一塊錢,至少就能增加一塊錢的市場價值.而成長對於一家資本報酬率不高的公司股東而言,可能反受其害.
巴菲特指出:將注意力集中在容易瞭解,和具有持久的經濟力量基礎,且把股東放在第一位的管理者所管理的公司上,並不能保証成功.首先,他先須以合理的價格購買,同時公司必須符合他對企業的期望.
巴菲特承認,如果犯錯則是因為下面三個地方出了問題:1)我們所支付的價格.2)我們所參與的經營管理.3)企業未來的經濟狀況.他指出,錯誤的估計最常發生在第三個原因上.
巴菲特的意圖,不但要辨認出可以賺得高於平均收益的公司,還可以在價格遠低於其實質價值時購買這些企業.
葛拉罕:<最聰明的投資方式,就是把自己當成持股公司的老闆>,巴菲特說:<這是有史以來關於投資理財最重要的一句話>.
巴菲特說:只要企業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充滿希望並令人滿意,或管理者能勝任其職務而且誠實,同時市場價格也沒有高估此企業,那麼他相當滿足於長期持有任何証券.
短期來看市場是個投票機器,但長期來看則是個秤重器,他樂於忍耐.你手上握有的股票一定要比現金好,否則它就不是一個好的投資.
如果股票市場確實過份高估某一家企業,他就會將其股票賣出 . 如果他需要現金以購買別家可能被過份低估或是有同樣價值,但他更瞭解之企業的股份,巴菲特將會出售價值公道或被低估的証券以變現
股票市場是狂熱與抑鬱交替發作的場所,有的時候它對未來的期望感到興奮,而在其他時候,又顯出不合理的沮喪.這樣的市場行為創造出投資機價,特別是傑出企業的股價跌到不合理的低價時.股票市場並不是投資顧問,它存在只是為了幫助買進或賣出股票吧了.
如果你打算擁有一家傑出企業的股份並長期持有,但又去注每一日股市的變動是不合邏輯的.你將會驚訝地發現,不去持續注意市場變化,你的投資組合反而變得更有價值.
巴菲特較喜歡購買在任何經濟情勢中都有機價獲益的企業.選擇並擁有能力在任何經濟環境中獲利的企業,時間將被更聰明地運用.而不定期地短期持有股票,只能在正確預測經濟景氣時,才可以獲利.
你無法對企業的未來作出聰明的預測,除非你瞭解它如何賺錢.投資人在投資股票時,經常對於一家公司如何產生銷售,費用,利潤私沒有任何線索.
最值得擁有的企業,是在長期有最佳遠景,且擁有市場特許權(產品有獨占性及差異性).市場特許權是指銷售產品或者顧客而要想要的服務,市場中沒有類似的替代品,持有大量經濟上的商譽.
企業產生現金的能力決定了它的價值,巴菲特找出那些產生超過營運所需現金的公司,而將不斷消耗現金的公司排除在外.
巴菲特提供一份較正確的計算方式,他稱之為〔股東盈餘〕.決定股東盈餘的方法是將折舊,耗損和分期攤銷的費用加上淨利,然後減去那些公司用以維持其經濟狀況和銷售量的資本支出.
高毛利率反映出經營者控制成本的精神,巴菲特欣賞注意成本觀念的經營者,而憎惡放任成本不斷擴大的經營者.
推動巴菲特投資策略的主力,在於資金的理性分配,決定如何配置一家公司的盈餘,是經營者要做的最重要決定.做投資選擇時展現的理性是巴菲特最推崇的特質.
本文原引自 : http://tw.myblog.yahoo.com/jw!4_ltTWaFGRlZDPIlaXb6ln4-/article?mid=28060&prev=28061&next=28059
上一篇:不會賺錢的方法~~把他(遺忘)
下一篇:4/20 (探)論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