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22 10:03:53期指贏家

DTS交易系統

DTS交易系統

這是我大約一年前發表的一個系統交易的部份內容…
排除系統本文的可靠度問題,當中最重要的是對於「風險」的解釋和對應的方法,個人以為,這部份,相對較重要,也有其「普及性」的意義…

前言
DTS系統,全名Dynamic Trend System…
因為我的交易系統現時並非全自動的,很大程度上,是要依靠我個人的經驗修正,所以,我現時並未打算公開全部的程序…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公式的前半部份是不會有錯的,主要問題就是價位的計算上,較現實的差距太大,實用性欠佳,目前,我的改良焦點則重於如何設立入市買賣的價位上…
我在這次的發表的資料後面,我會將公式的前半部公開…
後半部份,則要有待測試完畢,我才會決定是否公開(新的程序,我現時還未敢用在自己身上,所以為免誤人子弟,我不打算公開) …

其前身是TBP(Trend Balance Point) ,作者是JR. Ridder,原系統於1979年首次發表,主要是因應股票市場的交易需要而發展的,經過個人的實踐,發現其對匯市所起作用並不是很大,主要是不能保證有一個平穩的回報,於是本人已將此系統放棄多時,什至連原材料也掉了…
後來因為投資失敗,又不想放棄多年夢想和積聚的知識,遂在苦思多時後,利用腦內尚存的TBP的一點知識,結合個人在匯市的買賣經驗,創造了更適合匯市的DTS系統…
個人以為,TBP有一個嚴重缺陷,就是他的比較訊號的計算方式過於複雜,似乎與市場有點脫節(這可能與系統是為股市對應有關) ,在我的原創指導思想裡,是以簡單為美,任何的計算程序也有他的優點所在,只是對應的市場不同吧…
DTS現時共有16項參考資料,其中主要有平均信道,中間價,出入市價,止損價,訊號比較等等…

現時,由於私人理由,我是不便公開全套系統的程序,但是,我所公開的資料,是入市所必需的參考資料,應已足夠給各位參考的…【BINGO 收集整理】

DTS的特點
1、他能排除人性搖擺不定的心理弱點
2、他的中心思想是以簡單為主
3、本系統原全排除基本面的分析,只以技術分為主
4、他只是一個機械性的操作系統(即是說,如果當天有消息與原走勢相左,他會失去效用,但是由於有止損限制,損失也不會太多)
5、他能保證損失在一個固定範圍(必須要切實執行所有計算結果及要以一年為期限) ,現時,最大的損失紀錄是25%(過去四年統計結果) ,今年最大損失是20%;過去四年最大的盈利是年率1000%,平均300%,今年直至現時是接近40%
6、個人唯一的決定動作是執行其計算結果,並灌切始終

DTS系統
DTS系統原理:
各位對市場價格的跳動有何看法?是刺激?是毫無章法?還是理性表現?
無論各位看法如何,只要是參與其事者,都希望有一個系統能梳理出價格跳動的變化及走向,以增加投資的勝算…
坊間有許多測市系統,百花齊放,有復雜的,也有簡單的,但其功用只得一個,就是能標出市場走向,基本上這些測市系統的成效也不錯,但有一個嚴重問題,就是” 滯後效應”…
雖然市場上,這些測市工具很多,但同時能標出具體入市價的就很少…
我們就是看到以上情況,遂設計了DTS系統,希望能解決復雜多變的決策困難及能標出明確入市價以及一系列入市策略的問題…
DTS系統是建基於市場的成交價是理性的,每一個成交價是集體意志的具體表現,無論價格如何波動,最終也會回歸原來的路線…
DTS中的平均信道及中間價,就是以上道理的具體表現…
有關如何訂立入市價,止損及平倉價等問題,我相信對各位投資者來說,是相當困難的事情,這是一個策略的問題,當中也涉及風險管理的問題…
大家都應該清楚,這個世界是沒有長勝軍的,無論有多大的能耐,最終也會有失敗的一天,問題是如何知道失敗的來臨?真是天曉得!這我們就要為失敗的來臨而有所準備。
DTS的出入市價及止損就是根據以上的理由,假設失敗是多於成功的,也假設失敗是成功的兩倍,即成功率是33.3%,而失敗則是66.6%。
基於以上假設,我們將止損及盈利的比例設為50及100,即止損是盈利的一半。
另外我們為了避免每日波幅的過大或過小,例如昨天的波幅是200點子,而今天波幅突然減少至數十點,引至計算出現困難,其最終結果與市場過份脫離,便硬性規定了每日最大平均波幅為120點子。而只用其中的110點子計算入市參數,以避免差價造成的誤差…
經過實驗,只要成功率達到33.6%,每月的回報率就可達到10%,年率就可有300%回報…
經過對盈損比的適當安排,我們就可適量減低風險…
亦可達到持盈保泰的目的…

DTS的侷限
DTS由於是以平均數為計算準則,它的走勢預測是比較平順的。每當市價有過份波幅時,例如受到突發新聞映,突然掉頭,又或比原來走勢走得更遠…
它就會與市場脫節,這是它的侷限…
我們為了減少脫節的情況,又或增加DTS的盈利機會,因而制訂了DTS系統修訂準則…

修訂DTS系統的修訂準則
從使用的實際經驗中,每當市價偏離DTS中間價超過200點以上,市價就會向中間價方向修正…
另一方面,如未加任何修正,由於DTS是以平均數作為其中之一的計算準則,所以實際操作時,雖然方向正確,但一個月只能成功入市十次左右,似乎太過浪廢…
基於以上兩種原因,我們作出以下修正:
一、如果計算結果當日,市價向著訊號方向偏離DTS中間價200點子或以上時,我們應反向操作,平倉及止損等價位則以DTS準則(即是止損55點,目標價110點),自入市價計算所得而定…
二、如果當天方向正確,但市價偏離不多於200點時,最好是150點以內,則持續觀察,以歐洲開市後最佳價位入市,平倉及止損等參數的修正同上…
三、無論上述修正如何,用者都應該以歐洲開市後才修正,所得結果最好…
四、大家請盡量不要在亞洲市入市,最好是以歐洲進場後1小時為入市介入點,實際情況可能要以經驗補救…
另外,如想得到最佳入市價,用者可根據過去五天平均波幅(如果平均波幅不及110點,則假設每天最大波幅110點)為參數,以歐洲開市后一小時計算(其實正確點的說,應是如果價位有50點以上波幅),以當時的最高或最低位,加或減平均波幅,得出當天的假設最高和最低,至於加何選擇以最高或最低價計算,則視乎DTS的方向指示,如指示向上則在接近假設最低價50點以內時,以較佳價位入市,再以入市價對平倉及止損作出相應修正,而入市價是在假設最高或低位的30點以內為最佳入市價。

從操作經驗所得,經修訂後的DTS,其成功率會大幅提昇,而現時最高紀錄是
一周可獲利33%…
直至目前為止,DTS錄得最大損失是25%,世上是沒有必贏的,只要各位持之以恆,加之適當的風險管理,要實現盈利並不因難…

由於現時,個人在入市價方面,已經進行了改進試驗,現時的DTS中間價和每天的入市價是分開計算的,和從前的算法有點出入…
但是,每天的預算波幅計算還是必須的…
如果當天的市場價位符合了DTS入市價及預算波幅中的較佳入市價,那麼,就可以進場了…

現時,由於我還在不斷的改良程序,現時,我不打算公開所有程序,大家可以每天參考我的投資者日記,並以修訂規則,對其資料加以微調,以得出更好的入市價位…

大家可以用匯評中的資料,先學習仿真使用一段時間,如果覺得有用處的,而又想得到全套程序,日後再談…

個人對外匯交易的一點經驗之談:
個人在匯海浮沉有十四年,個人的經驗總結,就是,不必把匯市看得太復什,明白點說,就是在看圖表時,千萬別把圖表帶出的訊息複雜化了…

我打從正式學習以來,我的導師也是只教些簡單的原理,例如繪畫趨勢線,黃金分割等,就是黃金分割,也只是強調三組數字…
個人的結論是,不論你那個系統有多簡單,有多爛,最重要是紀律性,我們要爭取的是平穩的利潤,而不是剎那的光輝…
不要少看每月10%的回報,如果以年率算,那是三倍多利潤的生意了…
再說,十年後呢?
那是927倍的利潤!!
試問世上那有這種利潤增長的?
這才是外匯買賣的迷人之處…
千萬不可急於一時…

反而,基本分析可能會因難得多,因為基木本分析包含了政治經濟人文等方面的因素…
如果各位有志於外匯業發展,個人建議大家最好是多看一些有關經濟學原理的書籍,好使大家有基本的經濟學知識,加上一些政治上的常識,大家也就基本可以解決每天眾多訊息所帶來的煩腦…
另外,我也建議多看些經濟知識含量較豐的評論文章,這是增加基本經濟學知識(句括匯市知識)的最快方法…
大家在看匯評或是各種評論文章時,要則重人家的分析方法,而不是人家的分析結果,因為,就是相同的方法,如果有不同的假設,其結果也可以是相差很遠的…
只看人家的結果,到頭來,受害的都是自己…

在這裡,我可以介紹大家多看林行止的文章和張五常教授的著作,他們平易近人的筆鋒,相信會令大家加速接收應有的知識…
最重要是,他們帶給我們大量的知識和訊息能量…

另一方面,當大家初步學會了圖表分析和基本分析後,千萬別以為從此會無往而不利,有這種想法的,將會受到重大挫折…
我可以說,目前,我大部份時間,都會保持腦子空白(那怕事後證明我是對的),有的,也只是從觀察價位的變化,從而判斷市場的心態,可能這也不是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法,但是總比沒有方法,又或把事情複雜化的好…

最後,就是有關做單頻率的問題,有人說,做單太過頻繁,危險性會很高,所以不應進出太過頻繁,也有人說,做長線太過久,利潤可能不及做超短的來得高…
個人對於是做長或做短,並沒有太大意見,因為,這是個人的操作手法和性格不同所致…
個人的做法是,可長可短,可以一周不進場,也可以一晚進出三數次…
其分別只是一個,機會而矣…
以近期的市況來看,是明顯的不明朗,我們沒必要天天入市…
如果有一個較為明朗的走勢,我是會重新增加我的做單量的…【BINGO 收集整理】
如果說到我會做超短單,又或一天進出多次,我是有個標準的,就是,如果市況允許,當我第一次進場後,我是有盈利的,我就會考慮第二次進場,什至第三次進場…
另一個前題是,我不會容許我的戶頭在一天之內,損失超過7%…
相反,如果有盈利,我就會放任盈利,隨他增長也…
由於有這個侷限,我一般做法是,沒有達到7%損失上限前,我是不會隨便止損的,除非遇到明顯的不利情況,例如公布資料後,市況急轉直下…

附錄,DTS系統的前半部計算方式:

日期(Date)----------------------------每個交易日期
開市價(Open)------------------------單個交易日開市(以紐約收市後第一口價為全天開市價,基本上,可以從每天的日線圖找到資料)
最高價(High)-------------------------全天高位
最低價(Low)-------------------------全天低位
收市價(Close)------------------------單個交易易收市(以紐約收市價為準)
平均最高(Average High)-----------過去五天最高位平均數
平均最低(Average Low)------------過去五天最低位平均數
平均中間價(Average Mid-point)-- 過去五天平均最高加平均最低除2
平均波幅(Average Range)---------過去五天平均最高減過去五天平均最低
買賣訊號(Buy/Sell)-----------------昨天中間價大於前天中間價,今天買貨
#以上數字,只算到小數字後四位數字,如果出現相同的結果,則今天的買賣訊號跟隨昨天的訊號【BINGO 收集整理】

後半段公式,是有關出入市價的計算,各位可以視乎自己個人的財務狀況,設計適合自己的買賣公式…
請記著,本公式的成功率可以很高,但是,能否賺錢,最大的關鍵是出入市價位的計算,還有就是,大家的承受能力有多高?正常的說,低於50%的損失,才可以說是成功的公式,如果損失能維持在50%,那麼,全年的回報,就可能達到數以十倍計…
如果從個人的狀況作出發點,這條公式,將會是千變萬化的…
本公式只適合日內交易一次或中線買賣…
以最近半年為例,最長一次連續訊號,能維持差不多一個半月…

機械化交易

“機械化交易”是什麼?有用嗎?最近就有一位網友留言,洋洋灑灑寫了十多年來跟交易的奮鬥;在我看來跟“機械化交易”實在無關,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所以我覺得有需要為“機械化交易”申冤與厘清一番。 該留言,置於文後請自行詳閱。


    要談“機械化交易”先玩個文字游戲,先談“交易機械化”。這麼說吧!凡過去到未來所有成功的交易者他們都達到了“交易機械化”。因為唯有將自己的交易規則、策略統一才是成功交易的第一步;而這個統一的過程就是將交易過程給予機械化或稱條理化。套一個SARS的流行語匯,就是制定你的交易S.O.P﹙行動執行標準﹚。於是…你的交易就是一切BytheBook!條列你的交易規則、量化你的一切參考資料…從如何進場到如何出場;沒有含糊的灰色的審踱,一切量化!當交易被條理化後機械化後,我們確實的去執行便是達到了“機械化交易”。

    為什麼我說古今所有的成功交易者都是“機械化交易者”呢?你有聽過索羅斯像我們這樣今天用RSI交易,明天又喜新厭舊的學起波浪起來了嗎?我想如果你聽到這樣的消息,打死你都不會再想投資量子基金了!那你呢?你的‘好學’導致你自己不再相信你自己,別人也看不見你在交易圈的成長!為什麼呢?因為你一直在變、一直在變。沒有的!沒有任何一位成功的交易者是像一般普羅大眾般的花十多年的時間在尋找一個自己都不知道的東西的。再下來我將去年在上海談“機械化交易”的講稿摘要整理,說說我們為什麼要如此。

    “開車與交易”…回想我們剛考到駕照新手上路的時候;駕駛座讓你覺得是那車上最忙的一個人,直覺未來要如何繼續?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事情要我花注意危險萬分路況的精神?天呀!後照鏡為什麼要做成三個呀?天呀!我的眼睛怎麼只生了一對呀!當時間慢慢的過去…車還是那些駕駛的設備一個不少,鏡子可能多了一個…因為我們可能開車時也會自戀的翻一下化妝鏡瞧瞧自己頭發亂了沒。緊靠方向盤的座椅越調越後、咬牙切齒的嘴巴開始哼歌了。【BINGO 收集整理】

    這樣的改變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你的駕駛技術已經變成你的直覺、你的本能!更輕鬆的駕駛與更安全的駕駛。直覺與本能來自於我們優越的右腦功能…心跳、血壓、內分泌的精準控制,現在更加上你自信與成熟的駕駛技術。事實上駕駛是一個單調的規則反應像我們許多生活技能或心跳;這些重覆單調的動作起於學習的左腦,在確認學習完成與驗證厘清規則重複性後將被右腦所接管。

    “左腦與右腦”…我們的左腦是一個8088骨董級的電腦,它的工作頻率約在每秒20次左右,所以我們當快速的播放每秒超過24張的連續畫面,應付不來的左腦先生就會把圖片接在一塊…我們能有電影看該謝謝它的慢。左腦也司一些安全的思維或說是負面悲觀的思維,基本上它算是“保守派”的吧!

    我們的右腦呢?那是拿新的P4處理器都比不上的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生理回饋”方面的說明,你會知道人體從血壓、心跳其實都是我們可以去控制的。平常是誰在運作的呢?就是我們的右腦。它也掌管一些積極冒險或樂觀的事,當然還有些我深信不疑的“實境創造”、“心想事成”的部份。

    “獲利不二法門”…駕駛技術的比方真的是拿來談交易的最恰當例子了!如果你三天兩頭的換一部車,喔…正確的說應該是機車、汽車、卡車、聯節車、巴士甚至飛機輪船的亂換;沒有人可以擔保你會學習完成一個駕駛的技能,不論汽車或飛機。因為你只是讓你的左腦玩的不亦樂乎罷了,當然你這“陪玩”的家伙天天心驚膽跳、受盡挫折是難免的啦。

    最好的方法就是早日選定一個工具、條例自己的交易規則,將自己的交易給予單調化、條理化與機械化!記住!沒有不好的交易指標只有不好的交易策略。給自己時間渡過像開車時的尷尬期,給自己的系統時間看到表現的成果、建立書本真正買不到的交易信心﹙其余書本都有,不要再自以為是的跟大家說書本無用了﹚!將交易交給你的右腦,放心的快樂的交易與生活…這不是你要的嗎?以上是我那次說明的摘要。好了、再拉回現在吧!

    很多人像留言的這位仁兄,在交易圈中像極神農氏嘗遍百草;確只落得臉發黑。延續“交易機械化”到“機械化交易”,至此我們便有所謂的自己的“交易系統”了。當然、資料與過程都被條件化與量化自然你可以將這些給予‘程式化’寫成交易系統;於是最終就成我們所說的“程式交易系統”!這就是我歸類的演化過程。

    還有一個名詞可是非談不可的…“黑盒子”!這也就是令人臉發黑的主因。當某人完成了我上段說的演化之後,他將得到“自己的”程式交易系統;也許他實證績效真的不錯,於是他選擇發行它!它也許是傳說中的聖杯、但至少可能是烏龜系統、GET或任一套已知的著名產品。但是當我們購得後它都是一個我們無從了解核心的“黑盒子”系統,因為它是“別人的”!別人只願意跟你分享金錢但不包括智慧。這樣的感覺有點像是要你閉著眼睛開車…你有信心嗎?不過這是你分享別人心血所要付出的條件。所以解決的方案是自己用心去探索與學者建立自己信賴的系統,不然就是勇敢的相信購買的系統,用時間建立與它的信心。

    西洋名諺“捲動的石頭不生青苔”。蜻蜓點水的看盡指標百家之學與所有的程式不會讓我們交易有所成績,那是交易雜志編輯干的事非交易者也。時間…時間…時間為什麼上我上一篇說的那樣大家都那麼急呢?對了在上海我還談了一個氣死人的笑話,不過…我相信大家都在犯著,因為那是人性!所以我說學交易要讓自己比較不像人… 【BINGO 收集整理】

    我把系統比成一位坐在你身邊的傑出交易者,他的獲利與虧損次數比為3:2。我們會怎麼的表現自己的人性呢?第一次看他獲利你絕對是一位觀眾,因為人性上我對他不了解我跟什麼呢?問題是他獲利了!簡單說交易訊號是完美的。但…每只狗不都有幸運的那一天嗎?再瞧瞧吧。第二次他又獲利了…天呀!真幸運!不過古云事不過三我願意再等一下。第三次他…還是獲利了!嗯真的是一位百發百中的高手,下次我一定傾家盪產的跟他進出。別忘了我一開始說的3:2,無情的現實讓我們承接那不幸的連續兩次虧損。於是你覺得高手不過爾爾,也不就是比那只丟飛鏢的猴子強一些吧;再見我的高手!當然在我們離開後高手又連續獲利了六次…天呀!是不是像我們每個人學習技術的過程?不過它就是人性呀!還在找聖杯的朋友…你跟聖杯擦身而過多少回知道嗎?

    以下留言照登:

    機械式技術分析存在嗎?

    1.阿拉鑽研技術分析十幾年,寰宇的技術分析叢書一向是阿拉的最愛,前幾年更是迷上了TechnicalAnalysisofSTOCKS&COMMODITIES雜誌,在網路上曾經下載試用一大堆看來較有希望軟體TheCollective(號稱年獲利保證超過一倍),WinWave32(ElliottWaves),ProfessionalTradeAdvisor,ProfessionalMetaStock,InvestorDream(Chaos),TradingSolution(Neural),Deepinsight(Neural),AztekTradingForecasterStandard,並套用到國內收盤價試試看,國內的也曾試過大富及EzChart,雖然有些程式有很好的自訂指標或交易系統Back-Testing功能然不知是無慧根或是根本無解,卻一直找不出滿意的機械式分析技術,加以國內亦很少看到有人作相關討論,是以有陣子真的開始懷疑,是否根本上那些交易所所公開的資訊根本就是資訊不足當然無解,究竟機械式技術分析存在嗎?

    2.幾年前曾上過P大的網站瀏覽了一下,好像也曾下載過TrendWatch然就是看不懂也無能力套用到國內收盤價試試看,不過看來P大好像滿有這方面經驗似的,請教一下究竟機械式技術分析存在嗎?Chaos先驅Farmer等人創立Predictor公司所用的系統算嗎?其所用的資訊好像更複雜是吧!

    3.阿拉以往也曾經自找了一些自認為看似有希望的交易策略到本土上,然似乎於實戰應用上卻經常凸槌失望,以致每當向周遭親友訴說有找到有希望的交易策略時經常被撥冷水為”你每次都這麼說”,甚且一度懷疑恐怕根本上交易所所公開的資訊根本就是資訊不足當然無解,然最近又發現一自認有希望之交易模式,自行檢討一下好像滿合理的,高興的想要叫出”Eureka!”,然鑒之以往失望的歷史,似乎還是留待未來實際驗證後再討論較為恰當,是吧!您說機械式技術分析存在嗎?那是痴人說夢嗎

系統交易方案的要素

什麼是交易系統

我們經常從初學交易者到經驗豐富投資者得到關於“什麼是系統”的問題。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了給你盡可能清晰的資訊。首先,我們將回顧一些背景資訊去幫助你理解交易內容之外的系統是什麼。你將了解到不同的人擁有的系統與他們對錢的態度有關係。本文的第二段將注重清晰定義什麼是交易系統。第三部分將討論系統的擴展部分——交易計划。最後,我們將討論系統發展中的關鍵因素。
商業系統
在Robert Kiyosaki的書《現金流象限》,他區分了為錢工作的兩類人和讓錢為他們工作的兩類人。在每個例子中,他們四者的主要不同區分特征是他們如何處理錢。
首先,讓我們看商業系統。麥當勞是典型的大型系統的購買者。事實上,一個加盟商必須去漢堡大學六個月(我認為的時間長度)去學習運營店的系統。系統有食物運送,準備食物,問候顧客,在一分鐘內服務,清潔等等。所有的這些系統能容易得被一個大專水準的經理和可能高中輟學的雇員完成。換而言之,系統是可重複,簡單得能被一個不怎麼聰明的16歲的人運行,工作好的足夠保持顧客的流動。現在,知道了系統的定義,讓我們看看在四個現金流象限中相關係統的人是如何的。
雇員:雇員是典型的安全驅動型。他們有工作並通過此工作賺錢。雇員通常運行系統。他們不需要知道他們正在運行系統,但它是他們的職能。例如,在賣當勞的雇員將問候顧客並下單。雇員正運行“問候客戶”系統。【BINGO收集整理】
大多數雇員不理解系統。他們只知道他們的工作是什麼。這就像成為交易者的雇員或像交易者那麼做的雇員。他們典型的問題例如“什麼股票我該買”“市場將如何”“我怎麼做這個”。我們總能看到諸如此類的問題。例如,在我寫這篇文章時,一位先生剛買了CNBC,他問客人“你認為戰爭會影響市場的什麼方向?我們怎麼從中賺錢”這些是典型的雇員問題。他們總說“我不真的理解這些,請告訴我做什麼”金融媒體通過回答這些雇員式的交易者而興旺。
自我雇傭者:自我雇傭者是典型的控制和正確做事的驅動。注意我經常談論的關於如何這些驅動構成一些偏見即大多數交易者需要正確或控制市場。自我雇傭者就是整個系統。他們基本上如此單調的運行只是他們不知道。而且,他們做的越多,他們越累。
像雇員一樣,自我雇傭者為錢工作。然而他們更喜歡這工作,因為他們是在變化中的。他們人為工作越努力賺錢越多,這在某種程度上是正確的。但通常,工作越努力他們就覺的越累。然而,他們繼續人為他們是唯一能做對事的人。
正如我以前說的,自我雇傭者基本上就是系統。通常他們不能看見這個系統,因為他們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他們就是細節。此外,他們有強烈的趨勢去複雜化事物。他們總是完美主義者,他們相信完美的系統必定是複雜的。他們總是問“什麼能讓我系統完美”。
一些人從自我雇傭的精神進去交易中,醫生,牙醫,和其他擁有自己的小生意他們在其中基本上就是系統一樣的專家。這就是他們想了解並交易的同樣方式。他們想增加復雜性直到它們運行,即使這個策略很少工作。自我雇傭者很象有個自由決定的系統能夠持續的變化。
企業主:一個好的企業主應該能夠離開公司一年回來後發現公司運營的更好。這是理想的狀態,但有理論的事實。這種狀態的發生是因為企業主的工作是設計一群系統,他的雇員能夠自我工作(或至少在一個經理的帶領下)。換而言之,企業主是設計系統,而且這些系統一般都是簡單的。
企業主通常在交易領域做的不錯如果他們採用以前做生意時同樣的方法。當然企業主可能雇傭某人運行他們的系統,給一份低的工資。
當TOM BASSO,在《新金融怪杰》被採訪時,他和我一起做工作室,他總自我描述首先是位商人其次是交易者。TOM的部分觀點是尋找可重複的任務,即一個人在他的組織中不得不反覆的重複。當他發現了如此的任務,他的工作是去發展一個程序不用人手去執行。通常的電腦程序是簡單程序的很好例子。
投資者:最後一個象限的是投資者。投資者是在商業中投資,他的最重要的標準是“生意的回報比率是多少 ”換而言之,投資者還會問“如果我投資,我將得到怎麼樣的回報”高回報的投資是典型的投資好生意。
ROBERT KIYOSAKI描述這個象限的人把錢轉化成了財富。按照他的觀點,富有的人有70%的收入從投資中取得,30%或更少的是從工資中取得。【BINGO收集整理】
大多數的交易者可能不符合這個投資者的定義。他們買底賣高,交易股票。結果,他們必須做點什麼來賺錢。相對的,投資者是典型的尋找可以產生25%的回報或更高的而不需要做任何事的投資地方。如果知道如何賺這些回報的形式,你想盡可能長的持有這些投資。很多高科技股票正顯示賺取了超過25%的增長率,當增長時,價格迅速的增長因為這就是投資者想要的。這些投資的問題是,他們不能保證持續到永遠,很多人可能發現這個問題在最近的18個月。

什麼是交易系統?
大多數人考慮什麼是交易系統,我人為交易系統有8部分組成:1)市場過濾2)開倉條件3)進場信號4)停損5)再進場6)贏利出場7) 頭寸調整8)不同市場環境下的多系統
市場過濾是觀察市場以決定是否適合你的系統。例如,我們有明顯趨勢市場,震盪市場,無趨勢市場和小震盪市場。當然,趨勢市場不是牛市就是熊市。你的系統可能只能適應其中的一個市場環境。結果,你需要過濾決定是否你的系統有運行的可能。你是否交易系統?
開倉條件總計你的屏幕標準。例如,如果你交易股票,在任意時間有7000多股票你可能決定投資。結果,大多數人採用一些標準減少到50個以下的股票。篩選的例子可能包括william o’neil的CANSLIM標準或好的PEG或好的PEG比率或基本面的分析比如管理或資產回報。你可能有技術開倉,比如當股票連續7天下跌時進場。
進場信號是最終的信號,在你篩選股票後開倉不是多就是空。有很多信號可能用來進場。但在一個進場信號發生時,價格通常會向你的方向移動。
系統的下個部分是停損。這是你能容忍的最壞損失,它定義為1R(或你的初始風險)。你的停損可能將保持你持有股票一段時間(即股票價格下跌25%)或當市場對你不利時你將快速反應。停損是完全必要的。市場不可能永遠上漲或永遠下跌。你需要設置停損來保護自己。正如我在《通向金融王國的自由之路》中說到的,沒有設置停損的進場,就像在城裡開車不管紅燈。你可能最終達到目的,但你做的如此成功和安全的機會非常少。
交易系統的第五部分是再進場策略。經常當你停損平倉後,股票向你原來的開倉方向移動。當這種事情發生,你可能有個很好的利潤機會,只要不去除原先的進場和開倉信號。結果,你也需要考慮到再進場標準。什麼時候你想重新進場?什麼情況是可行的什麼標準將触發你的再進場?你需要考慮一些關於再進場。
第六個部分是出場策略。出場策略可能非常簡單。例如,當股票價格創新高可能調整25%的跟蹤止損。止贏總向上調整,從不向下。
然而,加上跟蹤止損你有很多可能的出場位。例如,一個大的與你方向相反的單日震盪是一個好的出場點。穿越一個重要的移動平均線可能是個好的出場點。技術信號是好的出場點。離場是你系統最關鍵的部分之一。它是交易中你可控制的一個因素。而且你的出場能決定是否你在市場中賺錢或有筆小損失。你應該花大量的時間考慮出場策略。
第七個部分是倉量計算。倉量是你系統中控制交易的數量。它決定你買多少股。一般建議保持資金組合的1%風險。所以,如果你有25000元的資金,你不應該暴露250元的風險。
假設,你想買個10元的股票。你決定保持25%的跟蹤停損,意味著如果股票下跌25%到7。5元你應該平倉。由於你的停損是你每股的風險,你應該用250元除以2.5元來決定購買的股數。於是你購買100股。注意,你應該買價值1000元的股票(100X10元)或250元風險的4倍。因為你的停損是購買價的25%。因此你的風險是整個投資的25%.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頭寸調整,我建議你閱讀《通向金融王國的自由之路》,我的《資金管理報告》或我的《頭寸調整DVD》
最後,依賴於你的交易系統有多好,你可能需要多重交易系統來適應不同類型的市場。至少,你可能需要一個趨勢市場的系統和一個震盪市場的系統。
完整的交易系統:你的交易商業計划
記得我說過大多數人考慮交易系統是整個商業計划的簡單的一部分。沒有完整的商業計划,很多人仍會輸錢。結果,讓我們看整個制作交易策略的內容即你的商業計划。不過,這里有我們人為一個好的交易計划的總結。
我已經寫了很多這個主題的內容,為了這篇文章,以下是主要觀點:【BINGO收集整理】
1)執行總結:這通常是最後寫的部分。它回顧所有的計划材料在總結報告中表達。它應該詳細描述計划目標,並簡要描述如何完成目標。
2)商業描述。商業描述應該包括商業任務,商業總結和歷史,你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即資金增長和風險控制),你的操作,運營的所需比如所需的設備和地點,你的雇員組織和管理。所有的這些主題都需要自我解釋,但你應該花些時間把他們寫下來做為你計划的一部分。
3) 產業總結和競爭。關於產業總結你應該關注市場的影響因素。例如,ED YARDENI在他的網站上列出十個影響市場的因素。包括全球競爭經濟,創新,無線上網,低科技公司向高科技轉變,需要外部資源增加生產力和其他項目。看www.yardeni.com獲取更多資訊。此外,你應該知道你的競爭對手是什麼?誰是你的交易對手?他們的信仰是什麼?什麼是他們有而你沒有的優勢?什麼是你有而他們沒有的優勢?
4)自我了解部分:你需要知道你的強項和弱項並把他們列出來。你需要知道如何把你的強項做為資本,如何克服弱項。
5)自身的交易計划。戰術上的交易計划應該是你交易計划中的一部分。但,它應該包括你的交易思想來形成你計划的基礎,你可能需要戰略組合,而且要計划教育和訓練些什麼。
6)你的交易優勢:我相信你的交易計划應該包括你在市場中的交易優勢。當你列出你的優勢,你應該經常回顧並確定能資本化。例如,你的優勢可能包括你不是一定要交易,你理解R倍數和頭寸調整,閱讀高水準的文章進行好的股票交易,你的資訊資源,你每天有好的交易計划,你有以下十個的技能,你了解你自己的強處和弱點。這只是個例子你可能比其他交易者優秀。
7)金融資訊。這一項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你的預算。你有多少錢?在交易過程中你花費多少?第二部分是你的現金流。你是否計划讓現金流有意義。最後,第三部分將包括利潤和損失。如果你沒有交易記錄,你需要在你的歷史測試或紙上交易的基礎上估計。
8)最壞連續計划。事情總在你的交易計划之外發生。你將如何處理它們?如果他們發生時你將做什麼?當這些事情發生時,你將做怎麼樣的決定?
如果你想要更多的資訊,我出版《掌握市場》時事通信,專門討論商業計划。
發展一個系統
我正在訪問一個美國軍方的系統專家LTC Ken Long.這兒是Ken說的關於發展系統的事;
定義你是誰:在你產生任何計划或系統設計時,你必須理解你是誰你的計划是什麼。個人投資者,私人基金經理人,共同基金經理人和信托經理人,這些人有不同的動機,時間結構和風險組合。【交易之路www.irich.com.cn收集整理】
這個系統設計的最終方案要符合你的情況和動機。如果你採用一個系統設計沒有考慮這些基礎,你將埋下將來問題的種子。
目標:在系統設計中,問題是定義你想系統完成什麼目標。在系統發展中發生許多主意,事件,情況和調整,你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標。如果你不知道你將去哪裡,那麼可以走老路。
目標給你做決定和優先活動的基礎。這並不是說目標是靜態的。事實上,目標能夠改變你沒有預料到的侷限性或你系統成熟的優勢。但在你開始前,你必須有初期目標來指導你。
調整:在系統發展和運行之後,調整系統的部分過程是檢查目標是否符合你的。這個系統設計的令人興奮的部分。我不能告訴你我成為設計隊伍部分的頻率,設計隊伍由限制的目標開始,並且發現這個想象的階段通過調整我們的看法我們能夠完成更多,損失更少。但是你必須在什麼地方開始。如果你沒有從目標開始,你正在開車了。
我問KEN;”這個部分是關鍵。你怎麼知道是否系統在工作?你表現的標準是什麼?”你有什麼標準來知道你的系統是否工作?你如何決定什麼時候這寫標準是正確的?你是否抓住一些東西或調整頭寸?這些問題是關鍵的去發展和運行一個好的交易系統?
如何用系統做決定?這里是KEN關於這個關鍵主題的討論。
在時間前,你不知道如何你做決定。你肯定。。。。。

2005翻譯不完全版(qichxi譯)

隧道交易方法(中英對照)

隧道交易方法

第一步.
第一, 你需要一個圖表服務。現在很多電子交易平台都有圖表和指標, 這應不成問題。

在一小時圖上, 選一個你喜歡的貨幣對。棒型圖或K線圖都一樣。在圖上加上三樣東西: 1) 169 ema (expotential moving average), 2) 144 ema 和3) 12 ema。

144 和 169 ema畫出的就是我所謂的隧道。12ema是非常有效的過濾器, 我要你經常放在圖上, 我會在過濾器部份詳述。

第二步.
記憶或寫下以下fibonacci數字, 並放在你的交易熒光屏旁邊: 1,1,2,3,5,8,13,21,34,55,89,144,233,377。用在交易上的數字有 55, 89, 144, 233和377。

第三步.
等待價格到達隧道當中, 當價格突破隧道上方, 你買進; 當價格跌破隧道下方, 你賣出。

第四部.
止損和反向是放在隧道的另一邊。【BINGO 收集整理】

第五部.
當市場往你下單的方向走, 你在fibonacci數字逐一出場, 你留有最後一部份倉位, 真到以下情況出現: 1) 市場達到了最後一個fibonacci數字(377點), 或2)市場最終回到了隧道而且去了另一邊。
過濾器

過濾器是增加整體盈利或減少虧損。如果過濾器不能做到以上兩樣目的, 我不會採用它們。如果過濾器只能增加你10%的盈利而卻錯過了1/3的交易, 或者減少了10%-20%的損失, 卻錯過了一半的盈利, 那又是否一個好的過濾器呢? 我相信你明白我的意思。

以下是我們隊伍用的過濾器。(是, 我們是一隊人, 三個人。我們交易GBP/USD, USD/CHF, 和S&P e-mini futures。每個人都有專長。我是做GBP/USD的。我們每個人看一隻貨幣。市場交易時段, 會有其中一人常在熒光屏前面。互相輪流做, 我們只用隧道方法交易。)

1) 在一小時圖上加上12ema和其余的指標。當所有東西都在同一價位 (隧道, 現價, 12ema), 你要坐直和留意了。當市場價位突破了隧道, 表示一個大波動很可能出現。我不用江恩, 因為這給我時間, 時間的平方和價格都在均勢。一旦突破, 一触即發。

要證明嗎? 回去看看你喜歡的貨幣對。在2005年第一季裡, 單是這個過濾器在USD/CHF上已經產生20單交易, 其中19單是盈利的。其實在我寫這篇文的時候, 還有一單沒平的倉位。但我不是負責USD/CHF的, 我只是看著倉位, 這倉位還沒平掉。

這個過濾器很有幫助, 我們看見這過濾器會加倉。

當你看回圖表, 會發現很多次這過濾器會在波動後幾小時出現, 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過濾器。

我們說的'同一價位'可以是五點以內。有時候會是完全同一價位, 但我認為你不必吹毛求玭。在五點內是足夠了。


2) 在亞洲市時, 我們不會開新倉。任何在紐約5PM到紐約子夜是不會開新倉的。已有的倉位會繼續關注, 別的都一樣。我們在fibonacci位置盈利平倉。如果我們錯過了一個波動, 就錯過了。錯過了的只是機會成本。亞洲市的顛簸會最終構成更大的成本。

3) 消息公布對價位造成影響, 我們也不在那時候開新倉。現時只有一天, 就是每個月第一個星期五紐約時間8:30PM的非農業就業資料。已有的頭寸會照常關注。


4) 當隧道很窄(很多時候都是這樣), 不要把止損放在隧道的另一邊。如果你這樣做, 會被震盪止損出場。用小時圖上的支持或阻力位來設止損。

如果你是新手, 可能覺得這個過濾器比較麻煩。如果你對趨勢線, 三角形, 旗形, 細長旗形或支持/阻力位都不熟悉, 那你回去先學習好再回來。這是簡單但必要的勸告。

我不是說你會那些技術術語, 這事就會很簡單。不。說明一句, 每個交易模式都有它的缺陷。在隧道交易上也一樣。如何放止損是一種藝術, 不是一個科學。

5) 我們要的是一個干脆的突破(一跟棒)隧道邊, 這意味著你幾乎一入場便會盈利。但你不會經常得到干脆的突破。當市場價留在隧道內徘徊時間越長, 就越大機會你是以突破支持/阻力位, 而不是隧道邊來進場。

6) 我們不做二流(反主流)的訊號。如果GBP/USD主流趨勢是往上, 我們不會因為價格跌破隧道下邊而開新倉。為什麼? 因此這樣情況下, 從ema跌破55點的機會率不會很高。這是經驗告訴我們的。我不會很英雄地說"這次不同的。"當市價回到並突破隧道上邊, 我們會繼續做多。

如果我要告訴你甚麼是主流趨勢, 那我認為你並沒有留心最近的價格走勢。

在上落市時, 我們空頭多頭都做

THE TUNNEL METHOD (隧道交易方法)

Step 1.First, you need a charting service. Since most all electronic trading platforms have charts with technical indicators, this shouldn't be a problem.

Create a 1 hour chart on whatever currency pairs interest you. Barcharts or candlesticks really make no difference. Overlay on this 3 things: 1) a 169 period [1 hour] ema [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 2) a 144 period [1 hour] ema, and finally 3) a 12 period  [1hour] ema.

The 144 and 169 ema's create what I call the "tunnel". The 12 ema is an extremely valuable filter that you will want to have there all the time. I will talk more about this in the filter section.

Step 2.Memorize or write down and keep next to your trading screen the following fibonacci number sequence: 1,1,2,3,5,8,13,21,34,55,89,144,233,377. For trading purposes, the numbers of  interest are 55, 89, 144, 233, and 377. 【BINGO 收集整理】

Step 3.Wait for the market to come into the area of the "tunnel". When it breaks ABOVE the upper tunnel boundary, you go long. When it breaks BELOW the lower tunnel boundary, you go short.

Step 4.Stops and reverse are plac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tunnel. 

Step 5.As the market trades in your direction, you take partial profits at the successive fib numbers respectively, with the final portion of your position left on until one of the following conditons occur: 1) market hits the last fib number [377 pips]  from the ema's, or 2) the market eventually comes back to the tunnel and violates the other side.

Example: GBP/USD is trading at 1.8500. The ema's are as follows: 144- 1.8494, 169- 1.8512. The market breaks 1.8494, and you sell at 1.8492. Your stop and reverse is now at 1.8512. Over the following hours, market starts to go down. 40 minutes after you put position on, cable is at 1.8440. You can use for computation purposes either tunnel boundary or the median of the tunnel. Ema's are still the same, so if you use the median, 55 from 1.8503 is 1.8448. You should have taken part of the position off at 1.8448. Market does nothing rest of day. Stop can be moved down to protect position or left alone at tunnel.  You are now looking for price to be 89 pips away from the ema's. Since 55 was already passed, it no longer concerns us in this cycle. A couple of days later, cable is at 1.8300 and the median of ema's is 1.8410 [1.8400 - 1.8420]. You should be out of another portion of the position at 1.8321. Market bottoms here and in the next 2 hours, cable screams to 1.8535. Your remaining short position is covered at upper tunnel boundary of 1.8420, and you are now long from this point as well. Since you are long, you would now take partial profits at 1.8475 and 1.8509.

This is a fairly typical example.

If you were to just stick to this basic model, you account would grow very well over time.  Las Vegas was built with far fewer percentages in the casino's  favor.

In case you haven't figured it out, this model cuts your losses very short. By definiton, you can't lose very much on a single trade from your initial entry position.. On the other side, you take some quick profits at the 55 level which satisfies the scalper in you, and you have positioned yourself for bigger profits in the long run should the market keep going in your favor. By definition, you are letting profits run.

The Achilles heal of this model is when the market chops around the tunnel and gets you in and out multiple times for small losses. I will cover how to deal with this in the filters section.

That's it. This is the model. Fairly simple in its design, and easy to remember. Has all the things every local wants in a model, except the quick 2 pip scalps, which you can't do anyway. Cuts losses, and lets profits run. Yet for its design simplicity, the thought behind is more complex. Time to talk about that.

THE FILTERS

Filters are used to increase overall profitability and/or reduce overall losses. If a filter does not do one of these two things, then I do not use it. What good is a filter if it raises your profitability by 10% but only gets you into 1/3 as many trades? What good is a filter if it reduces losses by 10% - 20% , but also reduces profitability on every trade by half? I think you get the point.

 

Here are the filters the vegas team uses. [Yes, I have a team. There are 3 of us. We trade GBP/USD, USD/CHF, and the S&P e-mini futures contract. Each has a specialty. Mine is GBP/USD. We are each responsible for our main pair. One of us is always at the screen when markets are open. Positions are covered by other partners when away. We only tunnel trade.]

1.)

Put the 12 ema [1 hour] on your screen with the rest of your indicators. When everything is at the same price [tunnel, current market price, 12 ema] sit up and take notice. When the market breaks away from the tunnel, there is a very high probability of a strong market move coming.  I don't need Gann, because this gives me time, the square of time, and price all in equilibrium. When it breaks, it goes.【BINGO 收集整理】

Need proof? Well, go back on your favorite currency pair and check it out.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05, this filter alone produced 20 trades, 19 which were profitable in USD/CHF. In fact, as I write this, 1 trade is still on from about 3 handles ago. Since I am not responsible for Swissy, I'm not the guy pushing the button, only monitoring it when I'm at the screen [changing stops when needed, etc.]. But, the position is still on.

This filter is so profitable, we increase the size of our trading position when we see it develop and then happen.

When you go back and check it out, you will notice many times how it just misses a move by a few hours. It is an extremely profitable filter.

We also define "same price" as being within 5 pips or so of being equal. Sometimes it turns out the signal is exact, but I don't think you have to split hairs on this. Within 5 pips is good enough for us.

2.)

We do not initiate new currency trading positions based on tunnel trading during the Asian time-frame. Anything between 5pm NY and Midnight NY is ignored for entry of new positions. Positions that are on are monitored as normal, i.e., everything else is the same. We will take profits if fib levels are hit. If we miss a move, then we miss a move. A missed move is just an opportunity cost. Chop-chop in Asia will eventually cost you more money than it is worth.

 

3.)

News days that can have a significant affect on prices are ignored. That's right, we skip them for entry of new positions. Currently there is only 1 day per month which qualifies, and that is US Non-Farm Payrolls [NFP] which comes at 8:30 am NY time the first Friday of each month. Positions that are on are monitored as normal.

 

4.)

When the tunnel is very narrow [most of the time], do not just put stop on the other side of tunnel. If you do you get whipsawed to death. Use the hourly charts and the most recent hours of support and res. to make the call.

 

If you are a newbie to trading, you will find this to be the most troublesome filter. If you are not familiar with trendlines, triangles, flags, pennants, and support and res. levels, then go get the eduation and come back. Simple but necessary advice.

 

I don't mean to infer that just because you know this technical stuff it's going to be a walk in the park. It's not. Let's make one thing perfectly clear. EVERY model has its vulnerable spot that seem to increase losses. For tunnel trading, this is one of the scenarios. Putting in the right stop is an art, not a science.

 

5.)

We look for clean moves [1 bar] through the tunnel. This means your into profits almost from the get-go. You will not always get the clean moves. The longer the market stays in the tunnel chopping around, the higher the probability our entry decision will be made on a break of support or res. instead of the tunnel boundaries.

6.)

We do not trade minor [contra-major] trend signals in a strong up or down market price trend. If the GBP/USD is in a strong price uptrend, we will not initiate new short positions on a break of the lower tunnel boundary. Why? Because the probability of success in getting past 55 from the ema is not very good. Past history tells us that, so I'm not looking to be the hero here and say "This time it's different." When market comes back through the tunnel on the upside, we will get back in on the long side.

 

If I have to tell you when the market is in a strong price move, I don't think you have bee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rice movements of late.

 

In a range-bound market, which we define as a market between 3 - 5 handles [or lower] in a 5 week time-frame, we trade both sides.

 

Now, that's all we use. Can you use more? Can you invent your own? Can You change some of the definitions? Yes, absolutely. Invent your own filters, use an Elliot Wave filter, anything you think will help your trading.

 

SUGGESTED MODEL SYSTEM

 

Do I really need to mention money management?

 

I didn't think so.【BINGO 收集整理】

 

At a minimum you should be able to do 3 units to implement tunnel trading. Use the 55, 89, and 144 levels to take 1/3 off at each level. If you can do 4 units, use 55, 89, 144, and 233. 5 units is the preferable level, and you use 55, 89, 144, 233, and let one unit ride until crosses over tunnel boundary or it reaches 377.

 

Of course, you can make your units any size you want. For smaller traders, a unit size may be 10,000. If you do not have the money to trade 30,000 of something, then I would advise you to save up and come back when you do. If your account has $2,000 in it, you can easily implement tunnel trading with 10k units.

 

One of the greatest advantages of this model is its flexibility in its design to allow you to choose the level of risk/reward you desire in trading. You can make this as aggressive or as conservative as fits your style. I will give an example of each. These are just examples, I'm not saying you have to do this. I'm only giving you these two to stimulate your brain. In the following day and weeks I am confident you will find an appropriate level for yourself.

 

Example 1 - Very Aggressive

 

Tunnel is pivot level for buy/sell. Above tunnel, buy breaks, sell at fib numbers. At 233 an 377, fade the move for retracement. Below tunnel, sell rallies, buy at the fib numbers. Use previous fib numbers in the move as stop loss points. This is very aggresive, and woul be appropriate for very short-term traders who have a time-frame of day-trading.

 

Example 2 - Very Conservative

 

Uses basic tunnel system with 12 ema. Only initiates on this signal. Looking for best possible probability trade. Willing to give up more profitability in return for less risk. Trades three units. Uses fib numbers 55, and 89 for 1/3 each. Leaves the other unit on until 233 or market price crosses over tunnel boundary. Allows trader to catch short-term [1-5 day] profit points, and also allows him/her to ride the major trend if one develops.

 

Like I said, these are just two of an infinite number of risk/reward senarios you can develop using this model. This is not some rigid system, where you have to do this or that. It is adaptable, with no right or wrong answers. This is why many locals from soybeans to bonds to gold and silver, oil, etc. use it. I've seen some people who have transformed this into a model you wouldn't recognize without knowing what tunnel trading offers.

 

When you get right down to it, once you have adapted it into your own trading style and personal risk model, tunnel trading will give you all you want. Momentum to catch the bigger moves over time, early profit points that allow you to catch short-term movements, and the lowest risk you can possibly have in a trade, because you are only risking 10 -25 pips on each trade. If your odds of success on each trade were 50-50 [they aren't this low], over time you would make a fortune. If you don't believe me, then do the math.

 

Precisely because of this flexibility tunnel trading is the best model I have ever seen.


                        BY

                       VEGAS

《高勝算操盤》 第13章 系統測試概論

第13章  系統測試概論


當你編好一套自以為適用的系統後,不要以為這樣就可以等著發財了。實際可沒那麼簡單。除非你“深知”這套系統應該有用,不然則毫無意義。可以利用多種方法,來進行測試你所準備採用的交易策略是否有用。你可以直接應用到市場上實戰來進行測試;可是,萬一測試失敗,結果恐怕會很受傷。你也可以先進行紙上模擬測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歷史資料進行測試。換句話說,就是針對你準備進行交易的市場,採用某段時間的價格資料,測試交易系統的操作績效。幾年前,這類測試的程序非常煩瑣,因為所有的工作都必須依賴人工。現在的情況則不同,我們擁有高速的電腦,某些軟體也具備曆史測試功能。

為何要進行歷史測試?【BINGO收集整理】


利用過去的資料進行測試,可以讓使用者了解,交易系統在實際運用中可能遇到的狀況以及大體的績效。不要相信某套系統的性能絕對沒問題,完全不需要測試。一套系統如果不適用於過去的市場狀況,就沒有理由相信它能夠適用於未來。也就是說,在你拿自己的資金冒險之前,多少應該了解交易系統的各種可能的表現。測試過程中,如果發現系統只能勉強持平,甚至是虧損,應立刻放棄,以避免除了浪費時間外,又造成其他的損失。值得注意的是,歷史測試是不能告訴你系統的未來績效。一套系統在測試過程中,即使表現很完美,也不能保證在實際運用中不會發生嚴重虧損。

但只要經過適當的測試,你就可以了解,系統可能發生的最大連續虧損的程度。也許連續兩個月發生10筆虧損交易,最大損失超過1 萬美元。如果過去發生此種情況,就沒有理由相信將來不會重演。了解一些系統的最糟的情況,可避免實際運用時才發現,自己的資本無法承受或交易風格不願意承受這類損失,而導致被迫中途放棄一套原本可以成功的系統。交易系統確實可能發生連續損失,這屬於正常現象。因此,一定要了解連續虧損的嚴重程度。

歷史測試經常發生的錯誤
在進一步討論歷史測試方法前,我想先花點時間來說明在測試過程應避免的一些常見錯誤。有時,避免錯誤是學習正確方法的捷徑。如果能夠避免錯誤,所作所為自然就會正確。舉例來說,我的蘇非貓並不知道只能在特定的柱子上磨爪子,但經過學習後,明白了它不能在沙發、窗帘、地毯、家具或我的腳上磨爪子。於是,它能夠選擇的地方被侷限到一個地方。現在,我只要能夠想辦法讓它了解,早上5 時並不是舔我的臉、說早安的適當時間,那麼一切就都沒有問題了。稍後會闡述正確的做法,不過現在先來講講一些坏習慣。

不知道如何評估測試結果        歷史測試完成後,最常見的錯誤就是不知該如何評估測試的結果。除非能夠作出有效的評估,否則,你根本無法判斷系統的功能。一些人特別重視測試記錄中的最高凈報酬或最高勝率,可一旦系統的最大連續虧損過高,上述資料就沒什麼意義了。評估過程必須綜合考慮一些東西,如:交易筆數、每筆交易的平均獲利、連續發生虧損的交易筆數、最大單筆虧損、最大單筆獲利、平均交易筆數、報酬分配狀況等等。只有綜合考慮以上因素,才能判斷出一套交易系統是否適用,或判斷該系統相對於其他系統的操作績效。

曲線套入與過度最佳化        測試結果是否經過曲線套入,是評估系統績效所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什麼是曲線套入呢?簡單地說,就是根據資料狀況來設定系統策略。這是交易系統建構與測試過程中都可能發生的問題。如果你發現價格資料呈現明顯的趨勢,然後才建構一套買進和持有的系統,這就是曲線套入。建構系統的過程中,交易者可能特別注意走勢圖上適用其預定策略的資料,但有意無意之間卻忽略其他不適用的資料。這樣建構的系統,很可能只適用於某類市場狀況;如果沒有採用其他曆史資料進行測試,這套系統顯然不該被採用。過度最佳化則是另一個因素。系統建構過程中,如果對於參數設定要求十全十美,就可能發生過度最佳化的問題。舉例來說,一套由兩條移動平均構成的穿越系統,建構者可能會測試所有可能的均線組合,然後挑選一組績效最佳的。這類系統未必適用,就如同精心培育的溫室中的花朵,往往都禁不起殘酷環境的考驗。所以,測試過程中,不要為了取得較好的測試績效而不斷調整系統參數,因為這類系統通常都不適用於未來。【BINGO收集整理】

不質疑系統        不懷疑系統的測試結果,也是一種錯誤心態。某些交易者看到不錯的測試記錄,就覺得很滿意了。實際上,使用者應嘗試尋找系統的毛病或不正常的地方,觀察是否有曲線套入的傾向,因為在事前了解這方面的問題,總要比實際遇到的好。系統的測試績效很好,可能只是由一兩筆交易造成。如果遇到不同的市場狀況,這套系統還能發揮測試過程的績效嗎?測試過程對於滑移價差的假設是否合理?測試過程的交易樣本數量是否足夠?如果你不嘗試質疑系統的績效與缺失,實際運用中就可能遇到不必要的麻煩。對於一套看起來似乎沒用的系統,不妨也抱著這種心態,研究其問題所在,看看自己是否能夠進行修改。檢討一些無效的策略,也可以提高交易知識。任何假設或理論,都需要進一步研究與質疑,才能知道它是否成立。

測試資料或市況不足        資料不足是測試的另一種常見錯誤。測試交易筆數至少是30 筆,只有這樣,測試結果在統計上才可以被接受。如果資料太少,很難判斷測試結果究竟是偶然因素造成,還是交易策略確實有效。如果某套系統在測試過程中只發出6 個信號,即使其中5 個信號都成功,還是不能歸納出任何統計結論。這很可能代表嚴重連續虧損之後的連續獲利。如果樣本數超過30個,就可以在交易系統上做出有效的統計結論,測試結果不能完全由“巧合”或“運氣”解釋。測試過程採用的歷史資料,還應該要充分反映實際的情況,包括各種可能發生的情形,不能只挑該交易策略最適用的行情。你需要知道該系統在上昇趨勢、下降趨勢、區間盤整、波動劇烈、牛市走勢等各種市場狀況的表現。交易系統也應該在不同市場進行測試。如果某套交易策略確實有效,那就應該普遍適用於整個金融市場。

採用盤中資料進行測試,不要只取幾個月的資料,時間最好拉長到幾年。開始可以採用一年的資料,但一年期間並不夠長,還不能做真正結論。很多系統經常在一年內有卓越表現,但3 年的績效就慘不忍睹了。取得盤中價格資料的成本不低,測試過程也很浪費時間,因為你必須個別測試每種期貨合約,可是金融交易本就不是便宜、簡單的;只有投入時間、精力與資金,才可能取得好結果。

缺少外部樣本        測試的價格資料不足,也會造成沒有外部樣本可供運用的問題。交易系統的測試過程中,我們通常會把價格資料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來調整交易策略或設定參數,另一部分則用來做真正的測試。一套完整的交易策略,最後測試應採用全新的資料。如果就這段特定資料的測試做最後測試,交易系統通常都會針對其進行套人與最佳化。請注意,如果價格資料曾經用來調整策略或參數,績效往往都很好,但重點是該系統在完全“陌生”環境下的表現 ---- 這也是外部樣本的功能。選一些最能代表交易實況的價格資料,作為外部樣本,以測試交易系統的表現。

忽略傭金成本與滑移價差        在交易系統測試過程中,使用者普遍會忽略傭金與滑移價差。因此,測試結果可能很好,但在實際運用時卻發生虧損。這是因為測試過程並沒有考慮到傭金費用與滑移價差。關於這些費用,預估必須切合實際,否則到時會讓你大吃一驚。每筆交易都要傭金,經常也會出現滑移價差,所以測試過程就應該考慮到此類成本。一些短線交易者經常對滑移價差的估計不足,他們認為交易會撮合在信號發生的價位。事實上,當我利用市價單買賣股票時,成交價格經常較預期水準差30 美元以上。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當市場發生特殊情況(如聯邦儲備銀行突然宣布調整利率),數支股票曾經同時出現每股5 美元或更多的滑移價差。所以,紙上模擬操作的表現可能很好,但實際交易卻只是小輸小贏。一些看起來不錯的交易系統,考慮傭金與滑移價差之後,結果卻虧錢。千萬不要忘了這些必然發生的成本,否則任何測試結果都不會

歷史測試程序【BINGO收集整理】


曲線套入        我準備先來討論曲線套入的主題,然後再討論最佳化程序。先前,我提到曲線套入就是利用資料匹配系統。經過曲線套入之後,系統對於特定時期的特定資料,績效看起來很好。舉例來說,在走勢圖上看到某段時期的價格在特定區間內來回游走,你可以針對這種行情,建立一套交易系統,使其操作績效特別好。你也可以編寫一個濾網,讓你恰好在市場崩潰前進場放空。操作績效顯然很好,但不是真的。在市場下次大跌之前,該系統還會發出類似的放空信號嗎?你可以不斷調整,使得交易系統與資料之間完全吻合,但問題是這套系統是專為這些資料而設計的,恐怕不能適用於其他資料。無論是哪段時期的資料,只要你願意,都可以設計報酬率高達2 000 %的交易系統,但該系統對於未來行情完全無用。就交易者的立場來說,你所擔心的是系統未來運用的績效,而不是曆史測試結果。這也正是我前邊所說的,一套看起來不錯的系統,為什麼必須採用嶄新資料進行測試的理由。唯有採用不同於系統編寫過程與最佳化過程的資料,才是真正的測試。如採用曲線套入過程的資料進行測試,系統績效當然會很好,但卻未必適用於未來。總體來說,系統結構越複雜、交易方法越煩瑣、測試績效越過於理想,曲線套入的程度就越嚴重。

最佳化程序        最佳化程序是針對特定時期的資料,通過不斷修正參數與指標,來提昇系統的績效。如果採用移動平均,使用者將不斷調整移動平均的長度,來促進操作績效。決定移動平均長度後,可能繼續進行最佳化,希望找到某種突破濾網,使得績效能夠更進一步提高。總而言之,系統使用者可以一直調整參數與指標,使系統績效有所提昇。如果採用Trade Station ,這套軟體可以幫你進行最佳化。只要幾秒,Trade station 就可以告訴你任何指標在某特定時期內的最佳參數值。表面上看起來,這似乎是很不錯的功能,但卻很容易讓你誤解系統的真正績效。

最佳化的目的,在於提昇交易系統的獲利能力,但一定要注意,不要做得太過火了。系統概念只需大致正確,而參數值究竟如何設定,並不太重要。最佳化過程,是希望找到一段看起來最好的參數值。舉例來說,對於一套穿越近期最高價的突破系統,你希望找到最適用的回顧期間。你發現回顧期間越長,信號的獲利能力越強,但回顧期間超過20 期後,就沒有明顯改善了。你因此而知道系統的回顧期間應該設定為20 左右,至少不應該是5 期。想要找到某個單一的最佳資料,是毫無意義的。因為資料不同,最佳資料也就不同。

就我而言,在最佳化過程中,我希望找到績效最佳而且普遍適用的一些參數值,然後取其中平均數作為實際運用的資料。舉例來說,如果12 期、14 期與17 期移動平均的效果最好,我很可能採用14 期或15 期。如果12 期、14 期與17 期的效果很好,但15期或16 期的效果不好,則意味著系統顯然有間題,否則不應該發生這種現象。對於一套真正好的移動平均系統,不論選擇5 期、7 期、10 期或15期結果都不應該相差太多。對於某組資料,如果14 期的績效最好,這並不會特別吸引我的注意,因為我要找的是大體上有效的操作概念或方法,而不是某個績效最佳的參數值。如果某個交易系統只能採用1 - 2 個參數值,這套系統應該不可靠,很可能經過曲線套入。

使用者可以通過最佳化程序來判斷,交易系統是否適用各種不同的參數值,或只適用於特定參數值。市場具有隨機性質,某個適用於過去的參數值,是否也會適用於未來呢?如果突破系統的某個快取濾網,曾經有效避開隨機走勢引發的突破,這個案例是否反映該濾網的真實功能呢?看著某份走勢圖,一些人可能會挑選一個當時最適用的濾網。可是如果採用其他的參數值,這個濾網是否仍然繼續有效?這個濾網是否也適用於其他資料?採用不同時期的資料進行測試,甚至採用其他時間結構的資料,來反映不同的觀察角度。如果你對於整體結果很滿意,就可以採用外部資料進行測試。對於一套有效的系統,外部資料的測試結果應該大致相同。【BINGO收集整理】

外部樣本        歷史測試程序最重要的部分便是採用外部樣本測試系統的功能。實際採用某套交易系統之前,絕對需要運用嶄新的資料測試該系統:所謂“嶄新”,是指系統建立與最佳化過程所使用之外的資料。在系統建立、測試與最佳化過程中,初學者最常見的錯誤之一便是同樣採用所有可供運用的資料。如果手上只有3 年的資料,就直接利用這3 年的資料設定參數值,不知道還要留一些外部樣本。如果總共只有3 年的資料,那麼就只採用兩年的資料,保留最後一年的資料不動,甚至不要用到相關的走勢圖。要假設最後一年的資料還沒有發生,因為你不希望系統建構或最佳化過程受到外部樣本的影響。唯有當你對於交易系統已經覺得很滿意了,才利用最後一年的資料進行測試。請注意,外部樣本至少必須能夠產生30 個或以上的信號,否則測試結果不具統計意義。如果系統確實有效,外部樣本的測試表現應該差不多;如果測試結果不夠理想,就應該改變系統的基本構想,絕不是只修改參數值而已。外部樣本是供你判斷交易系統的效力,不是用來進行最佳化的,否則根本不需保留外部樣本。我喜歡觀察外部樣本的走勢圖,進一步確認交易系統確實具有應有的功能。但如果你仍想調整交易系統,絕對不要受到外部樣本的影響。

外部樣本可以模擬真實世界,嶄新的資料可以避免系統過度最佳化。經過最佳化之後,由於系統參數還沒有碰到新資料,通過外部樣本的測試,我們希望知道系統之所以有效,不是因為經過曲線套入,而是因為系統本身的功能。

資料運用        首先必須確定資料夠用。針對6 個月的資料進行測試,沒有太大意義,因為6 個月內可能發生任何古怪的事情,足以扭曲整個測試結果。另外,交易筆數至少30 個,否則測試結果不具統計意義。交易筆數越多,測試結果越可靠。如果交易筆數不夠,只要一兩筆極端交易就可以影響測試結果,使得一套平庸的系統看起來非常突出。你也希望知道交易系統在不同市場狀況下的表現,所以要準備充分的相關資料。

把相關資料分為三等份是最理想的。系統建立過程中,使用第一部分的資料。系統初步建立完成之後,利用第二部分資料進行最佳化與相關調整。只有當交易系統已經完成,才利用第三部分資料進行測試。另一種可能性,是採用中間2 / 3 的資料進行系統的建立與最佳化,然後把最初1 / 6 與最後1 / 6 資料視為外部資本,供最後測試之用。不論採用哪種方法, 系統建立過程使用的資料期間,最好等於外部樣本期間,才能確定系統績效在期間具有穩定性。

請注意,不同資料不要來自相同類型的市場狀況。外部樣本最好包括不同市場狀況、不同股票、不同時間結構的資料。如果IBM 資料建立交易系統,不妨利用思科、美林、英特爾、沃爾瑪百貨、道瓊斯指數、SP500 指數進行測試。如果測試結果很好,該系統應該普遍適用每支股票,不僅只針對IBM 而已。總之,資料必須包含各種不同的市場與市場狀況。如果利用某10 支股票的資料進行測試,它們就不應該呈現相同的價格形態:某些股票應該呈現漲勢,某些呈現跌勢,另一些則是橫向走勢。這樣才能有效模擬該系統將來碰到的真實環境。

系統效力評估【BINGO收集整理】
現在,讓我們考慮歷史測試最嚴肅的課題: 如何評估測試結果?如何判斷某個交易系統確實是一套好系統?交易系統的期望報酬率,顯然必須是正數,否則就不具勝算。圖13-l 與13-2 是Trade station 評估其內部系統的績效報告,格式頗具參考價值。雖然這兩套系統都獲利,但第二套MACD 系統的表現較好,不只因為其獲利能力較強,而且還因為它具有很多可取的條件(稍後詳細解釋)。此處故意忽略滑移價差與傭金成本,稍後將討論這兩個因素對操作績效的影響程度。


 


獲利能力(凈獲利總額)
凈獲利總額代表系統最重要的操作成績:是否能夠賺錢。這兩個例子都賺錢,凈獲利分別為7 025 美元與3.275 萬美元。如果測試結果為負數,系統就必須重新設計,因為你不能期待該系統在實際運用上能夠賺錢。評估交易系統的測試績效時,每個人幾乎都會先注意凈獲利總額,但其本身未必能完全反映系統績效。當然,每個人都希望系統能夠獲利,而不是發生虧損。此外,你還想知道系統總共出現多少交易筆數、盈虧波動程度多大、最大連續虧損有多少、每筆交易平均獲利多少等問題。如果上述系統的測試結果分別為獲利5 萬美元與1 萬美元,雖然多數人都會挑選獲利高的第一套系統(5 萬美元,但第二套系統(1 萬美元)可能才是較好的系統。第一套系統可能每年平均出現1000 筆交易,最大連續虧損為3.5 萬美元,每個月的盈虧金額波動很大,有時大賺,有時大賠。第二套系統一年才發出50 個交易信號,最大連續虧損只有3 000 美元,每個月的獲利都很穩定。若是如此,顯然第二套系統是較好的系統,因為雖然其總獲利較少但績效非常穩定。當然,其中涉及到一些主觀判斷:有些人比較重視獲利潛能,另一些人較重視獲利穩定性與安全性。精明的交易者大多屬於後者。

單純採用凈獲利總額來評估系統績效,不太恰當。請參考圖13-1 的隨機指標穿越系統。乍看之下,這套系統似乎還不錯,最初3 個月獲利超過7 000 美元。但稍微深入觀察,就可以發現這並不是真正的好系統。

總交易筆數        如果兩套交易系統的其他表現大致相同,總交易筆數少的系統通常較好。因為交易筆數越少,越不容易受到傭金費用與滑移價差的不利影響。系統的信號數量少,某些使用者或許會覺得無聊,但只要績效相同,信號數量越少越好。就圖13-1 與13-2 的兩套系統比較,系統一的凈獲利較少,而且交易筆數較多。換言之,系統一工作的比較辛苦,而且報酬較少。雖然信號數量越少越好,但測試過程至少要有30筆交易,否則測試結果不具備統計意義(換言之,測試結果的巧合成分太高)。如果交易筆數不滿30 ,就必須獲取更多資料。

獲利交易百分率        此資料幾乎沒有任何意義,但很多人對此特別有興趣。多數傑出交易者的交易成功率只有50 % ,但一般人卻認為50 %幾乎就等於失敗,學校的考試都要60 分才及格。所以,如果獲利交易筆數和虧損交易筆數的比率只有40 % ,大家就直覺認定這代表失敗。可是,不妨想想棒球的打擊率,四成打擊率就算得上傑出水準了。我不太重視獲利交易百分率。但有些人對於40 %以下的資料,似乎就覺得不安穩。系統勝率究竟是30 %、4O %或60 % ,事實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獲利交易與虧損之間的平均盈虧程度和關係。只要配合適當的風險管理技巧,一套勝率只有30 %的系統,交易績效應該就不錯了。圖13-1 與13-2 兩套系統,勝率都是略高於40 % ,這也是一般系統的典型水平。【BINGO收集整理】

最大單筆獲利與最大單筆虧損        這是我非常重視的資料之一。首先,我會觀察系統的獲利,是否來自於特定的1 - 2 筆交易。以系統一為例,總獲利為7025 美元,最大單筆獲利為7 000 美元。所以,扣掉這筆最大獲利交易之後,剩下182 筆交易的總獲利只有25 美元,似乎不容易令人滿意。對於任何一套系統,如果剔除獲利最好的1 - 2 筆交易之後,績效就明顯受到影響,系統效力就不很可靠了。另外,最大單筆虧損不應該超過獲利。如果你想成功,虧損絕對不能超過獲利。如果最大單筆虧損的金額太大,就必須重新考慮出場與止損策略。最大單筆獲利與最大單筆虧損之間的比率,至少要維持2:1 或3:1 的水準,但如果系統的其他性質很吸引人,1.5:1 的比率也可以勉強接受。獲利交易平均獲利與虧損交易平均虧損之間的比率,也應該維持類似的關係。如果前者少於後者,我絕對不考慮使用該系統。我認為獲利部位的持有時間應該超過虧損部位,所以我也很重視系統獲利部位與虧損部位的平均持有時間,以此確定該系統是否符合自己的交易風格。

連續虧損筆數        很多交易者不能接受系統連續發生10 筆虧損,這可能讓該系統根本沒有機會發揮功能。所以,你應該知道系統可能連續發生幾筆虧損交易,然後才能決定該系統是否符合自己的交易風格。了解這項資料,至少可以作為參考。萬一實際操作碰到連續虧損的情況,只要在正常範圍內,就不需太過緊張。如果不事先知道連續虧損的可能狀況,很可能會讓你反應過度。

對於最糟的狀況應該要有心理準備

我曾花幾個月的時間,編寫了一套專門從事 SP 當日沖悄交易的系統。經過歷史測試並數度修改,直至我認為完美的程度。這套系統畢竟還是有些缺點,因為連續發生虧損的筆數有些偏高,但我不認為一開始就需要擔心這方面的問題。由於系統勝率明顯較高,所以獲利應該沒有問題。我相信自己可以從一開始就獲利,所以等到連續虧損發生時,應該不至於構成嚴重傷害。我想讀者應該猜到,我們從一開始就遇到連續虧損。我記得,最初8 筆交易都失敗,使得我和同伴累積了1.2 萬美元的赤字,而且完全沒有心理準備。我們被迫放棄該系統。可是,就在放棄之後的第一筆交易就大有斬獲。事實上,隨後的幾筆交易就足以彌補先前的所有虧損。教訓就是務必要事先了解系統的最大連續虧損狀況,確定自己能否承受。

每筆交易平均獲利        當我們比較兩套系統或修改系統的時候,這是最重要的觀察資料之一。這項資料反映系統每筆交易的獲利期望值。換言之,若採用這套系統,每筆交易平均可以賺多少錢(或賠多少錢)。系統一的每筆交易平均獲利為38.6 美元(沒有考慮傭金),系統二則是564.66 美元。我想不需要是天才就可以知道,系統二的平均獲利能力較強。如果這項資料是負值,該系統根本不值得考慮。這點應該很清楚。可是即使這項資料是正值,但只要水準不夠高,也不值得考慮。至於這項資料究竟多高才可接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

最大連續虧損        最大連續虧損,是評估交易系統績效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最大連續虧損告訴你,運用特定交易系統於某市場,你需要準備多少資金(換言之,最坏情況下,該系統可能發生多少損失),而且也讓你知道系統的風險程度。了解這項資料之後,就知道某市場或股票的交易,需要準備多少資金。某套交易系統看起來或許不錯,但經過適當測試之後,你可能發現該系統在某段時期曾經發生2.5 萬美元的虧損。不要以為自己不會那麼倒霉。這種事情經常發生,而且總是發生在最不巧的時候。除非你能夠忍受兩倍程度的最大連續虧損,否則就不應該運用該系統。【BINGO收集整理】


 


對於討厭風險的交易者,最大連續虧損可能是最重要的系統評估資料。如果你覺得難以接受,就應該放棄該系統,或做必要的修正。在金融交易活動中,資金管理扮演關鍵性的角色,交易的每個層面都少不了這方面的考慮。如果兩套系統的其他方面都類似,最大連續虧損越小的系統,風險也越小。如果風險太高,就避免使用。

獲利因子        獲利因子就是總獲利除以總虧損,代表每塊錢損失可以換取的獲利金額。如果獲利因子為1 ,系統只是持平而已。為了安全起見,獲利因子至少應該是1.5 。如果獲利因子能超過2 ,你就擁有一套很好的系統。系統一的獲 利因子只是勉強超過1 ,所以應該避免使用。系統二的獲利因子為1.64 ,算是不錯的,適合運用於交易。

報酬分配        最後,你必須了解系統的績效波動程度如何。系統是否能夠提供非常穩定的獲利,或者賬戶凈值是否經常會大幅波動?如果資料夠多,應該觀察月份績效是否穩定。盤中交易系統不妨觀察每天的績效。系統的績效越穩定,獲利變異數就越小。如果獲利標準差太多,最大連續虧損往往會偏高,這類系統就不適用。如果有太多交易或單日/月份報酬落在兩個標準差外,系統績效就不穩定。當然,績效越穩定,系統就越可靠。Trade Station 可以顯示月份或單日報酬的統計分配,讓你了解系統的績效概況。雖然提高系統報酬的穩定性並不是簡單的事,但專業交易者應想方設法去做到。

傭金與滑移價差
傭金與滑移價差實在是欠佳的話題,但卻經常是系統或交易者的成敗關鍵所在。每筆交易,不論盈虧,都會發生的成本就是交易方法或風格必須考慮的最大問題。這是交易者無法逃避的負擔,系統設計上應該妥善考慮,否則系統運用就會顯得不切實際。最明顯的交易成本莫過於傭金,其次就是滑移價差。後者也是交易者經常會忽略(或故意忘記)的項目。大體而言,滑移價差就是實際買價高於(或實際賣價低於)預期水平的差額。滑移價差發生的原因,大致上有兩種:一是市場價格變動迅捷,使得最近成交價格(通常也是交易者預期的成交價格)與真正行情之間脫節;另一個是買賣報價之間的差價拉得很開。交易者希望按照買進報價買進,或按照賣出報價賣出是比較理想的。不幸的是,實際情況通常相反,使一筆交易在起跑線上就先吃虧。以單筆交易來看,傭金與滑移價差看起來非常不起眼,但長期累積的結果就很驚人了,甚至成為交易盈虧的關鍵。

系統設計過程中,一定要考慮所有相關的成本。不然看似不錯的系統,實際運用卻會發生虧損。讓我們回顧考慮圖13-1 與圖13-2 的系統,假設來回一次的傭金為15 美元,每筆交易的滑移價差為100 美元。這些費用算不上高,但系統績效卻因此發生重大變化(請參考圖13-3 與圖13-4 ) ,系統一轉盈為虧,由原本獲利7 025 美元,變成虧損1.4 萬美元,系統二的獲利則由原本的3.2萬美元巨幅下降為約2.65萬美元,所以,考慮交易成本之後,系統二還有不錯的績效,各項測試數值仍然有效,但系統一就慘不忍睹了,絕對不適合採用。系統一的最大問題在於交易比數太多,這也是一般短線系統的普遍缺點。

成為最佳交易者
如果想成為最佳交易者,在實際運用之前,任何想法或系統必須用曆史資料進行測試。不先進行測試,就不知道系統是否有問題、結構是否健全。如果系統不具備獲利能力,你當然不希望在實際交易過程中才發現。所以,最好還是花點時間先進行測試。統計上有效的測試,至少必須有30 筆交易樣本,而且要包含各種市場狀況。測試不能只採用趨勢明顯的價格資料,因為你不確定交易系統將來是否會遇到橫向走勢。總之,考慮的市場狀況不夠完整,測試結果就不可靠,甚至有曲線套入之嫌。【BINGO收集整理】

系統建立與最佳化過程中,應該分別採用兩組不同的價格資料,才能避免曲線套入。當系統建立完成,而且參數值也設定妥當,就要使用稍早完全沒有用過的資料進行測試,最好還能包含各種市場狀況,資料足夠提供30 個交易樣本。系統的建立、最佳化與測試,如完全採用相同一組資料,將是最致命的錯誤。某組資料用來設定最佳參數值,然後又用相同的資料進行測試,績效當然很好,但絕對不能反映將來實際運用的表現。請記住,交易系統的測試績效不論多好,都不能保證將來萬無一失,因為市場狀況永遠在變化。對於測試結果感到滿意之後,或許應該在走勢上,通過目視觀察信號發生的位置,感受一下系統的運作。另外,關於系統測試,必須特別注意整體結果是否受到一兩筆交易的重大影響。通常我們都希望採用績效穩定、可靠的系統。很多系統的最後結果雖然相似,但過程可能差異迥然。有些系統的表現起伏很大,獲利不穩定。

完成歷史測試之後,必須評估測試結果,比較不同系統之間的績效。整體獲利金額與勝率的重要性,顯然不如每筆交易平均獲利與獲利因子。特別注意,最大連續虧損的金額你是否承受得了?不要假定最大連續虧損不會馬上發生,因為這種可能性畢竟是存在的。關於系統的獲利能力,務必要考慮傭金與滑移價差,否則測試資料恐怕沒有太大意義。

系統測試過程要有耐心,不要懶惰或不耐煩,因為這可能影響你的交易績效。最後,務必記住,除非系統經過適當的測試,否則不要輕易採用。

歷史資料測試的常見錯誤:

1 .沒有進行歷史資料測試。
2 .不知道系統究竟是否能夠賺錢。
3 ,系統或方法還沒有進行測試之前,就用於實際交易。
4 .不知如何評估測試結果。
5 .完全不懷疑系統的績效與測試結果。
6 .過度重視系統的勝率。
7 .過度重視系統總獲利。
8 .忽略最大連續虧損。
9 .過度強調曲線套入。
10.太過於重視最佳化程序。
11 .測試資料不足,或不能充分反映市場狀況。
12 .沒有適當的外部樣本。
13 .測試的市場不夠多。
14 .系統測試忽略傭金與滑移價差。

盡量發揮歷史資料測試的功能:

1 .採用具備測試功能的軟體。
2 .絕對不採用不適用的策略。
3 .如果不滿意測試結果,就不要採用該系統。
4 .測試過程務必要有足夠的資料。
5 .樣本至少要有30 個。
6 .最後測試要採用全新的外部樣本。
7 .至少保留1 / 3 的資料作為外部樣本。
8 .針對不同市場進行測試。
9 .系統必須對不同時間結構進行測試。【BINGO收集整理】
10 .系統必須對不同市場進行測試。
11 .最佳化程序與曲線套入都不可進行得太過分。
12 .了解如何評估測試結果。
13 .學習比較不同的系統。
14 .不要低估傭金與滑移價差造成的影響。
15 .確定自己的資金足以應付兩倍的最大連續虧損。
16 .避免績效波動過分劇烈的系統。
17 .確定系統的絕大部分獲利不是集中在一兩筆交易。

值得提醒自己的一些問題:

1 .我的系統或交易方法有沒有經過適當測試?
2 .我的交易系統是否過度最佳化?
3 .我的系統是否經過曲線套入?
4 .我是否採用外部樣本進行測試?
5 .交易系統是否具備正數的獲利期望值?
6 .每筆交易的平均績效如何?
7 .測試過程對於傭金與滑移價差的估計是否切合實際?


 

交易系統設計過程中的誤區

誤區一:交易系統就是指標的優化 很多交易系統的制作者認為,交易系統就是優化之後的指標,因此這些制作者熱衷於使用分析家、SUPERCHAT等股票分析軟體的指標優化功能,每天對每個指標進行計算並賦予特定的參數。其實這些人犯了兩個錯誤,一是將交易系統的預測分析部分誤認為是交易系統的全部,忽略了風險管理和投資策略,但實質上這兩部分有時候比預測分析部分更重要。二是交易系統的預測分析部分除了指標的優化之外,還包括投資理念的體現。首先,制作預測分析部分時,制作者必須對目標品種的走勢非常了解,並已經具備了良好的技術分析手段,即使沒有經過優化,制作者也能人為的比較準確地進行分析。其次,制作者必須將若干的條件進行組合,不僅僅是對已有的指標進行優化,更重要的是將自己的分析思路程序化,或者可以說是編出一個新的復合指標。這些復合指標經過調試之後再通過優化來提高性能。這樣才能構成交易系統的預測優化部分。【BINGO收集整理】
        誤區二:交易系統的利潤總額是最重要的,能夠獲得利潤最大的交易系統就是最好的交易系統 交易系統的利潤總額確實是衡量交易系統好壞的重要依據,但絕對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將通過歷史資料檢驗能夠獲得最大利潤的系統應用在實踐之中會發生很多問題。首先,這一利潤總額與用來計算的歷史資料的年限有關,可能某一年的利潤額特別高從而導致幾年的利潤額也高,這樣的系統在實踐中是不可取的,因為我們不知道未來的行情是否與該系統曆史中獲得高利潤額的行情相似,或者說很可能不一致,如果未來的行情不一致,使用這套系統就不能獲得高利潤,甚至可能會賠錢。其次,我們在實踐操作中首先應該避免市場風險,在此基礎上再去獲取穩定的受益,如果將追求利潤總額高放在首位必然要承擔較大的風險。因此,交易系統應該首先是安全的,有能力避免市場的風險,其次應該穩定,能夠保證在不同的情況下都能贏利,然後再去獲取盡可能大的受益。