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06 12:26:37期指贏家

認識技術分析

一、技術分析的基石
所有的理論,往往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原則與基礎上的,技術分析體系也是如此,
它也有三個前提。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對技術分析的三個前提加以說明。
1.市場行為包含一切
這句話最早起源於道氏理論,它的含義是指:指數波動反映的是市場所有投資人
的心理變化,每一個投資人在決定買賣行為時,已經從他的角度考慮過影響市場
價格的各種因素,之後才會進行買賣行為,因而產生價格與成交量的波動。股價
的波動最終反映了投資人綜合的認識。認為股價要漲的不論是什麼原因,都隨著
他的信心程度買進一定數量的股票,不管這些人士認為是有內幕消息還是認為政
治局勢穩定,或者從技術分析圖表中判斷出股價要漲,都會導致投資人的買進。
賣出也是同樣,所以不論是什麼原因,股票指數的升跌變化都反映了所有一切,
只要是可以影響股價波動的因素都已經摻雜反映在股價的波動中,最終演變成為
一張股價趨勢圖。
2.價格波動呈現有趨勢變動
趨勢是技術分析十分重要的觀念,因為只有有趨勢的變動,股價的波動才有可能
被預測,股價的趨勢仍然起伏不定,但是最終是朝一個方向發展,這個方向也許
是上升也許是下跌,或者是橫向發展(盤局)。因此技術分析者希望利用指標或圖
形分析,儘早確認目前趨勢或及早發現反轉信號,以便及早掌握最佳時機獲取利
潤。
3.歷史往往重演
股票的交易最終目的無非是一種獲取利潤的行為,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
最終目的都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因此在這種心態下,人類的行為模式趨
於一致,過去股價波動方式,在以後還將不斷發生。基於這個假定,我們才能通
過研究過去來瞭解未來,達到我們通過技術分析來預測市場走勢的目的。
很多技術分析者對於這些技術分析的理論基石,都是抱著無足輕重的眼光來看待,
這是極其嚴重的錯誤。任何技術分析者必須理解和熟知這三個基礎的內在含義,
這是技術分析入門的基礎,任何對於他們的誤解都會轉化成為資金的虧空,用基
石來形容它們決非是語言上的遊戲,他們就如同一座摩天大廈的地基,必須充分
重視
二、我對K 線理論的理解
我們知道,K 線分析中有許多範例,可分為大陽線、大陰線、小陽、小陰,等等
等等,按照經典的K 線分析方法,每一種情況都代表著不同的市場含義,我們只
要掌握了它們就可以信心十足的進行交易了,事實真是這樣嗎?
用單只k 線分析後市十分盛行,尤其是新入門的投資人,更是常常運用單日或幾
日k 線作為操作股票的依據,機構大戶因此常常在單日k 線上做文章,企圖獲取
不正當的收益。所以在日常交易中,我們經常可以見到一些奇怪現象,比如在收
盤前一分鐘突然股價大幅上漲或下跌,收盤價被拉高或打壓很多。或者在日曲線
圖中,股價突然在極短時間內大漲或大跌六七個百分點,然後股價又迅速回到先
前水平,就跟什麽也沒有發生一樣。這些都是機構在利用拉台或打壓股價的手法,
來控制k 線的變動,誘使投資人進行交易的一種手法。這種方法對於主力來說簡
單易行,用極小的代價就可以換取豐厚的利潤,所以一天的k 線多容易出現騙線。
這種現象幾乎每一天都會出現,並最終造成k 線分析者的虧損。
所有的的k 線範例是從大量的實踐與統計中總結出來的,在準確性上來看也是相
對略高,但是我們在操作中還是要必須認真配合k 線所處的位置,而不能僅僅以
類似的經驗簡單推斷。
未來股票價格走勢判斷必須是建立在整體股價趨勢的基礎上,才有它的價值,而
不能僅僅以一兩天股價的動向就輕易下結論。以點帶面,管中窺豹是十分危險而
且不負責任的。比如同樣一隻大陽線,在突破一個頭肩底形態時,它的意義是可
以代表買氣的旺盛,第二天股價很可能借勢上漲。但是在連續大幅暴跌後出現,
它所代表的只是一個超跌反彈而已,決不能代表買氣的旺盛。
一條大陰線通常代表賣氣衰竭,賣方占絕對優勢,預示著第二個交易日股價通常
會繼續下跌。但是在實際交易中,我們有時可以見到這樣的情況,股價在一價位
處波動,突然有一日股價一開盤就在漲停盤價位,隨後股價迅速下跌,在昨日收
盤價處止跌企穩,隨後整日橫向波動直至收盤。從k 線圖上看,這是一個典型的
光頭光腳大陰線,但事實上這只是一個高開的結果,它不具有任何指導意義,更
不能單純地以前面所述的大陰線意義來對待。
因此我們判斷後市,必須要重視k 線所在的區域和背景,只有這樣才可以提高我
們的勝算。僅根據單日股價變動來推斷後市的走勢,結果往往是錯誤的。
雖然這樣,k 線的學習仍然是不可以省略的,它是技術分析的基礎知識,正如同
我們學習寫文章是從單字開始學起一樣,儘管大多數的單字通常不具有什麼意義,
但我們必須從這裏開始學習,因為任何事物的學習都是以簡到繁的。
小序
經常留意股價波動的投資人,常常可以看見股價走勢波動至某一價格水準處,就
不在繼續上升或下跌,或者橫向運動或者反向運動,好像在這一價位處存在著某
種力量,可以改變股價波動的趨勢。分析師家們也經常預測,股價將會漲至某一
價位,或者會跌至某一價位才有反轉的可能,他們預測的根源也正是出於對於這
種力量的瞭解,認為股價在某一價位會有支撐或者阻力,這一防禦線又被稱之為
抵抗線。
抵抗線可分為上值抵抗線和下值抵抗線,又叫做阻力與支撐。所謂下值抵抗線(支
撐線)就是當股價在下跌過程中,跌至某一價位處,即會產生買進力量或者賣出
減少,使股價的下跌告一段落,或者反彈或者橫向波動。而上值抵抗線(又叫壓
力線),是指股價上漲至某一價位處,很容易遭遇賣壓增大同時買方力量減弱,
造成股價反轉下跌或者橫向發展。
一般來說,抵抗線產生的價位處通常很容易辨認,因為那多半是股價過去波動的
盤局,或者上一段行情股價波動的最高值或最低價位處。
(一)支撐與阻力的形成根源
要想靈活運用支撐與阻力獲利,必須要瞭解支撐與阻力形成的真正原因,同其他
的技術分析的根源一樣,它們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下面我們就來瞭解哪些情況
下會產生支撐與阻力,並深入地解析它們的形成原因。
(1)股價k 線圖上密集成交地帶形成之後,股價一旦向上突破,這一形態往往
就成為支撐區域;當股價一旦向下突破,這一區域往往就會成為阻力區域。
當股價在一個價格區域波動時間較久,這一個價格區域買進的投資人越多。股價
跌破這一價格區域,就使買進的投資人全部被套,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期的心理
折磨和親友的擔心埋怨會造成巨大壓力,僥倖心理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深深
的恐懼與擔心,一旦股價重新回到這一價格區域附近,投資者必然急不可待的賣
出股票,以求減少損失,於是就會形成很強的賣壓,使股價不易突破這一價格區
域,阻力因此形成。
當股價在一個價格區域內波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平均持倉成本越來越接近這一
價格區域,突然有一天股價突破上行,隨著股價的不斷上漲,投資人獲利越來越
豐厚,獲利回吐的壓力造成股價回落。當重新跌至這一個價格波動區域,在這一
價格區域處買進的投資人,因利潤減少或者除去手續費已沒有利潤,同時高位沒
有賣出的投資人對高價產生懷念之情,導致賣出的投資者越來越少,這樣賣壓開
始減弱,股價因此而起穩。另外在高位賣出的部分投資人並非完全看空後市,只
是因獲利頗豐才賣出,見股價距離賣出價位差價較大,又回至當初持倉成本區域,
又反手買進,期待股價再度升高時再賣出獲取利潤,這種投資者為數不少,所以
很容易推高股價,這就是支撐形成的原因。
(2)上一波行情股價波動最高點與最低點處,往往容易形成支撐或阻力。
這通常是後悔情緒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的擔心造成。股價上漲至一個高點回落之
後,當股價再次上漲時,很多投資人就開始猜測股價會在何處反轉,因為錯過了
上一次的最高點空歡喜一場,所以通常會認為這一點位有較強的阻力,很多人就
將前一個高點位處作為賣出時機,因此容易形成阻力。
上一波行情股價波動的最低點價位處往往會形成支撐,原因同樣如此。當股價在
下跌過程中,投資人往往不知何處是底,但是很多投資人因為錯失上一階段行情
的最低點進貨,所以十分懊惱,因此常常以前一次行情的低點作為進場時機,同
時股價跌至這一價位時,持有股票的投資人虧損往往日漸加大,產生了濃烈的惜
售心理,所以很輕微的買進,就造成股價的大幅回升,這就是支撐的形成原因。
(3)百分之五十的原則。當股價在某一個價格區域換手率很大,形成時間也較
長,此時股價突然上漲或下跌,上漲幅度達到50%時,常常會受到很強的賣出
壓力,造成股價反轉或橫向波動;或者股價下跌50%處時容易受到支撐,改變
股價波動的方向。
這是因為在股票市場上到處都有投機客,當股價一旦開始漲跌時就開始迅速尋找
進出的時機,多數人的買賣依據不是因為什麼客觀原因,而是以自己的盈虧情況
作為買賣的依據。當股價上漲幅度達到50%時,一方面持有股票的投資人獲利
豐厚,投資增值已達一半,擔心股價反轉,到頭空歡喜一場,開始賣出股票。同
時持幣的投資人認為股價上漲過快漲幅較大,而不肯進入,因此股價很容易反轉
下跌。
當股價從一個價格區域下跌跌幅達到50%處時,持有股票的人就因虧損過大而
不願賣出,反而逐漸攤低買進。投機客因為股價大跌到原價的一半,認為股價不
會再跌而大量買進,因此常常使股價反轉。
事實上,不僅是50%處容易受到支撐與阻力,30%、100%處都容易受到支撐與
阻力,這些點位也都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容忽視的,原因也完全相同。
(4)整數價位,比如10 元、20 元、50 元等等,還有指數點位1000 點、2000
點、10000 點等等這些點位常常會形成重要的支撐與阻力。
一方面是因為投資人認為在這一價位買進賣出股票之後,比較容易計算盈虧情況,
更重要的是對於新高價的恐懼與底價的預期,也會使他們在面臨整數關位元時急
於進行交易,久而久之這些價位就形成了阻力或支撐。
(5)當股價在一個價格區域之內上下波動,連續幾次都不能向上或向下突破,
那麼這個形態的上檔高點就會成為阻力位,而下檔的最低價位處就成為一條支撐
線。這個點位被衝擊的次數越多,上下的幅度越大,支撐與阻力就越具有意義。
這是因為,當股價連續兩次沒有向上突破時,短線投資者就會認為這一價位不易
突破,因而以此作為參考賣出股票,在低檔價位處買進股票,進行高拋低吸,以
求利潤的最大化。隨著更多的人發現這種現象,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這一行
列,支撐與阻力的意義就會越強,這就是股票箱的產生原因。
通常情況下,一個阻力位元一旦被有效突破,這個價格區域就從阻力變成了支撐;
同理,一個支撐位一旦被跌破,就會轉變成壓力。
(二)運用原則
通過我們對於支撐與阻力的瞭解日益加深,我們就可以通過這些知識為我們獲利
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應用上述方法進行實際操作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一些客
觀因素,以提高我們的成功率。
(1)市場情況。在多頭市場中阻力位的意義相對比較弱,而支撐的意義通常比
較強;在熊市則是另一種情形,在空頭市場中,阻力位的意義比較重而支撐的意
義則比較弱。
這是因為在股市的上漲過程中,投資者的心態因屢屢獲利,或者看見他人的獲利
效應較為穩定,本來盈利後準備賣出的投資人因大勢向好,而提高盈利預期。另
一些原本等待解套後就立即出局的投資者,在樂觀的市場氣氛中,也蠢蠢欲動,
希望有所利潤再賣出。所有的人歡欣鼓舞,於是產生了支撐的意義就比較強,而
阻力的作用比較弱的現象。
在空頭市場中,大多數的投資人發現大家都是在虧損,幾乎所有的股票都在下跌,
在這種時候,一有獲利投資人自然地產生落袋為安,以及見好就收的心理。同時,
原本被套之後期待解套的投資人,也因大市利空不斷,大盤持續下跌,由期待解
套變化成為少虧就行的願望,自然會導致阻力位的意義比較重而支撐的意義則比
較弱。
(2)壓力區與支撐區形成的時間長短。
如果成交密集區域形成時間很長,已經達到了五六年之久甚至更長時間,往往就
不具有支撐和阻力的意義。這是因為在這一個價位區買進的人,多數都已經在低
位割肉賣出了,即使有人還沒有賣出,這部分人也已經寥寥無幾。這一區域已經
不再是大多投資人的成本區域,所以就不會產生較重的支撐與阻力。
(3)換手率的大小對於一個支撐位與阻力位的意義十分重要。
一個價位的成交量越大,說明這一價位換手率越高,平均持倉成本越靠近這一價
格區域,這樣當股價越靠近這一價格區域,支撐與阻力的就越具有意義。
投資人在選股過程中,如果發現有兩隻股票條件都比較適合,那麼我建議你應該
選擇在下跌過程中,成交量較小的那一隻股票,因為這種股票在上漲過程中因套
牢的投資人比較少,所以上檔壓力較輕,比較容易大幅快速上漲。
投資人的心理波動直接決定了他們的買賣欲望,而買賣欲望往往決定了股價的支
撐與阻力的強弱,只要我們瞭解他們的心理變動,就很容易預測股價的支撐與阻
力所發生的區域並以此進行交易
小序
當股價朝某方向移動一段時間之後,因供求關係的變化,股價無力繼續上漲或下
跌,形成暫時平衡現象,股價呈現橫向波動,這一成交密集地帶被稱為形態。
總體來看,買賣雙方爭鬥比較激烈,分歧較大,股價波動幅度就大。買賣雙方對
於價位的爭議不大,看法較為一致,股價波動就小,價格波動就較為穩定。
在整個形態形成過程中, 短線客自然而然開始在形態裏依據形成的高點和低點,
作為買賣股票的依據,企圖獲取最大化的利潤。投資人也依照自己的計畫買賣,
支撐與阻力因此產生。
股價在變動過程中,多頭與空頭激烈爭鬥,在圖形上往往容易形成頭肩形、擴大
形、喇叭形等形態。如果多空雙方交易較緩和,市場氣氛清淡,往往容易形成圓
形、或盤形。在一般的市場氣氛中容易形成雙重形、上升三角形等形態。績優股
容易出現較為平穩的走勢,而垃圾股的走勢通常較為尖銳容易產生大幅波動。這
都是投資人心態和市場氣氛影響股價波動。可以說每一種形態後面,都包含著不
同的市場氣氛和投資人的心態。
我們學習形態分析,不要只是簡單背下各種各樣的圖形,死記硬背的結果還是一
竅不通。我曾經見過很多的朋友,指著圖表上已經經過長期上漲之後形成的形態,
告訴我這是一個大型的雙底,意味著應該買進;或者指著一個長期下跌之後形成
的形態,稱之為頭肩頂,告訴我應該賣出。對此我啞口無言。我們必須瞭解各種
形態的本質,只有這樣才能對各種形態明確的區分。這才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各個不同形態之間由上升趨勢和下跌趨勢相互連接,形成完整的迴圈週期。不論
任何時候,不論任何市場,市場上永遠是從底部-初升期-整理-末升階段-頂
部-初跌階段-下跌過程中的整理-末跌階段-底部。他們周而復始,循序漸進,
直到市場的消亡,否則永不改變。因此只要我們通過它們的特徵瞭解了它們的形
成原因,就可以借此瞭解市場的本質,這樣就很容易找到正確的投資機會,然後
獲取豐厚的利潤。下面我們就對這幾種形態以及連接它們的中級趨勢形成原因以
及特徵逐一詳細解析,將它們的本質展現在你的面前。
(一)底部
底部形成的原因
股價經過長期下跌,先前高位買進的投資人都已深深套牢,因此產生堅決
不肯賣出的念頭。同時開始後悔早先為何不及早脫手,期望有一天股價有
所反彈,在較高價位賣出股票,因此隨著股價的下跌賣出越來越少。隨著
賣出壓力減少,股價下跌減緩,前期賣出的短線客見股價跌勢有所趨緩,
開始進場買進股票,希望低吸高拋。同時高位套牢的部分投資人開始回補,
希望可以攤低成本早日解套。這些買進的力量因為賣壓較弱,因此很容易
將股價推高。
(二)隨著股價上漲,在低位買進的投資人開始獲利回吐,同時一部分高位套牢
的投資人已經徹底絕望,只等行情有所反彈就要賣出股票,見到股價有所
回升就急於賣出,這些賣出壓力造成股價回落。隨著股價再次下跌,持幣
觀望的短線客就猜測股價會在那裏止跌,以便先人一步買進股票。他們通
常會參考前一個止跌回升的價位,因為他們認為這一價位有支撐,因此買
進。而在較高位沒有賣出的投資人,出於懷念先前的高價,也不願低價求
售,拋壓再次減少,使股價再一次上升。股價又一次的上漲,許多錯過前
次高位賣出的投資人開始反省,如果通過高拋低吸打短差的方式,很快就
有解套的可能,最少可以減少損失,因此開始逢高賣出。同時還有部分短
線客開始逐步獲利回吐,再一次造成股價回落。
在整個底部過程中,買進者主要是高位被套牢的攤平成本者和抄底資金。
底部投資人的心理變化儘管有差異,但是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總之,股價
在低位的時間越長久,上下波動的次數越多,打差做短線的投資人就越多,
這樣底部就越不容易被突破。
在整個底部形成過程中,有時形成時間較短,有時形成時間較長,有的底
部是在極度恐慌的市場氣氛下形成,有的則是在清淡的氣氛下形成。因為
條件不同,因此形成的底部也有所不同,因而形成了各種形狀各異的底部
形態,就像後面所介紹的各種底部。可以說每一種底部都是不同市場氣氛
和投資人不同心理變化的產物。
隨著基本面的好轉,有實力的機構大戶通過全面調研,以及內幕消息得知
公司要有較大的變動,公司的財務狀況將有所好轉。利用市場悲觀的氣氛
和投資者對後市的恐懼,逐漸拉高股價誘使投資人將股票賣給自己。這時
的市場上仍然利空不斷,但是在主力機構的介入下,股價卻不再下跌,開
始緩慢上漲,成交量逐漸開始放大。低價買進的投資人很久沒有獲利,十
分珍惜到手的利潤,一有獲利就迅速賣出。而高位長期套牢的投資者,害
怕再次錯過減少虧損的機會而忍痛賣出,希望在低位再次補回。大量的賣
單遭遇機構買進表現在圖表上,就是股價伴隨著巨大的成交量突破頸線上
漲,標誌底部形態的終結。
這一階段也可以被稱作道氏理論的牛市第一階段,或波浪理論的第一浪。
股價突破頸線上行,由於股票持續上漲,經過了長期下跌的投資者,好不
容易略有獲利,多抱有落袋為安的念頭,急切獲利了結改為觀望。而此時
重倉持有的機構,為擺脫獲利豐厚的短線客,趁著投資人信心不穩定,借
勢打壓股價以達到加重散戶恐懼的目的。而隨著大勢的漸漸走低,市場上
有關機構出貨的傳言多如牛毛,市場看空氣氛再次濃厚,當股價下跌至前
期高點處,就止跌企穩。總的來說這一階段是機構大戶真正進貨的時期,
也是精明投資人介入的最佳時機,但中小散戶大多兩手空空。這一階段被
稱為反抽階段。
一般來講,底部形態的形成就如同我們所介紹的一樣,是由市場自發形成
的,這樣個股會在很大程度上與大盤波動一致。但有時機構消息確鑿,獲
利的把握非常大,十分肯定公司將會有很大的發展,他們就會及早進場大
量買進,整個形態都是在機構大戶的控制下完成的,表現在圖表上就是個
股與大勢的完全背離,大盤下跌它橫盤,大勢稍有起穩跡象,個股就開始
了上漲。這是因為機構的大量買進,會造成股票脫離大勢的影響,所以機
構急於吸貨的心態,則正好可以從個股與大盤的關係中簡單辨別。
底部形成過程中的市場氣氛
從市場氣氛來看,底部階段投資者對行情絕望,市場人士大多持悲觀的看
法。在這一時期,很少有人提及股票市場,似乎人們已經忘記了它的存在,
即使有人提起,說起的都是滿天飛的利空的消息,和某某投資人慘遭巨額
的損失這類傳聞。這時很少有人肯將資金投入股票市場,部分主力和大多
數中小散戶虧損累累。證券公司門可羅雀,中小散戶暫時停止買賣,以待
股市有所反彈再套現。沒有耐心的投資人失望之餘,紛紛認賠拋出手中股
票,絕望的離開市場另尋出路。
後市的研判
底部被突破之後,未來走勢強弱通常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判斷。
(1)市場氣氛。總體來說市場氣氛越恐慌,投資人越看空後市,這種情
況下形成的底部未來漲幅往往越大。
這是因為廣大投資人越看空後市,對未來的行情越絕望,高位套牢的投資
人往往忍痛割肉,低位的換手較為充分,而持幣的投資人又不敢隨便進場,
機構容易得到大量的籌碼。當大量的籌
碼集中到了機構手中,後市的漲幅就越大。
(2)底部形成的時間越久,一旦向上突破漲幅就越大。
股市有言:“橫著有多長,豎起來就有多高”。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主
要因為股價自牛市的終結開始,經過長期下跌,大量投資人被高位套牢,
很多人甚至虧損過半。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投資人是不肯輕易割肉賣出
手中持股的,除非是長期的絕望,用時間來瓦解這些投資人的信心。這樣
在日復一日的時光流逝中,越來越多的持股者忍痛賣出了手中的股票,時
間越長,割肉的人就越多,這樣股票就在底部進行了大量的換手,機構就
比較容易得到大量的籌碼,上檔的壓力也越來越輕,所以說底部越長的股
票一旦向上突破上漲的幅度就越大。
(3)底部形成的時間越長,一旦向上突破,反抽的概率越小。
反抽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底部形成的時間較短,機構在底部吸籌較少,控
盤能力較差。同時低位投資人換手不充分,一旦股價上漲,在高位套牢的
投資人擔心再次錯過賣高價的好時機,而低位買進的投資人因獲利豐厚,
而急於兌現,因此很容易產生強大賣壓迫使股價走低。而底部形成的時間
越久,機構吸貨越充足,同時剩下持有股票的投資人對後市都是十分有信
心的,因此浮籌就越少,這樣籌碼穩定不易出現反抽。
(4)在同樣長時間形成的底部,振幅相對較大的底部形態一旦向上突破,
未來的漲幅通常越大。
股票的振幅越大,投資人的市值波動越大,他們往往無法忍受這樣的折磨,
產生打短線的念頭就越強,以求攤低成本或者獲取利潤。這樣很容易使他
們在稍高的價位賣出股票,平均持倉成本很快就攤低了,一旦股價突破上
行,上檔壓力通常不會太大。
判斷底部的方法
(1)底部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在低迷的市場氣氛中,不斷傳來利空但
是股價卻不再下跌。這種現象的出現,是機構大戶利用市場氣氛作掩護,
大量進貨造成的。
(2)底部形態形成過程中,成交量呈現價漲量增,價跌量縮的態勢。
這說明股價的上漲建立在積極換手基礎上,而股價稍有下跌,成交量就迅
速萎縮,說明投資人的利潤一有減少,或者略有損失賣出欲望就迅速降低。
表明投資人心態轉為穩定,後市會有上漲趨勢。
(3)每當新股上市就跌破發行價值後,這一價格區域很可能就是中期的
底部甚至長期牛市的底部。
股市是企業融資的重要場所,一旦股價跌破發行價,就會造成新股申購者
的恐懼,最終造成公司發行新股十分困難無法融資,管理層就必然要用利
多來刺激股市,以保證股票的發行順暢。所以說當證券市場上出現新股跌
破發行價時,市場十有八九就是一個中期底部。
(4)底部形態通常較為複雜,歷時也較長。
這是因為底部要有欺騙性,機構故意引導股價的波動,千方百計的掩飾自
己的行動,絞盡腦汁改變圖形,使其不像是底部,迷惑投資人。同時悲觀
的氣氛使投資人的心態也很不穩定,時而衝動時而壓抑,他們的情緒推動
股價的波動忽上忽下,捉摸不定。因此底部形態通常較為複雜。
(二)初升期
隨著底部形態完成,股價開始上漲,這一期間多數股票上漲速度較為緩慢,
股價上漲一波三折。這主要是因為股價在剛剛啟動的時候,空頭觀念十分
重,過去高位買進的投資人損失慘重,隨著股價的上漲,擔心錯過再次逃
生的機會,而忍痛逢高大量賣出。同時低價買進股票的投資人,因很長時
間沒有獲取利潤,十分珍惜到手的利潤,一有少量利潤就迫不及待的落袋
為安。而且機構控籌還不充分。每逢重要的技術價位都有大量的拋盤,所
以使得這一段股價上升緩慢,給人一波三折的感覺。此時仍有利空消息不
時傳出,但是基本面已經開始有轉好跡象,這就是初升期。隨著供求關係
逐漸平衡股價上漲日漸乏力,整理形態開始形成。
(三)整理形態
整理形態形成的原因
股價經過一段時間上漲,大多數投資人獲利豐厚,產生強烈落袋為安的念
頭。他們開始逢高賣出,產生較強的拋壓,股價回落。隨著股價下跌,投
資人的獲利漸漸減少,因此賣出意願有所減弱,股價逐步起穩。而高位賣
出的投資人見股價回落已深,下跌趨於緩和,預計股價有可能再次上漲,
開始回補。同時不肯追高買進的投資人屢次錯過良機,見股價回落就急於
買進。他們的介入變成實質購買力,再次推動股價上揚,當股價回升到前
期高點附近或前期高點之前,低位買進的投資人就再次獲利回吐,前期未
即時賣出的投資人也擔心再次錯過賣出良機,加緊賣出股票,造成股價再
次回落。
股價往往在一個價位區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反復上下波動,隨著時間的
推移,投資人的平均持倉成本越來越高,賣出欲望逐步減弱,獲利盤和短
線客多被清理,賣壓越來越輕,剩下都是對後市十分有信心的投資人,股
價最終伴隨著巨大的成交量突破形態上漲。
整理形態中,主要賣出股票的是獲利豐厚的低位買進者。在整個形態形成
過程中,我們一定要關注均線系統,在均線系統沒有靠近形態之前,極少
有整理完畢的現象。而30 日均線一旦開始靠近形態,股價往往隨時有可
能會突破盤局上漲。
在整個形態形成過程中,每個股票持有者的心態和市場的氣氛不同,會產
生各種不同形狀的整理形態,在賣出壓力不是很強的時候往往容易形成矩
形整理形態、上升三角形形態等。當市場拋壓較大時,容易形成契形形態、
旗形形態等。當市場氣氛清淡,股票質地極好時,容易形成圓形整理形態。
可以說每一種形態後面,都包含著不同的市場氣氛,和投資人的心態。
整理形態有時的確是自發形成的,縱然沒有人操縱也一樣會出現,因為這
是多數投資人獲利豐厚的賣出造成的。但很多情況下,機構會借勢打壓股
價和傳播利空的消息,來達到更加徹底的清理浮籌的目的。在整個整理形
態中,機構主要是起到一個誘導的作用。這一階段相當於波浪理論的第四
浪。
市場氣氛
在整個調整過程中,市場的氣氛總體來講是悲觀的,市場上利空不斷,到
處流傳有關主力大戶出貨,和一些不利於基本面的論調,悲觀氣氛十分活
躍。
整理形態的意義
整理形態術語又叫洗盤,它主要有三個目的。
(1)清理出獲利的籌碼,提高市場的平均持倉成本。
如果機構不進行借勢洗盤,高位時他所面對的是大量獲利豐厚的投資人,
這樣在高位一有風吹草動,投資人就蜂擁而出了,機構自己就無法獲利派
發。因此,必須要他們在高位換手,來攤高平均持倉成本。投資人持倉成
本越高,高位賣出欲望就越弱,這是機構順利出貨的前提。
(2)教育投資人不要輕易拋出手中的持股。
機構通過打壓震倉,將不堅定的投資人趕走,再大幅拉高使拋售股票的投
資人後悔萬千,深感不該輕易賣出股票。而在洗盤過程中沒有賣出股票的
投資人,守得雲開見日初,賺了大錢,今後再有大幅振盪也不肯輕易賣出
該股了。使他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政治課,更加堅定做一個長線投資者。這
樣在高位派發時,就不會和機構搶著賣出持股了。
(3)降低成本。
通過洗盤可以在較高價位賣出手中持股,在較低價位購回,攤低平均成本。
機構通過洗盤,一邊攆走了意志不堅定的投資人,重新在高位引進了另一
批看好後市的投資人。一邊教育了繼續持股的投資人,不要輕易買賣股票,
長抱不懈才能掙大錢,並攤低了自己的
持倉成本,一石三鳥。這樣機構才能夠在高位從容出逃。
研判洗盤的方法
(1)市場氣氛。
不論任何時候,洗盤階段的市場氣氛都是令人悲觀的,在這一階段,投資
人大多惶惶不可終日,擔心股價再次下跌。市場上也總是不時傳來利空的
消息,很少有利多出現。
(2)形態形成過程中成交量呈現逐步明顯減少,迅速萎縮的傾向。
在整理形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平均成本一旦接近這一價位區域,投資
人的賣出欲望就逐步減少,顯示在圖表上就是迅速萎縮的成交量,表示投
資人心態良好穩定,賣出僅僅是獲利豐厚所致。
(3)分時走勢圖上看,洗盤過程中股價上漲較為緩慢,並伴隨較大的成
交量。而下跌則正好相反,下跌的速度急促,成交量較小。
這是因為股價在調整過程中,投資人因獲利豐厚,多有落袋為安的心理,
因此賣出意願較強,而很少有人願意買進,同時機構借勢打壓,因此下跌
速度較快而沒有成交量。上升時速度較慢並伴隨較大的成交量,這是因為
較多持股人一旦股價開始上漲,擔心股價再次回落,賣高價的心理使他們
產生逢高賣出的念頭,而投資大眾賣出股票的特點是掛單,因為貪圖高價,
股價越高掛單賣出的人越多,因此越上漲成交量越大,上漲越艱難。同時
機構大戶也故意打壓使股價的上升一波三折,使投資人覺得很不踏實,逐
步高位換手。
後市的研判
形態完成之後如何挑選最佳的股票?主要從以下幾點判斷。
(1)整理形態形成與突破時市場氣氛悲觀,或者投資人越不看好某只股
票時,一旦上漲漲幅往往驚人。因為越是擔心越不看好後市,投資人賣出
的願望就越強烈,而一般散戶越不敢輕易買進,敢於買進和繼續持有的投
資人,通常對後市很有信心,換手也較為充分。所以一旦上漲股價上漲幅
度較大。
(2)形態形成時振幅越大,一旦向上突破之後漲幅往往越驚人。
股票振幅越大,持有股票的投資人市值波動就越大,他們就越無法忍受死
抱股票,產生打差價的心理越強烈,每逢高價時就會產生強烈的賣出欲望,
這樣該股的平均成本往往較高。而那些經歷振幅較大的波動,還不肯賣出
的人通常都是一些死多頭,他們即使股價再高也往往不肯輕易賣出。一旦
股價向上突破上行,拋壓較小
(四)末升階段
隨著整理形態的終結,股價又一次選擇了向上突破。此時經濟已步入繁榮
階段,上市公司盈餘大幅增加,市場的浮籌大量減少,機構控制大多籌碼。
他們利用各種各樣利多消息將股價持續拉高,甚至於重複公佈利多消息來
刺激股價上揚。由於股價不停上漲,此時不論內行外行,只要買進股票便
能獲取豐厚的利潤,看空的投資人已經完全動搖,並逐漸加大買進數量。
開戶的投資人在資金櫃檯排起了長龍,市場樂觀情緒濃厚。從來不知道股
票為何物的外行人,在暴利示範效益的誘惑下,也開始關注市場並買進股
票。市場成交量持續大量增加。還沒有上市的公司加快了上市的步伐,有
關大機構進貨的傳聞隨處可見。這一階段的後期是有心的大戶長期操作之
後,逐漸獲利了結的時期。他們所賣的雖不是最高價,但也獲利豐厚。只
有中小散戶被樂觀氣氛衝昏頭腦,越買越多。
在這一階段,股價上升的速度十分快,這是因為經過第一階段的上漲和整
理之後,剩下的股票持有者都比較堅定,已經培養起長期持股的信心。而
新進場的投資人相對來講成本比較高,賣出壓力相對較小,所以股價上升
迅速。
這一階段相當於道氏理論的牛市第三階段,和波浪理論的第五浪。
(五)頂部
頂部形成的原因
隨著股價漲幅越來越大,理性的投資人和一些仔細研究過基本面的投資大
戶,深知股價已大大超出了實質價值,因此乘著熱烈的市場氣氛悄悄賣出
手中大量股票。當他們的大量賣出遭遇散戶的熱烈買進,形成了巨大的成
交量。在機構大戶的有組織的賣出下股價開始逐步回落,因為他們手中握
有大量籌碼,不可能短短的幾天時間就傾倉完畢,因此隨著股價的下跌停
止賣出,培養買氣。所以股價稍作回落賣壓就迅速減少。
因為市場氣氛十分熱烈,在高位賣出的投資人隨著股價回落,逐步加大買
進力度,加上抄底的資金介入,於是股價被輕鬆的推升至前期高點價位處,
或高於前期高點處再次出貨。這一時期有時耗時較長,市場氣氛激烈往往
會形成頭肩頂或複合形頭肩頂、菱形等。氣氛較為緩和就容易形成雙頂、
圓頂。多數來說頂部形態的形成與股票的業績也是有關係的,頂部形態波
動幅度較小,持續時間久的往往是優績股和大盤股。垃圾股通常頂部比較
尖銳短促,這是因為持股人心態不同所造成的。總之,頂部形態的形成與
當時的市場氣氛、投資人對股票的看法緊密相連。
隨著時間的推移,機構大戶逐步出完手中的籌碼,市場上的拋壓越來越重,
股價最終無人維持跌破形態,一個新的下跌趨勢開始了。
有時當股價脫離頂部下跌時,持有股票的投資人隨著股價的下跌而產生觀
望心理,造成股價賣壓減輕,股價容易回升形成反抽。
當股價再次反彈至頸線處又無力向上穿越再次下跌,就更明確的告知投資
人應放棄任何的幻想,抓住最後的時機逃命,而不應再去斤斤計較自己的
損失,因為今天的低價就是明日的高價,後天的天價。
市場氣氛
整個頂部過程中,景氣極盡繁榮,人氣一片沸騰。不論報紙雜誌,廣播電
視,所有的傳媒都不斷報導證券市場的利多消息,所有人大都在討論股票,
資金大量湧進市場。新股發行加速,而上漲的股票多為以前少有成交的冷
門股,原為熱門的優績股反而開始有步履蹣跚的感覺。這一時期股票暴漲
的現象屢屢可見,投資大眾大量買進股票,以期待著股價進一步上升,而
指數卻不在上漲。
研判頂部的方法
(1)頂部形態的最大特徵就是巨大的成交量,和熱烈的市場氣氛。
只有趁著熱烈的市場氣氛,機構大戶才能夠順利脫身,如果市場氣氛清淡,
機構就不可能順利完成大量出貨。而巨大的成交量是投資大眾買進機構大
量的出貨造成的。
(2)從分時走勢圖上,我們可以發現,在頂部區域股價拉高極為迅速,
而且成交量往往較小;下跌時速度緩慢,往往伴隨著巨大的成交量。
投資氣氛熱烈,廣大投資人看好後市不願賣出,持幣的投資人積極買進,
因此上漲迅速,買多賣少上升時成交量自然就小。而下跌時速度緩慢,伴
隨著巨大的成交量,是因為投資人的買進和賣出都有掛單習慣,輕易不敢
追逐高價,市場氣氛一片大好時,投資人此時多希望買進股票以求獲
利,因此很多人開始買進,他們大多數在買進時都採取掛單等待的方法。
通常股價越低買進的掛單越多,機構則是主動賣出,這樣機構越賣價格越
低,成交量就越大。一方面下方買盤較大,另一方面機構也故意放慢派發
的速度,作出股價下跌時一步三回頭的假像,欺騙投資人使他們認為下跌
十分艱難,誘使投資人買進股票,於是就出現出這種現象。
(3)頂部形成前的一個高點,成交量往往已經達到了這一波原始行情的
最大成交量,在隨後的上漲過程中,儘管指數再創新高,但是成交量往往
無力再放大了。換言之,成交量和股價不再繼續價漲量增的現象,顯得力
不從心了。這往往是頂部形成的最早徵兆。
如上證指數1997.5.8 日牛市最頂峰時,市場氣氛儘管依然異常熱烈,但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儘管股價不斷攀升,但是成交量已經開始明顯較前一
個高點有明顯萎縮的趨勢,也就是說成交量與股價出現了背離現象,表明
後市已經危如累卵。
這種現象的本質是大機構借良好的市場氣氛,偷偷在某一板塊大量出貨造
成的。我們可以回顧所有的歷史走勢,就可以發現,每次大盤見頂前,真
正的超級大盤股已經有出貨的跡象了。我們可以看一看馬鋼股份、上海石
化、深寶安這些超級大盤股,他們在1994 年9 月、1995 年5 月19 日、
1997 年5 月8 日這些大盤上漲的最後一段時間,儘管大盤在不斷上漲,
他們卻在大盤離頂部最後一個階段前,提前形成頂部。
這是因為這些股票的機構吸貨較多,要出貨必須要乘著最熱烈的市場氣氛,
否則就無法順利出貨。大勢上漲是因為大量的新股,以及過去的沒有上漲
過的股票(多數為垃圾股)上漲所推動的。因此,當我們發現指數不斷創
出新高,而成交量卻沒有創出新高時,就要小心是否大勢即將見頂。
頂部一旦形成,換手率越大壓力越大,這一區域越不容易被突破。這是因
為股價跌破頂部之後,上面大量套牢盤會產生強大的賣壓。所以我們選擇
股票時,就應該儘量避免選擇這樣的股票。
頂部形態與道氏理論中的熊市第一階段,描寫的完全是同一種現象,這一
階段的本質就是大戶出貨階段。
(六)初跌階段
隨著股價向下跌破頸線,股價開始下跌,很多投資人發現獲利越來越艱難
開始反省,這一階段的下跌速度相對較慢,呈現出一步三回頭的走勢。這
是因為部分投資人仍然被套,但是比較猶豫,心存僥倖的希望股價只是回
蕩而已,盼望著新的上漲很快就來臨,因此多數不肯輕易止損,所以壓力
較小。跌幅最大的常常是冷門股和垃圾股,這是因為這些股票的上漲完全
是題材的炒作,絲毫沒有實質業績支撐,一有風吹草動投資人就慌忙出逃,
因此下跌急促。績優股在這一階段因為有業績支撐,持有者的心態穩定,
因此下跌幅度較少。在這一階段買進者,多是剛剛高位賣出的投資人,和
新進場的投資人,另外前期套牢買進攤低成本的也隨處可見。
這一階段相當於道氏理論中空頭市場的第二階段,和波浪理論的第六浪。
(七)下跌過程中的調整
下跌整理的形成原因
隨著股價持續下跌,跌幅越來越大,投資人虧損也日漸加大,因此產生惜
售,賣壓開始減輕,跌勢減緩。持幣的投資人見股價跌幅已大,開始進場
買進。前期被套的投資人加大回補力度以求早日解套。他們的買進因賣壓
極輕很容易推高股價。但隨著股價的上漲,低位買進的投資人產生獲利回
吐的意願,高位被套的投資人擔心股價再次下跌錯過賣出時機,加緊賣出
股票。鮮有人肯在稍高價位處接盤,股價欲漲無力再次下跌。在這反復的
過程中,隨著平均持倉成本逐漸降低,賣出的投資人逐漸增多,最終推動
股價繼續下跌。
從整體來看成交量呈現價跌量增,價漲量減的趨勢。總的來講,這是一個
較具規模的大型反彈,表示股價會繼續下跌,這一階段又被稱為逃命期。
市場氣氛
在這一階段,市場上的利空消息已經開始被驗證,人們對於後市開始絕望,
但是心存僥倖的念頭支撐著他們,期望一切只是暫時回檔,投資人因損失
較大而過於謹慎。
判斷下跌途中整理形態的方法
(1)下跌過程中的整理形態,成交量的變化往往呈現出價漲量減,價跌
量增的不健康的走勢。
價漲量減,價跌量增,說明股價的上漲完全因為投資人的惜售造成的,而
不是主動的購買力造成。隨著股價的上升投資人虧損稍有減少,就有大量
的賣盤湧出造成股價的下跌。價跌量增說明稍有下跌就有很多人急於出逃,
買入者都是不肯出高價的抄底資金,反映出投資人心態極不穩定。
(2)通常情況下,下跌途中的整理形態形成週期較短,形態簡單。
下跌途中的整理形態,是投資人因損失慘重產生的惜售造成的。隨著時間
的推移,平均持倉成本一旦攤低,賣壓就會增強,造成股價很快就繼續下
跌,因此形成時間短促,形態簡單。
(八)末跌階段
這一階段是主跌行情。在這一階段,大部分股票跌幅巨大,利空消息滿天
飛,公司不景氣的消息每天都在公佈,幾乎所有的公司都在裁員,希望以
此渡過難關。這是股價下跌最快的階段,也是最具殺傷力的階段,有的股
票甚至以跌停板的方式下跌。過去深度套牢的投資者本來抱著死多頭的態
度,現在已經開始動搖,在失望之餘忍痛割肉賣光股票,並下定決心以後
再不踏進證券市場。絕大部分投資人都看空後市,最少也產生賣出部分持
股的念頭。就在這絕望之餘,股票市場已經悄悄的見底,新的一輪牛市就
要開始了。
在這一階段下跌的主要是績優股,因為這種股票的持有者通常是最後失去
信心。這一階段,實際上就是道氏理論的空頭市場第三階段,也是波浪理
論的第八浪。
小結
大多數人都有猜測頂部與底部的強烈願望,目的是希望在最早的時間裏,
進行交易以求獲得最大的利潤。我曾經將所有的精力與時間都花在這裏,
試圖找到可以快人一步的方法。最終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獲得的只有
一次次地虧損,經過多次慘敗,最終使我明白,這只是空中樓閣而已。
不論任何時候,作為一個謹慎的投資人,不論你判斷後市的手法是多麼的
高明,只能夠作為參考而不能作為最終研判依據。研判股市的最終走勢方
向,只能以明確的有效突破為依據,而不能在一個形態未完成突破之前草
率進出,否則必定付出慘痛的代價。
不要輕易的猜測頭部,而要讓市場自己走出頭部再確認。不要輕易猜測底
部,而要讓市場自己走出底部再確認。只要你能夠準確的研判出突破的有
效性與否,你完全可以掌握股市先機。
不論是底部還是頂部,並不是說一個形態必須完整的形成之後,它的突破
才有意義。很多時候,形態如果受到突發因素的影響,未能順暢的完成就
開始突破,而產生出畸形形態,只要價量配合合理,同樣有分析意義。比
如說在一個頭肩頂的形成過程中,頭部與左肩已清晰完成,但因某種因素
影響,致使右肩未完成就跌破頸線,這個形態依舊有效,仍然可以視為頭
肩頂進行操作。
三、我對頸線的理解
在接觸形態分析過程中必然要接觸到頸線,無論任何形態,不論是反轉形態,還
是整理形態,
都以頸線的有效突破作為研判後市走向的依據。但在所有的技術分析書籍中,僅
僅提到了它的存在,從沒有人試圖將它真正所代表的含義加以解釋,使頸線頗具
神秘色彩。事實上頸線的意義十分簡單,就是指一個形態的支撐與阻力。
回顧所有頸線的傳統畫法,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幾乎所有的底部頸線畫法,基本
上都是將每次反彈高點加以連接得出。而頂部頸線是將每次回落的低點加以連接
形成的。這樣畫出的直線,為什麼對後市有指導意義?要從它所表達的含義說起
(如圖)。
(一)底部頸線的意義
(1)心理預期
股價在連續下跌之後反彈,隨後在某一價位處止漲回落,當股價再次上漲至這一
價位處時,投資人就自然而然的擔心這一價位是否會再次產生阻力,於是產生賣
出觀望的心理。同時短線客會產生高拋低吸的念頭,在低點買進在反彈高點賣出,
以求利潤最大化,每當股價漲至高點處就開始賣出。因為這些原因,使頸線處出
現很大的賣壓。
(2)平均成本
在整個底部形成過程中,很多投資人在這一價格區域買進股票,他們的平均成本
都在頸線之下,一旦股價向上突破頸線,這些買進的投資人就全部獲利,獲利賣
出的欲望,使頸線處出現強大賣壓。
因為以上原因,所以頸線很難被突破。形態持續時間越長,頸線被衝擊次數越多,
越不易被突破,除非強大的購買力量介入,才會造成被突破的局面。既然有大量
的資金介入,後市就極有可能開始大幅上漲。
(二)頂部頸線的意義
(1)心理預期
當股價在連續上漲過程中突然回落,在一價位處止跌繼續上漲,當股價再次回落
這一價位處時,很多投資人預期這一價位還會出現支撐,因而減少賣出。另一些
高位賣出的短線客預計股價不會再跌,產生高拋低吸的念頭在此買進,形成惜售
和買進的力量。和底部頸線相同的是,這一點位被衝擊的次數越多,這一價位處
買進的意願就越強。
(2)平均成本
一個頂部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很多投資人在這一價位區域買進,當股價
跌至形態低位處時,這些投資人就毫無利潤可言,因此產生強烈的惜售心理,造
成賣壓減少,因此不容易突破。另一方面,一旦股價跌破頸線,會造成大量投資
人被套,股價再次回升到頸線處,投資人就會產生少虧出局的念頭賣出股票,形
成強大賣壓,造成股價繼續下跌。
因為有以上原因,頸線不易被突破,一旦被有效突破,通常意味著行情已經發生
反轉。
另外還有整理形態,總的來說上升過程中的整理形態頸線的意義,與底部形態的
頸線意義相同。而下跌過程中的整理形態的頸線意義,與頂部形態的頸線意義較
為一致。不論是上漲過程還是下跌過程中,只要一個形態形成,我們就應該迅速
尋找這個形態的支撐與阻力,而不是僅僅是支撐或阻力。因為只要股價沒有明顯
的選擇波動方向,我們就不能斷定它必然是漲是跌,而尋找支撐與阻力就是為了
在第一時間,判斷股價波動的方向,加以正確投資。
很多時候,頸線並不是水平的,常常略微向上或向下傾斜,這都不影響頸線的意
義。重要的是,它必須正確的反映股價的支撐或壓力。所以說頸線的意義是非常
簡單的,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就是代表一個形態的支撐與阻力。
(三)確認股價向上突破頸線的有效性
(1)突破頸線的有效性,必須以當日收市價高於頸線的3%以上為依據,幅度
越大越好。
要求必須3%以上漲幅,這是因為大多數投資人在形態形成過程中,平均成本都
在頸線附近,加上交易費用,股價漲至頸線處沒有什麼利潤可言。另外還有一些
投資者在其中屢次坐車,產生固執的念頭--除非在新高價賣出,否則決不賣。只
有新進場的力量,有能力使股價一口氣推高至頸線3%以上,釋放這些急於出局
的籌碼,才表明行情是由大資金推動造成的,確實選擇了突破的方向。
將收盤價作為確認突破的依據,是因為當投資人發現股價某一天大幅突破之後,
他們就會趕到交易所認真注視股價的波動,經過一天充分思考,在收盤價之前已
經作出了買賣的指令,所以最具參考價值。而開盤價或者最高價,往往不是在大
多數的持股人的關注中出現的,因此意義較小。
(2)當天的成交量必須放出大量。
巨大的成交量代表高額的換手,表示低位買進的投資人獲利回吐遭遇大資金進場
產生。
但是放大到怎樣的程度才算有效放大,在所有的技術分析書籍中並沒有一個明確
的說法,根據以往經驗,一般來講向上突破之日的成交量,最少是在整個形態日
均換手率2 倍以上,才可以稱為有效成交量,在這一基礎上換手率越高越好。
(3)觀察突破當日日曲線圖的走勢。
當日分時走勢必須強勢上揚,股價在上午收市之前,就已經經過較大幅度的上漲,
而不是在下午收市前才突然大幅拉高。一個有效突破當日成交量往往極為均勻,
在價跌量減,價漲量增的健康走勢中完成突破。均價不斷隨著股價的上漲增加,
隨著股價的回落迅速萎縮,只有這樣的走勢,才有可能是有效突破,否則很可能
只是一次假突破。
對於確認股價向下突破的有效性,以突破當日收市價低於頸線的3%以上為依據
即可,而不需要有成交量的配合。因為只要實質造成投資人較大的虧損,就可以
造成恐慌。每當股價靠近頸線時,就會出現賣壓,而不需要實質換手。
(4)成交量與股價的關係
請仔細觀察股價走勢圖。如果稍加留意,你將發現很多股價走勢的最大的特點,
就是成交量往往在上升趨勢中,跟隨股價的變化而不停變化。隨著股價的上漲,
每當走勢創出一個新高,成交量都大於前一個高點的成交量,並且每一個高點出
現之後回落的低點,成交量都要大於前一個低點的成交量。總之,成交量隨著股
價的上漲越來越大。而股價稍有回落,成交量就迅速萎縮。
在長期下跌趨勢中,往往從最高點開始,成交量隨著走勢的下跌,開始萎縮。並
隨著成交量的萎縮,下跌速度也越來越慢。而且每次創出新低後回蕩的高點,成
交量也會小於前一個回蕩高點的成交量。
這種現象不是絕無僅有,在許多數股票走勢中都是如此。它絕非是一種巧合,而
是投資人心理變化的產物。
在長期上漲過程中,隨著股價上漲幅度越大,持有股票的投資人獲利也越來越豐
厚,因此逐漸加大賣出力度,見高價就賣,逢低就予以搶進。同時場外資金因為
見到獲利效應,因此隨著股價上升幅度越大,就有越多的投資人大量進場追逐利
潤。這種心理隨著股價的升高越來越強烈,因此每次創出新高,成交量就越大。
而在上漲過程中,股價稍有回蕩,成交量就迅速萎縮,是因為巨大的賣壓是獲利
豐厚所致,獲利稍有減少,賣出就迅速減少造成的。
在長期下跌過程中,成交量隨著股價的下跌逐步萎縮,是因為隨著股價下跌幅度
越來越大,投資人的虧損就日漸加大,因此他們越不願意割肉賣出。而此時場外
觀望的資金因無利可圖,也逐漸減少。因此,成交量就隨著股價的下跌逐步萎縮。
股票在長期下跌過程中,買入者通常是四種人,
1:補倉者。在前方高點買入後希望攤低成本,及早解套者。
2:看笑話的。見到自己的朋友或熟人高位套牢,覺得現在買入,股價一旦上漲,
別人解套自己就早已獲利出局,因此買進。而買進一旦被套,就也變成第一種人。
3:貪便宜者。覺得股價已跌的太多,現在買入很安全。
4:前期成功出逃者。在高位獲利賣出的投資人,見股價遠遠的低於自己的賣出
價位,又進場買進,以求高拋低吸。
在多數時候成交量在長期上升行情中,遵循著價漲量增,價跌量減。但是在有的
時候也會出現另一種情況,就是說在某個個股在長期上升趨勢中,在脫離底部時,
成交量遵循著價漲量增,但是上漲至一定幅度之後,成交量就無力隨著股價的上
漲而放大了,有時還有隨著股價的上升成交量逐漸縮小的現象。
這種現象並不是偶然出現,恰恰相反,在中國市場上經常出現。這是因為,隨著
股價的上升,機構大戶已經逐步控制了大多數的籌碼,機構既然持有大多數股票,
外面流動的籌碼自然就少了。因此成交量就不可能再隨著股價的上升而放大了。
當這種現象出現時,就表明這只股票機構大戶已經充分控籌了,隨後的走勢就不
能夠用一般的技術分析方法研判了,因為這時機構大戶可以隨心所欲的操縱股價,
誘使投資人鑽進他們設的陷阱中。
有人說什麼指標都會有假的,但成交量是不會說謊。事實上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
成交量和任何指標一樣,都是可以做假的。機構大戶可以通過對敲作出大成交量,
但是卻無法使成交量在他的控制中萎縮。因此,萎縮的成交量必然是真實的。
總的來講,投資人越認同股價,交易就越清淡,成交量就越小。投資人對股價的
看法越不一致,認為股價較低的投資人就會積極買進,認為股價較高的投資人就
會賣出手中持股,買賣交易就越活躍,成交量就越大。
請留意,成交量通常是一種輔助工具,而不是主要研盤方法。只有一面認真觀察
價格波動,而同時又掌握成交量的變動,才算是完善的分析方法,而不應該厚此
薄彼。

<五>、趨勢的含義
每一天醒來,等待我們的都是鋪天蓋地的資訊,數以萬計的分析師、分析師、投
資者、以及無數機構不停發出對後市的看法,期望最早對明天或後天的走勢加以
預測。仿佛預測對了,他們就是伯樂,錯了就是笨蛋。他們就是這樣一天天這樣
忙於預測,仿佛就象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將軍。
大盤每一次一次有力的反彈,就會使很多所謂的專家精神抖擻,急忙用什麼所謂
的道氏理論、波浪理論、XXX 測試法企圖快人一步對後市的走勢進行預測,事實
上近期的走勢就像一次浪潮上的小浪花,僅僅是一個小小的短期波動而已,短期
波動是不可預測毫無疑義的,只有中長期趨勢才有可能被較為有效的預測。因此
他們所做的一切是毫無疑義的。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古老的故事:
從前一個山上有一個寺廟。寺廟裏有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這兩個師徒在山
上住了很多年。
有一天,老和尚老了,為了要小和尚早日成熟,於是老和尚就給小和尚一個碗要
他到山下端一碗水來。小和尚下山去端水,因為擔心水灑出來,因此小心翼翼的
緊盯著水上山,生怕撒出了一點,可水還沒有端到半山腰就已經灑完了,連著幾
回都是這樣,於是只好上山如實稟報老和尚。老和尚聽小和尚將經過細說之後,
告訴小和尚,你上山的時候不要光眼盯著碗裏的水,不要指望一點不要灑出來,
而最終忽視了你最應關注的路。你只要用心看路,將很小一部分精力放在水上就
可以了。小和尚依次去做果然成功的將大半碗水端了回來。老和尚對小和尚說、
將眼睛放在碗中,就會忽視路的變化,水撒了自然是難免的,結果是什麼也做不
成。要做成大事就一定要眼盯大的方向,而不理會小的波動。
有的話我想再說一千遍一萬遍也不嫌多,那就是對於股價趨勢的判定必須以總體
波動判斷,絕不能以點帶面。如果希望獲得長久穩定的盈利,我們應該靜下心來
用心分析中長期趨勢,而忽略短期的波動,以便獲取可能得到的利潤,否則損失
的只會是是你的資金而已。就說到這了,否則有人又要說我不懂得技術分析的博
大精深了。
(一)道氏理論的形成
小序
道氏理論是股票市場最古老也是最著名的技術分析方法,自1902 年正式命名到
現在已經整整一百年了,在這百年中經歷了時光的考驗,成為現今所有圖表分析
的基石。在股票市場差不多每一個人都聽過道氏理論,即使沒有聽過,也肯定接
觸過道氏理論名詞,譬如“牛市”、“熊市”等專業名詞。它不僅能根據道鐘斯工業
股平均數以及鐵路股平均數的波動,來解釋並預測股市未來的動向,而且還能成
為景氣指標。
(二)道瓊指數
在詳細介紹道氏理論之前,很有必要對股票平均指數加以說明。在道氏指數未提
出之前,很多銀行家和商人都知道,大多數公司的股票價格波動都傾向于同漲齊
跌,而那些與總體趨勢相反的例子很少出現,即使有,持續的時間通常也很短。
每當一個上漲趨勢出現後,一些股票比另外一些漲得要快一些,漲幅也稍微大一
些;當趨勢開始轉為熊市時,總有一些股票迅速地下跌,而另一些則表現出一定
的抗跌性,以阻止這種下跌趨勢的作用力-不論怎樣大多數股票都傾向于同向波
動。不用說他們現在這樣,並且將永遠這樣。這種現象已為人們所共知,但經常
被人們當作理所當然的現象,造成重要性經常被人忽視,事實上無論從任何角度
看都是十分重要的。
查理士•道爾最終在1895 年提出了工業指數,代表所有行業。最初僅有幾隻股
票組成,其數量在1916 年增加到20 個,而在1928 年10 月增加到30 個,並
一直維持至今。1897 年查理士•道爾又提出了鐵路指數,由20家鐵路公司股票
組成,這是因為在他那個時代鐵路公司是主要的產業。
查理士•道爾主要是利用自己所編的工業指數和鐵路指數,根據它們的波動方向,
來分析預測工業活動的景氣變化。因為工業指數代表商品的生產情況,鐵路指數
通常代表大多數商品的運輸情況,如果兩者同時上升,表明商品的生產和銷售都
很順利,公司的效益就會更好;如果鐵路指數與工業指數同時下跌,則說明商品
的生產和銷售都不景氣,公司的效益就開始下滑。如果只有一個指數上漲或下跌
時,則不能作出對後市的明確判斷,需觀望到兩個指數同一方向漲跌後作出決定。
值得一提的是,道氏理論的創始者--查理士•道爾,聲稱其理論並不是用於預測
股市,甚至不是用於指導投資者,而是一種反映經濟總體趨勢的晴雨錶。因為證
券市場是工商變動的晴雨錶,所以查理士•道爾通過分析價格過去的變動,以推
測工商業的未來迴圈演變。後人根據邏輯推斷,既然股市是經濟的晴雨錶,那末
如果可以預知公司的效益開始下滑,股市就必然會隨之下跌;同理,公司的效益
開始更好,結果就必然會造成股價的普遍上漲。因而成為一種推斷股市波動的一
種方法。
查理斯•道爾是公認的,第一個試圖通過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股票平均價格,
來反映證券市場的趨勢而做了徹底努力的人。
道氏理論在上個世紀30 年代達到巔峰。那時《華爾街日報》以道氏理論為依據
每日撰寫股市評論。1929 年10 月23 日《華爾街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登“浪潮轉
向”一文,明確地指出多頭市場已經結束,空頭市場已經來臨。這篇文章是以道
氏理論為基礎提出預測的,隨後果然發生了歷史上最可怕的股市崩盤,道氏理論
因此名噪一時。
(三)道氏理論的運用前提
雷亞認為,道氏理論正確的運用必須建立在三個基本假設的基礎上,必須無條件
的接受。
(1)人為操縱無法影響原始波動。
指數的短期波動有可能受到人為的操縱,中級趨勢也有可能受到這方面有限的影
響,但是原始波動是絕對不會受到人為操縱的。
這是因為股票市場異常龐大,沒有任何的個人或團體有能力影響整體股票市場長
期趨勢。如果市場的長期趨勢能被操縱,這樣道氏理論也就沒有意義了。
(2)市場指數會反映每一條資訊。
每一位元對於金融事務有所瞭解的人,他所有的希望、失望,都會反映在“道鐘
斯鐵路指數”與“道鐘斯工業指數”每天的波動中。基於這一原因,市場指數永遠
會適當的預期未來事件的影響。如果發生火災或地震等自然災害,市場指數也同
樣會迅速加以評估。
道氏本人也同意相應的看法,他在1901 年7 月20 日的華爾街日報上說道:“市
場價格並不像風中搖擺不定的氣球,從總體價格而言,它代表一種嚴肅而經過仔
細考慮的行為結果,那些眼光深遠而資訊靈通的人,會根據已知的事件預期不久
將發生的事件,調整價格。”
股市指數的波動反映了一切市場行為,在股票市場上你可能覺得政治局勢穩定,
所以買股票;另外一些人可能覺得宏觀經濟向好,所以買股票;還有人認為利率
可能調低,值得買進股票;更有一些人因為有內幕消息,或認為所謂大公司即將
出現收購合併,所以要及早買入。
反之,當大家有不同恐懼因素時,有人以為自然災害會日趨嚴重;有人以為政局
動盪而恐慌;有人恐怕通貨膨脹來臨;有人聽到內幕消息說大股東要出貨;都會
造成他們賣出手中持有股票。總之,不論大家抱有什麼態度,即使是不同的觀點,
不論是什麼原因,股票指數的升跌變化都反映了所有一切。投資人士應該分析反
映整個市場心態的股市指數,股市指數代表了群眾對後市的看法,是市場行為的
總和。
(3)道氏理論並非不會出錯。
道氏理論並不是一種萬無一失,並可以擊敗市場的系統。成功地利用它協助投機
行為,需要深入的研究,並客觀地綜合判斷,決不可以讓一廂情願的想法主導思
考。
事實上,不僅是道氏理論會出錯,沒有任何的市場研判方法有十分的把握。自然
界的很多領域並不存在精確預測,因為他們沒有必然的定式,這裏面就包括證券
市場股價變動,它就和天氣的變化一樣是不可精確預測的。這是因為市場是由人
組成,而人是有選擇能力的生物,他們並沒有特定的研判依據,每一天在證券市
場上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在做市場決策。每一項決策都會影響股價的波動,而且股
價的波動又會影響人的買賣意願然後反過來再影響股價的走勢。因此,最好的理
論可以做到的也就是在大部分的時候看清市場做出正確的決策,而不能永遠地不
出任何錯誤。
(四)道氏理論的基本要點
任何市場必定存在三種趨勢,基本趨勢、次級趨勢、短期趨勢(如圖1),不論任
何時候,這三種趨勢必然同時存在,彼此的方向可能相反,也可能相同。分清這
三種趨勢,是投資人在市場上獲取利潤的首要前提。
(圖1)
1、基本趨勢
三種趨勢中,最重要的是基本趨勢,基本趨勢又叫原始趨勢,即股價長期的上升
或下跌的走勢。每一段漲勢都持續不斷地向上穿越先前所創高點,中間夾雜的下
跌走勢都不會向下跌破前一波跌勢的最低點。總之,只要是上升趨勢,就是由高
點與低點都不斷出現新高的價格走勢構成。這個基本趨勢就是上升的,被稱為多
頭市場(如圖2);相反,每一段跌勢都持續不斷的向下跌破先前所創的低點,
中間夾雜的反彈走勢都不會向上穿越前一波反彈的高點。總之,下降趨勢是由低
點與高點都不斷下滑的一系列價格走勢構成,這被稱之為空頭市場(如圖3)。
(圖2) (圖3)
基本趨勢持續時間可能在一年左右,也可能長達數年之久。正確判斷基本趨勢的
方向,是投資行為成功與否的首要因素。基本趨勢通常是長期投資人在三種趨勢
中唯一考慮的。一位投資者如果對長期趨勢有信心,只要他可以確定多頭市場已
經開始啟動,在多頭市場形成時儘早買進股票,一直持有到確定空頭市場已經形
成再賣出。
沒有任何已知的方法,可以提前預測有關基本趨勢的幅度大小與期限長度。儘管
如此,我們仍可以利用歷史上的價格走勢資料,以統計方法歸納主要趨勢的普遍
漲幅與時間週期,提前做出適當預期。
多頭市場
多頭市場又叫原始上升趨勢,它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進貨期。
在這個階段中,一些有遠見的投資人,察覺到雖然目前市場處於不景氣的階段,
但卻即將有所轉變,因此買進那些跌幅很大,公司業績相對有保證的優績股。儘
管有少數投資人敢於少量買進,但是他們對股票仍然存有戒心。這時市場氛圍通
常十分悲觀,一般的投資人非常憎恨股票市場,甚至完全絕望地離開了它。此時
的成交量是適度的,但是在彈升時開始放大。這一階段的後期,隨著時間的推移,
肯於賣出的投資人越來越少,有內幕消息的機構大戶和對後市有信心的投資人,
開始不斷提高買進價位,造成股價開始逐步上揚。但是市場因為拋壓過重,因此
上漲顯得步履蹣跚。隨著機構大戶的介入越來越深,第二階段開始了。
隨著第二個階段的開始,很多股票價格十分穩定地上升,成交量逐步放大。此時
企業景氣的上升以及公司盈餘增加的消息,吸引了廣大投資人的注意。在這個階
段,使用技術分析的投資人通常能夠獲得最大的收益。投資人因獲利或因別人的
獲利效應而信心大增,交易越來越活躍。這是大多數股票價格大幅急促上漲的時
期。最後第三個階段終於出現了。
此時整個市場沸騰了,人們聚集在交易所,交易的結果經常出現在報紙雜誌的“頭
版頭條”,新增資金大量進場。在這個階段,朋友間常談論的話題是“你看好什麼
股票?”大家忘記了市場景氣已經持續了很久,股價已經上升了很長一段時間,
而目前已到了賣出的最好時機。這個階段的最後部分,隨著投機氣氛的高漲,成
交量持續地上升。冷門股交易逐漸頻繁,沒有投資價值的垃圾股急速的瘋狂上升。
新股在不停的上市,但是卻有越來越多一流的優績股,投資人不肯跟進。這些現
象一旦出現,往往就是多頭市場結束的先兆。
根據道氏理論將1896 年至1988 年的市場指數加以歸類統計,多頭市場主要共
同特徵有以下幾點:
(1)由前一個空頭市場的最低點起算,主要多頭市場的價格漲幅平均為77.5%。
(2)主要多頭市場的期間長度,平均數為兩年零四個月(2.32 年)。歷史上的所
有的多頭市場中,75%的期間長度超過657 天(1.8 年), 67%介於1.8 年與4.1
年之間。
(3)多頭市場的中級調整走勢中,跌勢通常較先前與隨後的漲勢劇烈,另外折
返走勢開始時成交量通常相當大,但回落到低點時的成交量則較小。
空頭市場
空頭市場又叫原始下跌趨勢,大致也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出貨期,它真
正形成時間,是在前一個多頭市場的最後末期階段。在這個階段,有遠見的投資
人和股票的操縱者,開始覺察企業的盈餘已達到最高峰,股價超出實際價值很多,
沒道理再維持下去,因而開始加快出貨的速度。此時成交量很大,投資人大多數
依舊熱衷交易,是成交最活躍的時期。隨著機構出貨的力度越來越大,第二個階
段悄無聲息的開始了。
第二個階段是恐慌時期,隨著機構大戶的出貨,股價逐步開始下跌。在這一階段,
想要買進的人開始逐漸減少,而想要賣出的人則急著脫手,價格下跌的趨勢突然
加速到幾乎是垂直的程度。在恐慌時期結束以後,通常會有一段相當長的次級反
彈或者橫向變動。在這一階段,大幅下跌的股票主要集中於垃圾股。從表面上來
看,第二階段的賣壓,反映經濟狀況與企業盈餘的衰退。接著第三階段來臨了。
這一階段是由那些缺乏信心的投資人,對於健全股票的絕望賣出造成的。不論價
值如何,許多人急於求現至少一部分股票。沒有投資價值的低價股,可能在第一
或第二階段就已經跌掉了所有的漲幅。這一階段業績較為優良的股票,隨著不斷
傳來的利空消息持續下跌,這是因為這種股票的持有者往往是最後失去信心的。
空頭市場最後階段的下跌,集中于這些業績優良的股票。最後空頭市場在壞消息
頻傳的情況下結束,最壞的情況已經在股價上被預期了。通常在壞消息未完全出
盡之前,空頭市場已經結束了。這一階段是最具殺傷力的,指數在這一階段大幅
下挫。
雷亞在觀察中發現,空頭市場的末梢階段,任何的悲觀情緒和利空消息,都無法
使股市進一步的下跌。然而在嚴重挫折之後,股價也似乎喪失了反彈的能力。種
種跡象都表明,市場已經達到平衡狀態。投機不活躍,賣出行為也不會再壓低股
價,同時買方的力量也無力推升股價,整個市場都籠罩在悲觀的氣氛中。一些大
型企業通常出現財務困難,股息被取消,公司大量裁員。因為上述原因,股價會
呈現狹幅盤整的走勢。一旦這種窄幅走勢明確向上突破,市場指數將出現一波比
一波高的上升走勢,其中夾雜的跌勢都未跌破前一波跌勢的低點,這往往是新趨
勢的開始。
根據道氏理論將1896 年至1988 年的市場指數加以歸類,總結出空頭市場的以
下特徵:
(1)由前一個多頭市場的高點開始算起,空頭市場跌幅平均為29.4%,其中75%
的股票跌幅介於20.4%至47.1%之間。
(2)空頭市場持續時間平均是1.1 年,其中75%的股票耗時在0.8 年至2.8 年
之間。
(3)空頭市場開始時,通常會以較低的成交量試探前一個多頭市場的高點,接
著出現大量急跌的走勢。所謂\"試探\"是指價格接近而絕對不會穿越前一個高點。
成交量偏低顯示信心減退,很容易演變為\"不再期待股票可以維持過度膨脹的價
格\"。
(4)經過一段相當長時間的下跌,突然出現急速上漲的次級折反走勢,隨後股
價開始小幅盤整,成交量開始漸漸萎縮,然後股價仍將再創新低。
(5)空頭市場的次級反彈,通常都呈現顛倒的\"V-型\"走勢。其中低價位的成交
量偏高,而高價位的成交量偏低,總體呈現出價漲量減,價跌量增的跡象。
2、次級趨勢
因為次級折反走勢與基本趨勢的波動方向相反,並對基本趨勢產生牽制作用,這
些與基本趨勢相反的折反走勢又被稱之為修正趨勢。次級折返走勢是多頭市場中
重要的下跌走勢,或空頭市場中重要的反彈走勢。大多數次級修正走勢的折返幅
度,大約是前一個主要走勢波段(介於兩個次級折返走勢之間的主要走勢)的
1/3 到2/3 之間,持續時間在三個星期到三個月之間。對於歷史上所有的修正走
勢來說,其中61%的折返幅度,約為前一個主要走勢波段的30%至70%之間。
其中65%的折返期間介於三個星期至三個月之間, 而其中98.4%介於兩個星期
至八個月之間。截至1990 年,\"工業指數\"與\"運輸指數\"在歷史上共有695 個
中期趨勢(包括上漲與下跌),其中僅有9 個次級修正走勢耗時短於兩個星期。
價格的變動速度是另一個特徵,同主要趨勢相比較,次級折返走勢有暴漲暴跌的
傾向。次級趨勢是投機者主要的考慮,投機者關心次級趨勢,目的是在次級趨勢
中,尋找較為準確的買進或賣出時機,盡可能地追求最大的獲利或減少損失。
有時次級往返走勢可以被盤局所代替,一個盤局出現在一種或兩種指數中,持續
兩三個星期左右,有時長達數月之久,價位的波動僅在5%左右。這種波動顯示
出買賣雙方力量對比均衡。但最終在這個價位持有股票的投資人已不願意賣出手
中股票,而那些想買入的投資人,必須提高買進價位,來誘使他們賣出股票。另
一種情況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這一價位買進的投資人已越來越少,一些持有
股票的投資人,發現他們不能在盤局中賣出持股,所以低價賤售,以求快速成交。
股價向上突破盤局上限,是多頭市場的延續。相反,向下跌破盤局的下限,則是
空頭市場的開始。一般來說盤局時間愈久,價位波動越窄,它最後的突破就愈容
易。
盤局常常發展成重要的頂部形態和底部形態,分別代表著出貨和進貨,但是它們
出現在主要趨勢的休息整理階段更多。它們往往取代了次級往返走勢。很可能一
種指數正在形成盤局,而另一種卻發展成典型的次級往返走勢。在向上或向下突
破盤局後,有時在同方向繼續停留一段較長的時間,是不足為奇的。
判斷行情是否為修正走勢時,必須結合成交量的變化、修正走勢的歷史統計資料
和市場參與者的普遍態度。但一個走勢,究竟是次級折返走勢,還是原始趨勢的
結束,在沒有明確的突破信號之前,我們是無法作出正確的定論的。
雷亞將次級折返走勢比喻為鍋爐中的壓力控制系統。在多頭市場中,次級折返走
勢相當於安全閥,可以釋放市場中的超買壓力。在空頭市場中,次級修正走勢相
當於為鍋爐添加燃料,以補充超賣流失的壓力。
3、短期趨勢
短期趨勢反映的是股價在幾天之內的變動情況,它們是短暫的波動。短期趨勢極
少超過三個星期,通常少於六天,98.7%的短期趨勢持續的時間不超過兩個星期。
不管是次級趨勢還是主要趨勢,都是由一連串的幾個或更多的短期波動所組成。
只有交易者才會隨時考慮短期趨勢,投機者與投資者只有少數情況下,才會關心
短期趨勢,目的是在短期趨勢中尋找最佳的買進或賣出時機,以追求最大的獲利
或盡可能減少損失。短期趨勢本身儘管沒有什麼意義,但使得主要趨勢富於神秘
多變的色彩。在一個無論成熟與否的股市中,短期變動都是唯一可以被操縱的,
因此由這些短期變化所得出的推論,很容易導致錯誤的結論。而主要趨勢和次級
趨勢是無法被操縱的,只有國家的財政部門才有可能進行有限調節。
股票市場的三種波動趨勢就像潮起潮落一樣,主要趨勢就如同漲潮和退潮的過程。
多頭市場就像漲潮,一浪接著一浪,不停上漲,直到最高點,然後逐漸退去。空
頭市場就像退潮,一浪低於一浪,總體呈現出下降趨勢。在整個漲潮和落潮的過
程中,一個個波浪就是次級波動,海水的表面被漣漪所覆蓋,這和市場中的短期
變動意義一樣。潮汐、波浪、漣漪分別代表著市場的的主要趨勢,次級趨勢,短
期變動
(五)道氏理論的判定原則
1、用兩種指數來判斷市場未來的走勢。
道氏理論主要通過分析鐵路和工業兩種指數的變動方向,來判斷空頭市場和多頭
市場的起始。只有通過這兩種指數的同向變動方向,才能夠最終作為判斷的依據。
空頭市場的確認日,是鐵路指數與工業指數,都向下突破多頭市場最近一個修正
走勢低點的日期。兩種指數突破的時間可能有所不同,這是正常現象。
多頭市場的最終確認,是由鐵路指數和工業指數同時向上突破空頭市場前一個修
正走勢的高點,並持續上升的時候,兩種指數突破的時間可能有所差異,這是十
分正常的。
2、把收盤價放在首位。
道氏理論不重視一個交易日中的最低價、最高價、開盤價,而只重視收盤價。這
是因為收盤價是時間緊促的人看財經版唯一閱讀的重要價位,是投資人對當天股
價的最後評價的結果,大部分人根據這個價位作買賣的決定,因此把收盤價放在
首位。
3、用成交量判斷趨勢的變化。
成交量的變化通常是跟隨股價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成交量也可以對主要趨勢做
輔助判斷。在多頭市場,成交量隨著股價的上升增加,隨著股價下跌而減少;在
空頭市場,成交量大多隨著股價下跌增加,隨著股價的上漲而減少。但這只是大
致情況,有時也有例外。因此正確的結論,不能僅僅通過幾天成交量的變化作為
依據。在道氏理論中,最終結論只能由指數的變動產生,成交量僅僅是在一些有
疑問的情況下,提供解釋參考。
(六)道氏理論的實際驗證
很多人對道氏理論持懷疑態度,為了驗證道氏理論是否有實際操作意義,有人專
門選擇了道鐘斯指數1897 年7 月12 日至1956 年的60 年間的走勢,驗證道氏
理論是否有實際操作意義。
他僅用100 美元從1897 年7 月12 日開始投入道.鐘斯工業指數(假使他買
賣的是指數),他買賣的依據就是僅以道氏理論提供的買進信號,作為買進時機。
以道氏理論提供的賣出信號作為賣出時機,其他時候決不進出。六十年後他的經
營業績如下:
通過60 年的交易,在1897 年我們只要投入100 美元,嚴格按照道氏理論的提
示開始進行操作,不做主觀的決定,這樣到了1956 年就變成了11236.65 美元。
每年的淨資產收益率竟然為8.3%,這真是令人興奮的答案。
儘管這並非十全十美的操作方法,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也會碰到一些不盡如人意
的地方,但最終長期業績十分出色,儘管沒有將傭金以及印花稅考慮其中,但同
時也沒有把應得的股息計算在內。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綜合考慮應扣除的傭
金、稅金,再把應得紅利加入進利潤,那末毫無疑問利潤將會增加很多而非減少。
儘管這並非十全十美的操作方法,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也會碰到一些不盡如人意
的地方,但最終長期業績十分出色,儘管沒有將傭金以及印花稅考慮其中,但同
時也沒有把應得的股息計算在內。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綜合考慮應扣除的傭
金、稅金,再把應得紅利加入進利潤,那末毫無疑問利潤將會增加很多而非減少。
反過來看,那些所謂純粹的長期投資者,如果依舊死抱著“只要買入好股票,然
後睡大覺”的想法,作為投資的座右銘,在這同一時期僅僅進行一次交易,即使
在這一時期中買進最低點然後賣出在最高點。(這實質是不可能的)就是說,1896
年8 月10 日達最低點29.64 時買進,100 美元的投資到這一時段的最高點即賣
出,即60 年後1956 年4 月6 日的521.05,只增值到1757。這與嚴格遵循道氏
規則操作所得的結果,11236.65 元差距是非常大的。從這一點來,看道氏理論
不僅有理論價值,還具有實用性
(七) 我對道氏理論的理解
至今為止很多的投資人,包括一些所謂的專家,對道氏理論有著很深的誤解。他
們總是寄希望於找到一種既簡單,而又能夠戰勝市場的方法。就像找到一個聚寶
盆,放進一顆芝麻,就變成一兩黃金。事實上,這在證券市場上是根本不可能的。
失望之餘,他們開始指責道氏理論,說它不能對中期行情有指導意義,還有人說
道氏理論對選股沒有幫助,甚至有人說道氏理論反應過於遲鈍。總之,這些指責
五花八門林林總總。對此我們能說什麼?世間萬物沒有十全十美,在證券市場上,
也不可能有一套完美無缺的分析體系。如果有又怎麼會有人虧損呢?
五、趨勢
(一)趨勢的形成
要想真正地瞭解趨勢線的含義,必須首先要瞭解何謂趨勢。所謂趨勢簡單地說,
就是股價波動的方向。
投資人如果用心觀察股價走勢圖,很容易可以發現,過去股價的變動並不是毫無
規律隨意升跌,而是總體沿著一定的方向波動。正如道氏理論所述,只要是上升
趨勢,每一段漲勢都持續不斷地向上穿越先前所創高點,中間夾雜的下跌走勢,
都不會向下跌破前一波跌勢的最低點。總之,上升趨勢是由高點與低點都不斷出
現新高價的走勢構成。而下降趨勢,是指每一段跌勢都持續不地向下跌破先前所
創的低點,中間夾雜的反彈走勢,都不會向上穿越前一波反彈的高點。總之,下
降趨勢是由低點與高點都不斷出現新低價的一系列價格走勢構成。
趨勢的產生是投資人心理變化的產物,當一家公司受宏觀經濟的影響,業績逐年
提高,營業額大增。隨著某一項目即將建成,今後的前景更加光明。在這種時候,
在低位買進的投資人因對股價後市有信心,在股價較高價位處因獲利豐厚才少量
賣出,一旦股價下跌回落就停止賣出,造成賣壓減輕,下跌緩慢。而高位賣出的
投資人因股票業績較好,就隨著股價的下跌開始回補。沒有買進的投資人看好後
市,擔心錯過買進良機,每一次股價從高處回落到前一低點之前,擔心踏空而及
早買入。強烈的買方力量,阻止股價的下跌,使股價還未跌至前一個低點前,就
止跌回升。這些實質的購買力,造成了節節升高的上升趨勢。
相反,當市場受經濟蕭條影響,上市公司業績開始下滑,盈利減少甚至虧損,股
價自然受影響開始下跌。在公司業績未明顯提升前,投資人擔心股價下跌使自己
套牢,因此不願追逐高價。在低位買進的投資人,見股價稍有回擋,擔心再次錯
過賣出時機,就急於變現。多數投資人因連續的虧損對後市絕望,產生認賠出局
的念頭,在股價下跌到低點時因損失較大不願賣出,而股價略有回升,見損失有
所減少,寧可虧損也急於賣出。這些強大的賣出壓力,自然使股價形成一波低於
一波的走勢,促使股價接連走低,形成下跌趨勢。
簡而言之,上升趨勢裏,投資人都在等待回擋時機買進股票;下跌趨勢裏,投資
人都在等待反彈賣出股票。這就是趨勢形成的原因。
(二)趨勢線的形成
股價遵循趨勢發展,這種趨勢有可能上升、或下跌、或橫向發展。而他們向一個
方向波動的時間有可能很長,也可能很短,從時間上劃分,分別為原始趨勢(長
期趨勢)、中級修正趨勢(中期趨勢)、和日常趨勢(短期趨勢)。幾個單日股
價波動,構成了短期趨勢。幾次短期趨勢,構成了中級趨勢。幾個中級趨勢,構
成了原始趨勢。當股價受到外來力量影響,長期趨勢走到盡頭,就發生了反轉,
朝相反方向運動。周而復始,迴圈演變。
在許多時候,股價波動不但遵循趨勢上升下跌,且許多下跌趨勢的高點,都止於
同一條向下傾斜的直線上。而有的時候,上漲趨勢的低點,多數都落在同一條向
上傾斜的直線上。就連持續幾年的原始趨勢有時也同樣如此。換言之,股價的上
升波動是由一連串股價波動組成,這些波動的低點相連接,就形成了一條向上傾
斜的直線(如圖1)。下跌波動有時也同樣是由一連串的波動組成,這些波動的
高點相連接,就形成一條向下傾斜的直線(如圖2)。有時這一條直線既不像上
傾斜,也不向下傾斜,而是橫向波動。不論這些直線的波動方向是向下還是向上
或者橫向波動,這些反映股價波動方向的直線,統稱趨勢線。之所以會產生這種
現象,同樣因為投資人心理變動而產生。
每一位投資人都有一種強烈的願望,希望買進時,可以買進最低價,賣出時盡可
能的賣到最高價位。因此,他們總是審視股價的波動趨勢,希望在上升趨勢的回
檔過程中,以過去的低點作為參照物,在儘量低的價位買進。當他們發現股價在
上升過程中,每一波行情的總是一波接著一波,不斷創出新高,而低點也一底高
過一底時,他們就會不約而同的通過衡量股價波動的角度,在回蕩到上一個低點
之前進場買進,而賣出的投資人也隨著股價的下跌,利潤開始減少,逐步減少賣
出。這樣就逐步形成了一條向上傾斜的購買力,買進的欲望越強烈,這條上升的
需求線就越陡峭。這就是上升趨勢線的形成原因。
當股價回落的低點,屢次都在同一條直線上止跌上升時,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投資
人,加入逢低買進的隊伍中,造成支撐的意義更強勁。因此,在很多的時候,製
造一條上升趨勢對於機構的拉高,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股價在下跌過程中,投資人總是希望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因此產生儘量賣高點
的念頭,從股價過去運動的軌跡中發現,股價每一次反彈的高點,都較前一個股
價反彈的高點略低,於是他們就會通過觀察股票向下傾斜的角度,在前一個高點
前賣出股票。這種預期心理,造成想賣出股票的投資人隨著股價的反彈,逐步賣
出,越接近前期高點賣壓越重。因此形成了一條向下傾斜的供給線,這就是下跌
趨勢線形成的原因。
(三)趨勢線畫法
趨勢線究竟應該如何畫,畫出的趨勢線才是真正具有指導意義是我們最關心的,
因為它直接影響到我們研判的準確性。
可以概括地說,原始趨勢是由幾段中級行情組成。由股價的上一波原始上升行情
形成的最高價,與現階段原始下跌行情的第一個中級折反走勢的高點相連接,所
形成的一條向下傾斜的壓力線,被稱為原始下跌行情的下跌趨勢線。由最近的原
始下跌行情產生的最低點,與現在這一波原始上漲行情的第一個中級折反走勢的
最低點,相連接成的一條向上傾斜的下檔支撐線,被稱之為原始上升行情趨勢線。
中級趨勢線是由幾個短期趨勢所組成,因此中期上升趨勢線的畫法,由股價的最
近的中級下跌行情產生的最低點,與現在這一波中級上漲行情的第一個短期折反
走勢的最低點,相連接成的一條向上傾斜的支撐線,被稱之為中級上升行情趨勢
線。由股價的上一波中級行情形成的最高價,與現階段中級行情的第一個短期折
反走勢的最高點相連接,所形成的向下傾斜的壓力線,被稱為中級行情的下跌趨
勢線。
(四)趨勢線突破的有效性
股價朝一個方向波動到一定時候,總要改變方向,對於新趨勢的開始,必須從突
破的有效性加以確認。對於趨勢線突破的確認與形態突破的確認基本一致,也是
從突破支撐或阻力的幅度,與成交量的變化來確認的。
1、不論是向上還是向下突破,當日股價收盤價必須超過趨勢線3%以上為有效
突破,幅度越大越好。但是從指數的走勢圖上看,在指數上漲或下跌時,很少有
大於3%的幅度,所以指數突破趨勢線就不能夠以此為依據,只要指數突破幅度
在1%以上,並連續三個交易日未跌破趨勢線或回升至趨勢線以上時,即為有效
突破。
2、股價向上突破下跌趨勢線時,成交量必須放大,而且越大越好。充分的換手
才是股價持續上漲的保證。但指數的突破僅僅是以指數突破的幅度為依據,而不
理會成交量的變化,成交量只能作為參考。向下突破上升趨勢時,成交量不用放
大就可以視為有效突破。
有很多人認為,當趨勢線一旦被股價橫盤突破之後,往往預示著股價馬上就要反
轉,是較早形成的買賣信號,應當及早進出。這種看法是不足取的,儘管趨勢已
經被股價橫向突破,趨勢的波動方向已經改變,畢竟趨勢並沒有反轉,這時只有
等待這一形態形成之後,被明確地向上或向下突破,才真正給出一個明確的買賣
信號,而不應該急於進出。
(五)趨勢線的運用原則
1、趨勢線經過底部或頂部越多,形成的時間越久,這條趨勢線就越有參考意義。
這是因為越是經過越多的支撐與阻力,發現這一條趨勢線的投資人就越多,他們
就會加入到高拋低吸的行列,來利用這條趨勢線賺取利潤,使這條趨勢線越來越
牢固。但要注意的是底部與底部,頂部與頂部之間的時間間隔不可太近。
2、一條過於陡峭的趨勢線,通常不具有實質意義,總體來說30 度到45 度的趨
勢線最有意義。
這主要是因為陡峭的上升趨勢線,是股票上漲速度較快造成的。這樣持有該股的
投資大眾平均成本較低,隨著股價的上漲,獲利越來越豐厚,這樣越向上拋壓就
越大,很容易產生巨大的獲利回吐壓力造成股價狂跌。而一條陡峭的下跌趨勢線,
說明大眾持倉成本很高,大多已經虧損嚴重,隨著股價的下跌,往往很容易因投
資大眾的虧損慘重而產生強烈的惜售,改變股價波動的方向。只有經過充分換手
的趨勢線才是穩定的。所以一條陡峭的趨勢線通常不具有實質的參考意義。
3、在下跌過程中,股價在市場氣氛較為熱烈的情況下,大幅反彈形成的高點相
連接,構成的一條向下傾斜的上檔壓力線。以及上漲過程中,在悲觀的氣氛下衝
擊形成的恐慌性低點,相連接的一條向上傾斜的下檔支撐線。是最具意義的趨勢
線。
(六)趨勢線的作用
1、趨勢線一旦出現,股價上漲或下跌至趨勢線附近時,往往會對股價的波動產
生一定的支撐或阻力的作用,因此可以作為賣買的參考。
2、當趨勢線被有效的上漲或下跌所突破時,往往預示行情已經發生逆轉,投資
人應考慮買進或賣出,以獲取利潤或減少虧損。
3、投資人常常因追逐短線價差而造成踏空,趨勢線能夠幫助我們認清大勢,以
免因小失大。
在很多時候,經常可以看見這樣的情況,當一個長期趨勢線形成之後,我們可以
明顯的發現,每一次指數探底回落的低點,往往是前一個成交密集區域的高點(阻
力位)。而一個下跌趨勢中股價反彈的高點,又往往止於前一個成交密集區域的
低點。這種現象告訴我們,每一個形態一旦形成,它的阻力位被突破之後,往往
成為一條上升趨勢的一個下檔支撐,而不會被跌破;每當一個形態的下檔支撐被
跌破,往往就有可能成為一個下跌趨勢線的反彈高點(阻力位)
七、均線
(一)均線週期的選擇
均線系統的週期選擇有很多種,從三日到數百日平均移動線都有投資者採用。但
是到底應以幾日平均移動線做行情判斷的參考比較具有實效,這一問題一直困擾
多數投資人。投資者因為大都傾向短期投機,所以證券公司的均線設置,通常都
是短期或短中期均線,比如5 日、10 日、20 日或者5 日、10 日、30 日,極少
使用可以代表短中長三種趨勢的均線。事實上,均線的選擇應該代表中短長三種
趨勢,而不是過分重視某一種趨勢而忽略別的趨勢,這都是不明智的,所以應參
考以下幾種趨勢:
短期趨勢:通常是指一個月以下的股價波動趨勢,因為5 日線均線所代表的是一
個星期的波動。10 日線代表的是半月線。所以我們經常以它們代表短期趨勢,
短期均線通常波動起伏較大,過於敏感。
中期趨勢:是指一個月以上,半年以下的股價波動趨勢。常用20 日線、40 日線、
60 日線。這是因為20 日線代表的是一個月股價波動趨勢。40 日線代表的是兩
個月的股價波動趨勢。60 日線所代表的是三個月的波動趨勢,又是正好一個季
度,因此又叫季線,也經常有投資人採用。中期均線走勢既不過於敏感,又有沉
穩的一面,因此最常被投資人使用。
長期趨勢:是指半年以上的股價波動的趨勢。比較常用的是120 日線與240 日
線。120 日線代表半年的波動方向,又叫半年線。240 日均線代表的是正好一年
的波動方向,又叫年線。總的來講長期均線走勢過於穩重不靈活。
為了同時顯示這三種趨勢與長期、短期、中期,投資大眾的平均成本,我們應同
時選擇這幾種趨勢,而不能因為個人習慣或愛好厚此薄彼。不能同時觀察幾種趨
勢的變動,是不能夠做好分析工作的。
很多投資者設置一些不常見的均線週期,比如:7 日、9 日、13 日,27 日等等,
目地是擔心主力故意騙線。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事實上只要是短期波動,隨時
就有主力故意劃線的可能。這是因為短期均線最容易操縱,而中長期趨勢則很難
故意劃線,假如所有的投資人參考的均線週期都是240 日均線,即使主力知道
這一點,他又能怎樣做騙線?這正是要三種趨勢同時考慮的主要原因。因此,我
們沒有必要處心積慮的設置一些不常用的均線週期。
需要注意的是,以收盤價作為計算均線系統的基點,是因為在過去,不論是任何
的技術指標,包括k 線的記錄,完全是手工記錄。所以要將每一隻股票的收盤價
記錄在案已經很不容易了,要
得到股票的每日均價,必須要有交易所提供的全部成交記錄,才能計算得出。一
方面計算資料太大,另一方面資料來之不易,而收盤價較為容易得到,所以就將
收盤價作為計算平均移動線的基點,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就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實際上最可以代表一天股價的平均成本的當然不是收盤價,而是一日的均價。運
用收盤價計算短期的均線,比方5 日均線,就離真正均價的差距較大,所以用這
種計算方法得出的均線週期越短,就越不能代表平均成本。相對來說,越長的週
期這種誤差就越小,所以真正有代表意義的是每日的均價,而並非收盤價,這一
因素是使用均線系統的投資人必須注意的。
(二)均線系統的優點
均線系統儘管有這樣那樣的缺陷,但它的確可以將道氏理論數位化、具體化,均
線系統主要有以下優點:
1、均線系統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股價波動的趨勢。
每日股價起起落落,常常叫投資人難以分清股價波動的趨勢。通過均線系統,我
們很容易一眼看出股價波動的趨勢,究竟是上漲還是下跌或是橫向波動。
2、可以將大眾的平均成本公開。
均線系統可以將大眾的平均成本公開,而平均成本是判斷股價波動非常有效方法
之一,當我們得知投資者在一定時期內的平均成本後,很容易可以從投資人獲利
和虧損的程度,判斷他們的買賣願望和即將作出的決定,並以此作為買賣的參考
依據。
(三)我對葛蘭碧定理的理解
正如前面所講,均線系統可以表示投資者的平均持倉成本,它和股價之間的關係,
表明各個時期投資者的盈利和虧損的程度。投資人盈利和虧損會影響他們的買賣
決定,並最終造成股價波動,葛南維因此從中總結出《葛蘭碧八大定律》(如圖)
1、平均線由下降逐漸走平,且有向上抬頭的跡象,而股價自均線的下方向上突
破平均線時是買進信號。
均線系統由下降轉為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需要很長時間。隨著時間的推
移,在這一價位區的換手越來越多。此時股價一旦向上穿越均線系統,對於在低
位元買入者來講突然獲利豐厚,必然會造成低位買進的投資人大量獲利拋售。只
要股價可以高位站穩,成交量放出巨量加以配合,就說明必然有巨大資金介入了。
因為沒有大資金的介入,股價是無法有效突破均線系統的。既然有大資金介入,
後市上漲就是很正常了,所以作為買進信號。
2、股價趨勢走在均線之上,股價突然下跌,沒跌破移動平均線,又再度上升,
是買進訊號。
均線所代表的是平均成本,那麼股價跌到均線即止跌反漲,說明拋壓是因為獲利
豐厚導致,一旦股價跌至均線,投資人利潤減少,賣壓就迅速降低,並很快又繼
續回升,表明市場氣氛良好,股價很快會再創新高,因此為買入信號。
如果股價下跌至均線附近伴隨著成交量的迅速萎縮,然後起穩並上漲,繼續上漲
的可靠性更高。
3、股價跌至平均移動線下方,而平均移動線短期內仍為繼續上升趨勢,不久股
價又回到均線上方,是買進信號。
性質基本與第二條相似,可參考第二條的注譯,只是下跌的力度較大。
4、股價趨勢走在平均線之下,突然出現暴跌,距離平均線非常遠,極有可能隨
時再度靠近均線,亦為買進時機。
股價的暴跌,會造成投資人突然虧損極為嚴重,嚴重的虧損會使投資人無法下決
心割肉賣出手中持股,而產生強烈的觀望情緒,致使很輕微的買氣,很容易迅速
將股價推高,因此為買入信號。
5、股價走在平均線上方,突然暴漲,距離均線越來越遠,為賣出時機。股價向
上大幅暴漲之後,投資人不論在短期買進還是中長期買進的都突然獲利豐厚,極
易引起大量獲利回吐,造成股價迅速下跌,因此為賣出信號。
6、均線從上升趨勢逐漸轉為水平,且有向下跌的傾向,當股價從平均線上方向
下突破平均線時,為賣出信號。均線上升趨勢逐漸轉變為盤局,不是一朝一夕的
事,大量籌碼在這一價位換手,是大多數投資人的平均持倉成本區域。此時股價
一旦下跌,導致所有在這一價位的買入者,全部被套牢。出於對虧損的恐懼,任
何一次股價回升至這一價位區,都會因解套壓力而迫使股價再次下跌,因此為賣
出信號。
7、股價趨勢在均線之下,回升時未超越平均線,再度下跌,為賣出訊號。股價
回升到均線附近就重新下跌,說明一有解套的機會或者少虧投資人就爭相出逃,
造成股價的下跌。表明此時投資人心態不穩,有很強的賣出欲望,這種心態會導
致股價繼續大幅下跌,因此為賣出信號。
8、股價仍然漲過平均線上方,但平均線繼續下跌,不久股價又回到均線的下方,
為賣出信號。這種走勢的性質與第七條較為相似,只是反彈的力度相對較大,參
考第七條的定律注解。
很多投資人經過長期實踐之後,認為第三條與第八條比較不易與實際配合,運用
時風險較高,如不是非常熟悉均線系統,投資人最好放棄不用,以免承擔過大風
險。
運用均線系統最為穩妥的做法是相互結合使用。葛南維定律第一條與第二條合併
使用:平均線從下降趨勢轉為水平而有向上波動的趨勢,股價從均線下方向上方
突破均線,不久,回調時若不跌破均線,是運用均線操作的最佳買進時機。如果
這時再配合股價在頸線附近的企穩,成交量逐步萎縮就更可以確認是最佳的投資
機會。這種情況必然只有在底部形態完成之後的反抽過程中才會出現,它所要反
映的市場氣氛和買進原因與底部形態的突破之後的反抽是完全一樣;第六條與第
七條合併使用:均線走勢從上升趨勢逐漸轉變為水平,且有向下傾斜的傾向,當
股價從均線上方向下突破平均線,回升時無力穿越均線,再次下跌,為買進時機。
如果成交量隨著股價的回升有略為縮小的跡象,就更加可肯定是運用均線操作的
最佳賣出時機。這種情形必然出現在頂部形成之後的反抽過程中,所反映的市場
氣氛與賣出原因與頂部形態完成之後的反抽完全一樣。由此我們可以得知,儘管
形態分析和趨勢分析的進出時機表現形式各有不同,事實上殊途同歸,都是投資
人從不同角度對市場的觀察結果。
在葛蘭碧八大定理中,第四條與第五條的正確運用必須要有乖離率的配合,下面
我們就來解釋乖離率所要表達的真正含義。
(四)乖離率的形成原因和運用
在證券市場上,如果投機氣氛濃厚,往往在人為操縱下或利多利空的刺激,造成
股價出現暴漲暴跌,但是不管怎樣終究有個限度。股價離均線太遠,就會隨時都
有反轉的可能。因此如果我們熟悉並能夠靈活地運用乖離率,那麼必然會提高我
們的獲利能力,因為乖離率是一種簡單而又有效的分析方法。
乖離率又叫偏離率,它是將股價與平均移動線之間的差距用百分比表示,告訴我
們股價與平均移動線之間差距大小。乖離率可以分為正乖離率和負乖離率,如果
股價在均線之上,則乖離率值為正值;如果股價在均線之下,乖離率則為負值;
當股價與平均移動線數值相同,則乖離率值為零。
乖離率最早來源於葛蘭碧的平均線定律,它的理論基礎主要從投資者心理角度來
分析。因為均線可以代表平均持倉成本,所以股價一旦大幅下跌,跌到平均移動
線以下時,其乖離率值為負數。股價離均線越遠,乖離率的負值就越大,表示大
多數投資人損失越大。這樣大多數投資人因損失慘重而不願忍痛割肉,導致賣壓
極輕。同時產生低價買進股票以求攤低成本早日解套的想法,加上低價揀便宜的
人,很容易將股價推至均線附近。所以當乖離率負值越大時,股價反彈的可能性
越大。
同理,當股價大幅上漲,漲至均線上方,股價離均線越遠,乖離率數值就越大。
表示大多數買入的投資人,獲利越豐厚,投資人落袋為安的想法自然越強烈,會
給股價帶來巨大的壓力,很容易造成股價大幅下跌。這就是乖離率提供的買賣依
據形成的原因。
乖離率基期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太短,反應就過於敏感。但是基期的日期
選擇太長,反應就過於遲鈍。通過比較,我們通常將10 日平均移動線作為最佳
基期,因為它既不過於敏感也不遲鈍。
公式:
[10 日乖離率=當日指數(或股價)-最近10 日平均數/10 日平均數]*100%。
10 日乖離率通常在-7%- -8%之間開始反彈,這是最常見的反彈區域,這一點大
致與多數人的認識基本相同。但以這個點位作為進場點就不合適了,因為這個數
值經常被跌破,安全係數不高,往往又操不到底。作為一個謹慎的投資人,應該
選擇更為安全可靠的點位,所以我們建議以-10% - -11%之間作為進場時機。
奇怪的是,幾乎所有的工具書上,都認為乖離率的上下波動的折返點大致相同。
事實上它們的波動並不以零軸線對稱,而是總體重心略微向上傾斜。儘管如此,
我們還是應該十分慎重的對待,出於穩健的做法我們還是建議在+8%予以賣出,
而不應該預期過高。
運用乖離率時,必須對以下幾種因素全面考慮才能提高成功勝算。
1、股票流通市值的大小,會直接影響運用乖離率的成功率。
正如前面所說,乖離率的形成,是投資人面對股價波動造成盈利和虧損產生的本
能反應的結果。總的來講流通市值越大的股票,機構就越不容易控籌,散戶的比
重往往也就越大,因此越是遵循投資人本能反應,使用乖離率的成功率也就越高。
2、運用乖離率交易時,儘量在低位成交密集地帶運用,而儘量不要在高價位區
使用。
股價在低價位處徘徊時,籌碼多在投資人手中,因此更遵循投資人的本能反應,
成功率相對較高。在高價位區,機構往往控籌很充分,股價容易在機構的操縱下
暴漲暴跌。
3、股票業績的好壞。
從實際運作中可以發現,股票的業績越好,持股人的心態就越穩定,股價下跌時
乖離率值通常較低時就開始反彈。這是因為持有股票的人心態穩定不願低價求售,
持有現金的投資人擔心錯過良機即早進行買入的結果。而垃圾股通常出現暴漲暴
跌的現象,乖離率在股價下跌時,往往負值很大時股價才開始反彈。這是因為垃
圾股下跌時,投資人往往沒有什麼信心,持有垃圾股的人經常在下跌過程中為減
少損失而忍痛割肉,持有現金的投資人覺得心裏不踏實而不敢輕易介入,這都加
重股價的下跌力度。所以績優股通常乖離率負值較小時就開始反轉。垃圾股通常
跌至負值較大時,才開始反轉。所以業績不同的股票,運用乖離率時應靈活對待。
乖離率在使用上應儘量地在低數值處買進,在不太高的數值處減倉,而不要擔心
錯過機會。機會是任何時候都存在的,我們應儘量地謹慎對待投資機會,不論錯
過多少次機會我們的本金還在,一旦因急躁造成虧損,後悔是毫無意義的。

本文原引自: http://tw.myblog.yahoo.com/jw!4_ltTWaFGRlZDPIlaXb6ln4-/article?mid=26427&prev=-1&next=26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